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语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汉语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来源:华拓科技网


第五课 中人送药记

教材分析

课文一讲的是在班会上,阿提拉老师让大家讨论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环境与和平的关系。课文二讲述了联合国驻苏丹维和中国医疗队,特意到苏丹一个边远的平民医院捐赠药品的事迹,展现了中国和苏丹两国的友谊,进一步说明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愿,和平对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模仿课文一的对话进行自由表达,掌握文中的表达方式。

2.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同伴互助等方式,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4.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句型的用法,并能模仿其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的学习效率,总结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2.通过关键词、句来理清文章的线索。

3.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的,没有了和平,就没有安定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词语的用法。对课文一和课文二的理解。 2.教学难点:本课两个句型的用法。 教学方法

1.教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的学习任务给各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查找、小组讨论交流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2.学法:小组合作、读课文等方式。

3.教学手段。教师要坚持使用录音机、卡片、课件、视频等教具,让学生有多听、多练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本课中的词句。让学生懂得美好

的环境才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生活,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的,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也就没有一切。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2.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词语,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读词语、写词语。培养组词和造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读词语。 2.教学难点:用生字组词。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启发等方法。 教学用具:黑板、教材、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听写学过的词语,检查学生复习词语的情况。 二、前提测评。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说一说我们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板书:第五课 中人送药记 四、学习生字。

(1)嗓:左右结构,口字旁,右边是桑。指嗓子、喉咙。如:嗓子、嗓音、嗓门等。比较:桑。

(2)尘:上下结构,土字底。意思是飞扬的或附在物体上的细小灰土。如:尘土、尘埃、沙尘暴。比较:尖。

(3)墟:左右结构,提土旁,左边是虚。指原来有人家居住而现在已经没有人家居住的地方。如:废墟。比较:虚。

(4)携:左右结构,提手旁,右边是隽。意思是拉着(手)。如:携手、携

带(纸、笔)。比较:推。

五、学习词语。

(1)不光:连词。意思是不但、不仅。多用于口语。 例句:艾力不光数学好,汉语也好。 这里不光没有自来水,还没有电。

(2)苦恼:形容词。形容痛苦烦恼。如:苦恼的事情、令人苦恼。 例句:这真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

因为考试没考好,古丽娜苦恼了好几天。

(3)丢弃:动词。指扔掉。如:丢弃垃圾、丢弃衣服。 例句:请不要在马路上丢弃垃圾。

(4)大量:形容词。指数量大。如:大量的金钱、大量的粮食。 例句:为了上学他花费了大量的金钱。

(5)制定:动词。指定出(法律、规定、等)。如:制定、制定规则。

例句:学校制定的规则,我们都应该遵守。

(6)遭到:动词。意思是受到。如:遭到打击、遭到失败、遭到反对等。 例句:这里的环境遭到了人们的破坏。 六、小结本节课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生字和生词?学生自己总结。

七、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1)熟读课文一。

(2)熟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书面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各5遍。 板书设计 第五课 中人送药记 课文一

1、生字 2、词语

嗓 不光 制定 尘 苦恼 遭到 墟 丢弃 携 大量 课时反思:

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重点句型的用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及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和回答问题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及句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个美好、和平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一的理解。 2.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课文的思想教育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启发等方法。 教学用具:黑板、教材、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听写学过的词语,检查学生复习词语的情况。 二、前提测评。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希望周围的环境是清洁美好的,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呢?

板书:第五课 中人送药记 四、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

五、指定学生读课文,并翻译,老师给予帮助。 六、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班会上,阿拉提老师给大家提出了一个什么话题? 2.李丽认为环境和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3.热孜亚、吾买尔对环境满意吗?为什么? 4.同学们认为这些环境污染来自哪里? 5.我国制定了什么法律改善环境?

6.同学们认为环境与和平有关系吗?为什么?

7.和平的环境对人们有什么好处? 七、重点句型

(1)被污染的地方,不光树木枯死,还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不光”,连词,意思相当于“不仅、不但”。 例句:艾山不光会唱歌,还会跳舞。

(2)丢弃的垃圾,再加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污染了土壤。 ...例句:他很聪明能干,再加上乐于助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 八、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让学生做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九、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先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作小结,之后老师进行总结。 十、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1)背诵课文一。。

(2)预习课文二。

2.书面作业:(1)抄写课文一。 板书设计 第五课 中人送药记 课文一

重点句型:

(1)被污染的地方,不光树木枯死,还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不光”,连词,意思相当于“不仅、不但”。 例句:艾山不光会唱歌,还会跳舞。

(2)丢弃的垃圾,再加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污染了土壤。 ...例句:他很聪明能干,再加上乐于助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 课时反思:

