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气体,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 B.该反应中产生了两种新分子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解析:B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
催化剂CO2+H2O。
A、1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为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图示得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 A.CO 解析:D
碳完全燃烧:C+O2B.CO2
C.CO2和 O2
D.CO和CO2D
点燃CO2,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碳不完全燃
烧: 2C+O2点燃2CO,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4:32=3:4,碳与氧气的质量比
为3:5,故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故选D。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化学性质相同 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C 解析:C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如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A选项错误;
B、氦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层电子层,排有两个电子,已经排满,故其化学性质稳定,而镁元素有三层电子层,最外层最多能排8个电子,但只排了2个电子,故化学性质不稳定,故B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故C选项正确;
D、中子不带电,但不是分子或原子,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C。
4.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 解析:C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A、B原子的个数分别是6、2,生成物中含A、B原子的个数分别是0、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6个A原子,故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A、B元素都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3:1,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B.
的化学式为C2H4O2
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 D.解析:D
A、反应中催化剂将反应物吸附在自身的表面,加快了反应的速率,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的结构图可知,
的化学式为C2H4O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和
都是氧化物D
C、该反应中原子的数目、种类不变,而分子的种类改变,数目由2个变为1个,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是乙酸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错
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个数不变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解析:D
B.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化合物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个数不变。故A正确;
B、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反应后的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故C正确;
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D。
7.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1∶1
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27 变B 解析:B 【分析】
B.参加反应A、B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D.该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
根据图示,该反应中,反应物是NH3和O2,生成物是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点燃2N2+6H2O。
A、由分析得,该反应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4∶3,选项B不正确;
C、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A是氨气,B是氧气,C是氮气,D是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14×2)∶[6×(1×2+16)]=14∶27,选项C正确; 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2,氮元素化合价由-3变为0,氢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故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D正确。 故选B。
8.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MnO2中少量KMnO4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给自来水消毒 实验方法 加热固体混合物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加入活性炭 A.A 解析:C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固体混合物,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锰酸钾,不符合题意;
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燃着的木
B.B
C.C
D.DC
条均熄灭,无法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只能除去色素和异味,不能杀菌消毒,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9.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甲 9 x 乙 3 3 丙 22 4 丁 1 17 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丙可能是单质 解析:D
A、物质乙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9+3+22+1=3+4+x+17,则x=11,故选项错误;
C、反应后物质甲、丁的质量增大,甲、丁是生成物,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D、反应后甲和丁的质量变大,该反应的生物是甲和丁,则生成甲和丁的质量比(11-9):(17-1)=1:8,符合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1:8;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食子酸属于氧化物
B.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没食子酸是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D.没食子酸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D 解析:D
A、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B、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5)=42:3:40,选项说法错误;
C、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没食子酸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D、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
B.x的值为2
D.该反应可能是水通电分解D
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W 18 待测 G 1 26 H 2 2 P 32 12 A.P物质生成了12g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解析:C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G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6g-1g=25g,H的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可能作催化剂,P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8g+1g+2g+32g=待测+26g+2g+12g,待测=13g,W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8g-13g=5g。该反应为:W+P=G。
A、P物质生成了20g,此选项错误; B、W待测值是13,此选项错误;
C、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 D、不能确定化学反应前后物质H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所以物质H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 10 b 90 c 0 3.2 B.W待测值是3
