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即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资本直接投资于另一国企业,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或部分所有权的一种资本流动形式。(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主要分为:股权式的投资、契约式的合营和独资经营三种情况。 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
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1)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或领域如何;(2)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策略;(3)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它形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它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公司产生的影响
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除国家以外最活跃的国际行为主体,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公司作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反过来也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在生产、投资、贸易、金融、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公司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资本、贸易、技术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形成原因
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二,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保障。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五,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影响和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来看: 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经济全球化, 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进行销售,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提高经济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促进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流动,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进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借助“后发优势”,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它使以往的国别关系、地区关系发展成为多极关系和全球关系,推动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发展。
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促进国家主权转移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全球化还促使一国的国内规则尽可能与国际规则协调与一致。 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
从国际贸易的历史考察,以国家对外贸的干预与否为标准,可以把对外贸易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保护贸易和管理贸易。 当前特点:当今国际经济中,在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不断推进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也以各种新面貌涌现。
国家之间的竞争开始与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竞争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国际竞争格局变得愈演愈烈。新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往往打着保护生存环境和人类健康、保障全球共同利益等旗帜,利用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加进行变相的贸易保护。对于这些新型的保护,其中,适用的最多的就是“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可以肯定,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是必要的,保护的目的在于使得受保护者得以进步,最终不需要保护,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贸易保护水平将会逐步降低,最终走向全面开放和自由贸易。我国的适度保护贸易体现了开放和保护的特点,这一是符合我国目前的客观经济形势和基本国情的,也是我国加入WTO的必由之路。
第四产业:
]
第四产业是人类产业经济的第四次分类,又称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按照特定标准划分出的一个部门。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人们把从事各种信息工作的部门称为第四产业。该产业是指对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业。它主要包括设计和生产电子计算机软件、应用微电
脑、光纤、激光、遗传工程等新技术部门。
第四产业特点:第一,第四产业是知识性、创造性的产业。是基于高度的科学技术和艺术等
等的知识性创造活动。随着专业化和多样性而产生的诸多知识要素需要相互结合,形成系统,从而转换成大型的商业。 第二,第四产业不收集和利用高质量的大量信息就不能成立。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第四产业的成立变为了可能。 第三,第四产业是国际型产业。这是因为不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知识性信息,就不会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第四,只有软件的比重超过硬件,并达到能够具有各自性的阶段,第四产业才能起飞。 第五,为发展第四产业。社会需要更加民主。价值观要更加灵活。知识机能要流动。
第四产业影响:第四产业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在美国获得了巨大成功。今后,运用先进的网络和自动
化技术对传统产业和市场进行升级也将是中国发展的重点。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资本、劳动、科技,资本和劳动对我国来说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优势,唯一缺的是科技。第四产业的频繁更新换代以及知识密集性特点决定了其科技含量高,强大的外部性决定了其可以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对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业。其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是人类社会生产前期任何一种生产形态都无法比拟。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
经济可持续发展旨在以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控制技术与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来确保实现和满足当代人与子孙后代对资源的依赖和需求。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实现途径:一、现行的目标不仅要关注当下环境污染的治理,更应将相当的精力用在对于环
境污染与破坏的预防上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建立在完善的环境标准基础之上,必须制定和应用恰当的环境标准来控制和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将环境标准信息进行公开,便于广大公众和监管机构的监督。三、建立扶持机制 四、加快结构调整 五、完善体系 六、加快创新七、能源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