第三课时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2.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词语,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读词语、写词语。培养组词和造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词语的准确读音和意思。 2.教学难点:用重点词语造句。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启发等方法。 教学用具:黑板、教材、教案 教学过程

一、一、复习旧知。

听写学过的词语,检查学生复习词语的情况。 二、前提测评。 三、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哪些国家的人民还在遭受战争的痛苦? 板书:第五课 中人送药记 四、学习生字。

(1)堪:左右结构,提土旁,右边是甚。意思是能忍受、能承受。如:难堪。 (2)驻:左右结构,马字旁,右边是主。意思是(或工作人员)住在执行职务的地方。如:驻军、驻地。比较:注、住。

(3)捐:左右结构,提手旁。意思是拿出财物来帮助。如:捐钱、捐款等。比较:绢。

(4)赠:左右结构,贝字旁。右边是曾。指把东西送给别人。如:赠送、赠品、捐赠等。比较:曾、增。

(5)缘:左右结构,绞丝旁。意思是缘分。如:缘分、缘故。比较:椽。 五、学习词语。

(1)破烂不堪:形容词。形容非常破烂的样子。如:破烂不堪的衣服、破烂

不堪的家具。

例句:他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了,但还舍不得扔掉。 (2)曾经:副词。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例句:我曾经见过你。/他曾经和我一起出过差。 (3)制造:动词。如:制造汽车、制造药品。 例句:我国制造汽车的工厂很多。 六、小结本节课内容

本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二的生字和词语,并用生字组词和词语造句。

七、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1)熟读课文二。(2)熟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书面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各5遍。 板书设计 第五课 中人送药记 课文一

1、生字:堪、驻、捐、赠、缘 2、词语:破烂不堪、曾经、制造 课时反思:

第四课时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及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和回答问题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愿,和平对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一的理解。 2.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课文的思想教育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启发等方法。 教学用具:黑板、教材、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听写学过的词语,检查学生复习词语的情况。 二、前提测评。 三、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看苏丹平民医院的图片吧!

板书:第五课 中人送药记 四、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

五、指定学生读课文,并翻译,老师给予帮助。 六、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平民医院的条件是什么样的?

2、医院里的一座保存非常好的小楼是谁盖的?干什么用的?

3、今天上午,联合国驻苏丹维和中国医疗队特意来到这里干什么? 4、特医生有什么样的经历?

5、30多年前,17名中国医生曾在这里做了什么?

6、在捐赠仪式上,州长感慨地说了些什么? 七、按自然段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八、让学生分段,并总结段意,老师加以补充。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苏丹一个边远的平民医院条件很差。 第二段:(第2~3自然段)30多年前,中国医疗队在这里工作过,今天联合国驻苏丹维和中国医疗队特意来到这里捐赠药品。

第三段:(第4~5自然段)30多年前,中国医疗队的工作让当地人民很受感动,中国医疗队的行为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

九、中心思想。

本文以讲述了30多年前中国医疗队的工作,今天维和中国医疗队特意来到这里捐赠药品的故事。说明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愿,和平对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十、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让学生做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十一、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先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作小结,之后老师进行总结。 十二、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1)背诵课文二。(2)预习新课。 2.书面作业:(1)抄写课文二。 板书设计 第五课 中人送药记 课文二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苏丹一个边远的平民医院条件很差。 第二段:(第2~3自然段)30多年前,中国医疗队在这里工作过,今天联合国驻苏丹维和中国医疗队特意来到这里捐赠药品。

第三段:(第4~5自然段)30多年前,中国医疗队的工作让当地人民很受感动,中国医疗队的行为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 课时反思:

第五课时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完成教科书中的听力练习。

2.围绕课文一和课文二的话题,拓展课文内容。 3.真实交际训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本课练习巩固本课索学过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汉语的理解,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说出对保护环境的理解。 2.教学难点:发音准确,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等方法。 教学用具:黑板、教材、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老师让学生背课文,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读听力材料,全班同学一起做听力练习。 三、课文拓展

1. 请你讲一讲,我们身边的同学们是怎么爱护环境卫生的? 2. 你知道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吗? 四、口语交际

经过长期的植树造林,阿克苏几个县的自然条件得到了改善。请结合本课的学习,说说你对保护环境的理解。 五、总结:小结本节课内容。 六、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预习下一课的生字和词语。 2.书面作业:做小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五课 中人送药记

1.请你讲一讲,我们身边的同学们是怎么爱护环境卫生的? 2.你知道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吗?

3.经过长期的植树造林,阿克苏几个县的自然条件得到了改善。请结合本课的学习,说说你对保护环境的理解。 课时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