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学 整理: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金金金 一 1,.心里:P3 心理是客观事物在脑中的反应。人的心里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心里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一切心里现象,都是以客观现实的事物为源泉。,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人脑不可能单独产生心里。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反映是主动。能动的。 2.心理现象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等统称为人的,通常分成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3p3-4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按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情、意。 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4p5个性心理(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反映,由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就叫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 6.大学生的心理特点。P5 7.心理健康的概念 p7 8.心理健康的标准 p8 9.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p9 1、智力正常2、了解自我,悦纳自己3、正视现实, 适应环境4、人际关系和谐5、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意志健全7、人格完整,协调发展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10.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P12-17 1.学业2.情绪 3人际关系 4.情感 5性心理 6生活适应 11.大学生心理咨询介绍p17 二 1.适应 p28 1 适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 2适应具有多样性的机能状态 3适应本身就具有发展的功能。 2.大学生生活适应任务 p30 3.大学生适应不良的表现p32 4.大学生新生适应问题的心理成因p35 1.同一性 2.心里压力超载 5.改善适应不良问题 p37 三 1自我意识p43就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它与人的内部注意状态密切相关。当个人关注自己时,注意就出现了自我聚焦,这时就产生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基本内容包含有三个方面: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这三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2自我意识的结构p45 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3.自我意识存在方式 现实自我 投射自我 理想自我 4.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5.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p48 1.自我意识开始分化 2.自我意识出现矛盾 3自我意识渐趋统一 6.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分化--矛盾--统一 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p51 1自我概念偏差--自我中心 2扭曲的自尊--虚荣 3消极的自觉-自卑 4 退缩的自主-从中 5变态的自立-逆反 6极端的自信-自负 7放纵的自我-任性 8.自我意识的完善 p53 1 正确认识自我 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与他人横向的比较与自己纵向的比较客观的评价自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2积极悦纳自我 无条件接纳自己的独特 欣赏自己的优点 接纳自己的缺点 正确对待失败 适当学习了解一些自我防御机制 3灵活自我 分清可控与不可控的我 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 以开放的态度与人交往 4 努力超越自我 把握契机 用实际行动带动自我意识的积极发展 四 1 人格 p63 (个体内在心里在行为上的倾向,表 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是—种心理现象,亦称个性,它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是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方面内容,人与人之间显著的差别就在于人格。 2 人格的特质 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 4 功能性。 3 健全人格的标准 p65 1 内部心理和谐发展 ② 人格健全者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 3人格健全者能把自己智慧和能力有效的运用到工作和事业上 4.人格形成的因素影响p66 生物遗传 社会文化 家
庭环境 儿童早期 学校教育 自我
5. 气质 p69 气质是个体产生心理活动时的动力特征,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发生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等方面 人的气质虽然具有先天遗传,但在社会与环境的影响下也具有改变的可能性。
6..气质的心理特征 p70 1 胆汁质 2多血质 3抑郁质 4粘液质
