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英德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2 B、-1 C、+1 D、+2 参: C 略
2. 下列各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食盐和蔗糖溶于水 B.氯化钠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
参: C 略
3. 将一小粒钠投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溶液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B. 有红色的铜被置换出来 C. 钠粒熔成小球浮在水面四处游动 D. 有气体产生
参:
B
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生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观察到现象是钠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有气泡冒出,没有铜析出,故B正确。 4. 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aCl2 HCl KNO3 B.K2SO4 BaCl2 NaOH C.NaOH H2SO4 MgSO4
D.Fe2O3 CuSO4 NaCl
参:
A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三种物质之间不反应,形成的是无色透明溶液; B.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C.氢氧化钠与硫酸、硫酸镁反应;
D.氧化铁不溶于水,形成的是浊液,且硫酸铜为蓝色溶液.
【解答】解: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CaCl2 HCl KNO3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A正确; B.K2SO4、BaCl2之间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OH与H2SO4、MgSO4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Fe2O3不溶于水,CuSO4为蓝色溶液,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故D错误; 故选A.
5. 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气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 参: BC 略
6. 现有NaOH、Na2CO3和Ba(OH)2三种无色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将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
A. HCl B. H2SO4 C. Na2SO4 D. CaCl2
参:
B
试题分析:用一种试剂鉴别几种溶液,那么该种试剂与这些溶液混合时的现象要不相同,HCl与NaOH 、Ba(OH)2混合都无明显现象,A不可行;,H2SO4与NaOH混合时无明显现象,H2SO4与Na2CO3混合时产生气泡,H2SO4与 Ba(OH)2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B可行,Na2SO4与NaOH、Na2CO3混合都无明显现象,C不可行,CaCl2与Na2CO3、Ba(OH)2混合都产生白色沉淀,D不可行,选B。
7.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瓶必须垫加石棉网加热
B.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C.实验中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 D.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自来水中
参:
D
考点: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专题:实验题.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操作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即可作答.
解答:解:A、对烧瓶进行加热时,为防止加热时烧瓶底炸裂,需垫石棉网,故A正确; B、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这样冷凝效果好,故B正确;
C、为避免加热时出现暴沸现象,应提前在烧瓶中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故C正确;
D、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目的是控制馏分物质的沸点,得到较纯净的物质,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蒸馏实验装置的分析判断和应用,此题要求同学们熟悉制取蒸馏水的操作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
8. 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里,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
与ClO3﹣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则Cl2与K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3
B.4:3
C.2:1
D.3:1
参:
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分析】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Cl2生成KCl是被还原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根据ClO﹣
与ClO3﹣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计算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进而可计算得到电子的总物质的量,可计算被还原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则可计算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解: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 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
则可设ClO﹣为11mol,ClO3﹣为1mol,被氧化的Cl共为12mol, 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1mol×(1﹣0)+1mol×(5﹣0)=16mol,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Cl2生成K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 则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应为16mol, 则被还原的Cl的物质的量为16mol,
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mol:12mol=4:3, 故选B.
9. 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lO+4OH﹣═2R+3Cl+5H2O.则每生成1mol R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A.3mol
B.4mol
C.5mol
D.6mol
参: 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分析:2R(OH)3+3ClO﹣+4OH﹣═2R+3Cl﹣+5H2O中R的化合价降低了6价,Cl的化合价升高了6价,转移电子是6,据此回答.
