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会计背诵汇总

会计背诵汇总

来源:华拓科技网
会计背诵汇总

1、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退出三个阶段。资金在上述三个阶段的运动又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业务事项来进行的,具体包括: (1)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 债权债务的发生、结算 (4) 资本的增减

(5) 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的计算 (6)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 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 简述借贷记账法的定义、理论基础以及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即将发生的经济交易与事项所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记录。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3、 简述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平行登记要求 (1) 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依据相同)。即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相同

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即登记总分类科目,又登记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

(2) 借贷方向相同(方向相同)。即将经济业务计入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

科目,记账方向必须相同

(3) 所属会计期间相同(期间相同)。即对每项经济业务在计入总分类科目

和明细分类科目的过程中,可以有先有后,但必须在同一会计期间全部予以登记。

(4) 计入总分类科目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的金额合计相等

(金额相等)。

4、 简述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通过对所有会计科目记录的汇总和计算,来检查各类会计科目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试算平衡分为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发生额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公式为: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的理论基础是会计恒等式,公式为: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5、 简述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区别 1) 填制人员不同。原始凭证大多是由本单位或外单位的业务经办人员填制, 而记账凭证一律由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填制。

2) 填制依据不同。原始凭证是根据已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的,而记 账凭证是根据经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3) 填制方式不同。原始凭证只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证明,而记账凭证则要依据会计科目对已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初步归类、整理。

4) 发挥作用不同。原始凭证式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而记账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6、 简述错账的更正方法及适用范围

1) 划线更正法。适用范围:编制的记账凭证没有错误,而是在登记账簿时发生错误,导致账簿记录的错误

2) 红字更正法,适用范围:编制的记账凭证会计科目错误或者方向错误而导致账簿记录的错误;编制的记账凭证中会计科目和方向没有错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导致账簿记录的错误

3) 补充登记法,适用范围:编制的记账凭证中会计科目和方向没有错误,所填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导致账簿记录的错误 7、 简述账实核对的基本内容

1) 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和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应于每日终了时与现金实际库存数核对,不准以借条抵充现金或者挪用现金,要做到日清月结

2) 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应同银行对账单核对,一般每月至少核对一次。 3) 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4) 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各项应收款、应付款、银行借款等结算款项,以及应交税金等,应定期寄送对账单同有关单位进行核对。 8:、简述结账的程序

结账就是在会计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全部

登记入账后,计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结账一般包括以下程序“

1) 在结账前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 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 3) 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4) 结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

期。

8、 简述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汇总转正凭证(也可采用通用的统一格式),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其特点是:先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优点是:1)根据汇总记账凭证月终登记总分类账,大大减少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2)在汇总记账凭证和总分类账中,清晰的反映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查对和分析账目

缺点是:1)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的程序,比较繁琐2)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3)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正凭证的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9、 简述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其特点是:先根据记账凭证,按各个会计科目定期分类、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优点是:1)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和使用较为简便、易学易做2)大大减少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3)科目汇总表还起到试算平衡的作用,有利于保证总账登记的正确性

缺点是:在科目挥着总分类账中,不反应各个科目的对应关系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对账目。

适用范围:适用于业务量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10、简述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编制程序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也可采用通用的记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5)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 6)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7)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8)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11、财产清查的方法有哪些?

1)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库存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清查,银行存款采用与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清查

2)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有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

3)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12、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重要前提。

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13、简述会计档案的归档和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

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管理交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单位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中,年度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为永久保管会计档案。其他为定期保管会计档案。定期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3、5、10、15、25年

五类。其中,月、季度财务报告的保管期限为3年;固定资产卡片、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为5年,各种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辅助账簿和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为15年;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为25年。 1、 简述国家预算的概念和作用

国家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在一定期间内预订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依据和宏观的重要手段。

国家预算的作用:1、财力保证作用2、调节制约作用3、反映监督作用 国家预算的职权划分: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 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财政部门的职权、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

职权

(3)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 2、简述纳税申报的方式

(1)直接申报:是指纳税人自行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邮寄申报:是指经税务机关批准的纳税人使用统一规定的纳税申报特快专递专用信封,通过邮政部门办理交寄手续,并向邮政部门索取收据作为申报凭据的方式

(3)数据电文申报

(4)其他申报方式: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的申报方式。

3、采购的功能

(1)节约财政支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2)强化宏观 (3)活跃市场经济 (4)推进反腐倡廉 (5)保护民族产业

4、会计职业道德的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教化功能 5、简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概念: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6、简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