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利用测试分析提高螺杆泵井系统效率

利用测试分析提高螺杆泵井系统效率

来源:华拓科技网
试验 雠叭h_ 利用测试分析提高螺杆泵井系统效率 赵海麟(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为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能耗,各油田普遍采用螺杆泵井生产工艺,但不少油井特别 是稠油井仍存在油泵空抽、能耗高、系统效率低等诸多问题。2 O1 2年,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对 螺杆泵井系统效率进行了专项测试,对影响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螺 杆泵井系统效率的井下措施、地面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共1 2条对策。实践证明,孤东采油厂机 采系统螺杆泵井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低效井比例有效下降。 关键词 螺杆泵井 测试分析 系统效率 胜利油田 D0 I:1 0.3969/i.i ssn.2095—1 493.201 3.006.004 螺杆泵是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仅次于有杆泵的 kW和15 kW(共15台,占总数的29.4%),电动机 一种重要机械采油设备。螺杆泵由于排量相对较 运行方式主要采用变频控制运行方式。 低、能耗低,主要用于供液不足、动液面深、产量 2012年,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共完成螺杆泵井 低的油井。随着油田的深入开发,高品质的整装区 系统效率专项测试35台,螺杆泵井系统效率测试 块El益减少,低渗透低效率区块的比例逐渐增加, 率达到41.78%,平均系统效率为28.66%,平均功 油井存在严重的供液不足问题。油井液面逐年下 率因数为0.703。根据《孤东采油厂质量监督考核 降,产液量降低,电耗增加,特别是对稠油井造成 细则》,在测试的35口螺杆泵井中,单井效率不合 油井系统效率低、能耗高、开采成本高、能源浪费 格井有9口,单井功率因数不合格井有16口。表1 现象严重等问题 。为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能耗, 为孤东采油厂2012年螺杆泵井系统效率测试数据 各油田普遍采用油井螺杆泵采油工艺取代传统的游 统计表。 梁式抽油机生产工艺,但不少油井特别是稠油井仍 表1 孤东采油厂螺杆泵井系统效率测试数据统计 不能满足螺杆泵抽油装置的生产工艺要求,存在油 泵空抽、能耗高、系统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如何提 测试功率 输入无功功动液油压/套压/日产 有效效率/百米吨液 井数因数功率/kW率/kvar面/m MPa MPa液量/t功率/kW% 耗电/kWh 高螺杆泵系统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胜利 35 0 703 4 73 4.78 551 0.81 0.28 22.63 1.37 28.66 1 38 油田孤东采油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 系统效率分布情况 用测试分析提高螺杆泵井系统效率”这一攻关课题。 0~10% l0%~20% 20%一30%30%一40%40%~50% ≥50% 井数比例 井数 比例井数比例井数比例井数比例井数比例 1 螺杆泵井系统效率测试情况 4 1】43% 6 】7 l4% 9 25 7】%8 22.86% 5 l4.29%3 8 57% 目前,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共有螺杆泵井85 台,平均产液量为19.34 t/d,油井平均动液面为 2 影响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 654 m,泵挂平均深度为1 162-3 m,吸人口平 螺杆泵采油系统由电动机、螺杆泵、抽油杆 均深度为1 174.1 m,平均泵理论排量为35.7 m /d, 柱、皮带减速箱以及井口装置等部件组成。系统通 所配电动机绝大多数为4极、6极和8极三相异步电 过电动机将地面的电能传递到井下,从而将井下流 动机,其额定功率以22 kW为主(共60台,)占总 体举升到地面。螺杆泵采油系统的T作过程就是一 数的70.6%,其余电动机额定功率为30 kW、18.5 个能量不断传递转化的过程,而在能量的每次传递 过程中都会造成能量损失。