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开课市一等奖《整式》(2021年精品教案) (17)

公开课市一等奖《整式》(2021年精品教案) (17)

来源:华拓科技网


本资源为2021年制作,是一线教师经过认真研究,综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而来。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资源。资源以课本为依托,以教学经验为蓝本,经过二次备课和实践研究,将教学环节进一步细化,综合同课异构的课堂结构,统一编写而成。欢迎您下载使用!

第2课时 单项式

学习目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一、情境导入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士地段.列车在冻士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士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列车在冻士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1、思考:(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体积是 .

(2)设n表示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 (3)铅笔的单价是x元,钢笔的单价是铅笔单价的2.5倍,则钢笔的单价是 元.

(4)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时,行驶t小时所走过的路程为____千米. 2、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的运算特征.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 单项式

【类型一】单项式的判断 例1:下列代数式2x,12x14m22abc,,r,,a+2a,0,中,单项式有( ) 32xA. B.5个 C.6个 D.7个 解析:2x,12m2abc,r,0,,都符合单项式的定义,共5个.故选B. 3 方法总结:数与字母的积的形式的代数式是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

式.分母中含字母的不是单项式,分子中含加、减运算的式子也不是单项式.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练习” 第2题 【类型二】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例2:分别写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5ab3c22xy2(1)ab;(2);(3).

733 解析:单项式的系数就是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式的次数就是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只要将这些字母的指数相加即可. 解:(1)单项式ab的系数是-1,次数是4;

3

5ab3c25(2)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6;

772xy22(3)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3.

33 方法总结:(1)当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单项式的系数是带

分数时,通常写成假分数.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前面的符号.

(2)我们把常数项的次数看做0.确定单项式的次数时,单项式中单独一个字母的指数1

3

不能忽略,如-3xy,它的指数是4而不是3. (3)是圆周率,是一个确定的数,不是字母.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练习”第2题 【类型三】根据实际问题列单项式

例3:用单项式表示下列各式,并指出其系数和次数.

(1)王明同学买2本练习册花n元,那么买m本练习册要花多少元? (2)正方体的棱长为a,那么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呢? 解析:(1)根据买2本练习册花n元,得出买1本练习册花

n元,再根据买了m本练2习册,即可列出算式,再根据系数、次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2)根据正方体的棱长为a和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列出式子,再根据系数、次数的定义进行解答. 解:(1)∵买2本练习册花n元, ∴买1本练习册花

n11元,∴买m本练习册要花mn元,∴它的系数是,次数是2; 222(2)∵正方体的棱长为a, 2

∴它的表面积是6a,系数是6,次数是2;

3

它的体积是a,系数是1,次数是3.

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列代数式,用到的知识点是系数、次数、正方形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根据题意列出式子是本题的关键. 三、板书设计 单项式概念: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概念: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的次数概念: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教学时将以启发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多项式、合并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感兴趣,气氛极好,能认识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也能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物体哪些是属于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本节课,课堂情境的创设,不仅存在于课堂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的整个时空,努力使之与生活、社会沟通.同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活泼、热烈的气氛,辅以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穿插,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整个课堂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升华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智慧的火花,用自己的激情和精心创设的情景为学生合作探究蓄势;又以清晰的头脑理清讨论的主线,呵护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使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这是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这节课不足之处:学生在将几何体进行分类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形状。教学时,我让每个学生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每个学生都剪一剪,并展示所剪图形的形状。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在剪、拆盒子过程中,很容易把盒子拆散了,无法形成完整的展开图,就要求适当进行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集体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且在情感上每位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接着,我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通过立体与平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教学目标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但是,本节课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钻研探索,使我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引导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在选择题目时注意了以基本题为主,少量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为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