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海师大生物化学复习(考试会有原题)

上海师大生物化学复习(考试会有原题)

来源:华拓科技网


生物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维持蛋白质分子中 α-螺旋的化学键是:E.氢键 2.蛋白质的变性的本质是:C.空间结构的改变

3.蛋白质元素组成中哪种元素含量最稳定,接近百分之几?D.氮16%

4.关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包括 α-螺旋、 β-片层和无规卷曲等 5关于蛋白质变性的描述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B.一级结构的破坏 6.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中不含 D.组氨酸 7

.蛋白质在等电点所带电荷:D.带等量的正、负电荷 8.下列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是:D.天门冬氨酸

9.两条相当伸展的钛键之间形成氢键的结构单元称B.β-折叠 10.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性的因素是:C. 水化膜+电荷 11.薄层层析分离氨基酸用的染色剂是:C.茚三酮 12.坂口反应可以检查蛋白质中的A.Arg 13.含有反密码子的结构是;B. tRNA

14.DNA分子中没有哪种单核苷酸:B.尿嘧啶核苷酸 15.维持核酸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D.磷酸二酯 16.DNA的二级结构是:B.双螺旋结构

17.假设有一段DNA序列为ATCCGAC,其互补序列是:C.5'GTCGGAT3' 18.DNA和RNA共有的成分是:C.鸟嘌呤

19.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描述中哪一条不正确:C.DNA双螺旋中碱基对位于外侧 20.假尿苷中的糖键是:B.C-C连接

21.全酶催化的反应的特异性取决于:E.酶蛋白 22.酶的化学本质是: C.蛋白质

23.酶的必需基团存在于酶的活性中心:C.内和外 24.下列哪个是酶的特性常数:C.米氏常数 25.酶促反应的特点是D.以上全是 26.在非竞争性抑制时:C.Km值不变

27.一分子NADH+H+Z在线粒体内经呼吸链可产生ATP的分子数是:B.2.5

28.一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时可产生A.10 29.体内能量储存的主要形式是:C.磷酸肌酸 30.糖异生的主要部位是:A.肝脏

31.三羧酸循环中几次脱氢反应:D.4

32.催化丙酮酸生成乙酰CoA的酶或酶系是:C.丙酮酸脱氢酶系 二、填空题

1、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其辅基是 血红素 。

2、凡能破坏蛋白质 表面的水化膜 和 电荷的因素 ,均可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3、溶液pH值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带 负 电荷。

4、蛋白质分子中的a-螺旋结构靠 氢键 维持,每一圈上升 3.6 个氨基酸残基。

5、蛋白质分子中AA通过 肽键 相连,维持蛋白质构象的次级(非共价键)有 肽键 、 离子键 、 疏水键相互作用 、 范德华作用 。

5、核酸分子中含有 碱基 ,所以在 260mm 有强烈光吸收。 6、DNA主要存在于 细胞核 中,另外 细胞质 中亦有发现,DNA变性后紫外吸收 增加 粘度 下降 。 7、一个细菌的DNA分子,其中T所占百分比为27.8%,则G为 22.2% ,A为 27.8% 。

8、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除酶和底物浓度外,还有 pH浓度 、 温度 、 激活素 、 抑制剂 。 9、当一酶促反应的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V)的90%,Km与[S]之间的关系是 [S]=9Km 。 10、某酶的编号为EC.2.3.1.27,表示该酶是 转移 酶。

11、糖酵解过程中的三个限速酶是 葡萄糖激酶 、 磷酸果糖激素 、和 丙酮酸激素 。 12、体内生成的乳酸最后可转变为葡萄糖,此过程称为 糖异生 。 13、真核生物细胞中,生物氧化的部位在 线粒体 ,ATP的生成方式有 氧化磷酸化 和底物水平磷酸化 。 14、典型的呼吸链有两种: FADH2呼吸链 和 NADH呼吸链 。

15、在代谢过程中常伴随有能量的转变,合成代谢一般是 吸能反应 ,分解代谢一般是 放能反应 。 16、呼吸链中,凡氧化能力强的成员都排在呼吸链的 后端 ,体内最主要的ATP生成方式是氧化磷酸化。 二、是非题

1、变性后蛋白质的分子量发生改变(—)

2、在水溶液中,Ile、Phe、Met、Val大多分布在球状蛋白质分子内部形成疏水的内核(+) 3、胰岛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

4、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形式,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现象(+) 5、球状蛋白就是球蛋白(—)

6、能发生茚三酮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7、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需要的,非必需氨基酸则是人体不需要的(—) 8、DNA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稀有碱基(—) 9、真核细胞中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10、自然界中只存在右旋的DNA双螺旋(—)

11、RNA的分子组成中,通常A不等于U,G不等于C(+)

1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 13、生物界NADH呼吸链应用最广(+)

14、三羧酸循环酶系全都位于线粒体基质(+) 15、糖是主要的碳源和能源物质(+)

16、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不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三、简答题

