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戋。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它们承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现在出土的泰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因为砖块疏松,并不易精雕细刻,所以画像砖的画面往往疏朗简约,没有那么多的细节刻画,有的甚至进行了夸张变形。这些“画”表现在砖上,大多数是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然而简洁的造型并没有削弱其艺术表现力,反而集中的暗示、渲染出了一种情绪与气氛。汉画像砖里,很难看到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运动与韵律正是汉代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
壮丽的秦汉宫阙早已不知去向,但组成它们的青砖古瓦却常见诸文人桌案。古
1
人早期制砚,多为陶砚,所以陶制的秦砖汉瓦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注重文脉延续的文人的视野。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把古代砖瓦做成砚台,到了清代,砖瓦砚更成为一时风尚。 (摘编自《一砖一瓦亦风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陶瓦的坚固与华美,得益于高超的制陶技术,而刻印其上的文字和图案,更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了解到那一段历史。
B.秦瓦当上多印刻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反映出秦人具有动物情结,而这种情结来源于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C.汉代画像砖的内容无所不包,既描绘了多种动物神兽,也再现了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与美好愿景,堪称汉代“百科全书”。
D.汉代画像砖追求对线条的大量运用,使它多具动感和韵律,很少有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秦代至汉代,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力的进一步强盛,汉代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B.被广泛用于阿房宫的瓦当向外的一面上或有图案或有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体现了“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C.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为代表的汉代瓦当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四神兽的造型在当代设计中普遍得到运用。
D.画像砖的砖块疏松不易精雕细刻,多数刻画只呈现出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这反而成就了其对情绪与气氛的暗示、渲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瓦当的纹饰能够传达很多信息,比如“长生无极”等文字瓦当能直接表达当时统治者渴望求仙、永享荣华的思想。
B.西汉时期的文字瓦当不仅是研究西汉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又是研究篆刻、书法艺术的重要宝藏。
C.对后人而言,汉“画像砖”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构件,它的意义还在于能真实地反映出强调运动与韵律的汉代艺术风格。
D.秦砖汉瓦并没有随着早已不知去向的秦汉宫阚而消失,在后代常被文人雅士制成砚台,用以延续秦汉艺术风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童话
李墨波
2013年7月19日,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任溶溶以90多岁的高龄
成为有史以来获得此奖项年龄最大的作家。他创作的儿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以真挚有趣的童心、炉火纯青的诗歌技巧征服了评委,无可争议地获得诗歌奖。
说任溶溶将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并不为过。他翻译过《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 《彼得·潘》《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他写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他写过儿童诗《我的哥哥聪明透顶》《强强穿衣裳》《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足够了,当我们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时,于是明白了这位老人之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意义。
鲁迅曾将好的翻译家比喻为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那样的“盗火者”,对于中国的儿童文学来说,任溶溶正是这样一位盗火者。尤其是他对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在中国的儿童文学界掀起一股热潮,给正处于转型期的儿童文学带来深刻的影响。《长袜子皮皮》的主角皮皮是个一头红发、满脸雀斑的9岁的小姑娘,她天性喜欢自由,古灵精怪,常有奇思妙想,缺点不少,喜欢恶作剧,但更多的是优点,制服过坏人和恶兽,干了很多好事。这个个性鲜明、真实可爱的儿童形象得到中国小朋友的热烈欢迎,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中国的儿童文学工作者。任老通过林格伦的作品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带来一股新风,结束了之前教训意味过重的儿童文学创作,而代之以充满儿童视角和游戏精神的全新的儿童文学。
