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干燥 B、寒冷 C、温暖
13、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 A )。 A、蝉 B、蟋蟀 C、蝈蝈 4、( B )是毛虫的天敌。 A、黑步甲 B、金步甲 C、被管虫 15、天生攀岩家是( B )。 A、狼蛛 B、蜣螂 C、蚱蜢
16、如果旁边稍有动静,意大利蟋蟀会( B )。 A、喉咙发音B、腹部发音C、嘴巴发音 17、《昆虫记》中蟹蛛爱吃( A )。 A、蜜蜂 B、蝎子 C、蝴蝶
18、蜣螂认为绵羊的天赐美食是( B )。 A、绵羊的毛 B绵羊的粪便 19、大孔雀蝶是( C )。
A、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B、亚洲最大的蝴蝶C、欧洲最大的蝴蝶 20、蜜蜂在《昆虫记》中被称为( B )。 A、勤劳的使者 B、不会迷失的精灵 21、黑步甲擅长( A )。 A、装死 B、耍伎俩
22、蟋蟀舒服的“住宅”是( B )建造的。
A、利用现成的洞穴 B、自己挖掘的 C、与别的昆虫一起挖掘
23、《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是书中的动物是:( D ) A、象鼻虫、蟋蟀 B、蜘蛛、蜜蜂C 螳螂、蝎子D 、骆驼、恐龙
24、试验证明:(B)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A)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A、蚂蚁 B、蜜蜂
25、关于萤火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C) A.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 B.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
C.雌萤的光带在交尾期如果受到强烈的惊吓,发光会受到影响 D.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2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 蟋蟀的洞穴不豪华但很粗糙 B 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
C 蟋蟀的住所远胜于所有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D 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27、蜘蛛知道蜘蛛网上的猎物的方法是(D )
A、用眼睛看到的 B、用耳朵听到的 C、用嗅觉感知到的
D、通过猎物在网上振动感觉到的 28、枯露菌是一种(C)。
A、甲虫B、长在树上的蘑菇C、长在地底下的蘑菇
29、不同蜘蛛网的辐数不同,角蛛的网有(A)根辐,条纹蜘蛛有(B)根,而丝光蛛有(C)根。 A、21根 B、32根 C、42根
30、( A)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领,那就是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A、萤火虫 B、黄蜂 C、园蛛
二、判断题。【★★★】
1、《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
2、蝉是聋子,听不到任何声音。 (√) 3、蝉家族的祸害是蚋。 (√)
4、蝉通常在在干干的细树上产卵。 (√)
5、螳螂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 (√)
6、螳螂食物只捕食其他昆虫。 (×)订正:它还是一种自食同类的昆虫。 7、对螳螂幼虫来说,最具杀伤力的天敌,要算是蚂蚁了。 (√) 8、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辛苦的生产者却是蝉。 (√) 9、毛虫的毒素之源在它的绒毛中。 (×) 10、小飞蝇是隧蜂的天敌。 (√)
11、《昆虫记》中,法布尔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 12、《昆虫记》中,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短身燕尾礼服。(√) 13、热爱家庭,喜欢在烟囱内部建巢的昆虫是舍腰蜂。 (√) 14、蜘蛛是一种非常怕冷的动物。 (×)订正:舍腰蜂 15、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
16、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 17、萤有两个最有意思的特点:一是获取食物的方法,另一个是它尾巴上有灯。 (√) 18、从生到死,萤火虫都是发着亮光的,甚至连它的卵也是发光的。 (√)
19、萤火虫的俘虏对象主要是蜗牛,捕捉俘虏时,马上把它刺死。 (×) 订正:先要给它打一针。
20、萤火虫吃蜗牛时,先把蜗牛分割成一块一块,再咀嚼品味。 (×) 订正:将蜗牛先制成非常稀薄的肉粥,然后才开始引用。
21、雌性萤火虫和雄性萤火虫发光的器官生长在同一位置。 (×) 订正:雌性生长在身体最后三节。
雄性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
22、孔雀蛾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靠吃杏叶为生。 (√)
23、《昆虫记》中“两种稀奇的蚱猛”是指恩布沙和白面孔螽斯。 (√) 20、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
21、如果你发现丁香花或玫瑰花叶子上有一些精致的小洞,这是樵叶蜂剪下了小叶片。(√) 22、有一种外貌漂亮而内心奸恶的虫子,它的身上穿着金青色的外衣,腹部缠着“青铜”和“黄金”织成的袍子,尾部系着一条蓝色的丝带,它的名字叫金蜂。 (√)
23、黄蜂的幼蜂无论是睡觉还是饮食,都是脑袋朝下生长的,即倒挂着。 (√) 24、条纹蜘蛛是因为它身体上有黄、黑、银色相间的条纹,因此得名。 (√) 25、条纹蜘蛛会自己选择或主动出击捕捉猎物。 (×)订正:静静等候猎物。 26、小条纹蜘蛛在外面逐渐变成为成年蜘蛛的。 (×)订正:在巢里。 27、蜘蛛都是有毒的。 (×)订正:有少数的蜘蛛的确有毒,如:狼蛛。
28、母狼蛛背着小蛛们活动,至少要经过几个星期。 ( ×)订正:至少要经过五六个月。 29、背着小蛛的七个月里,母蛛要随时喂它们吃东西。 (×) 30、园蛛捕猎靠的不是围追堵截,而是它黏性的网。 (√)
31、在六种园蛛中,通常歇在网的只有两种,那就是条纹蜘蛛和丝光蜘蛛。 (√) 32、人们说螃蟹是横着走路的,还有一种昆虫也是,那就是蟹蛛。 (√) 33、蟹蛛的样子很可爱,却是一个凶狠十足的刽子手。 (√)
34、蟹蛛是一种不会织网的蜘蛛,只是等着猎物跑近才去捉,它尤其喜欢捕食蜜蜂。 (√) 35、蝉拥有电报线。 (×)订正:园蛛拥有电报线。 36、矿蜂是蜜蜂的一种,常常把巢建在结实的泥土里。 (√)
名著《昆虫记》阅读题
《昆虫记》阅读题 一、蝉和蚁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国家)的法布尔(人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2分)【★
★】
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4分)【★★★★】
