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雨花》教案

《雨花》教案

来源:华拓科技网
《雨花》教案

教 学 目 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 学 内 容

1聆听《踩雨》 2聆听《雨滴》 3聆听《暴风雨》 4表演《踩雨》 5表演《雨中》 教 材 分 析 1.合唱《踩雨》

“踩雨呀!踩雨呀!”听,这是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发出的呼喊声。这首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夏日在雨中嬉戏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热情纯真的童心世界。

歌曲分为三个层次。以呼喊的音调作为引子,通过领唱与齐唱、力度强与弱的对比,表现了孩子们相互呼应的呼叫,揭开了踩雨的序幕。

一个节奏活跃、音调跳宕的间奏,将歌曲引入第二个层次,仿佛一群活泼顽皮的小童踩着轻快的步子迎面奔来。这里,各为两小节的乐句旋律平稳,节奏比较统一,好像是孩子们在边踩雨、边欣赏着雨景。 接着,出现了由引子音调变化而成的乐句,歌词全由充满童趣的衬词构成,顿时造成热烈的气氛,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他们唱啊、跳啊、叫啊、踩啊„?quot;歌曲的旋律上移到高音区,两个声部不同的节奏交织在一起。“踩雨呀”的呼喊声此起彼落,表现了喧闹热烈的场面。孩子们无忧无虑、欢快喜悦的心情洋溢在歌声之中。 2.钢琴曲《雨滴》(降D大调前奏曲)

波兰钢琴家肖邦曾创作了24首前奏曲,结构短小,形式精致,往往采用单一的音乐形象来表现作曲家一瞬间的内心活动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肖邦的24首前奏曲每首调性不同,在音乐的情趣、性格上也都各具特点。但相同的是,这些钢琴曲都具有感人的诗意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降D大调前奏曲》是其中的第15首乐曲,它是1838年肖邦偕法国女文学家乔治·桑在西班牙马约卡岛疗养期间写成的。据传肖邦是在岛上瓦尔德莫查修道院听到屋檐滴下的雨滴声有感而写下这首曲子的。乐曲中自始至终有连绵不断的八分音符的降A持续音,使人联想起下雨天屋檐下雨点的淅沥声,故而又被称为“雨滴”前奏曲。实际上降A持续音在这里只是暗示一种心灵的律动而已。 作者介绍

肖 邦(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短促一生中的后半

生,正值波兰亡国,故在国外度过。此间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降A大调波兰舞曲》;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练习曲》;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肖邦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他严辞拒绝了沙俄授予的“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德国音乐家舒曼称肖邦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的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前,肖邦用微弱的声音对赶来巴黎的姐姐说:“我的遗体是不能运回华沙了,至少把我的心脏运回祖国,把杯里的波兰泥土撒在我的棺材上”。 1849年10月7日,年仅39岁的爱国音乐家与世长辞。至今,肖邦的心脏仍保存在华沙的圣十字教堂里。 3.管弦乐《暴风雨》

这首乐曲是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管弦乐《大峡谷组曲》中的第五乐音。

 乐曲一开始就再现组曲中第三乐章的主要旋律(牧童主题)。它由小提琴在高音区用清亮的音色奏出,表现了暴雨前的静寂。随后,弦乐组奏出不安的音型,它慢慢扩展,像是乌云在漫延。接着出现的另一以下行音阶组成的主题,使乐曲增加了不安的动感,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很快,小提琴奏出一串下行滑音,暴风雨来临了!作曲家在这里用音响模拟的手法,极为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暴风骤雨、电闪雷

鸣的场面。弦乐不协和的结合,迸射出银色的光泽,像是泻下的蒙蒙雨雾;管乐尖锐刺耳的呼啸,像雷电中的峡谷风摇树动,石破岩崩;钢琴的刮奏,像是一阵山风吹散了飘洒的雨滴。接着,弦乐奏出了半音下行的音型,暴风雨过去了,阴云中透射出银色月光,大峡谷又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但是很快高潮又起。在乐队全奏第二个主题的背景上,长号和大号洪亮的吹奏再度唤来牧童的主题旋律,把乐曲推向高潮。

这首乐曲已不仅是对自然景观单纯的描摹,而是对大峡谷的壮观奇景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精妙杰作的感叹。 4.歌曲《踩雨》

歌曲《踩雨》表现了一个少年儿童在夏日的雨天里,踩着雨花在玩耍的情景,塑造了他活泼、轻松、可爱的形象。歌词的词意充满着童趣,特定的象声词“沙里格”、“叭里格叭”亲切而通俗。富有想像的歌词与欢快的旋律结合后,使歌曲更具有童稚、乐观、浪漫的气息。

歌曲由七个乐句(每句4小节)28小节组成。开始的4小节运用较为平稳的节奏与略带跳动的音调,表现了夏雨下个不停。这4小节既是全曲的动机,也是全曲的引子,全曲由此发展而成。歌词就是雨的象声词“沙里格沙”。接着8小节是第一乐段。这一乐段的节奏,基本上是开始的4小节的模仿,曲调的风格也保持一致。两段歌词是“雨敲小路”和“雨敲荷叶”两个侧面的情景反映。第二乐段也是8小节。这一乐段的音调与节奏,都作了较大的发展,开始的4小节两

个乐句,节奏较宽,歌词是衬词“哎咳”,真可谓此词无意胜有意,是主人翁情感的抒发。后两小节,节奏紧缩,曲调迂回,点明了歌曲的主题意境。最后8小节是尾声(也可作为第三乐段),是运用开始4小节的引子、加上第二乐段的后4小节,形成头尾呼应,给歌曲以的完整的结束。 5.歌曲《雨中》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风趣的儿童歌曲。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生动地描绘了雨中上学的孩子们,你呼我喊,嬉戏逗乐和在课堂上愉快学习的情景。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旋律完全重复,第三、第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模进。四个乐句都用“”的节奏,使曲调富有跳跃感,特别是每句的句尾小节中加入拍手的节奏和“呼喂”的叫喊声,以及句中的下滑音唱法,渲染了孩子们在雨中嬉笑、逗乐的欢乐气氛。“嘀嗒”、“哗啦”、“呱哒”生动的象声词,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踩水上学的情景,富有童趣。歌曲的间奏采用了引子的后4小节旋律,在欢乐的情绪中进入第二乐段。歌曲节奏拉宽,曲调舒展,五度大跳顿时把情绪推向高潮。教室内大声读书,书声琅琅,勤奋学习的情景与窗外大雨哗哗形成了较强的对比,突出了歌曲的主题。最后的乐句在两次重复前段第四乐句的旋律之后,在句尾以六度大跳在主音“6”延长八拍半上结束全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