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通地区麦茎蜂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大通地区麦茎蜂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来源:华拓科技网
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9期 植物保护学 大通地区麦茎蜂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米六存 (青海省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大通810100) 摘要阐述了麦茎蜂的特征特性。调查其近3年的发生情况,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麦茎蜂;特征特性;发生情况;防治措施;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435.12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9—0175一O1 麦茎蜂(Cephus Pygaeus Linne)分布区较广,青海省大部 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麦根茬内做茧越冬。根据调查,外 川1地区5月下旬至6月上句成虫羽化,6月中旬达到成虫盛 盛发期:浅山地区在6月上、中旬羽化,至6月下旬达到成 虫发期;脑山地区在6月中、下旬羽化,7月上旬达盛发期。 成虫羽化后取食花蜜,补充营养并交尾产卵,卵香蕉形。卵 单产于旗叶或旗下叶的叶鞘处.乳化幼虫取食茎秆内壁髓 部,咬穿节间,顺茎秆内壁上下为害,造成白穗,到小麦蜡熟 期,老熟幼虫降至茎基最下部(通常在地表以下),此时从内 部将茎的内壁作环形切裂使植株遇风倒伏。之后,在茎基部 结一个淡褐色、透明、薄膜状可防水入侵的长茧越冬,茧长 一分农业区常常大量发生。以幼虫在麦茎内壁取食,影响种子 干粒重与品质。一般被害率为10%~20%,严重地区达50%, 甚至高达70%,经调查,大通县每年发生1.33万hm2,虽然 努力防治,但其危害所损失的小麦仍达500 t左右。不仅如 此,大通地区麦茎蜂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根据当地 区麦茎蜂的发生危害情况,采取最佳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1特征特性 麦茎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广腰亚目,茎蜂总科。成虫 身体细长为8 ̄9 mm,黑色,腹无腰,胸部下面有黄色的斑, 腹部细长为头、胸部之和的2倍,第4、6、9节后缘有黄色横 带.前胸背板后缘平。翅膜质,前翅大于后翅,翅痣狭长。线 般在幼虫体长1倍以上,未休眠的幼虫根据土壤、外界气 温条件的变化在茧内上下运动。 2麦茎蜂发生情况 状触角。咀嚼式口器。幼虫头部淡褐色,体躯黄白色,生有稀 疏小刚毛。无足,肛节延长成短管状,上有6~9根毛排成一 列。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青海 东部地区的北部,属高原性气候。作物一年一熟制,小 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大通县因气候温度等因素,麦茎蜂1年 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近3年内,通过对川水(长 宁)、浅山(城关)、脑山(桦林)3个不同生态区的麦茎蜂越冬 情况进行定点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麦茎蜂发 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表1 2011--2013年3月中旬调查结果 通过近3年来川水、浅山、脑山3个生态区麦茎蜂1 m 地区。 3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一头数的分析(表2),可知麦茎蜂的发生趋势:脑山高于浅山, 浅山高于J1l水。 表2不同地区麦茎蜂总头数 是选用抗虫性品种。在同等条件下,互助红品种的抗 性优于青春系列品种;也可选用抗麦茎蜂的其他新品种。二 是合理轮作倒茬。合理轮作倒茬可减轻麦茎蜂的发生【】1。据 试验结果表明:连作3年,麦茎蜂117头/百网,连作2年麦 茎蜂下降到54头/百网。轮作后麦茎蜂降低到30~35头,百网 (未达到防治标准)。三是适当适时早播。使小麦各生育期比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川水地区麦茎蜂的越冬成活率 低于浅山、脑山地区,脑山麦茎蜂越冬成活率低于浅山。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川水地区98%的小麦田进行秋深 翻;春播前50%以上的地块灌水;机械收割后的麦茬进行焚 烧,这种常年耕作制度破坏了麦茎蜂的生活环境,致使川水 地区麦茎蜂的发生虽然逐年呈上升趋势,但从2个表中比 较来看,川水地区的麦茎蜂上升幅度还是小于脑山和浅山 收稿日期2013—08—23 往年提前,到麦茎蜂成发时,小麦花期已过,从而缩短了麦 茎蜂的危害时间,减少了小麦损失。四是秋深翻。秋收后及 时深翻,将地表的幼虫深翻在土壤中使其死亡,从而降低危 害嘲。据试验结果表明:耕深达到25 cm,翌年麦茎蜂的成虫 羽化成活率为15%;耕深超过30 cm时,其成虫羽化率几乎 为0。五是消灭根茬。机械秋收后小麦田根茬较高。