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4期 2005年11月 中 国 地 质 Vo1.32.NO.4 NOV..2005 GEoLoGY IN CHINA 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的反方向岩浆演化系列研究 张万良 (1.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2.核工业270研究所,江西南昌县330200) 提要:相山因是中国最大火山岩型铀矿产地而倍受关注,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从喷发一侵出一侵入,SiO。含量、Rb/ Sr、Rb/Ba比值降低,而TFe(Fe2o,+FeO)、CaO、MgO、TiO 、P20 含量、S,(固结指数)、b'Eu则呈增高趋势,岩浆演化 与正常岩浆房酸度逐渐增高的岩浆分异趋势相反,称反方向岩浆演化系列。不相容元素的比值如Th/U、Rb/Ba、 Th/Nb、Th/Ta、La/ 、 /Ta变化幅度较大,与SiO 组分没有明显的正消长或反消长关系,稀土配分曲线也不尽 致,火山喷发相、侵出相和侵入相岩石具有不同的源区性质。 键词:反方向岩浆演化;岩石地球化学;源区性质;相山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05)04-0548-09 关中图分类号:P588.12 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晚中生代火山一侵入杂岩,而与铀 成矿有关的晚中生代火山一侵入杂岩以相山最典型。相山火 山一侵入杂岩产于EW向、NE向等多组基底构造复合部位, 平面形态呈椭圆形,东西长约20km,南北宽14km,面积约 318km2(图1)。杂岩体由酸性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酸性熔 岩和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是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第1期岩浆活 动即火山喷发活动的产物。 碎斑熔岩:为火山侵出相岩石,是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的 主体,面积220km2,包括边缘相的玻质碎斑熔岩、过渡相的 霏细碎斑熔岩和中心相的粒状碎斑熔岩。斑状结构,斑晶具 岩及中酸性浅成一超浅成侵入岩组成,岩浆活动从喷发开始、 火山侵出为主,以浅成一超浅成岩浆侵入而结束。岩浆过程具 有不同于正常岩浆房分异演化的岩石地球化学响应。 碎裂或溶蚀结构,斑晶含量可达60%,主要成分是石英、碱性 长石和少量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碱性长石为透长石或 高温正长石。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40.3Ma It],Rb—Sr年 龄为140Ma 12]。 1 岩石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按岩浆作用方式及形成先后顺序,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 可分为火山喷发、火山侵出和浅成超浅成侵入3个岩浆活动 花岗斑岩:为浅成一超浅成侵入相岩体,呈岩珠、岩脉、岩 滴分布于火山一侵入杂岩体的边部,数十个大小不等、形态各 异的岩体面积共42km 。斑状结构,斑晶含量约60%,其中主 要为斜长石(20%-25%)、碱性长石(约20%)、石英(10%),暗 色铁镁矿物为5 ̄"-10%,以黑云母为主,其次为角闪石及单斜 期,分别形成打鼓顶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 岩,鹅湖岭组碎斑熔岩,以及花岗斑岩、流纹英安斑岩、英安 斑岩和煌斑岩(或辉绿岩)。 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为空落相火山碎屑岩,岩石具晶屑 凝灰结构,晶屑含量30%-40%,主要由石英、碱性长石及少量 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除晶屑外,尚见少量绢云母石英片岩 和花岗斑岩岩屑。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属火山灰流凝灰岩,熔结程度中等, 辉石。斑晶大小0.5-12mm,基质具花岗结构,由半自形板状碱 性长石和他形石英组成,有时也有少量鳞片状黑云母,基质矿 物粒度0.02"-0.3mm。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35.4Ma l11。 流纹英安斑岩:曾归打鼓岭组火山溢流相流纹英安岩, 呈岩株、岩脉、岩枝状产出,出露面积10km2。斑状结构,块状 构造,局部可见流动构造,斑晶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少量 石英、黑云母组成,偶见角闪石、辉石,斑晶含量20 ̄/ ̄30%。斜 岩石具假流动构造,火山灰流胶结物具熔结珍珠构造,岩石 中晶屑含量约25%,主要为石英、斜长石及少量碱性长石和 黑云母;已脱玻化的塑性火山碎屑约20%。