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观光休闲农业园旅游发展潜力评估_以北京市休闲果园为例.kdh

观光休闲农业园旅游发展潜力评估_以北京市休闲果园为例.kdh

来源:华拓科技网
292

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第7期

观光休闲农业园旅游发展潜力评估

———以北京市休闲果园为例

钟国庆

(肇庆学院园林研究所,广东肇庆526061)

摘要:以北京市休闲果园为例,采用与城市中心的距离、交通的通达性、休闲果园与其他景点的关系3个指标,对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的休闲果园位于适宜休闲度假的距离范围内,距离市中心20~

40km和60~80km为其主要分布圈;北京市内的交通不便影响了休闲果园无车族的出游率;在距离城市中心0~20km和40~60km两个圈层范围内,旅游景点对休闲果园的带动作用明显。根据评估结果指出,北京市城区、怀柔、密云、昌平、延

庆、门头沟等6个区县为“旅游景点优势型”的发展模式,顺义、大兴、平谷、通州、房山为“自身发展型”模式,并提出了休闲果国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北京市;休闲果园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09)07-0292-04

Devealopmentpotertialeualuationofagricalturezoneforleisureandtourism

———AninstanasfudyofBeijingentertainmentorchand

ZHONGGuo-qing

(IinstitueofLandscapeArchitecture,ZhaoqingUniverstiy,Zhaoqing526061,China)

Abstracts:Adoptingindexesofdistancebetweenorchardandcitycenter,convenienceoftraffic,therelationbetweenthem,evaluatethepotentialofagriculturetourism,asanexampleofBeijing.IndicatethattheorchardsofBeijingareinthescopeofadaptingtoleisureandholiday,thescopebetweendistanceof20and40kilometersfromcenterofcitybeingdensedistributingregion,theotherbeing60and80;theinconvenienceoftraffichandicappingthevisitingorchards;inthescopesof0-20and40-60kilometers,thescenerysitesbeing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orchards;thedevelopmentofentertainmentorchardsofthecityzone,Huairou,Miyun,Changping,Yanqing,Mentougoubeingpreponderanceofscenerysites;Shunyi,Daxing,Pinggu,Tongzhou,Fangshanbeingsel-development.Finally,providethedevelopmentstrategyofdifferentregions.

Keywords:Agriculturetourism;potentialevaluation;Beijing;entertainmentorchard

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近20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偏重于对观光农业概念的辨析、经验的介绍和潜力预测,这种预测带有主观臆断,缺乏量化分析。理论研究的滞后必然导致休闲农业实践的错位。

北京市凭借强大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其休闲果业的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至2002年全市共开发休闲果园533个。据统计,

年,休闲果园游客量与全市游客总量比值为0.4∶1。据有关规划,至2010年,京郊14个区县将建成1000个休闲果园。本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北京市最主要的休闲农业资源类型———休闲果园旅游潜力进行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观光休闲农业园旅游潜力可以用旅游区位理论来

2001~2004年,北京市休闲果业发展迅速,其中2004

收稿日期:2009-03-19

作者简介:钟国庆(1974-),男,硕士,讲师,E-mail:zhgq2396010

评价,它是研究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交通的空间格局、地域组织形式的相互关系及旅游场所位置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理论,内容侧重于影响旅游场所因素的分析(牛亚菲),区位因素与游客数量具有正相关的关

@163.com

系[1],区位可分为宏观区位和微观区位。在观光农业中,宏观区位是指观光农业区所依托的城市的区位条件,微观区位是指观光农业园与所依托的城市的经济关系。本文中的潜力评价采用微观区位,即不同的休闲果园同北京市相关要素的经济关系,它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体现:一是与城市中心的距离;二是交通的通达性;三是休闲果园与其他景点的关系。在认为休闲果园的资源与环境均具有较高的质量前提下,这3个指标体系是影响其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

