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 激发极化法水槽模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激电剖面工作布置及测量方法。 2. 了解几种地质体上异常(
3. 进一步热悉DJS-6微机激电仪。
二、实验布置及装置选择
本次实验是以水模拟均匀围岩介质,以金属球、柱,板、背斜及石墨盘等模拟极化地质体。各组已分别挂有一个单一模型。 装置选择与极距选择与实验二相同,各组自行讨论设计,并与实验老师一起确定实验设计方案。 三、实验步骤 1. 讨论并选择装置(联剖、偶极、对称四极、中梯等任选一种) 2. 按所选择装置连接供电与测量线路。
3. 用DJS一6测量各观测点的 U 。 4. 用恒源读出供电电流I。 5. 量出电极距,计算出装置系数K,求出ρs 、ηs= ,并分别点出草图。
6. 整条剖面观测完毕后,进行(3—5)个点的检查观测,并计算误差。
)特性。
四、注意事项及要求
1. 如果本组模型极化率很小时,延时不能取得太长,另外也可将某点的四块面积视极化率加起来作为该点的视极化率值。
2. 测量电极用木极化电极。 3. 预置节拍要统一为4S,即周期为16S。 4. 各组之间相互交流与讨论。 五、思考题
1. 本组所选装置有何特点? 请试述所选装置对本组模型方法有效性?
2. 激发极化法工作布置与观测方法同电阻率法工作布置与观测方法有何异、同? 3. 分析实验结果。 4. 各组之间相互交流与讨论。
表7-6-1 中间梯度装置记录表格 AB= 米,MN= 米
测点 K(m) IAB(mA) Δρ(Ωm) ηs1(%) ηs2(%) ηs3(%) ηs4(%) 备注 VMN(mv) s 模型: 材料: 尺寸: 产状: 位置: 班组: 记录员:
表7-6-2 联合剖面装置记录表格 AO=BO= 米, MN= 米,
测点 IA(mA) ΔVAMN(mv) ρAs ηAs1 ηAs2 IB ΔVBMN单位为
单位为百分数
ρBs ηBs1 ηBs2 备注 模型: 材料: 尺寸: 产状: 位置: 班组: 记录员: 表7-6-3 偶极装置记录表格 NM= 米,OO'= 米,K= 米 测点 IAB(mA) Δηs4(%) MN(mv) ρs(Ωm) ηs1(%) ηs2(%) ηs3(%) 备注 模型: 材料: 尺寸: 产状: 位置: 班组: 记录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