流纹质晶屑凝灰 长石An为30"-'42。基质为隐晶质霏细结构、显微粒状结构。 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36.0+2.6)Ma l1_,Rb-Sr等时线 收稿日期:2005一O1—24;改回日期:2005-08-03 基金项目:核工业地质局地质项目(200221)资助。 作者简介:张万良,男,1962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主要从事遥感及GIS在铀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E—mail:ZWL270@163 com。 第32卷第4期 张万良: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的反方向岩浆演化系列研究 549 图1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略图 Q一第四系粘土、砾石;K ~上白垩统南雄组红色砂岩、砂砾岩;K ~下白垩统鹅湖岭组碎斑熔岩;K 一下白垩统打鼓顶组砂岩、流纹质晶屑 凝灰岩、熔结凝灰岩;T 上三叠统石英砂岩、页岩;z一震旦系片岩、千枚岩;A w一流纹英安斑岩;yw一花岗斑岩; 一花岗岩;1一断裂;2一样品 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Xiangshan v ̄camc—intrusive complex Q—Ouatemary clay and gravel;K2n—Red sandstone and sn#conglaomerate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Nanxiong Formation;K1e—Porphyroc1aS6c lava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Ehuling Formation;K1d—Purpfish red sandstone.rhyoliic crtys ̄tuff and ignimbrite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Daguding Formation;T3a—OuaH.z sndastone and shale of he Upper Tritassic Anyuan Formation:Z—Sinin sachist and phyUite: A 7r—Rhyoclacite—porphyry;y7r—Granite—porphyry; —Granite;1一Fault;2-Sample location 年龄为(130 ̄9)Ma.。 英安斑岩:也称斜长花岗斑岩或次石英二长斑岩,主要 见于火山杂岩体的北部,呈小岩脉、岩墙状产出,数条小脉体 出露面积0.02km2。岩石中斑晶含量4()%,其中长石25%,石 英10%,暗色矿物5%。基质矿物主要为微细板状斜长石和 他形石英,少量黑云母。单颗粒错石U—Pb年龄为(129.5± 2.0)Ma 。 年龄数据和2004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发布的地层年表,上侏 罗统与下白垩统的界线年龄是145.5 Ma,因而包括打鼓岭组 和鹅湖岭组在内的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宜归属早白垩世。 2数据来源及处理 笔者对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进行了踏勘,对主体岩 石——碎斑熔岩进行了重点调研,取岩石样品5个(图1),分 别为中心相碎斑熔岩(XS一04—1和xs一04-6号样),过渡相碎 斑岩(XS一04—2和XS一04—7号样),边缘相碎斑熔岩(xs一04- 3)。对这些样品磨片镜下观察后并做了硅酸盐化学全分析、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 煌斑岩:呈脉状产出,露头面积0.007km 。煌斑结构,蛇 纹石化的辉石斑晶含量约10%,偶见黑云母、长石和溶蚀状 石英斑晶。基质由小板条长石和微粒状辉石组成。单颗粒锆 石U—Pb年龄为(125.1±3.1)Ma[31。 打鼓岭组、鹅湖岭组通常归属上侏罗统∞,但根据上述 其中,SiO 灼失用重量法分析,A O 、FeO为容量法分 。方锡珩,万国良,候文尧.相山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报告,1980. 9核工业261大队.江西省乐安、崇仁县相山矿田1:2.5万岩性岩相填图总结报告,1985. o核工业270研究所,261大队,265大队,等.赣杭构造火山岩成矿带铀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项目成果报告),1988 550 中 国 地 质 2005正 6 5 4 0 3 、 0 0 0 3 0 3 0 2 5 2 5 2.0 2 0 芝 1 5 U 0 1 0 1 0 0 5 0 5 0 0 0 1 8 16 14 12 10 8 0 0 0 0 0 、. 