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年11月第26卷第31期(上旬)当代护士2·87·
※妇产科护理
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预见性管理的应用效果
曾智明
摘要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预见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5月本院产科实施预见性管理后50例产妇纳入观察组,将2017年6~12月本院产科实施预见性管理前接诊的150例产妇纳入对照组。统计预见性管理实接诊的1
施前后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护理操作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 对照组共发生31例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其中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产妇及家属因素和沟通因素;实施预见性管理后,观察组护理操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宣教、服务态度、心理支持、技术水平、舒适度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是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预见性管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影响因素;预见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31-0087-03高责任科室,任何操作失误、沟通不清等 产科属于高风险、
均可能造成不良事件,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
1]理一直是护理研究重点[。研究显示,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管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护理人员因素、产妇及家属因素、沟通因素、管理因素是产妇发生护理安全管理不良的危险因素。1.2.2 观察组 针对对照组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开展了预见性管理对策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影响因素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条款的质量要求,严格要求护理人员遵循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并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定期
4]
考核[。
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多数不良事件是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所致
[2]
,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有利于减少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不良
[3]
事件发生,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院通过对产科
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一系列预见性管理策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5月本院产科实施预见性管理后接诊的1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6~12月本院产科实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产妇均未合并施预见性管理前接诊的1
2~37(28.22肝肾功能障碍及产科相关并发症。观察组年龄为2
±5.25)岁;孕周37~42(39.27±1.81)周;产妇类型:初产妇85例,经产妇65例;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92例,剖宫产58例。对照组年龄为22~37(28.25±5.30)岁;孕周37~42(39.31±1.75)周;产妇类型:初产妇87例,经产妇63例;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93例,剖宫产57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妇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工作单位:337000 萍乡 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曾智明:女,本科,副主任护师2018-06-30收稿日期:
1.2.2.2 加强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注意与产妇和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详细讲解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围产期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等,指导产妇和家属在围产期保持良好的生活
5]
。和行为习惯[
1.2.2.3 成立投诉和纠纷管理小组 为产妇和家属提供投诉渠道,出现纠纷时由管理小组了解实际情况后进行耐心解释和处
6]
。理,做好产妇与家属的安抚工作[
1.3 观察指标 共计干预时间为3个月。统计预见性管理实施前(即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护理操作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服务满意
7]
度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标准[由产妇根据主观感受对
健康知识宣教、服务态度、心理支持、技术水平、舒适度5项内容00分,评分越高表示对该项内容越满意。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了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避免了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了社会经济负担。流浪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各界应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促进其康复,使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 考 文 献
[1]李桂云,张伟聪.流浪精神障碍病人临床特征分析及干预
J].全科护理,2016,14(10):1008-1010.对策[
[2]石玉香.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干预对策[J].
2018,3(8):143-150.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3]杨宗英.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中国保健
营养,2015,25(9):14-17.
[4]梅双燕,徐琼,王晓轩,等.41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血钾
病情观察及护理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5,23(1):234-235.[5]彭述英,刘宁.流浪精神障碍病人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干
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9):14-18.预对策[
(本文编辑:李小玲 杨若雪)
·88·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
2
检验;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满意度评分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对照组共发生31例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其中护理人员自身因素、产妇及家属因素、沟通因素及管理因素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见表1
。表1 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
因素
例数%χ2
值
P值护理人员自身因素1510.005.1690.023产妇及家属因素53.334.4890.034沟通因素53.334.6800.031管理因素42.677.9020.005科室相关因素21.330.0420.838合计
31
20.67
0.000
1.000
2.2 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自身因素、产妇及家属因素、沟通因素、管理因素是对照组产妇发生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危险因素L
ogistic回归分析重要因素
β
SE
P值
95%CI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0.9750.091<0.0011.154~3.853产妇及家属自身因
素
2.117
0.102<0.0019.626~15.081沟通因素0.9930.114<0.001 2.688~6.562管理因素
2.662
0.068<0.001 3.122~20.685
2.3 两组护理操作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采取预见性管理后,观察组护理操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操作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例(%)组别
例数护理差错
矛盾冲突投诉合计对照组15014(9.33)8(5.33)9(6.00)31(20.67)观察组1504(2.67)
3(2.00)
3(2.00)
10(6.67) χ2
值12.459P值
<0.001
2.4 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健康知识宣教、服务态度、心理支持、技术水平、舒适度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3 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医院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科是一个特殊科室,产科护理安
全管理质量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影响尤为明显[8]。本研究
对实施预见性管理前1
50例产妇进行统计发现,护理安全管理TODAYNURSE,November,2019,Vol.26,No.31
表4 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对比 (分,x±s)组别
例数
健康知识服务心理技术
宣教态度支持水平舒适度
对照组1
5074.88±6.1772.66±6.0365.75±7.1870.03±7.0768.69±8.02观察组15097.52±2.3597.66±2.1896.41±2.8595.22±3.0394.38±3.12t值-41.997-47.752-48.610-24.186-36.562P值