螺杆泵采油系统举升流 作者简介:赵海麟,1996年毕业于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工业自动化 体所必须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为螺杆泵采 专业),从事地面工程科研试验工作,E—mail:huier_2009@163.corn, 油井的系统效率 ,即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油田地面工程试验基地, :P右/P人 (1) l637l2 2hi 3年第6期石油石化节能l 9 -试验.研究  式中:P^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kW;P有为 效功率小,造成油井系统效率低。有效功率,即在某一扬程下,将一定量的井下流体 举升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kW。 3)供排不协调。从现场测试数据结果来看, 全厂35口螺杆泵井平均动液面为551 ITI,而平均泵 挂为1 102-3 m,平均沉没度超过600 m,沉没度过 式(1)中P^和P有分别可以表示为 P : ×10 U12t (2) (3) 大,能耗增加,严重影响井下效率。 2.2地面效率分析 P有=Hq/86400 式中:u为电动机的工作电压,V; 为电动 机的T作电流,A; 为功率因数;H为泵的扬 程,in;q为泵的实际排量,m /h。根据螺杆泵举 地面部分由电动机、减速箱和皮带组成,因此 地面效率可以表示为 ,7地面=P光/P人=74×75 (8) 升系统的结构和丁作特点,按部件在系统中所处的 位置,以盘根盒为界将系统分为地面效率和井下效 率两部分,则有 7= 井下×77地面 (4 J 2.1 井下效率分析 螺杆泵井下效率可以表示为 7井下=叩1 X 72 X叩3 (5) 式中:叩1为抽油杆效率,%;72为螺杆泵效 率,%; 为管柱效率(锚锚定时, 。= 100%),%。 抽油杆柱效率叩 为光杆功率与泵排出口效率 的比值,即 71=(P光一P摩)/P光 (6) 式中:P光为光杆功率,kW;P摩为杆液之间 摩擦损失功率,kW;式(6)中杆柱与井下流体黏 滞摩擦损失功率P窿可表示为 P鏖=Moo (7) 式中:M为杆管之间的摩擦扭矩,kN・m; 为螺杆的自转角速度,rad/s。 1)螺杆泵泵效低。表2为采油厂2012年螺 杆泵油井泵效分布情况统计,可以看出,目前采油 厂螺杆泵效低于30%的井有46口,占螺杆泵油井总 井数的54.12%。从抽油泵效分布情况看,低泵效井 多数是产液量较低的螺杆泵井,由于供液差,动液 面深,油井产液量低,因而泵效较低,螺杆泵泵效 低是造成螺杆泵井系统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2 85口螺杆泵油井泵效分布情况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影响井下效率最主要的因素 是螺杆泵泵效低。 2)抽汲参数偏小。从现场测试数据结果来 看,有1 1口油井抽汲参数偏小,转速低,因而造 成产液量低,均小于10 t,d。由于油井排量低,有 1 0  1www.sysh jn.c。m 式中:7 为电动机效率,%;7 为减速箱和 皮带的效率,%。 1)电动机配置过大。现场测试数据表明,35 口油井平均输入功率仅为4.73 kW,而电动机装配 平均功率为21.73 kW,电动机配置功率高,而运行 功率低,电动机功率因素低,造成自身耗电增加, 影响电动机运行效率。 2)电动机效率低。电动机使用时间长,或者 是经修复后使用,电动机效率降低。从现场测试情 况来看,有5台电动机是修复电动机,这些电动机 效率低,电动机自身发热损耗严重,其效率相对 较低。 3)油井电动机功率因素低。从2012年测试数 据可以看出,所测电动机功率因数在0.7以下的有 20台,占所测比例的57.14%,最低的为0.241,造 成功率因数低的原因是部分电动机没有安装补偿电 容,或者补偿量不合适。 4)皮带传动效率差。造成传动效率低的主要 原因是皮带带滑过松,两轮对正度低;此外还与皮 带质量、皮带防滑剂的使用和使用效果等因素 有关。 3 措施与效果 3.1 提升井下效率措施 1)应用螺杆泵井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是在 系统研究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特点的基 础上进行的,以螺杆泵产量和泵效作为优化目标, 优化螺杆泵采油系统工作参数。建立了螺杆泵定向 井杆柱动力学模型和杆柱空间三维运动模型,可以 计算杆柱在任意时刻、位置的轴向力、侧向力、扭 矩,以及杆管间的接触程度。 2)推广应用油井生产参数自动监测技术,实 现油井生产参数自动监测、生产数据在线自动查 询。