0 0 《 0 0 0 0 6 4 2 0 4 q Z 3 60 65 70 80 SiO’/% 图2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哈克图解 1一火山碎屑岩;2一碎斑熔岩;3 … ̄…,—aa。;4一流纹英安斑岩;5一英安斑岩 Fig·2 Harker dial 猢of the Xiangshan volcanic—intrusive complex 1一Pyroclastic rocks;2-Porphyroclastic lava;3-Granite—porphyry;4一Rhyodacite porphyry;5-Dacite-porphyry 第32卷第4期 张万良: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的反方向岩浆演化系列研究 551 析,Fe2O3、CaO、Mgo、K2O、Na2O、MnO、Cr、Ni、Co、Rb 与SiO2变化趋势相反,TFe(Fe203+Fe0)、Mgo、TiO2、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TiO 、P O 、Th为分光光度法分析。 分析结果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检 出限分别如下:Cr、Ni、Co、Rb检出限均为1×10 ;Th为 P,O 、CaO含量则随着岩浆活动阶段的递进,而呈增高趋势, 但也有成分间断。在SiO 与其他氧化物的相关图上(图2), TFe(Fe2O3+FeO)、Mgo、TiO2、P20 、CaO与SiO2呈大致的负 相关关系,这反映了不同期次岩浆过程的相似的一面。而 K O、Na O含量与SiO 等主量组分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也 与岩浆活动期次或演化方向无关,K20、Na O受地壳或围岩 的混染影响可能较大;综合指数表现为,火山喷发相和侵出 相相近( 一2),浅成一超浅成侵入相较大些( =2.7 3.31)。 S,(固结指数)是反映岩浆分异程度和岩石基性程度的重 0.5×10 ;Zr、Hf、Sr、Ba、Nb、Ta及稀土元素用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检出限zr、sr为0.5x10 ,Hf为0.2x 10-6,Ba为5×10_6,Nb为15×10-6 Ta为0.35×10 ,La、Pr、 Sm、Gd为0.025×10-6,Ce为0.15×10_6,Nd、Tb为0.055×10_6, Eu为0.0065×10_6,Dy、Ho、Er、Tm、Lu、Y为0.015 xl0_6,Yb 为0.0035x10 ;u用激光萤光法。检出限0.15x10 。 结合夏林析等 相关数据,分别计算流纹质火山碎屑 岩、碎斑熔岩以及花岗斑岩、流纹英安斑岩、英安斑岩的主量 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平均值和有关参数,未测项目不 参加计算(表1-2),分析报告中小于检出限的组分或元素含 量,用“检出限/2”值代替。 要岩石化学参数,岩浆分异程度高,则s,值就小,岩石酸性程 度高;若分异程度差,s,值就大,岩石的基性程度就高目。相山 火山一侵入杂岩从早期到晚期,岩石的s,值是逐渐增大的 (图3),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岩浆演化与正常岩浆房酸度逐 渐增高的岩浆分异趋势不符,呈现岩浆分异程度(或酸度)不 连续降低的反方向岩浆演化序列。 3主量元素与岩浆演化 由表1可见,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火山喷发相流纹质火 山碎屑岩SiO 含量最高,平均76.02%,火山喷发之后的火山 侵出相碎斑熔岩及浅成一超浅成侵入岩SiO 含量则呈逐渐 降低的趋势,煌斑岩(或辉绿岩)是岩浆最后活动的产物, SiO 含量达最低值,为56.94%◆。 4微量元素与岩浆演化 微量元素含量与组合特点可提供岩浆分异、演化程度、 含矿潜力等方面的重要信息【q。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与 Taylor et al 陆壳元素丰度相比,Rb、U、Th、等含量较高,Rb 是陆壳丰度的2.7~10.4倍,u为3.7~11.7倍,Th为4.5"9.4 表1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常量元素分析数据 Table 1 Analyses of major elements in the Xiangshan volcano-intrusive complex/% 注:国土资源部中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分析, 为综合指数(o'=(K20+Na20)2/(SiO2-43)),S/为固结指数(Sl=lOOxM Mgo+ Fe203+FeO+K20+Na2O)) o华东六0八队第一分队.610矿床611地段最终储量报告(上册),1963 552 中 国 地 质 2005矩 墨 星 墨 量 馨 莹 墨 量 量 誉 嬖 望 墨 堇 矍 0一 —葺0u ∞已-II ●0II矗u一0 II嚣 砸 矗州 0专II州 I10—葺0—0 0u矗.1- 0∞0∞ II;II 誊 詈 雪 誊 荟 窘 誊 誊 蓉 兽 兽 荟 蓍 誊 喜 蝽 伥 删挺 .j 兀1罂 