2评价过程与结果

2.1空间距离

对空间距离分析是研究旅游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

和旅游地空间结构的重要方法,较多的旅游学者重视距离的研究,如吴必虎[2]对上海市民出游量在距离上的分析,李山[3]对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关系的研究,陆林[4]对黄山国内游客市场的分析,张捷[5]对九寨沟同对比景区的研究,苏平[6]对北京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等。为了研究方便,在衡量交通距离时可采用苏平[6]研究的报道旅游地城市中心距离的观测方法,即选用休闲果园至城区中心(具体位置选用天安门广场)的直线距离作为参数,采用回转半径法,以中心点为圆心作圆,不断变换半径尺度,观测休闲果园在不同半径范围内的分布情况,据此发现这些休闲果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回转半径法的基础上,以距离为横坐标,以某一距离内休闲果园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为纵坐标,做出数量百分比与空间距离对应的空间分布曲线,其中数量与距离是通过MapInfo软件来计算的。

由图1可知,在北京市距离中心城区约78km半径范围内,休闲果园数量占全市休闲果园总数的

80.0%,在80km半径范围内则达90.0%;在半径20~40km范围内,休闲果园数量的比例从3.0%增加至39.6%;在半径60~80km范围内,休闲果园数量的比

例从54.1%增加至.9%。这说明,离中心城区20~40

图1果园数量与距离对应的空间分布曲线

293

km和60~80km两个圆环为北京市休闲果园分布密

集区。吴必虎等[7]研究我国城市周边休闲农业园的分布时得出,85%的城市郊区观光农业园集中分布在距离一级客源地100km范围之内。北京市休闲果园主要分布在距离城区中心30km左右和80km左右的地方,基本上和吴必虎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吴必虎研究的休闲农业地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其空间分布很大程度受到市场影响。而北京市目前的休闲果园多数是资源环境作用的结果,在离城区中心20~40km范围内为北京5环外的东部河谷、盆地,种有大量果树,其包括的燕山山脉的浅山丘陵区则是著名的山前果树带,而顺义和通州的葡萄、大兴的梨、平谷的桃都分布在这一圈层内。特别要指出的是,北京市相当一部分休闲果园还没有受到市场的选择,随着该市休闲果园旅游的发展,目前的分布状态必然会受到调整。

2.2交通通达性

张捷[5]研究的旅游地区位条件及特征主要表现在

旅游地与主要客源地的空间关系及交通联系上。对于交通状况,这里用交通方便程度和车辆行走时间来衡量。其中,交通方便程度分为3类:第1类,公交车可直达;第2类,有公交车,但必须转乘;第3类,公交车不能到达,但自驾车可抵达。车辆行走时间据各区途汽车站至休闲果园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2、2~3、3~4、

4~5h。由表2可以看出,北京市超过90%的休闲果园

所需要的交通时间在3h以内。根据吴必虎等[7]研究,环城游憩带一般是汽车从城市出发用1~3h能到达的范围,适于发展周末度假旅游。因此,从交通时间上看,北京市的休闲果园绝大部分都适合开展休闲度假旅游。在北京市,坐公交车可直达的休闲果园占39.1%,而目前,自驾车游览休闲果园的游客占90%,坐公共汽车游览的游客极少,说明这部分休闲果园对北京市有车一族有巨大的潜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果园旅游还没有普及到大众游客,市民在城区坐车到果园起点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大;公交车换乘可到达的休闲果园占40.3%,这部分休闲果园主要位于北京市远郊区县,如平谷、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和密云,需要在区县的汽车站换乘,虽然大部分休闲果园的车辆行走时间在2~3h之内,但换乘增加了游客的感知距离,所以北京城区游客极少会乘坐公共汽车游览这部分休闲果园;公交车不能到达、但自驾车可抵达的果园占20.8%,这部分果园往往与公交站点有相当一段距离,游客从公共汽车站点步行至果园相当不便,例如乘公共汽车到中日友好休闲果园游览,从公共汽车站点到景区还有5km,游客感到相当不便;公交车直达时

294

表2北京市休闲果园交通通达性统计结果(2005)车辆行走时间交通方便程度占比(%)(h)