解答:解:2R(OH)3+3ClO﹣+4OH﹣═2R+3Cl﹣+5H2O中R的化合价降低了6价,Cl的化合价升高了6价,转移电子是6,即每生成2mol R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所以每生成1mol R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氧化还原反应为载体考查元素化合价判断,根据电荷守恒、离子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分析解答即可,侧重考查分析计算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0. 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某氢氧燃料电池的基本反应是:X极:O2(g)+2H2O(l)+4e﹣=4OH﹣Y极:2H2(g)﹣4e﹣+4OH﹣=4H2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酸性 B.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 C.X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
参:
B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规律: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工作时,通入燃料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
【解答】解:A、根据燃料电池中,X极:O2(g)+2H2O(l)+4e﹣=4OH﹣,则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
碱性,故A错误;
B、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则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故B正确;
C、通入燃料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即Y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碱性,又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生成水,稀释了碱,则溶液PH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1. 某品牌饮用矿泉水的标签的部分内容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饮用矿物质水
净含量:500 mL 配料表:纯净水 硫酸镁 氯化钾 保质期:12 个月
主要离子成分: 钾离子(K+):1.0~27.3 mg/L 镁离子(Mg2+):0.1~4.8 mg/L
A. 该500 mL饮用矿泉水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满足(忽略水的电离) N(K+
)+2n(Mg2+
)=n(Cl—)+2n(SO42—)
B. 该品牌饮用矿泉水中c(Mg2+
)最大值为 2×10—4 mol/L
C. 取少量待测液加入稀盐酸酸化,再滴入银,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氯离子 D. 一瓶该品牌饮用矿泉水中 SO42—的物质的量不超过 1×10—4 mol
参:
C
12.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中正确的是
A.0.3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42-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用1 L水吸收22.4 L氨气所得氨水的浓度是1 mol·L-1
C.50mL 1 mol·L-1的KCl溶液和100mL 0.25 mol·L-1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10 ℃时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再冷却到10 ℃时,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1 参: D 略
13.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参: D 略
14. 鲨鱼是世界上惟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科学研究表明,鲨鱼体内含有一种角鲨烯,具有抗癌性。已知鲨烯分子含有30个C原子及6个C=C且不含环状结构,则其分子式为 A.C30H60 B.C30H56 C.C30H52 D.C30H50 参: D 略
15. 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氯和氯水是同种物质
B.标准状况下氯气的密度为3.17 g/L
C.液氯不导电是非电解质 D.液氯是混合物,氯气是纯净物
参:
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5)A、B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________处的酒精(喷)灯,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 产生水蒸气 (2)3Fe + 4H2O(g)
Fe3O4 +4H2
(3)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
(4)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右端管壁有水珠生成 (5)A 收集H2,并检验其纯度
解析:(1)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水的状态是气体,所以A装置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2)B中是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3Fe + 4H2O(g)
Fe3O4 +4H2;
(3)E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气体进入E装置前要干燥,否则会有危险,硬质玻璃管可能炸裂,因此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干燥氢气;(4)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水,即H2+CuO
Cu+H2O,所以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硬质玻璃管右端管壁有液滴生成;
(5)若先点燃B处,铁会与氧气先发生反应,所以须先点燃A处;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验证氢气的纯度,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气体,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若发出噗的声音,说明气体纯净;若发生尖锐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 点睛:本了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对产物氢气进行检验,考查了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明确实验原理、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需要检验纯度,注意检验方法。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方法
是 , 反应方程
式: 。
(2)Na2CO3溶液中的NaHCO3,方法
是 , 反应方程
式: 。
参:
(1)加热 2NaHCO3 === Na2CO3+ CO2↑+H2O
(2)加入NaOH溶液 NaHCO3+、NaOH === Na2CO3+ H2O
18. (1)下表为烯类化合物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相对速率(以乙烯为标准)。
烯类化合物 相对速率 (CH3)2C=CHCH3 10.4 CH3CH=CH2 2.03 CH2=CH2 1.00 CH2=CHBr 0.04
据表中数据,总结烯类化合物加溴时,反应速率与C=C上取代基的种类、个数间的关系: 。
(2)下列化合物与氯化氢加成时,取代基对速率的影响与上述规律类似,其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填代号)。
A.(CH3)2C=C(CH3) 2 B.CH3CH=CH CH3 C.CH2=CH2 D.CH2=CHCl 参:
.(1). 碳碳双键上的烷基取代基越多越有利于加成,有卤素原子不利于加成 (2).D 略
19. A为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已知下列反应框图:
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 (2)写出气体C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G转变为E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A:Na2S 和 Na2SO3 或 Na2S和Na2S2O3 F: NaHS (2)2H2S + 3O2 == 2SO2 + 2H2O
(3)2SO3 + O2 = 2SO4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