0一声矗JJ l 荸 § 萋 曼 g 三 量 萋 § 墨 要 景 喜 垦 誊 墨里li 遏星l 量l 舀 惑 i嵩 善 i孚 景 荨 蓦 导 鬟 至 量 蓦 曩 溻 § 霜 冒 詈 誊 誊 量 誊 誉 莒 营 基 i嚣 剽 兰i § § 誊 弱 誊 誊 : 喜 誊 碧§ 霪 薹 蓉§ § 巷 吾 譬 §§ § § 蓉§ § 蓉 碧 碧 : 荨望 荨 望 三 兰 孽 篁 要 墨 曩 兰 § 謇 景 塞 囊 莹 蠹 奎 里 § 里 囊 璺 囊 璺 骂 蓉 要 馨 娶 娶 量 量 毫 莒 娶 誊 誊 § 尊 重 要 荸 墨 墨 兰 誊 望 曼 馨 量 兰 至 笔 吾 § 誉 薹 誉 吾 謦 曩 暑 巷 鬟 琶 毯 薹 墨 晏 暮 毫 誊 詈 詈 蓉 蓉 蓉 誉 § 三 誊 窒 墨 堕 g 璺 至 兰 嬖 里 翟 器 誊 要 譬 葛 葛 簧 8 罱 誊 鐾 萋 鎏 零 ;写 誊 萋 誊 窝 s 导 茎 孽 暮 墨 暮 簧 S 高 S 霉 罱 S 要 j 要 妻 曩 星 亳 § 湮 蚕 8 黾 8 导 8 葛 蚕 詈 氢 8 基 葛 P- 篇 器 量 导 § 要 三 篓 高 导 器 g l 图 I l 臀 蚕 导§ l § 尊 茧 景 囊 萼 曩 导 莩 要 莩 孽 誊 毫 5 量 曩 喜 I l l § § I l l l i l i i l i i l i : 号蓉 百 窝 呈嗣 2 瓮 虽 鬲 置 8 ; 基q 8 瀑 导 辱 8 景 景 导 是 妻宝 舄 星2 8 謦 曩驾 岛 罱 霜 警 三 量 墨 导 鐾 未 莩 莩 § 至 詈 量 曩 暮 量 曼 娶 望 墨 誊 里 蚕 墨 嚣 碧 里 曼 里 曼 矍 骂 § 暑 星 萋 毫 誊 0_【 斟咖§ § § l 量 § 皇 星 星 § § 蛊 蓦 l i l l l 5 l ; l l 喜 ; l l 甍 黑 : § § 露 里 暑 l l l 量 i l l l l l 弱 裁 8弱 嚣 嚣 8 蠢 最 甍 晷 8 8 曼 謇 吾 磬 熏 虽 莩 莩 曼 量 § 三 曩 是 孽 曩 景 萋 萋 量 § 璺 詈 量 薹 呈 妻 重 量 量 妻 垦 量 未 娶 萋 萋 § 曩 量 莹 耋 曩 要 莩 量 嘉 量 § 曼 I l { { { l { { l 批 冀 霎 捌萎 萋 嗣 羁 羁 薹号 萋 哥 萎 哥 斟 - l I l I 冀 冀 髹 髹 繁 繁 蠹 蠢藿 藿 藿 羹 藿 藿 冀 冀 羹 囊 蘩 蓑 第32卷第4期 张万良: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的反方向岩浆演化系列研究 553 倍,而Co、Cr、Ni含肇较低,均低于其陆壳丰度值。Ba、sr含 量变化较大。 在岩浆分异过程中,sr主要在早期的分异岩浆中富集, 而Rb则相反,因此随岩浆分异作片j加强,Rb/Sr值是增加 的 。从表2_口『见,流纹质火山碎屑岩Rb/Sr为3.99,碎斑熔 岩为2.58,而各类斑岩Rb/Sr值为相近的低值(0.45~1.78), 反映火山喷发相岩浆的演化程度最高,火山侵出相岩浆次 之,浅成一超浅成侵入相岩浆的分异演化程度相近且最低。 Rb/Ba值反映的情况与Rb/Sr值相同。这些与主量元素及有 关参数所表现的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具有岩浆分异程度(或 酸度)断续降低的反方向演化序列的结论是一致的。 以原始地幔成分 为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岩石微量元素 平均值进行标准化作图(图4)显示,Ba、Sr、P、Ti出现明显的 负异常谷,而Rb、Th、U、La、Ce、Hf、Zr、Sm、Y、Yb则呈现正 异常。对Ba、Sr、P、Ti负异常谷,笔者发现,火山喷发相的流纹 质火山碎桶岩的负异常谷最明显,火LLJ侵出相的碎斑熔岩次 之,而浅成一超浅成侵入相岩石的负异常较弱,这表明不相容 元素出现的负异常或正异常与岩浆的产出形态有关,而岩浆 的产出形态与岩浆过程也是有紧密联系的。 岩浆过程或岩浆源区性质的示踪,强不相容元素(Rb、Ba、 Th、Ta、Nb、La等)具有相似的全岩配分系数D,在地幔部分熔 融和结晶分离过程中都不会导致这些元素之问发生强烈分异, 这些元素之间的比值是判断岩浆足否同源的重要参量Rq。 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各岩石类型的Rb、Ba、Th、Ta、Nb、 La等强不相容元素的含量见表2。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碎斑 熔岩及各类斑岩的Rb/Ba、Th/Nb、Th/Ta、Nb/Ta、La/Nb 值,除Th/Nb相近外,其他比值相差都较大。如La/Nb值,流 纹质火山碎屑岩为0.77,碎斑熔岩2.89,各类斑岩为2.00~ 4.57;Rb/Ba值,流纹质火Ll J碎屑岩为4.14,碎斑熔岩1.15,各 类斑岩为0.44"4).67。同时这砦比值与SiO 含量或岩浆活动 期次没有构成明显的正消长或反消长关系(图5)。这些现象 是它们的岩浆过程以及源区性质不同的反映。 U、Th地球化学性质相似,在岩浆过程中紧密共生,但 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的u、Th变化情况较复杂,流纹质火山 碎屑岩U、Th平均含量分别是5.15x1() 和27 5x10-6,碎斑 熔岩u为5.60×10-6、Th为27.30×10 ,花岗斑岩分别为 4.53×10 和19.20×1() 、流纹英安斑岩分别是9.08×10-6、 21.5x10-6,英安斑岩分别是5.35×10 、20.83x10 ,U、Th之间 未构成线性关系,也与岩浆活动阶段没有相关关系,相山火 山一侵入杂岩不同期次的岩浆活动可能具有不同的U、Th富 集机理,即它们的岩浆过程或源区性质是有差异的。 