7 如何看待气质 p71 气质本身无优劣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因此,大学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气质类型,经常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气质的消极品质,发扬积极品质,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
8 性格 p73 性格是指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性格在个人的人格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个人的活动方向,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最主要特征。心理学家认为,气质受先天的影响,性格则更多地受到后天条件的影响。气质无好坏之分,而一个人性格往往受到好或坏的评价,所以性格具有道德评价的含义。性格表现为特定的生活感情和态度。
9 性格与气质的 p74 性格与气质都是构成人格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二者所不同的是,性格是人格中涉及社会评价的内容,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性格具有社会评价的意义,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内涵,有好坏之分;而气质更多的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点制约,虽然在后天的环境影响下也有所改变,但与性格相比,它更具有稳定性,变化比较缓慢。 10 性格对人发展的影响 p74
11 大学生常见人格偏差 p77 1 偏执 2 自恋 3 冲动 4 回避焦虑 5 依赖 6 强迫 7 12 培育健全人格 p78 1 自我反省,觉察和改进不良人格 2 阻断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3 禁止破坏性行为 4 加强自我情绪管理 5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6 陶冶情操 提高素质 7 积极发展性和创造能力 8 脚踏实地 磨练意志 培养良好的人格素质 五
1 人格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 p93 。。。。。青春期--获得同一感而客服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
2 人生的意义 p94 1 在生活中体验价值 2 通过提
供和创造价值发现生活的意义。3 在苦难面前发现生命的意义。 3 大学生在确立生涯目标中面临的困难 p96 4 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制定 p97--107 5 时间特点和时间管理p108 时间管理的误区及其客服办法 p110 时间管理的六项基本原则 p113 六 1 学习 p129 2 大学生学习及特点 p129 专业性 自主性 实践性 多样性 创新性 3 学习的分类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精神领域 4 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从作用持久或暂时性来看,有直接的远景性学习与近景性学习动机。 2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5. 学习动机的作用 p132 6.学习动机的分析 1 学习目的 2 学习兴趣 3 成就动机 7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与调试 p134 1 学习疲劳 2 考试焦虑 8 治疗学习考试焦虑 p137 ①自信训练法 ② 系统脱敏法 ③合理认知法 9 记忆的定义 p142 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里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10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 11 记忆的方法 p144 12 首因效应:最先出现所需记忆的内容最易记忆 近因效应:最后出现的内容也容易记住 13 学习迁移:p146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4 学习迁移的促进方法:p146 15 认清自己的学习类型,提高学习效率 七 1 什么是情绪 p151 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反应。 2 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3 情绪的三种状态 p152 1心境是指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 2 激情是指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3 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或危险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4 制约情绪的因素是外部事件 生理状态 认知过程 5 大学生情绪的特点:两极性与矛盾性 情绪体验丰富多彩 情绪波动大 情绪体验强烈并易冲动 情绪不稳定和可控性并存 6 常见不良情绪:p155 焦虑 抑郁 冷漠 压抑 嫉妒 易怒 7 良好情绪的培养 ①人即是理性的有事非理性的 ②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p161)③积极看待人生的苦恼 ③积极的心态对待事物 ④苦恼由人自己决定 ⑤ 世界上和你有同样烦恼的有人在 ⑥ 注重依旧存在的东西 ⑦换个角度找优势 ⑧ 学会三句话 9 正确的认识和悦纳自我 10 对人对己,宽容待人 八 1 人际交往 173 是指人与人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即人们通过某种途径或方法,将一定信息传递给另一个人接受信息的人。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活动形式。 2 人际关系 是指人在交往,沟通的活动中形成的彼此间情感关系。 