实现机采螺杆泵油井电参数、压力、产液量等 参数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处理,并建立采油厂螺杆 试验・砷穷,Testing&Research 泵油井生产数据库,具备停机自动报警功能等。 测,找出影响油井低效的主要因素,制定“一井一 3)上提泵挂。随着泵挂深度的增加,泵效先 策”措施方案。 增加后下降,在泵挂深度达到一定深度时泵效最 2)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加强监督考核。 高,因此,采用此深度作为该井的设计泵挂深度。 3)建立螺杆泵井定期系统效率跟踪监测制 沉没度过大,能耗增加,严重影响井下效率,建议 度。对效率低于10%的低效井实行重点系统调整, 将油井泵挂沉没度控制在200 m左右。 做到油井综合治理同系统运行参数相结合;对高效 4)改进泵的质量,强化产品质量监督。严格 井继续加大跟踪测试力度,及时调整生产参数,确 控制下泵质量,做好井下工具的产品质量监督,严 保螺杆泵井在生产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始终在高效区 禁不合格产品流人生产现场,同时加强测试。开井 内运行。 后若发现因质量问题泵效较低和泵漏严重,应立即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跟踪分析,孤东采油厂 进行检泵测试。 机采系统螺杆泵井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低效井比例 5)针对孤东油田油井出砂严重的问题,积极 有效下降。据统计,目前全厂平均螺杆泵井系统效 推广应用防砂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油井防砂的成 率达30.89%,油井平均功率因数达到0.829,与 功率。 2012年相比,分别提高了2.23%和0.126,取得理想 3.2提升地面效率措施 的措施效果。 1)合理匹配电动机,降低电动机额定功率。 针对部分电动机额定功率过大现象,有针对性地更 4 结束语 换小功率电动机,降低额定功率。对电动机不匹配 实践证明,从影响螺杆泵井系统效率的诸因素 的低效井进行优化匹配,解决负荷不足问题。 人手,加强测试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2)淘汰低效电动机,推广永磁同步节能电动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是提高螺杆泵井系统效率 机。由于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体的作用,其有较强 的重要手段。对低效井实行重点系统调整,建立螺 的启动力矩,与异步电动机相比具有很好的节能降 杆泵井定期系统效率跟踪监测制度是提高螺杆泵井 耗效果,可有效降低一级功率的使用。 系统效率的重要途径。 3)采用终端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推广 动态无功自动补偿控制柜,降低无功损耗,实现功 参考文献: 率因数的动态补偿,提高油井的功率因数。 [1]朱益飞,张士杰,何卫兵.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在油田螺杆 4)选用高效传动带。采用窄形联组带或齿形 泵井上的应用[J].变频技术应用,2010.5(2):95-96, 同步带,克服因震动、打滑现象造成的损失;使用 1 1 3. 普通二三角带,以每组5根为最佳组合。 [2]吕彦平.吴晓东,李远超,等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分析模 3.3其他管理措施 型及应用[J].石油钻采 I_I艺.2006,28(1):64-68 1)建立动态分析机制。将采油厂螺杆泵井用 能分析纳入采油厂月度生产经营制度中,做到每月 (收稿日期:2013-02—20) 组织一次用能分析,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能耗监 (上接第8页) 3)“双时双温”供热模式在油田供热中运行能 4 结论 耗最低,较传统全天供热模式运行能耗减少26.7%。 4)运行模式改进后较改进前能耗减少15.2%, 1)液体聚能供热技术具有运行能耗低、自控 建议在今后的供热系统中采用该模式。 程度高、供热安全可靠的优点,其装置非压力容 器,操作管理方便,在安全环保方面优势明显,适 参考文献: 合在油田偏远的生产场所推广应用。 [1]齐中英.工业热负荷最佳热化系数的计算[J].热能动力 2)“双区双温”供热模式在油田供热模式中运 工程.1 991.2:3-4. 行能耗最低,较传统串联式供热工艺运行能耗减少 (收稿日期:2013-03—28) 9.2% 口I 3年第6期,-口:,出,-口 f z月 ̄E J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