5稀土元素与岩浆演化 稀土元素是一个特殊的元素族,只要其中一个元素出 现,其余的就都会同时出现,但稀土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 性,它们的运动和组合规律是一定的地质与物理化学条件的 60 65 70 75 80 SlO√% 图3 SI(固结指数)与SiO 关系图 1一流纹质火山碎屑岩;2一碎斑熔岩;3一花岗斑岩; 4一流纹英安斑岩;5一英安斑岩 Fig.3 Relationship of soSdiifcafion index(SI)VS.SiO2 1一Rhyolitic pyroclasifc rocks;2-Porphyroclastic lava; 3-Granite—porphyry:4-Rahyodacite porphyry:5一Dacite—porphyry RbBaTh U K TaNbLaCe SrNd P Hf Zr SmTi Y YbCoCr Nt 图4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微量元素蛛网图 Fig.4 Spidergram of trace elements of the Xiangshan volcanic——intrusive complex 反映,因此,稀土元素是良好的地球化学的示踪剂,可用于探 讨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过程等多种地质问题。 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之流纹质火山碎屑岩8Eu平均 0.05,碎斑熔岩0.27,浅成一超浅成侵入相的斑岩为0.38- 0.59。从火山喷发一侵出一侵入,Eu负异常在减少,这种变 化特征与主量元素、Rb/Sr、Rb/Ba的变化特征相互印证,均 反映了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岩浆分异程度(或酸度)逐渐降 低的反方向演化系列。同时,还可以看到,流纹质火山碎屑岩 ∑REE=192.96x10-- ̄,LREE/HREE=4.57,碎斑熔岩∑REE= 228.13x10 ,LREE/HREE=7.68,浅成一超浅成侵入相的斑岩 ∑REE=232.67×10 ̄-316.20x10 ,LREE/HREE=9.47~13.99, 稀土总量及轻重稀土比值略有增高趋势,这似乎是正常岩浆 房分异程度(或酸度)逐渐增高的标志。但是,笔者认为,这种 554 中 国 地 质 2005正 图5不相容元素比值与SiO:变异图 1一流纹质火山碎屑岩;2一碎斑熔岩;3一花岗斑岩;4一流纹英安斑岩;5一英安斑岩 Fig.5 Variation diagram of incompatible elements radio VS.SiO2 1一Rhyo ̄dc pyroclastic rocks;2-Porphyroclmdc lava;3-Granite—porphyry;4-Rhyoclacite porphyry;5-Dacite—porphyry 与主量元素、Rb/Sr、Rb/Ba和8Eu反映的相山火山一侵入杂 岩岩浆过程的反方向演化总趋势相抵触的事实,可能与相山 地区大规模的铀成矿作用有关。相山地区的铀成矿年龄多在 120 Ma或100 Ma左右㈣,与稀土总量及稀土分异程度最高 强 的浅成一超浅成侵入体的关系最密切。 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各类岩石均属LR ̄E富集型,其 LREE/HREE大于1.0,稀土配分曲线均向右倾斜,但稀土配 分曲线实际上并不平行一致(图6),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的稀 土配分曲线明显比花岗斑岩或英安斑岩要平缓一些,它们之 间的负Eu异常变化也较大。火山喷发相、火山侵出相及浅 成一超浅成侵入相岩石的成因机制或源区性质无疑是有差异 图6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稀土配分型式 Fig.6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for the Xiangshan 的。如前所述,强不相容元素之问的比值均反映了这种差异 性的存在。 volcanic——intrusive complex 第32卷第4期 张万良: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的反方向岩浆演化系列研究 555 6讨论 依据岩浆分异作用的理论,硅酸盐岩浆分异作用向着 富集SiO2-NaA1Si O8-KA1Si O 残余岩浆方向演化,即向着 愈来愈富含碱铝硅酸盐方向演化。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不具 有这种正常岩浆房的岩浆演化趋势,而具有酸度逐渐降低的 反方向岩浆演化系列。 这种反方向演化系列的成因解释通常是,岩浆房内曾 发生廿上E常的岩浆分异作用,分异后的岩浆上部偏酸性,下 部酸性度降低,火山岩浆的喷发一侵出一侵入序次是岩浆房 内分层次的顺延,岩浆过程是正常成层岩浆房由上而下逐层 排出的过程H_11】。 