第1类

第2类

第3类

合计

3~40.03.00.03.02~39.533.717.260.41~2

29.63.63.636.8合计39.140.320.8100.0

注:数据表中,根据《北京市旅游休闲果园大观》中的资料整理及实际调查获得。

间为1~2h的休闲果园占29.6%,主要分布在离北京市城区中心比较近的区县,如顺义、通州、大兴、海淀、丰台等5个区县及平谷区的部分地方,在实际调查中也发现,只有这些地方才有少量从北京市城区坐公交车来游览的游客。

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休闲果园的交通区位非常适宜休闲度假旅游,但城区的交通不便导致大部分游客为有车一族。北京市著名的景点都开通了旅游公交专线,如颐和园、香山、八达岭长城、十三陵等,如能在市区开设休闲果园旅游车,途径高校、居住区和办公区,必然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果园休闲度假。

2.3与其他景点的关系

目前,北京市大部分休闲果园仍属于较低级别的

旅游产品,不能单独成为一个旅游区,其发展往往要通过与其他景区、景点互补成为旅游区,周边景区数量和质量对休闲果园的旅游发展影响很大。其原因在于北京市各区县现有的旅游景点为休闲果园项目提供了一定量的客源保障,降低了市场风险;同时休闲果园项目以其参与性强、体验性强等特点弥补了现有旅游产品单一的缺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市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旅游网络,这是北京市休闲果园旅游得以发展的坚实基础。例如,平谷区大多数休闲果园凭临老象峰、金海湖、京东大峡谷、京东大溶洞等景区,200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每个景区的采摘游客平均每天都在2000~3000人次以上;北京硕丰庄园红提葡萄园区主要收入来源于葡萄采摘和为金海湖风景区周边宾馆提供果品;门头沟妙峰山樱桃园凭临妙峰山;海淀区四季青樱桃园则凭临香山;昌平区十三陵果园凭临十三陵风景区,这些休闲果园的游客量均比较多。

从整个区域来看,其他旅游景点与休闲果园交错均匀分布对各自的发展均十分有利。为了研究该问题,我们把距离城区中心不同圈层内所有旅游景点游客量相加,转换成景点数量百分比与休闲果园数量百分比进行比较,选择的都是著名的景点,以此来忽略景点质量的差别,通过MapInfo进行统计。假定其他景点在某

一圈层的比例大于该圈层休闲果园占据的比例,认为其他景点对休闲果园的促进比较大。由图2可以看出,在距离城区中心0~20km和40~60km两个圈层范围内,旅游景点数量百分比超过休闲果园数量百分比。经调查发现,0~20km圈层的休闲果园主要分布在海淀、朝阳、丰台、大兴区,北京5环线周围,休闲果园少,传统著名景区多,这类休闲果园极具发展潜力,可作为城市公园规划为城市绿地,如四季青樱桃园的游客量较大,其规划设计应具备城市公园特点;40~60km圈层范围属于山区,自然和人文景点众多,但果园相对较少,故该圈层内的旅游景点对休闲果园的促进作用最大。

图2不同距离圈层景点数量与休闲果园数量比较

以上圈层分析只是大致从空间上作了解,事实上在同一圈层的景点或休闲果园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本研究再分别对各区县(为了统计上的方便,把海淀和丰台一起作为城区来计算)景点和休闲果园进行了比较。考虑到果园的数量不能完全反映区县休闲果业规模(因为单个果园面积相差悬殊),为此用各个区县休闲果园总面积代替果园数量并转化为百分比,与旅游景点的百分比进行比较。由图3可以看出,城区、怀柔、密云、昌平、延庆、门头沟6个区县的旅游景点对休闲果园的带动比较强,称为“旅游景点优势型”发展模式,顺义、大兴、平谷、通州、房山的旅游景点对休闲果园的带动比较弱,称作“自身发展型”模式。

北京市其他旅游景点对休闲果园带动实际效果的评价结果(图3)可以看出,怀柔的旅游业对休闲果园的带动效果最好,其次是昌平;海淀、房山、通州的旅游景点与休闲果园发展相匹配;平谷的休闲果园自身发展最好,其次是大兴和顺义;密云、延庆的旅游景点的带动效果相对不佳。