在从事翻译工作之余,他非常愿意去参加孩子们的集会,把国外新奇好玩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故事讲得多了,任溶溶觉得不过瘾,国外的故事同中国孩子的生活毕竟有些“隔”,于是他开始自己编创故事。他创作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与《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堪称姐妹篇。作家在其中构置起一种喜剧和荒诞,让人物身上的缺点在哈哈镜中显形,“用夸张来刻画童话形象,有鲜明的意蕴和佳妙的喜剧效果”。虽然只是初试创作,但这两篇作品在风格和技巧上都已臻成熟,并“与世界儿童文学接轨”,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之后,任溶溶创作了《我的哥哥聪明透顶》《爸爸的老师》《弟弟看电影》《强强穿衣裳》《我给小鸡起名字》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儿童诗。这些诗歌大都构思巧妙,童趣盎然,简洁明快,朗朗上口。这些儿童诗同样延续了他善于在夸张和喜剧中传递教育意义的风格,而有的作品,甚至干脆放弃掉所谓的教育意义,直接将生活中的童趣瞬间呈现出来,“将童趣推向一种极致”。
他认为,诗的巧妙构思不是外加的,得在生活中善于捕捉那些巧妙的、可以入诗的东西,写下来就可以成为巧妙的诗,否则冥思苦想也无济于事。《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就来源于他自身的经历。而在写作的时候,又要从“诗人本位”向“儿童本位”转换,尽量使用清浅、好读的语言,教训意味不能过重,应该“不能只写要儿童做什么,同时也要写儿童们要做什么,这才是全面的儿童文学”。
任溶溶说:“翻译创作了太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不知不觉中被‘童化’了。”1968年,任溶溶被关进牛棚接受改造,分配到饲养场养猪。他说很“幸运”,“养猪其实
2
是很舒服的,连队里还要‘天天读’,有时候还要被训话,养猪就可以不用了。猪要
吃东西的时候喂一下,其实呆在饲养场蛮开心的。”任溶溶非常喜欢意大利作家罗大里,之前曾译过他的《洋葱头历险记》和儿童诗,但是是从俄文转译的,实属遗憾。在牛棚里正好有大把的时间学习意大利语和日语。当别人在“十年”中身心俱疲时,他却收获了两门外语,为以后的儿童文学翻译做好了准备。这样乐观和豁达的心态,其实正是儿童文学之于任溶溶的馈赠。
任溶溶曾说过:“我的一生就是个童话。” 他用一生的努力在中国的儿童文学史上构建起一个让人仰望的高度,高山仰止。他在我们心中真正成了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相关链接】
① 渴望母爱与家庭的温暖,与渴望冲破束缚张扬自由的天性,这正是儿童文学的两大永恒的母题。林格伦的作品都贯穿着这两个母题,而我们中国的儿童文学长期以来惟有前者却没有后者!是林格伦的这些作品打开了我们的眼界。
——刘绪源(当代作家)
②老人又望着我女儿问:“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啊?看不看课外书啊?”我夫人脱口而出,说刚买了任溶溶翻译的《夏洛的网》„„正在看着哪。老人突然兴奋起来,指着自己的鼻子狡黠地问:“知道我是谁吗?”我们揺摇头,他哈哈大笑:“我是任溶溶。” ——陈贤德《巧遇任溶溶》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介绍了任溶溶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所做的贡献。他翻译了很多经典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并创作了一些广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
B.在任老翻译引进林格伦的作品之前,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教训意味过重,缺少游戏的精神,没有冲破张扬自由天性的母题。
C.任溶溶初试创作的两部作品构置起一种喜剧和荒诞,用夸张的手法让人物的缺点现形,作品已臻成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D.任老认为,创作儿童诗歌时应从“诗人本位”向“儿童本位”转换,必须使用清浅、好读的语言,淡化教训意味,不仅写要儿童做什么,也要写儿童们要做什么。 5.为什么说任溶溶是儿童文学的盗火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文章最后说,任溶溶在我们心中真正成了一个“可大可小的人”,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3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8.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有人说应该改为“老实人的故事”,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仪,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道武幸贺兰部,侍从出入。登国初,赐爵九原公。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及帝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道武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子孙相承,不失其旧。乃祖受晋正朔,爵称代王,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垂死乃可图,今则未可。”帝作色问之,仪曰:“垂年已暮,其子宝弱而无威,谋不能决。慕容德自负才气,非弱主之臣,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帝以为然。后改封平原公。