岩浆房成分梯度的形成机理极其复杂,晶体沉降、同化 混染、岩浆混合、挥发份络合以及元素在液态下的索列特扩 散和对流扩散(热重力扩散)等作用或多种机制的联合作用 能否产生如此理想化的岩浆房的成分梯度分异,目前尚未进 行过任何实验研究。 微量(含稀土)元素特别是强不相容元素的比值变化特 征研究表明,Th/U、Rb/Ba、Th/Nb、Th/Ta、Nb/Ta、La/Nb在 岩浆活动中的变化情况较复杂,多数比值变化幅度较大,与 SiO:等主量元素没有明显的正消长或反消长关系,稀土配分 曲线也不尽一致,故认为,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的火山喷发 相、侵出相和侵入相岩石具有不同的源区性质,它们是不同 岩浆房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小明,陆建军,刘昌实,等.桐庐、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单颗粒锆 石u—Pb年龄Ⅱ1.岩石学报,1997,15(2):270"277 Chert Xiaoming,Lu Jianjun,Liu Changshi,et a1.U—Pb age of the sin— gle zircon from the volcanic— intrusive complexes in Lujiang—— Zongyang and Xiangshan U】.Acta Petrologica Siinca,1999,15(2): 272~277(in Chinese with En sh abstract). [2】陈迪云,周文斌,吴伯林相山碎斑熔岩铷一锶、氧、铅同位素地球 化学研究U】l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94,6(1):45 ̄49. Chen Diyun,Zhou Wenbin,Wu Bohn.P.b—Sr,oxygen1ead iso— topic—geochemistry study of the porphyroclastic lava in Xiangshan Orefied[『1Joural of Nanjing u versit),(Geoscience),1994,6(1):45 ̄ 49(in Chinese with Engiish abstract). f3】范洪海,王德滋,沈渭洲,等.江西相山火山一侵入杂岩及中基性脉 岩形成时代研究D】.地质论评,2005,51(1):86--91. Fan Honghai,Wang Dezi,Shen Weizhou,et a1.Formation age of the intermediate——basic dikes and volcanic——intrusive complex in Xi- nagshan,Jinagxi Province[J].Geological Review,2005,51(I):86"91 (in Chinese wi出Engiish abstract). f4J夏林圻,夏祖春,张诚,等.相山中生代含铀火山杂岩岩石地球化 学f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12 ̄43 Xia Linqi,Xia Zuchun,Zhang Cheng,et a1.Petrogeochemistry of Mesozoic Uraniferous Volcanic Complex From Xinagshan,China 口 .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2.12 ̄43(in Chinese wi出Engiish abstract). [5】邱家骧,林景仟.岩石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64~75. Qiu Jiaxiang,Lin Jingqina.Lithochemistry【MI.B 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1.64 ̄75(in Chinese). [6】赵振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71~73,122 Zhao Zhenhua.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M J.Beijing:Science Press,1997.71~73,122(in Chinese). [7】Taylor S R,McClennan S.The Continental Crust:Composiiton and Evolution[M].BlackweU Scientiifc Pubhcatiom,1985.54"-372, [8】Weaver B L.The oriign of ocean island baslat end—member compo— sition:trace element and isotopic comtraintsⅡ1.Earth Planet Sci Lett, 1991,104:381 ̄397 【9 Schm9】idberger S S,Hegner E.Geochemistry and isotope systetr, ̄Gcs of calc—alkaline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Saar—Nahe basin(SW Ger- many)一implications for Later Vaiscan orogenic developmentⅡ1. Contrib Minerla Petrol,1999,135:373 ̄385 【10】杜乐天.