1.计算某一氨基酸的等电点,并判断其在PH6缓冲液中电泳的方向如何? PH=1/2(PK1+PK2) PH=1/2(2.4+9.8) 等电点为6.1 向正极移动 2.简述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定义及主要维持键。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键中的各个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包括-s-s位置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由多肽键主链骨架盘绕折叠,依靠氢键维持固定所形成的有规律性的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多肽链上的所有原子(包括主链和侧链)在三维空间分布。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由数条具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彼此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成的聚合体结构 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维持键:一级结构:肽键;二级结构:氢键;三,四级结构:次级键; 3.典型的α-螺旋模型是谁提出的?试述其结构特点。 α-螺旋模型是由Pauling和Corey于1965年提出。 结构要点:

⑴一般为右手螺旋;

⑵完成一个螺旋,需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每上升一圈,相当于向上平移0.54nm,即螺旋的螺距为0.54nm,相邻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轴心距为0.15nm; ⑶α-螺旋结构的稳定主要靠链内的氢键; ⑷R侧链基团伸向螺旋的外侧。

4.试述DNA双螺旋模型的结构特点,稳定因素有哪些?

答:⑴右手双螺旋(反向平行双链,主链构成基本骨架位于外侧,疏水键碱基位于内侧);

⑵碱基互补配对(A=T,G≡C)A与T生成两对,G与C生成 3对;

⑶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10对碱基一圈,上移3.4mm ;⑷表面有大沟和小沟 ; 稳定双螺旋的作用力:一是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二是碱基堆积作用;三是其他的键。 5.简述tRNA二级结构特点

答:三叶草型:3‘端有一段以—CCA为主的单链区;大约有50%的核苷酸配对,形成4个双螺旋区, 称为臂或茎(氨基酸接受茎、D茎、反密码子茎、TψC茎);大约有50%的核苷酸不配对,形成4个环

(反密码环;二氢尿嘧啶环(DHU或D环);附加叉(可变环或额外环);TψC环(胸苷T、假尿核苷 ψ、胞苷C)

6.为什么双链DNA变性时紫外吸收增加?

答:天然DNA分子在热变性条件下,双螺旋结构破坏,碱基暴露,在紫外光260nm波长处的吸收度明显增加,此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7.酶分为哪六类?

答: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将酶分为六大类:

⑴氧化-还原酶类; ⑵转移酶类;⑶水解酶类;⑷裂合酶类; ⑸异构酶类;⑹合成酶类 8.酶有哪些特点?

答:⑴用量少而催化机率高;⑵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起始态—过渡态)

化学反应速率依赖因素:a.分子间碰撞频率;b.有效碰撞分子的百分数。 ⑷催化效率高、酶的催化活性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可被调节控制、具有高度专一性。 9.简述竞争性抑制与非竞争性抑制有何不同?

竞争性抑制剂 非竞争性抑制剂

结合部位 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以外

抑制剂结合组分 E E,ES

增加底物的浓度 消除抑制 不能消除抑制

对Vm的影响 不变 降低

对Km的影响 增加 不变

10.概念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有哪些共同点?

答:⑴有严格的顺序性;⑵高效性;⑶温和性;⑷自动调节。 11.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答:⑴生物体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

⑵是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物质转化的枢纽,三种物质氧化供能的共同途径; ⑶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⑷获得微生物发酵产品的途径;

12.简述生物氧化的概念及其特点。并写出真核生物细胞中生物氧化的部位和ATP的生成方式? 答:生物细胞将糖、脂、蛋白质等燃料分子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作用 特点:⑴细胞内,酶作用下,在常温、常压、接近中性pH值和多水环境中进行;

⑵反应逐步进行,能量逐渐释放;⑶释放的能量先储存在特殊高能化合物(ATP)中;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部位:线粒体内膜上;ATP的生成方式: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 13.呼吸链的组分有哪五类?

答:⑴烟酰胺脱氢酶类 以NAD+,NAPP+为辅酶;⑵黄素脱氢酶类 以FMN,FAD为辅基; ⑶铁流蛋白(Fe-S):单电子传递;⑷辅酶Q类(泛醌):非蛋白电子载体;⑸细胞素类; 14.什么叫糖异生?有和生理意义?

答: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意义:⑴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⑵补充肝糖原;⑶调节酸碱平衡。 15.生物氧化中产生的CO2是如何产生的?

答:⑴直接脱羧作用(脱羧酶下直接发生反应);⑵氧化脱羧(在氧化脱羧酶作用下,同时有氧化脱氢作用)。 16.名词解释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指在生物氧化中伴随着ATP生成的作用。有代谢物连接的磷酸化和呼吸链的磷

酸化两种类型

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成丙酮酸,进而还原为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为糖的无

氧分解。这一过程与酵母的糖发酵过程类似,又称糖酵解

新陈代谢:指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能力交换的全过程

四、结构式

1.任一中性氨基酸:2.任一含硫氨基酸:3.任一羧基氨基酸: 4.任一碱性氨基酸: 甘氨酸 甲硫氨酸 4.任一酸性氨基酸: 组氨酸 谷氨酸 COO-

-

COOCOO-COO- ︳

+

︳ ︳ ︳ H3N—C—H +++

H3N—C—H H3N—C—H H3N—C—H ︳ ︳ ︳ ︳ CH2 H CH2 CH2 ︳ ︳ ︳ C—NH

CH2 CH2 ‖ \

︳ ︳ ‖ CH

S—CH3 COO- H C—N

+

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