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预设: 一、教学例2
(一)沟通分数加减法的联系。
1.谈话逐步板书: + + + + 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算算看。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出1- 。2.借助图形感受加法与减法的联系。
师:这个算式在图中表示什什么?(要求的结果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积)“1”和“ ”在图中表示什么?
要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就是:1- = 。 (二)渗透极限思想。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课件呈现:
1.猜一猜“和”是多少?(预设1— ;1— ; )。 2.请用“形”来解释这个结果。 学生操作。展示。 3.反馈:(看大屏幕)
减去的 是什么呢?(剩下的空白部分。)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空白部分会怎么样?(理解 无穷小。) 那 的结果怎么样?(无限接近1。) (三)练习。
“0.9+0.09+0.009+…”
结果是多少?能用“形”来解释这个结果吗?
小结:数与形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其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问题通过画图来解决会更直观! 二、教学“运行图”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
分钟,而爸爸是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
下面几个图哪个是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个是描述爸爸的?哪个是描述小兰的? (一)读题。
看懂了吗?题目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情?
(二)课件呈现一张图:你觉得这幅图表示的是谁走的?(妈妈) 追问:为什么?
(三)课件呈现其余两张。你觉得哪个是小兰,哪个是爸爸? 小结:有时候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解决问题,有时候也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理清题目意思。 三、拓展与延伸
(一)想一想:为什么“a×b+a×c=a×(b+c)”?请画图来解释。 1.同桌交流。 2.完成,反馈。
(二)如下图,正方形的边长是a,如果边长增加b,使它变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现在面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