道武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传首行宫。帝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阳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蹑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从围中山。慕容德败也,帝以普驎妻周氏赐仪,并其僮仆财物。寻迁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进封卫王。中山平,复遣仪讨邺,平之。道武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又从征高车,仪别从西北破其别部。又从讨姚平,有功,赐以绢布绵牛马羊等。
仪膂力过人,弓力将十石;陈留公虔,槊大称异。时人云:“卫王弓,桓王槊。”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赐仪御马、御带、缣锦等。
先是,上谷侯岌、张衮、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初来入军,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谦等三人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宜附其尾。”道武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
(节选自《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B.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C.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D.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4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B.正朔指一年第一天。正就是正月,朔就是初一。古时候改朝换代,新王朝常常重新制定正朔。
C.行宫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将军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将军出京以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者住宅。
D.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之物的敬称。赏赐秦仪御马等物表明道武帝对秦仪的信任与器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秦仪英武过人。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会舞剑,骑马射箭的本领常人难及。曾陪同道武帝到贺兰部,后又跟随道武帝击败各部立下战功。
B.秦仪不辱使命。秦仪被道武帝派去窥探慕容垂的虚实,面对慕容垂指责道武帝失礼的话语,秦仪不卑不亢,告诫慕容垂不可低估北魏将帅。
C.秦仪劳苦功高。征伐卫辰,秦仪从别道进军,得到卫辰的尸体。在河北督促屯田,大得民心。镇守中山时远近归附。又进军击破高车别部。
D.秦仪颇有声望。当时很有名气的侯岌、张衮、许谦认为秦仪谋略非凡,纷纷前来投奔。道武帝多次到秦仪家中去,像对家人一样礼待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2)慕容宝之寇五原,仪蹑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4. 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
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E. 吴诗“无人知道外边寒”和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中的“寒”都主要写出了天气寒冷之意。
15. 两首《华清宫》诗,虽题材相同,但手法、主题各异,请具体分析两首诗各自使用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的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家思想一脉相承。《鱼我所欲也》中的名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与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涵相似。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交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其用词运斤成风,最可....表现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②点开广东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然若揭。 ....③新“国”出台后,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先前出台的楼市
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以便了解新变化制定新。 ....
④如果把现代化建设比作一首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交响乐,青年农民工就是其中....最激昂、最有青春气息的乐章。
⑤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的资料披露,与三大石油公司的投资成本相比,三大石油公司的投资收益却很不尽人意。 ....⑥有些出版社只认题材不辨真伪,致使一批并不具备写作资质作者的文字行销书市;不止如此,更有的出版社粗制滥造。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2016年12月08日13时15分03秒在昌吉州呼图壁县发生6.2级地震,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灾区,随着救援的深入,伤亡人员还会不断增加。
B.进入冬季以来,由于天气等多方面原因,成都市空气质量令人堪忧,众多网友发帖呼吁出台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C.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这场选举和上半年英国退欧公投、以及今年国际政坛发生的其他一系列突然变故,共同构成了2016年世界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它们表明,21世纪正在出现不同于20世纪的世界政治新趋势。
