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
浅谈农村小学背景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梁柏波/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永善小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学校课堂,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高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所关注的。但是,在农村地区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问题与不足。所以,加强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显得十分的重要。本文结合现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探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技巧。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应对措施近年来,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重视,普遍都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信息技术课由于其特有的时代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特点,深受小学生欢迎。然而,在当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一)计算机硬件设施配置不完善。
现在还有不少农村小学的计算机数量配置不够。比如我校最初组建的计算机房,学生用计算机只有25台,与每班约四十人的学生数相差甚多。数量上明显不能达到每人一台的要求,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农村学校的计算机房一般都是建在普通教室里,只是简单地把电脑集中地摆放在教室里,再组建成网络。不像一些城市学校,不但设有专门的教室,而且配置齐全。我校最初建立计算机教室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计算机是几种不同配置,兼容性不稳定,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有的计算机还经常开不了机,有时候,在一节课中,会出现多台机器死机的情况。
(二)学生能力不一致。
我从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看到,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为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不够,在操作上不够大胆,甚至有的学生害怕弄坏计算机,遇到一些很小的问题,便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中早已有了计算机,操作相对熟练,能应对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学习时间不充足。
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在时间的安排上,严重不足。根据现在的课程安排,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但是我们的教材,有些些课的内容偏多,学生无法在一节课中学会。同时,学生也无法在课后得到加强。因为农村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家中还未配置电脑,而不少父母也没有能力指导他们。所以,教学中,我们只能充分发挥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要做到精讲多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
二、针对当前农村小学阶段的问题,对信息技术教学作出应对措施
通过以上对农村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本人认为既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又要加大执行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思想层面上应当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学。
基于以上对当前农村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问题分析,学校要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学校应当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信息技术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
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很少有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教师的水平跟不上,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由于半路出家,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难以应对的状况。因此要多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教学素质。
(二)落实资金来源,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经费的投入相关领导应该积极疏通资金渠道,是让农村小学走出信
息技术教育困境。上级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加大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经费的投入。
(三)在现有情况下,上好每一节课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最主要的心理特点是是好玩、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可适度地引入游戏,让学生爱学、好学,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充分利用电脑独具的人机交互性和媒体多样性的特点,在“学中玩,玩中学”,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例如,教师可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摘苹果”、“抓小偷”、“小青蛙过河”等游戏让学生练打字速度。学生可以从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感知,从感知中获得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
2、充分发展学生潜能,建立自信心。
农村地区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低,使用电脑的机会少,学生实际操作不多,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不敢放手去操作,这时教师的激励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的语言激励也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尽量帮助学生消除害怕的心理,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基础性、应用性、整合性、趣味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通过的探索活动去“发现”新知识,同时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从而来培养了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4、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如何处理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问题,是当今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的一个难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可利用资源,教师要有理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好的同学来充当教师的“小帮手”、学生的“小老师”,这种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能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5、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弥补学习时间不足。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电脑作品制作活动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既能解决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总之,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其现状,做到因地制宜地,解决各种状况,推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参考文献:
[1]李瑞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调查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2008
[2]唐玉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