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
1.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下画线字注音。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诺,期返而食。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乙
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尝以一束苎③ , 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④不记录。檀越⑤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注释)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齐朝人。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③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遽(jù):匆忙。⑤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后 赎 苎 于 束 中 得 金 五 两 以 手 巾 裹 之
(2)下列画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 C.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抵押) D.辄以金之半仰酬(酬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②檀越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4)甑彬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中事例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韩氏城①新城,期十五日而成。段乔②为司空③ , 有一县后④二日,段乔执其变而囚之。囚者之子走告封人⑤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子高曰:“诺。”乃见段乔。自扶而上城。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予必有厚赏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无有罪戮者,未尝有也。”子高出,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
(注释)①城:修筑城墙。②段乔:战国时韩国大臣,③司空;官名,主管建筑工程。④后:拖延。⑤封人:管理疆界的官。
话剧社要排演这个《吕氏春秋》中的故事,请完成相关任务。 (1)疏通词义。 ①积累迁移法:
由《陈太丘友期行》中“期”的积累,迁移可知选文中“期十五日而成”的“期”是 之意。 ②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可推测选文中“段乔执其吏而囚之”的“囚”是 之意。 ③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的相关义项,“未尝有也”中“尝”的意思是 , “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中的“使”的意思是 。(填序号)
尝:①品尝;②试探;③曾经 使:①假若;②旅造;③出使 (2)疏通句意(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美哉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赏矣! (3)表情要恰当。
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表情甲):“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 子高曰(表情乙):“诺。”
A愤怒 B.急切 C.得意 D.镇定 ①表情甲选择 , 因为 。 ②表情乙选择 , 因为 。
(4)请帮助小华同学解答看完排演后的困惑。
小华:我好像没看懂啊!段乔为什么最终释放了那个被囚禁的? 我:这得益于封人子高精妙的劝说艺术: 。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蒲松龄,世称________,清代文学家。 (2)与“屠乃奔倚其下”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恐前后受其敌 B.场主积薪其中 C.一狼洞其中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意思。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至少说出三点。 5.课外阅读
橘树
陕西刘公,为兴化令① , 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才如指,弗受。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道士云: 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乃受之。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房,朝夕护之惟恐伤。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女抱树娇啼。家人绐②之曰: 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又恐为大力者负之而去,立视家人移栽墀③下,乃行。
女归,受庄氏聘。庄丙戌登进士,为兴化令,夫喜。窃意十余年,橘不复存;及至。则橘已十围,实累累以千计。问之故役,皆云: 刘公去后,橘甚茂而不实,此其初结也。更奇之。庄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悴无少华。夫人曰: 君任此不久矣。 至秋,果解任。
异史氏曰: 橘其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其实也似感恩,其不华也似伤离。物犹如此,而况于人乎?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兴化令:福建兴化县县令。②绐(dài)之:哄骗。③墀(chí)下:台阶下的空地。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问之故役________ ②更奇之________ ③憔悴无少华 ________ ④窃意十余年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暂 去 且 将 复 来 女 信 之 涕 始 止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 ②橘其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
(4)有人认为,蒲松龄志异小说以超现实的情节反映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结合《橘树》加以具体说明。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② , 失辔③ , 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
选自《说苑》
①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②御:驾驶(马车)。③失
辔:绳从手里掉下来。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今汝欺我 欺________ ②母去四子寒 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
(3)本文表现了闵子骞________和________的品质。 7.阅读诸葛亮《诫子书》,完成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诫子书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 ④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之:①夫君子之行 ②求闻之若此 B.以:①静以修身 ②投以骨 C.意:①意与日去 ②意暇甚
D.去:①意与日去 ②一狼径去 (3)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的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年与时驰 ________ ②俭以养德 ________ ③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④意与日去 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诫子书》作为古代家训中的名篇,在很多方面给人以力量和启迪。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格式,谈谈你的感受,字数不少于80。
例: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在书信的后半部分,诸葛亮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诲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唯有珍惜时间,方能不负芳华,成就梦想。虽是老生常谈,但慈父对儿子的教导,字字句句皆出真心,启人深思。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suí),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下列句中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远近称之。 称:称赞 B.强行绥之以德。 德:德行