D.航天员陈冬的两个双胞胎儿子“给这个小朋友5颗星星、那个小朋友3颗星星,给老师月亮”的许诺让陈冬发愁了。陈冬说,“幸好后来想到我这次在太空拍了很多星星的照片,可以把这些照片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春秋战国是诸子学兴起的时代,①孔子开始私人讲学②创立了儒家,成为诸子学的开拓者。儒家诸子学的主体是儒家士人,他们③表达了“士”的思考和思想创新,④对超现实价值理想的追求;⑤他们又有“大夫”的经世热情,⑥将自己的思考与现实的治国平天下结合起来。儒家诸子便是这样一个既有理想又有务实精神的士人群体。
5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①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选择支持核电之前,一位环保人士如此纠结。其实,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与车祸、飞机与、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科技发展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风险。发展中不同诉求交织、冲突,③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在面对风险时保持理性,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也正是在与这种“宿命”抗争的过程中,不因噎废食,不一劳永逸,人类才不断创造着新文明,实现着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21.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6分)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前不久,一位5岁女童的父亲的一篇文章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人们纷纷转发并主动为患重病的女童捐款,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募集到200多万元善款。但随后温暖剧情出现反转,女童的父亲被揭家底丰厚,有私家车和多处房产,而孩子的治疗费,自付部分不过3万余元,且事件背后有金融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营销。
对于此事,人们议论纷纷。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6
1.D(“汉代画像砖追求对线条的大量运用”错误,原文没有表明是一种“对线条大量运用”的10.D “追求”) 11.C(行宫是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2.C(“四神兽的造型在当代设计中普遍得到运用”错误,原文是“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12.B(“告诫慕容垂不可低估北魏将帅”于文无据。) 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13.(1)慕容垂觉得他回答得很有气势,便开玩笑地说:我如今威震四海,你的国君不肯亲自来3.D(“用以延续秦汉艺术风格”分析不当) 见我,怎么能说没有失礼? 4. D不合原文,“必须使用清浅、好读的语言”中“必须”改为“尽量”。 (评分标准:“壮”“因” “何”各1分,大意2分。) 5. ①任老翻译的文学形象“长袜子皮皮”,个性鲜明,真实可爱,给儿童文学创作者很大的启发; (2)慕容宝进犯五原时,秦仪先悄悄地占领朔方,拦截他的退路。当并州平定以后,秦仪的功劳 ②他通过林格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为中国儿童文学带来一股新风,儿童文学不再显得教育意最多,被升职为尚书令。 义过重,而是充满儿童视角和游戏精神; (评分标准:“寇”“蹑”“要”各1分,大意2分。) ③打开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眼界,看到了中国儿童文学长期以来的缺失——渴望自由的母题。附译文: (答出2点即可得4分) 秦仪,身高7尺5寸,身材很魁梧,美须髯,有谋略,从小就会舞剑,骑马射箭的本领都6.“可小”:①满怀童心,一生从事儿童文学的翻译与创作,与“小孩”结下不解之缘。直 是常人难及。道武帝到贺兰部时,他陪同左右,出入不离。登国初年,赐爵秦仪为九原公。跟 到耄耋之年依然如故,他可谓是个十足的“小孩”; 从道武帝击败各部时,因有谋略和善战而立功。 “可大”①即便身处逆境也仍然乐观豁达,品格可谓高尚; ②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出了巨大 当时道武帝打算吞并慕容垂,派秦仪前去察看有什么机会可乘。慕容垂便问秦仪,道武帝贡献,构建起一个让人仰望的高度,成就堪称伟大。(答出2点得4分,3点5分) 为什么自己不来?秦仪说:“先人以来,世代据守北方,子孙相承,不失旧业。我的祖先受晋朝7.C E A.“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不准确,主要反映的应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道德堕落封号,爵称代王,东与燕国世代为兄弟。我奉命前来,并无失礼。”慕容垂觉得他回答得很有气问题;B.“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势,便开玩笑地说:“我如今威震四海,你的国君不肯亲自来见我,怎么能说没有失礼?”秦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错误,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答道:“燕国如果不自修文德,准备用兵威来自强,那就是本朝将帅们应当考虑怎么做的事情了,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D.“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当他回国后,报告说:“慕容垂死后才能谋取,如今还不是时候。”