<0.001<0.001<0.001<0.001<0.001
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20.67%),主要影响因素如下。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由于产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人员流动量大、排班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期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加之部分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出现
护理差错[
9]
。②产妇及家属因素:产妇和家属对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缺乏了解,对围产期健康知识掌握度也不足,容易对护理人
员的工作产生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
10]
。③沟通因素:围产期部分操作可能对产妇造成一定的心理或生理伤害,在与产妇和家属沟通不及时或不详细的情况下容易因家属的过度关心而引发矛盾。④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严格、执行力度较差、缺乏科学资源配置等导致护理工作分配不合理、护士操作行
为得不到有效监控[11]
。⑤科室相关因素:科室设备老旧、物品
准备不全等因素影响护理操作质量。
本院针对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拟定了一套科学可行的预见性管理对策,其中完善管理制度主要针对院内管理因素和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通过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和责任、细化操作规范、加强监督和考核等形式强化对护理人员和产妇与家属的行为的约束性,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帮助产妇和家属了解相关知识,帮助其正确认识围产期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其配合度;而成立投诉和纠纷管理小组则能够为解决护患纠纷提供良好的渠道,避免出现过激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操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
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67%)(P<0.05),可见采取预见性管理后能够有效控制引发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从而降低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保障产妇住院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而观察组健康知识宣教、服务态度、心理支持、技术水平、舒适度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预见性管理实施后各项护理操作有章可循、监督更为有效、护士排班更为合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升,从而整体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4 小结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是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预见性管理对策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1]邓雪辉,夏青青.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J].中
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8):186-188.
[2]金贤芳.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医药
管理杂志,
2018,26(6):139-140.[3]倪露漫.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危险因素调查与护理安全管理
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2):109,112.
019年11月第26卷第31期(上旬)当代护士2·89·
全面化针对性护理对围术期子宫肌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金桂萍
摘要 目的 评价全面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5月~0例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018年5月收治的6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负性情绪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和S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全面化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子宫肌瘤;全面化;针对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31-0089-02 子宫肌瘤是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危害生殖系统健康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因为每位患者自身条件不同,再加之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使得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全面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改善患
1]
者护理满意度及负性情绪[。本研究探讨对子宫肌瘤围手术
~4年,平均(3.32±1.28)年。两组患者患病时间、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健康教育宣传、消毒、术前备皮等,对患者阴道出血及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1.2.2 研究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全面化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2.1 认知护理干预 利用录像、视频及宣传手册等方式为患者介绍子宫肌瘤的病因、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及治疗方法等,为患者讲解手术治疗效果。
1.2.2.2 环境护理干预 帮助患者及早熟悉病房设施及环境,确保室内干净、整洁,合理调整室内温度、湿度及光线,通常情况下,室内温度处于24~26℃之间,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为患者创建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
1.2.2.3 心理护理干预 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机体来讲,其属于一种应激反应,对手术效果有影响。因此整个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为患者讲解治疗效果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根据患者心理变化状况,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了解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树立抵抗疾病的自信心,提升安全性;给予患者疼痛护理、放松护理,放松训练方式包括肌肉松弛训练和静默法等,以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
期患者实施全面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经过盆腔及超声检查之后,被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②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要求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标③存在手术指征,准:①经过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后疑似恶性肿瘤患者;②伴有认知、言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肾、肝等严重器官功③存在心脏、能不全患者;④中途选择退出患者;⑤拒绝参与本次试验患者。根据患者不同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4~68(41.23±2.31)岁;患病时间5个月~5年,平均(3.21±1.25)年。研究组年龄25~67(41.52±1.23)岁;患病时间6个月工作单位:331200 樟树 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金桂萍:女,大专,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8-09-07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4]夏燕,孔维娜,关新琴.护理安全层级量化管理模式在产科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病房管理中的应用[子期刊),2017,17(88):1-2.
[5]吴兰美.产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防范对策[J].中医
药管理杂志,2017,25(16):101-102.
[6]陆永芬.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J].上海
医药,2017,38(14):40-41,44.
[7]刘翔宇,谌永毅,周钰娟,等.住院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评
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8-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1.
[8]邓道红.产房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分析及其管理对策[J].医
2016,29(7):978-980.学理论与实践,
[9]徐春丽,沈萍华.产房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
策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100-101.[10]胡芹.浅谈安全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2):177-179.[
[11]王鹏,徐慧,王艺羡.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危险因素调查
与护理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3):161-162.
(本文编辑:李小玲 杨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