C.久而益敬。 益:好处。
D.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效法,仿效
(2)文章中画线句子是元方对袁公的回答,这个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________。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问其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造门不前而反/学而不思则罔 C.时戴在剡/年与时驰 D.因起彷徨/未若柳絮因风起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时 戴 在 剡 即 便 夜 乘 小 船 就 之 经 宿 方 至 造 门 不 前 而 反 (3)“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例句 ①卿家君法孤 ②久而益敬 义项 A.法令,制度;B.方法,做法; C.效法,仿效;D.标准,法则。 A.更加;B.增加;C.好处。 ③孤往者尝为邺令 A.经历、体验;B.曾经;C.吃一点试试 ④周公不师孔子 A.传授知识的人;B.仿效,学习; C.;D.掌握专门学术或技艺的人。 (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
(1)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缀行甚远(点缀) B. 其一犬坐于前(狗) C. 夸父与日逐走(行走) D. 欲得饮(喝水)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弃其杖 B. 方欲行/欲得饮 C. 久之 , 目似瞑/学而时习之 D. 意暇甚/意与日去 (3)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饱含着讽刺的意味。
B. 【乙】文夸父临死前“弃其杖,化为邓”这一情节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和夸父的形象,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C. 【甲】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了屠户杀狼时的愤怒之情。 D. 【乙】文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未至,道渴而死。
(5)①【甲】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乙】文中,夸父逐日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②面对凶恶狡猾的狼,屠户依然要与之斗争;面对快速运行的太阳,夸父仍然要与之比拼。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精神?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情况加以说明。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C
解析: (1)fǒu;shí
(2)约定;丢下,舍弃;才;害怕,担心 (3)C
(4)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5)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2.D
解析: (1)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2)D
(3)①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
②施主拾到后还能送还,这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的事情啊。
(4)甑彬:拾金不昧。主动将藏于苎麻中的五两金子送还给西库,且坚决不收作为酬谢的一半金子。
3.B
解析: (1)约定;关押、囚禁;③;②
(2)这城墙修得真漂呀!真算得上一件大功了,您一定能得到重赏了。
(3)B(急切);因为他的父亲被囚禁起来,可能面临死罪,情况紧急,从“走告”中的“走”字可以看出。;D(镇定);因为封人子高胸有成竹,对自己的劝说艺术很自信,从他简练干脆的回答“诺”中可以看出。
(4)封人子高对段乔修筑城墙的功劳不吝言辞,大加赞赏。赞赏段乔能不处罚杀戮一个人,就把城墙修得如此漂亮!从古到今,功劳这样大还没有过。赞赏中暗示段乔不能处罚杀戮一个人。封人子高说服别人,说了又不让人看出是在说服他。
4.C
解析: (1)聊斋志异;聊斋先生 (2)C
(3)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4)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狼的贪婪。
(5)①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②像狼一样的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③面对危险要沉着冷静、勇敢机智。④不要被貌似强大、凶恶的事物吓倒,首先要在心理上战胜对手。⑤不要被貌似凶恶的事物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⑥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将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5. (1)以前的;觉得奇怪;小;想 (2)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
(3)①刘公任期满,橘树已经粗得一把能满满握住,这年刚刚结出果实。 ②难道桔树和这个女子早有缘分吗?怎么相遇这样的巧合呢。
(4)橘树和刘公女缘分神奇,刘公女小时候对橘树照顾有加,橘树长势很好;刘公女离开后,橘树“茂而不实”;后来刘公女随夫君回到兴化县,橘树开始结出累累果实;将要离开
时,橘树就“憔悴无少华”。这些情节是虚构的、超现实的,但是通过人与树离奇故事反映学会感恩、重情义的主题,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6. (1)欺骗;离开
(2)母亲死了,他的父亲另娶妻子,又生了两个儿子。 (3)爱护兄弟(或:重视亲情);顾全大局
7.D
解析: (1)告诫;增长;迅速逝去;立志 (2)D
(3)①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4)淡泊名利、立志、惜时
8.C
解析: (1)C
(2)疾行,指迅速逝去;培养;增长;意志
(3)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4)示例1:节俭的力量。俭就是节俭、俭朴。在生活中能做到不以物欲左右自己的心志,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宁静。“俭以养德”,强调的是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质的关键性作用。这是诸葛亮人生智慧的总结,也是他严于律己的人生写照
示例2:简约的力量。言简意丰,韵味悠长。诸葛亮的这封家书,用短短几十字,就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讲得透彻深刻。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饰雕琢。作者以平易的说理将自己的平生经验全数传达给儿子
示例3:宁静的力量。静就是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静就是享受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做到静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静静的沉思,安静的反思自己的作为。“非宁静无以致远”,摒除了名利的束缚,自然就能淡泊自处;做到淡泊和宁静,就能志向明确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9.C
解析: (1)C
(2)既不贬低对方,也不抬高自己的父亲;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且言谈间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10.B
解析: (1)B
(2)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 (3)表现了王子猷率性而为、高尚有节的个性。
11.C
解析: (1)C;A;B;B
(2)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12.D
解析: (1)D (2)B (3)C
(4)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5)①动作描写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②勇敢(拼搏)精神。需要。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要战胜它们,就要有足够的勇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