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版成本会计简答题整理
1.简述理论成本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的成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理论是我们进行成本会计研究的指南,是实际工作中制定成本开支范围,考虑劳动耗费的价值补偿尺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区别:
A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范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来统一界定的。为了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对于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某些价值,以及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也计入成本。
B理论成本是一个“全部成本”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是将其全部对象化,从而计算产品的全部成本,还是将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部分计入产品成本,部分计入期间费用,则取决于成本核算制度。
C理论成本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商品产品成本而言,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正确的进行决策,涉及和应用的成本概念是多种多样的,其内涵有的已经超出了商品产品成本的范围。
2.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当划清哪些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3.简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分配程序和优缺点。 特点:首先按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计划成本向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在内的各受益单位分配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然后将成本差异追加分配或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分配程序: 是根据辅助生产提供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的受益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其内容也是进行两次分配,先是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部门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其它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费用,然后再将辅助生产部门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成本分配出去的费用的差额,即成本差异,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
优点:简化并加速了计算工作
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
同时能反映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脱离计划成本的差异。 缺点: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应比较正确。
4.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上。
为了适应成本特点和管理要求,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 (2)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 (3)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②对产品成本计算期的影响
成本计算期是指每间隔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
大量、大批生产,产品成本计算定期于每月月末进行,而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小批、单件生产,产品成本计算期是不定期的,而与生产周期相一致。 ③对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影响
单步骤生产,生产费用不必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多步骤生产,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
大量、大批生产中,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小批、单件生产中,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5.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简化分批法?简述简化分批法的特点。 含义:
每月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先将其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中,按成本项目分别累计起来,只有在有产品完工的那个月份,才对完工产品,按照其累计工时的比例分配间接计入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而全部在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计入费用,则以总数反映在基本成本二级账中,不进行分配,不分批计算. 特点:
①必须设立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②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
③各项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既是各批完工产品之间,也是完工产品批别与月末在产品批别之间,以及某批产品的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各该费用的依据,因此这种方法又称为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法。
6.什么是成本还原?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如何进行成本还原? 含义:成本还原就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本月产成品成本中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进行成本还原,直到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原因:采用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各步骤所耗半成品的成本是以“半成品”或“原材料”项目综合反映的,因而不能据以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当管理需要时,应进行成本还原,即将产成品成本还原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方法:①按半成品各成本项目占其总成本的比重进行还原
②按需要还原的半成品综合成本占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总成本的比例进行还原
7.简述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主要区别。 联系:
二者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实施环节,都要在事先制定产品应该发生的成本,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并据以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追查发生差异的原因,落实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挖掘潜力、降低产品成本。 区别:
①定额法下,要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法下,一般不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
②定额法下,只核算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且不为各种成本差异单独设置会计科目;标准成本法下,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进行分解核算,且为各种成本差异专设会计科目。
③定额法下,要将成本差异在各种产品之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标准成本法下,对成本差异的处理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将各种成本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8.什么是连环替代法?简述其适用范围与特点。
含义: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适用范围:经济指标与它的构成因素之间有着因果关系,能够构成一种代数式,注意这个代数式不一定是乘积关系,加减乘除都可以。 特点:
①计算程序的连环性:严格按照各因素的排列顺序,逐次以一个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其基数。 ②因素替换的顺序性: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先实物量指标,后价值量指标。 ③计算条件的假定性:在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影响时,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为条件的。
9.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变动影响的特点是什么? 因素:产品产量、产品品种构成和产品单位成本
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特点: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即产品品种构成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单纯产量变动只影响成本降低额,而不影响成本降低率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的影响特点:由于各种产品的成本降低程度不同,因而当产品品种构成发生变动时,就会使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升高或降低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特点:当本年度可比产品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单位成本降低或升高时,必然会引起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变动,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意味着生产中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的节约。
业务题练习:3×15’
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2.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
3.制造费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4.约当产量的计算,约当产量比例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
5.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6.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并进行成本还原;
7.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并进行成本汇总;
8.定额法下各项差异的计算;
9.可比产品成本降低分析计算;
10.连环替代法分析因素变动对产品成本(或具体项目)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