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沟通搭建家校桥梁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强烈。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一同交过来还有一份信任和责任。而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达到教育目的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
方面入手:
一、把握首次相识机会,打好沟通基础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家长们的心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很想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新老师,以便确信是否能真正放心地将孩子交给老师。因此,我历来非常重视与家长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见面,力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家长信服我;二是让家长愿意和我交流。应该让家长感到老师是个是个有工作能力、又很随和的细心的老师,即便以后工作中有少许闪失,他们也会谅解,为以后与家长的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和家长首次接触中,就要展示自己的教学、教育管理的能力,从而让家长信其道,亲其师。
二、 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班主任对学生这么说:“再不好好听课叫家长„„”之类的话语,其实我也经常这样说。我认为这是被动和家长沟通,也就是说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才与家长联系,使学生感到去家访就是告状,从心里就有一种抵触情绪,即使老师很辛苦,学生也不感激。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家长也感到丢人,家长也就不愿意来学校,好心没好报教育作用大打折扣。我觉得作为班主任要主动与家长联系。比如当您新接手一个班时您首先就要了解学生处的兴趣、爱好、性格、优缺点等,以便能够和家长有共同语言交流,在交流时主要谈怎样教育才能使学社进步或成功,找到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家长会从心里感到老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家长沟通的,也能配合班主任工作。
二、 学会换位思考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而两者间的误解和理解缺失是影响教育效果提高的重要原因。我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问题时,要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出发,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家长平等民主的位置上,多替孩子与家长着想,进行“换位思考”和“换位分析”,在与家长的平等交流中关心孩子的家长角度,多说孩子的优点,讨论时式的与家长交流孩子的优缺点,旨在商量共同帮孩子提高,而不是单纯的告状。这样家长学生才不会反感。比如说我校寄宿班居多,家长把学生送到我校就是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管孩子才送来的,我们要设身处地的想,不能学生一出为题就叫家长来,时间长了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同时叫家长多了会造成没有退路,无法收场。只要多站在对方的家度看问题,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同时对家长要不卑不亢,无论家长从事什么工作,班主任都要公平对待,既维护教师尊严,又能创造和谐交流环境。
三、 开创沟通新方法
由于现在很多老师大都不在二矿居住,所以很少有时间到学生家家访,与家长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时机。如接送学生时面对面的交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电话、短信平台、校讯通平台、QQ、班级网页等等现代通讯交流,特点是方便、及时和有效。学生考试得了好成绩,发个短信报喜,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会觉得老师工作细致,孩子交到老师手上放心;这种交流方式,虽比不上面对面来得真实与自然,可是却能随时随地用到,是一种灵活的沟通方法,当然如果时机合适,去家访还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总之:班主任只有和家长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及常态化的沟通,能以真诚的态
1
度对待家长,以良好的师表感化家长,以科学理论方法指导家长,才能搭建和谐沟通之桥,促进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健康顺利地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