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规律和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搞好实验教学,是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我是从以下几个方向做的:
第一、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实验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我要反复的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假如碰到阴天、雨天下午的后面两节课空气湿度大,实验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那么在课前就要考虑好空气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进行晾晒,如果天气不佳,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用电烤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摩擦时,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排除了这些现象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容易使学生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与绝缘体”一实验时,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些物体都一定不能导电吗?”有同学就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我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它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得出了“人体、水、铅笔芯”是导体,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导体导电能力的不同。
第三、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例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等都可以用课件展示给学生看。再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不易观察,课件就能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这样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或者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总之,新课标下的物理课程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