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分秒计数器逻辑结构图小时计数器是模M=24或M=12的计数,我们这次设计采用的是M=24的计数.其计数规律为00,01,02,„09,10„22,23.故可采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十进制同步计数器74LS160两片与三输入的与非门(74LS,用于同步清0)来实现,其逻辑框图如图5所示:
4
图5时、分、秒显示实现电路图
电路的实现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振荡器产生的 2M的信号,通过分频器得到1秒的秒脉冲,把它接到秒显示电路的CLK端,并在显像管上显示出来.当到计数器到59时通过与非门(与非门连接的是第一片的QA1和QD1端,第二片的QA2QC2端)实现分显示电路的计数.再通过另一个与非门接到两个秒显示电路的160的MR端,实现清零,以便秒显示电路再从零开始计数。同理,从秒显示电路进位的秒脉冲在分显示电路的显像管上显示出来,当分显示电路计数器计数到59时,通过与非门(与非门连接的是QA2Qc2和QA3QD3端)向时显示电路进位到时显示电路的CLK,通过另一个与非门清零。当分显示电路的秒脉冲进位到时显示电路的计数器时,从时显示电路的显像管显示出来,当计数到24时,通过与非门连接到两个74LS160的MR端,实现清零. 4.1.4译码显示电路
译码显示电路的作用是将时、分、秒计数器输出的4位2进制代码翻译,并示出相应的十进制数的状态,通常译码器与显示器是配套使用的,如果选择共阴极的发光二极管数码显示器BS201/BS202,则译码驱动器应选配74LS48,它们之间的连接如图6
5
图6 译码显示电路图
4.2扩展电路设计
4.2.1校时电路
当接同电源或数字走时出现误差时,都需要校正时间.对校时电路的要求应是,在进行小时校正时不影响分和秒计数器的正常计数.图7所示电路是实现时、分、秒校准的参考电路.该电路由6个与非门和3个开关组成.校时信号正常工作时,开关K1,K2闭合,K3接门G5输入端,门G1,G2,G4关闭,门G3开启,秒脉冲通过门G3加至秒计数器个位.
当进行”时”校准时,K1断开、K2闭合K3接门G5输入端,秒脉冲通过门G1送入”时”计数器个位,实现快计数,一旦”时”校准后,即闭合K1,以切断秒信号与”时”计数器的直接联系.当进行”分”校准时,K2断开、K1闭合、K3接门G5输入端,其工作过程与”时”校准相同.当进行”秒”校准时,开关K1,K2闭合,K3接门G6输入端,门G4开启,0.5脉冲通过门G4,G3,使’秒”计数器计数速度提高一倍,实现”秒”校时,当”秒”校准后,开关K3接门G5输入端,数字钟即按校准后的时间工作,门G5,G6组成R-S触发器,是为了防止开关抖动.
6
图 7 校准电路图
4.3 整点报时电路
4.3.1 整点报时电路工作工程介绍
整点报时电路要求在每个整点发出音响。因此,需要对每个整点进行时间译码,以其输出控制音响电路,其逻辑图如图 8 所示:
图8 整点报时电路图
若要在每一整点发出5低音1高音,可对59分50秒-59分59秒进行时间译码。从表6.1.1相应的计数器状态看出:59分时,a=QC4QA4QD3QA3=1;50秒时,
7
b=QC2QA2=1;秒个位为0,2,4,6,8时,QA1=0,c=QA1非=1,Z1=abc=QC4QA4QD3QA3QC2QA2QA1(非)仅在59分 59秒 ,59分52秒,59分54秒,59分56秒,59分58秒时等于“1”,故可用 Z1作五次低音控制信号。
当计数器到59分59秒时,a=QC4QA4QD3QA3=1,d=QC2QA2QD1QA1=1,
因而,F=ad=1。把F接至D触发器的D端,其CP端加秒脉冲,则在数字钟再计一秒到整点时Z2=1,故可用Z2作一次高音控制信号。
用Z1控制低音、用Z2控制高音,经音响放大器放大,即可在59分50秒,59分52秒,59分54秒,59分56秒,59分8秒发出频率为500HZ的五次低音,而在0分0秒发出频率为1000HZ的一次高音,各次音响的时间均为一秒钟。若在整点鸣叫四次低音,其控制逻辑式可按其要求填写秒个位真值表和相应的卡若图求出。
4.3.2整点报时器计数状态
表一 报时计数器状态表 分时位 QD4QC4QB4QA4 0 1 0 1 分个位 QD3QC3QB3QA3 1 0 0 1 秒十位 QD2QC2QB2QA2 0 1 0 1 秒个位 QD1AC1QB1QA1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5 总电路设计图
下面给出的是电路的逻辑结构图,如图
文件夹中:
9所示,具体的电路图另附在孟贤果
8
图 9 总设计结构图
图10 总设计电路图
9
6 元件清单
表二 管脚清单表 名称 74LS48 74LS160 71LS161 74LS390 电阻 晶体 与非们 非们 三极管 触发器 喇叭 七段数码管
规格 2M NPN 数量 6片 6片 12片 3片 7个 1个 19个 9个 1个 1个 1个 6片 7 实验心得
8 参考文献
[1] 阎石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欧阳星明.数字系统逻辑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梁宗善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4] 彭介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 中国集成电路大全,编写委员会编写,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6] 黄永定. 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 陈大钦.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电路实验.设计.仿真(第二版) [8] 曾兴文.高频电子线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9] 罗四维.传感器应用电路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 [10]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11] 宋春荣.通用集成电路速查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2] 赵保经.中国集成电路大全.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