D.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3.2 x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93.6 B.a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a、c变化的质量比为1:1A 解析:A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10+90+0=3.2+x+3.2,x=93.6。 反应后,a的质量减少,a是反应物,b的质量增加,b是生成物,c的质量增加,c是生成物。
A、由分析可知,x=93.6,符合题意;
B、a是反应物,b、c是生成物,a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a是反应物,b、c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a、c变化的质量比为:(10-3.2):(3.2-0)=17:8,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解析:B
A、由生成物的微观结构可知:生成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属于一种化合物,故A项错误;
B、由微粒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B项正确; C、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项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D项错误; 故选:B。
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因为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C 解析:C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故选项A推理错误;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B推理错误;
C.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但反应物中有氧气参加反应,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蜡烛组成里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项C推理正确;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如缓慢氧化,故选项D推理错误。 故选C。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5.两种单质X2、Y2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球代表相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B.完全反应时,X2与Y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C.一个生成物分子中含四个原子 D.该反应可能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C 解析:C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方程式等。
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表示为: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3X2+Y2=2X3Y。
A.该反应是由两种分子生成另一种新分子,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完全反应时,X2与Y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一个生成物分子中含四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每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而该反应的每个生成物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6.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火箭推进剂(包括燃料和助燃剂)的更新换代(见图1)。
(1)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_______。
(2)煤油中主要含有C11H24、C12H26、C13H28……等物质。 ①煤油属于_______(填字母)。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②煤油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所得产物为_______(化学式)。 (3)偏二甲肼分子模型如图2所示。
①分子中C、H、N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
②分子内每个C原子与1个N原子和_______个_______原子相结合。 (4)根据下表信息,说明使用液氢液氧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优点:_______。 三种火箭推进剂的比较 推进剂 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 煤油/液氧 液氢/液氧 推力 2822 3286 4250 毒性 剧毒 无 无 存储条件 钢制储罐/钢制储罐 常温/高压 -250℃/高压 (5)“长征五号”芯一级火箭使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若其液氧贮箱内携带了800kg O2,则液氢贮箱中至少要携带H2_______ kg才能将其所携带的液氧反应完。bCO2和H2O1:
4:13氢无毒推力大100
解析:N2O4 b CO2和H2O 1:4:1 3 氢 无毒、推力大 100 (1)根据名称可以写出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N2O4; (2)①煤油中含有多种成分,所以其是混合物,故选b; ②煤油的成分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
(3)①由偏二甲肼分子模型如图2可知,其分子中C、H、N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8:2=1:4:1;
②由偏二甲肼分子模型如图2可知,分子内每个C原子与1个N原子和3个氢原子相结合;
(4)根据下表信息,说明使用液氢液氧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优点是无毒、推力大; (5)水中氢、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有800kg氧气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100kg.
17.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
①某火箭在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反应的微粒种类变化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反应前后都存在N2分子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2 C 每个甲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 D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18
②灼热的铁粉能跟汽车尾气中的氮的氧化物发生反应,可用以消除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4NxOy+3yFe
ΔyFe3O4+2xN2,若要使15.2g NxOy通过盛有足量
灼热铁粉的玻璃管,充分反应后得到5.6g N2,则化学式NxOy中的x:y=_____。BC2:3 解析:BC 2:3
①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N2O4和N2H4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点燃3N24H2O。
A.由化学方程式和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不存在N2分子,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2,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甲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N2)和丁(H2O)的质量比为84:72=7:6,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C。
②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
4NxOy(414x16y)15.2g3yFeyFe3O42xN22x1425.6g
(414x16y)15.2g
2x1425.6gx2 y3故化学式NxOy中的x:y=2:3。
18.如图A是液态水加热变成气态水蒸气的示意图,图B是水的电解示意图。据图回答:
(1)A、B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2)B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b)中所得粒子_____(填“能”或“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A中
水分子不变B中水分子改变氢原子氧原子不能水氢气+氧气分解H2O2H2O
解析:A中水分子不变,B中水分子改变 氢原子、氧原子 不能 水分解 H2、O2 H2O
(1)A、B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中水分子不变,B中水分子改变。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原子,B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b)中所得粒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H2、O2,属于氧化物的是H2O。 1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通电 氢气+氧气
通电
(1)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基本类型是_____;
(2)此反应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物质名称)。分解反应氮气氢气 解析:2NH3一定条件N23H2 分解反应 氮气、氢气