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p174 1 交往愿望迫切 2 注重情感需求 3 注重平等性 4 交往内容比较丰富 4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功能 p175-176 5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p176-177 6.人际互相吸引的因素 1 相似和互补 (p179) 2 个人品质 3 时空接近性(p180底) 7.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p181 尊重原则 诚信 互益 宽容 适度 8.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p182 --193 9.认知偏差型人际关障碍:在人的心里过程,认知是基础。他直接影响和决定这情感和意志,主导着行为取向。正确的认知会产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错误的认知则导致消极的情感,意志与不良的行为。 10.常见实践的几种认知偏差: p 196 ① 第一印象 ② 晕轮效应 ③ 定势效应 ④ 刻板效应 ⑤ 投影效应 11.性格缺陷型人际交往障碍:p197 害羞 嫉妒 逆反 多疑 社交恐惧症 人际冲突 12.能力缺陷型人际交往障碍: p201 ①对环境的辨析能力 ②对别人心里状态的洞擦力 九 1,爱情的心理学解释:p206
2.什么事真爱:1.真爱是立足现实 2 真爱是尊重对方 3 真爱是自我成长 4 真爱是理性的 3.婚姻关系与亲子关系是息息相关的
4.大学生因该学会 迎接爱 拒绝爱 发展爱的能力 培养爱的责任
5.爱情产生的基础p211
6.恋爱的三角理论:亲密 激情 承诺 代表了爱情的情感成分 动机成分 认知成分
7.爱情态度理论 爱情依恋理论 恋爱投资理论p214 8.大学生性心理 p217
9.大学生性心理发展阶段 异性疏远期 异性接近期 异性恋爱期
10.大学生常见恋爱心理偏差以及调适p221 11.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及调适p224 十
1.压力的定义:指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状态。
2.压力的概念: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者环境 压力是指一种主观的反应 压力可能是对需要或者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和行为上的反应。 3.压力的反应通常表现在心理反应 生理反应 行为反应 p229
4.压力的危害p230
5.压力的来源:外部物质环境 个体体内环境 心理社会环境 p231
6.什么是挫折:是指人们在现实预定目标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目标不能实现或满足 7.挫折的特征:普遍性 两面性 暂时性
8.挫折的功能 1 成长功能--学会做人 2 锻能--增强意志力 3 发展功能--提高能力
9.影响挫折感的因素p232 1动机强度 2 自我期望 3 个人抱负水平 4 个人容忍力
10.压力种类以及大学生面临的五大压力p234
11.正确管理压力:①正确认识压力 ②做个压力日志 ③压力具有可控性
12.压力管理的途径 p237 ①提升自信心 ②控制自己的情绪 ③有效管理时间 ④学会放松自己 ⑤坚持体育锻炼
13.大学生挫折心理主要原因 生活 学习 人际关系 情感 就业
14.大学生面对挫折的行为反应 ①攻击 ② 冷漠 ③ 心理防卫机制
15.解决大学生挫折心里的对策 p243 ①正确认识挫折 ②客观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 ③ 积极总结经验教训 ④合理运用心理防卫机制,缓解心理压力 ⑤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⑥增强挫折能力 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⑧注重自我修身,提高思想境界 十一
1 网络的开放性 虚拟性 迅捷性 互动性
2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p257 ①积极 一丰富内涵完善自我 二塑造思维方式 三提供情感宣泄场所 ②消极 一导致大学生缺乏现实社会情感的体验 二 使得大学生与现实交往疏离 三 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行为失范
3, 网络成瘾内涵: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 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虑和情绪行为。
4. 网络成瘾的特征 p260-261
5. 网络成瘾的诊断标p261 网络成瘾的类型p262 6.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没有得到释放的结果
7. 潜意识 前意识 本我 自我 超我 p263 8.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腐蚀灵魂 荒废学业 激化矛盾 疏远情感
9.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戒除p266 十二
1 生命的内涵:p270
2 生命的特征:① 生命的完整性(生命构成的矛盾)② 生命的自主性 ③ 生命的超越性 ④ 生命的特征
3 生命的意义 p272
4 心理危机:本质上是个体生活中面临某些重大问题而又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应对时,伴随着危机时间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上的失衡
5 心理危机的特征:p274 ①时间性 ②非医学性 ③危险性 ④复杂性 ⑤ 成长的契机
6 心理危机的分类:①发展性危机 ②境遇性危机 ③ 存在性 ④ 障碍性
7 心理危机的过程:冲击阶段 防御阶段 解决阶段 成长阶段
8 产生危机的原因 p278一认知偏差 ①认知上的自我中心主义 ②思维上的完美主义 ③ 绝对化的思维模式 ④ 片面化的认知模式 ⑤ 夸张化的消极评价和想法 二 情感障碍 抑郁 自卑 空虚 悲观 三意志薄弱 四 行为偏向
9 心理危机的应对:p281①寻求滋养的环境,搜集充分的信息 ② 积极调整情绪 ③ 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 ④ 暂时避免作出重大决定 ⑤ 及时心理咨询人员求助 10 自杀 p283
11 自杀分类 自杀的过程 p284-285 12 自杀的原因p285 13 自杀的预防 p286 14 自杀的干预 p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