3结语

目前,国内定量分析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几乎

还没有开展。本研究以北京市休闲果园为例,在肯定休

295

每667m2休闲果园游客量(万人次)视果树产业本身的发展,如提高果品质量、培育新品种、突出规模,重点发展10个高质量的大型休闲果园景区;在0~20km分布圈,把休闲果园规划为城市休闲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绿地一部分;在40~60km分布圈,发展小型精品休闲果园,突出果园特色,尽量减少人造景观,与其他旅游景点串成线路。此外从区县来看,平谷、大兴和顺义的休闲果业发展最好,应将其列为北京市休闲果园发展的重点区县,怀柔、昌平的旅游景点对休闲果园的带动最为明显,但要注意加强密云、延庆旅游景点对休闲果园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图3北京市各区县总游客量与果园游客量比较

闲果园的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采用与城区中心的距离、交通的通达性、休闲果园与其他景点的关系3个主要潜力分析指标对休闲果园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绝大多数休闲果园都位于适宜休闲度假的空间距离内,其中距离城区中心20~40

[1][2][3][4][5][6][7]

王仰麟,祁黄雄.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理论与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1999(01):21-25.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

(4):354-359.

李山.基于铁路廊道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市场域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207-211.

陆林.山岳风景区客流研究[J].地理学报,1994,49(3):237-

km和60~80km范围内是休闲果园分布密集圈;北京

市内的交通不便以及没有直达的公交车成为无车族市民出游休闲果园的最大阻力;距离城区中心0~20km圈层和40~60km圈层的旅游景点数量百分比超过相应的休闲果园百分比,旅游景点对休闲果园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从各个区县来看,城区、怀柔、密云、昌平、延庆、门头沟休闲果业发展模式为“旅游景点优势型”,顺义、大兴、平谷、通州、房山的为“自身发展型”模式。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2个休闲果园密集圈,要重

240.

张捷.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学报,1999,54(4):357-3.

苏平.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J].地理研究,2004,23(3):403-410.

吴必虎,黄琢玮,殷柏慧.2002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2:37-43.

!!!!!!!!!!!!!!!!!!!!!!!!!!!!!!!!!!!!!!!!!!!!!!!(上接第273页)

国第一,香蕉单产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是我国香蕉最大的产区,广东香蕉总产量达到351万t,粤西、珠三角香蕉产业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单产水平较高,产量占全省香蕉生产总量的90%。香蕉生产主要集中在粤西、珠三角,香蕉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农民种植香蕉积极性均呈增长趋势,种植区进一步优化布局,香蕉周年供应相对均衡。

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造成香蕉增产未必增收和价格低迷状态的主要原因一是生产成本的增加;二是由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大面积种植,香蕉市场出现了阶段性相对饱和,再加上香蕉流通受阻,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为防范香蕉市场价格波动对香蕉种植农户带来的风险,保持今后我省香蕉产业的竞争优势和提高香蕉产业经济效益,提出了采取以下的对策:(1)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出抗风、抗严寒或抗枯萎病的优良品种,减少香蕉的灾害性或病害性损失;在提高香蕉产量的同时,重视香蕉品质的提高;(2)以市场为导向,利

[5][6][4]

用专业协会,组织有序营销,提高香蕉的产业化程度;(3)进一步规划和优化香蕉产业布局,使香蕉种植向最佳适宜地区集中,逐步形成香蕉生产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4)探索发展香蕉产业风险基金,有效防范自然和市场灾害,为香蕉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2][3]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库[EB/OL].http://faostat.fao.

org/DesktopDefault.aspx?PageID=291&lang=zh-CN.2008.10.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编.广东统计年鉴

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菜篮子批发价格查询系统.http://www.agri.gov.cn/vegetable/

sort.asp[EB/OL].2008.12

广东省价格成本调查队编.广东省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8[R].2008.

黄秉智.广东省香蕉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热带农业,2005(1):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