中国热液铀矿基本成矿规律和一般热液成矿学【M】.北 京:原子能出版社,2001.39"*56. Du Letian.Basic Metallogenic Regularitise of Hydrothermal Ura.. nium Deposit and General Hydrothermal Metallogeny in China [M】.Beijing:Atonic Energy Press,2001.39~56(in Chinese). 【11】谢家莹,陶奎元中国东南中生代火山地质及火山一侵入杂 岩[M1.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93-229. Xie jia ng,Tao Kuiyuan.Mesozoic Volcanic Geology and Vol— carlo—intrusive Complexes of Southeast China Continent【M】.Bei— 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6.193-229(in Chinese wj出 En sh absrtact). 556 中 国 地 质 2005正 Reverse magmatic evolution series of the Xiangshan volcanic intrusive complex ZHANG Wan-liang ’ (1.Beji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for Nuclear Industy,Berijing 100029,China; 2.Research Institute No.270for Nudear Industry,Nanchang 330200,lfangxi,China) Abstract:The Xiangshan area as the largest volcanic—hosted uranium ore occurrence in China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From eruption--+viscous lava extmsion--+intmsion,the SiO2 content,Rb/Sr and Rb/Ba of the Xiang- shan volcanic—intrusive complex decreased,while the TFe(Fe2O3+FeO),CaO,MgO,P2O5 and TiO2 conten ̄ and the solidification index SI and 8Eu increased progressively,showing that the magmatic evolution has an anti— th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trend reflected by increasing acidity in the normal magma chamber.which is called the reverse magmatic evolution series.The incompatible element radios such as Th/U, Rb/Ba.Th/Nb,Th/Ta,Nb/Ta and La/Nb vary widely,showing no distinct synthetic or antith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jor components such as SiO2.The REE distirbution patterns also vary.These suggest that the volcanic eruption facies.VISCOUS lava extrusion facies and intrusive facies were derived from diferent sources. Key words:reverse magmatic evolution;petrogeochemistry;nature ofthe source region;Xiangshan About the author:ZHANG Wan—liang。male,born in 1 962,senior engineer,doctor candidate,mainly engages in n uranium resource evaluation:E—mail: the study of remote sensing and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ique iZWL27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