道织”与“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错误,小说把作者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中,体现出对武帝脸色一变,问他是什么原因,秦仪说:“慕容垂年纪已大,他的儿子慕容宝懦弱又没有威望,人物的深深同情,没有讽刺之意,也并非冷峻,而是将激情隐藏在内容的描写之中。 有计谋而不能决断。慕容德自负有才气,是不给弱主当臣子的人,祸端将从内部而起,这时才8. 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三种:①马具商的诬告,是事件的发难者;②乡能打算。”道武帝赞同他的意见。后来改封秦仪为平原公。 的审问,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猜测与不信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③周围群众的奚落,把奥 道武帝征伐卫辰时,秦仪从别的地方进军,得到卫辰的尸体,把他的首级传送到行宫。道士高纳大爷推向忧郁而死的绝境。(答出2点给3分,3点给4分) 武帝大喜,改封他为东平公。让他在河北督促屯田,他从五原直到棝阳塞外,分别安排农耕,9.观点一:以“绳子的故事”为题合适。①从小说的情节(线索)看,全文以“绳子”为线索,大得民心。慕容宝进犯五原时,秦仪先悄悄地占领朔方,拦截他的退路。当并州平定以后,秦逐层推进故事情节,精巧自然;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行文线索就不够明晰,情节衔仪的功劳最多,被升职为尚书令。又跟从皇帝围困中山。当慕容德被打败以后,道武帝将普驎接就不自然。②从小说的主题看,是通过一根绳子的故事,反映荒唐混乱的世风,揭示重大的的妻子周氏赐给秦仪,连同他的僮仆财物等。不久又升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晋封为卫社会道德问题,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显得过于直白粗浅。③从艺术手法看,小说以王。中山平定后,又派秦仪讨发邺城,平定了邺城。道武帝将回代都时,设置中山行台,命令小见大,把“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反映普遍的社会现实,意蕴深刻。 秦仪驻守,以尚书令坐镇中山,远近都前来归附。不久,又召秦仪以丞相的身份入朝辅政,又观点二: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合适。①从人物形象看,奥士高纳大爷勤俭诚实,以“老实跟从征讨高车。秦仪另从西北进军打败高车别部。又跟从讨伐姚平,有功劳,皇帝赐给他绢布、人的故事”为题,有利于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②从情节看,小说从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丝绵、牛、马、羊等。 捡到一根绳子,到被冤家诬告,又受到众人奚落,以致忧郁而死,主要内容是围绕这个老实人 秦仪膂力过人,能拉开近十石的强弓;陈留公虔用的槊特别大,人们都感到惊奇。所以当而展开的。③从主题看,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违时的人说:“卫王的弓,桓王的槊。”太武帝刚出生时,道武帝非常高兴,夜间召秦仪入宫,问反常理的社会道德观念,以此为题,更发人深省。 他:“你听到我夜间喊你来,不觉得奇怪和害怕吗?”秦仪说:“奇怪是有的,害怕却一点也没(6分,每点2分,只答观点不给分;观点一中,如果从人物形象入手,言之成理,也酌情给分) 有。”道武帝告诉他太武帝出生了,并赏赐给他御马、御带和缣锦等物。
7
起先,上谷人侯岌、张兖,代郡人许谦等都是当时有名气的人,初来从军时,听说秦仪礼待士人,就先去投奔秦仪。秦仪对他们都以礼相待,一起谈论当世大事。许谦等三人说:“平原公有大才和非凡的谋略,我们应该跟随他。”道武帝因为秦仪很有才干和声望,待他特别优厚,多次到他家去,像对家人一样礼待他。
14. BE(3+2)解析:B(诗歌所表达的并非“赞美之情”,而是对统治者腐朽生活的“愤恨之情”。E吴诗的“寒”有民众受冻挨饿(寒冷)的意思,崔诗的“寒”是凋零衰败的意思。) 15.(1)吴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写华清宫,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呢,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一片暖融融,统治者的生活自然悠闲,外面的寒冷,他们亦毫无觉察,这样下去,结果很难设想。】揭露了统治者只顾自己贪图安逸的生活、不顾民生疾苦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2)崔诗运用时空转换的描写方式,一二句言白昼之情,三四句写夜间之景;从登山入宫之道写起,再写华清宫中之景。通过对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唐朝当年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运用夸张“云树深深碧殿寒”、拟人“明月自来还自去”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答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可得分】(6 分,手法各 2 分,情感各 1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6.(1)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海日生残夜
17. C①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②昭然若揭:大白。③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④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⑤应为“不尽如人意”,指不完全使人满意。⑥粗制滥造:指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18.C(A.不合事理,应该为“伤亡人数还会不断上升”;B.“令人堪忧”语意重复,删去“令人”,或改为“令人担忧”;“出台措施”搭配不当。D. “两个双胞胎儿子”重复赘余) 19.D
20.①也有安全风险。②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③这正是人类社会的“两难处境”
21. 【答案】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