将其硒干 后烧毁,可消灭根茬中的麦茎蜂幼虫,同时可烧毁麦田中的 (下转第178页 】75 植物保护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9期 啪 ∞∞∞∞∞啪∞m∞o 6 5 4 3 2 1 g 繁 如 :船 Y1 Y2 Y3 CK 处理 处理 图7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枣果实Zn含量的影响 图9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枣果实Vc含量的影响 含量有一定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为:Y3处理>CK>Y2处理> 次处理、喷施2次处理和对照喷清水处理无显著差异,说 Y1处理,但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为654.29- 明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次数的增加可显著增大枣果实 771.94 mg/g。 体积。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枣果实K、Ca、Mg、Fe含量均没 有显著影响,喷施1次处理、喷施2次处理分别极显著地提 高了枣果实中Mn、Zn元素的含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枣果 置 实中矿质元素的影响比较复杂,这可能与枣果实不同发育 娴 如 阶段所需矿质元素不同有关,也可能由于喷施植物生长调 氅 掣- 节剂后通过影响植株其他部分的物质代谢从而间接影响了 髓 枣果实矿质元素的运输与分配。 3 3 2 2 l l O 5 O 5 O 5 O 5 0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枣果实可溶性糖、Vc含量均未 产生显著影响,从这2个方面来说没有改变枣果实品质。试 Y1 Y2 Y3 CK 验中所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液对枣果实的发育成熟 处理 , 过程及其他方面品质是否产生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图8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参考文献 2.5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枣果实Vc含量的影响 【1]陈红萍,朱俊峰,李文辉.红枣成熟期裂果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山西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枣果实Vc含量无显著影响,其 农业科学,2007,35(6):71—73. 【2]饶兵英,魏佐洪.果树裂果原因与防止措施们.现代园艺,2010(5):26. 含量为2.50~2.84 mg/s,Y1处理与CK的Vc含量略高于Y3 【3 CAIXI3】N ZHANG,MATI'HEW D WHITING.Improving毋ing sweet cherry 处理、Y2处理(图9)。 fruit quMi ̄with plant growth regulators[J].Seientia Hortieuhurae,201 1 3结论与讨论 (127):341—346. f4]武之新.枣树优质丰产实用技术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从白熟期对枣果实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并不能 【5]武之新.金丝小枣后期的裂果及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1997(10): 降低枣裂果率,反而使其略有上升。这可能是由于喷施植物 19. 生长调节剂后,加速了细胞的生长速度,增加了果实的内部 I 6]李港丽,苏润字,沈隽.几种落裂十果树叶内矿质元素含量标准值的 研究[J】.园艺学报.1987,14(2):81—89. 生长应力,果实发育后期,果皮细胞基本停止生长时,果肉 [7】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细胞因易吸水膨胀,导致果实开裂嗍。阮晓等[91也发现香梨 [8】卢艳清,赵锦,刘孟军.果树裂果研究进展【J】_河北林果研究,2008,23 裂果果实GA 含量较正常果实中高1.2倍。 (2):200—205. 【91阮晓,王强,周疆睨.香梨的果表突起和落果裂果与果实中内源激素 喷施3次处理显著增大了枣果实纵径和横径,喷施1 之间的关系[J】值物生理学通讯,2001,37(3):220. (上接第175页) mL/hm2、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 ̄等,上述药任选1种 其他害虫、杂草与杂草种子。春播前将麦田根茬耙出并集中 对水225 kg。在无风晴天喷施进行防治。麦茎蜂严重地块间 起来进行消毁、粉碎或深埋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1。 隔7 d再喷1次.连续喷施2~3次。连继喷药时应当交替使 3.2化学防治 用以上农药[41。 防治指标:成羽化率累计达到50%以上;调查穗下第1~ 4参考文献 2节中的产卵数每株达到1%~2%;成虫达到40~5O头/百网。 [1】鲁学文.永登县麦茎蜂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 防治时期:拔节末期至孕穗期,成片叶龄在6~7片,个 2011(3):29. [2】赵吉平,左联忠,王彩萍,等.汾阳市小麦麦茎蜂发生规律及防治[J】. 别达到7叶1心时防治,同一地区狼毒花(馒头花)盛开时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9):101-102. 防治:在成虫羽化盛期进行防治。 I3]许瑛,任杰成,白冬梅.冬小麦害虫麦茎蜂的发生及综合防治U】.陕西 防治方法: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50~600 农业科学,2006(6):86. 『4]黄相国,王海庆,葛菊梅,等.灰翅麦茎蜂的生物学及其防治对策[J】. mL/hm2、25%敌杀死乳油300 mL/hm:、黑光灯乳油300-450 昆虫知识,2003,40(6):515-518. 1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