(1)如“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可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2)如“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些显著地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文学经典。
3、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2分)【★★★】
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唱歌;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勤劳的生产者等。 4、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3分)【★★★★】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将蚂蚁夺食的行为比作了人类世界的罪犯;,不仅是罪犯,还是“凶悍的强盗”;而将蝉比作歌唱家,“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将蝉的安逸舒适也描写的淋漓尽致,童年。
二、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1、结合选文分析《昆虫记》的主题。(3分)【★★★★】
“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 结合选段,说说为什么鲁讯将这本书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3分)【★★★】
这本书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石蚕仿佛化身为一位优秀的潜水艇艇长,“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将石蚕的生理习性描写的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形活现的石蚕。所以说这本书被鲁迅誉为“将昆虫生活的楷模”
3、请列举出《昆虫记》中其他两种动物,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2分)【★★★】
蝉在底下“潜伏”思念,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支柱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4.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反映了作者什么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我们在生活中,除了要善于发现,拥有会发现美的眼睛,更要有一个懂得思考的心灵。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文段的内容。 (2分) 【★★★】 本段文字主要记叙了螳螂捕食的情景
2.你知道“螳螂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是什么吗?请写下来。(2分)【★★★】
对于螳螂奇怪的姿态,蝗虫过于害怕,甚至往前移动到螳螂可以攻击到它的范围以内,螳螂就毫不客气的,用自己的“掌”击打蝗虫,再用两条锯子用力把它压住。 3.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螳螂的习性。(3分)【★★★】
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例如: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
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
4.请列举出《昆虫记》中所观察的其他昆虫,不少于五种。(2分)【★★★】 蟋蟀,蝉,塔蓝图拉毒蛛,金龟子,杨柳天牛。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蟋蟀出世记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zhōng)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fū)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文章按照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2分) 【★★★】
2.细读文章③⑥⑦段,将下面图示中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3分) 【★★★】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3.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 答: 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 答: 5.结合文章,并根据你对法布尔《昆虫记》的了解,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4分) 【★★★★】 法布尔是一位“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鲜活的生命。他笔下的昆虫是那么生动、美丽、聪明、勇敢,让我们感悟到一位昆虫学家;他在郊外的“荒石园”里,用简陋的设备观察昆虫真实的生活,并记录了那么多珍贵的资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位科学工作者的可贵品质。 昆虫记主要内容 《童年》《昆虫记》名著阅读期末复习题1 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①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 ②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艺术特点: (1)作为科学巨著,语言严谨而细致 (2)作为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充满情趣。 思想内容及情感价值观(可读性体现在): (1)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真实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 (2)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3)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大万物的赞美之情。 典型事例:1、两只塔蓝图拉毒蛛惊心动魄的厮杀场面;2、螳螂捕食的情景 启示或感受: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我们人类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共创我们和谐的家园。 课后小结 组长签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