(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氮气和氢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NH3一定条件N23H2;分解反应;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该反应中的氮气和氢气属于单质;故填:氮气、氢气。
20.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请回答:
(1)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C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氧气14:27 解析:氧气 4NH3+5O2催化剂Δ4NO+6H2O 14:27
(1)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氧气和氨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的反应;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名称是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Δ4NO+6H2O ;
(2)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若C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催化剂Δ2N2+6H2O,则生成物氮气C和水D的质量比为
(2×28):(6×18)=14:27
21.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下列微粒模型中可用来表示①处应填的微粒的是_____(填标号)。
(2)图1中②表示的是_____,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A物质名称_____。 (3)图2是氯、钠两种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 ①图2中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
②图2中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两个钠离子可表示为_____。
③请将如图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补齐_____。
④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C离子铁811
失去2Na+
解析:C 离子 铁 8 11 失去 2Na
+
2Na+Cl2点燃2NaCl
(1)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故选C。
(2)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离子可与原子相互转化,故图1中②表示的是离子;
铁由铁原子构成,故A物质可以是铁;
(3)①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图2中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8;
②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图2中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钠离子表示为2Na+;
③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表示元素符号,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
子数,故将图补齐为: ;
④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2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
点燃2NaCl。
(3)点燃镁条作信号弹:____;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填反应序号)。2KMnO4K2MnO4+MnO2+O2↑4P+5O22P2O52Mg+O22MgO(1)(2)(3)【分析】本
题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和基本反应类型的掌握
解析:2KMnO4(2)(3)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和基本反应类型的掌握。
ΔK2MnO4+MnO2+O2↑ 4P+5O2
点燃2P2O5 2Mg+O2
点燃2MgO (1)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2KMnO4K2MnO4+MnO2+O2↑;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化合反应;
(3)镁条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故填:2Mg+O2于化合反应;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1)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2)(3) 【点睛】
注意气体符号“↑”的标注。
Δ
点燃2P2O5;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
点燃2MgO;符合“一变多”特点,属
23.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两幅图片展示的均为混合物 B 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D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2
(2)根据该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_____; (3)针对空气污染情况,请提出一条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_____。AC在化学变化中分
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A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催化剂N2+2CO2。
(1)A、由图可知,两幅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由图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3)针对空气污染,可以通过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植树造林等改善空气质量。 24.(1)用化学符号填空:3个硫原子_____;1个钠离子_____; (2)用化学式填空:硫酸_____;碳酸钠_____。 (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_____NH3+_____Cl2═_____ N2+_____NH4Cl; ②_____FeS2+_____O2 ═_____Fe2O3+_____SO2; ③_____C3H8+_____O2 ═_____CO2+_____H2O; ④_____N2O3+_____Fe ═_____Fe3O4+_____N2;
⑤_____Al(OH)3+_____H2SO4 ═_____Al2(SO4)3+_____H2O。
3SNa+H2SO4Na2CO38311128153449342316
解析:3S Na+ H2SO4 Na2CO3 8 3 1 6 4 11 2 8 1 5 3 4 4 9 3 4 2 3 1 6
(1)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表示几个原子时就在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硫原子为:3S;
一个离子用离子符号直接表示,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离子符号为Na+,故1个钠离子的化学符号为:Na+;
(2)硫酸是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氢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故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
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故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该反应的配平方法是:首先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的个数,求得最小公倍数为12,这样NH3、NH4Cl 前分别填上4、3,Cl2、N2前分别填上、,最后同时去分母,得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故该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8、3、1、6;
②该反应的配平方法是:首先设定Fe2O3前的化学计量数为1,然后在FeS2前配2,再在SO2前配4,在反应物O2 前配
312211,最后去分母,得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4FeS2+11O2═2Fe2O3+8SO2,故该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4、11、2、8;
③该反应的配平方法是:首先设定C3H8前的化学计量数为1,然后在CO2前配上3,在H2O前配上4,最后根据氧原子个数相等,在O2前配上5,得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C3H8+5O2 ═3CO2+4H2O,故该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5、3、4; ④该反应的配平方法是:首先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求得最小公倍数为12,则
N2O3前配4,Fe3O4前配3,然后在Fe 前配9,N2前配4,得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4N2O3+9Fe ═3Fe3O4+4N2,故该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4、9、3、4;
⑤该反应的配平方法是:首先设定Al2(SO4)3前的化学计量数为1,然后在Al(OH)3前配2,在H2SO4前配3,最后在H2O前配6,得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3H2SO4 ═Al2(SO4)3+6H2O,故该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3、1、6。 【点睛】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有多种方法,比如反应④采用最小公倍数法,反应②③⑤采用“设1法”,有的反应则需要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25.写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里燃烧_____。 (2)红磷在氧气燃烧_____。
(3) 丙烷(C3H8)在空气里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
3Fe+2O2Fe3O44P+5O22P2O5C3H8+5O23CO2+4H2O
点燃解析:3Fe+2O2
Fe3O4 4P+5O2
点燃2P2O5 C3H8 + 5O2
点燃3CO2+4H2O
点燃(1)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点燃(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
(3)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丙烷和氧气,生成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为点燃。化学方程
点燃式为:C3H8 + 5O2
3CO2+4H2O。
26.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认识和创造物质的一门科学。
(1)气体A和气体B接触可发生反应,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C未画出)。
①一个A分子是由_____个原子构成的。
②已知C是一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该反应中C与D的质量比为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④常温下,若将等体积的两只集气瓶分别盛满A、B,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则该实验中,气体充分反应后,剩余的气体是_____(填物质名称)。
(2)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CaCO3+2SO2+O2=2CaSO4+2CO2 。CaCO3中_____元素质量分数最大。3(或三)8:3二氧化硫氧(或O)【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原子
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析:3(或三) 2H2S+SO2=3S+2H2O 8:3 二氧化硫 氧(或O)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原子相关知识的掌握。
(1)①由图可知,一个A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填:3(或三);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已知C是一种单质,则可提出化学方程式为:2H2S + SO2 = 3S + 2H2O;故填:2H2S + SO2 = 3S + 2H2O;
③由化学方程式可知;m(S):m(H2O)=(3×32):(2×18)=8:3;故填:8:3; ④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体积H2S气体能反应1体积SO2气体,故等体积时,剩余气体为SO2;故填:二氧化硫;
(2)CaCO3中m(Ca):m(C):m(O)=40:12:(16×3);看出氧元素质量最大,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填:氧(或O)。 【点睛】
紧扣题干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三、解答题
27.根据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⑴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镁条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氧化汞受热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H2O+O2↑ 2H2O解析:2H2O2MnO2H2↑+O2 ↑ 3Fe+2O2
2P2O5 2HgO
Fe3O4 2Mg
2Hg
+O22MgO 2KClO32KCl+3O2↑ 4P+5O2
+O2↑ 【解析】
(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 2H2↑+O2↑;(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 ;(4)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5)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Δ2KCl+3O2↑;(6)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4P+5O2点燃2P2O5 ;(7)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 28.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电解水_____;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____; (3)在空气中加热铜粉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属于_____反应.(选填“分解”、“化合”之一) 解析:2H2O 2O2 【解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
2H2↑+ O2↑ 2Mg+O2
2MgO 2Cu+O22CuO 3Fe+
Fe3O4 2H2O22H2O+O2↑ 分解
通电 2H2↑+ O2↑;(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不用标注了。(1)电解水:2H2O 点燃2MgO;(3)在空气中加热铜粉:2Cu+O22Mg+O2Δ2CuO;(4)铁丝在氧气中燃
点燃Fe3O4;(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烧:3Fe+ 2O2 2H2O2
====2H2O+O2↑;属于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分解反应。
MnO2点睛: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含义和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原因,细心地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分数,要化为整数);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切记将短线改写为等号。
29.在点燃的条件下,3.9g 苯(C6H6)与 9.6gO2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6.6gCO2、2.7gH2O 和物质 X.则 X 的质量为_____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解析:2 2C6H6+6O2
点燃3CO2+3H2O+3C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则有:9.6g+3.9g=6.6g+2.7g+x,解得x=4.2g;
3.9g苯中碳元素的质量=3.9g中碳元素的质量=6.6g素的质量=2.7g72100%=3.6g,氢元素的质量=3.9g-3.6g=0.3g;6.6gCO27812100%=1.8g,氧元素的质量=6.6g-1.8g=4.8g;2.7gH2O中氢元442100%=0.3g,氧元素的质量=2.7g-0.3g=2.4g, 反应前的氢元素质量=18反应后的氢元素质量=0.3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中不含有氢元素;X中存在碳元素的质量=3.6g-1.8g=1.8g;X中存在氧元素的质量=9.6g-4.8g-2.4g=2.4g;X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1.8g2.4g:=1:1,所以X为一氧化碳。苯、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的分子12163.9g9.6g6.6g2.7g4.2g:::: =2:6:3:3:3,所以将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7832441828个数比为
为:2C6H6+6O2
点燃 3CO2+3H2O+3CO。
30.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写化学式,下同)是__________ ,生成物是_______。 (4)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____(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5)该反应______(填“是”或“不是”)分解反应。
解析:1:1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X和YZ2(或Z2Y) XY(或YX)和Z2 不是 不是 【解析】
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其中的一个X原子没有参加反应,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
X+YZ2=XY+Z2,据此分析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及反应类型等。(1)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3)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是X和YZ2(或Z2Y) ,生成物是XY(或YX)和Z2;(4)X是反应物,只是没有完全参加反应,因此不是催化剂;(5)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
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点睛: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书写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