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教学大纲

1-教学大纲

来源:华拓科技网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社会心理学》是我院社会工作专业、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社区建设与管理专业、心理咨询专业等与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人的心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社会工作、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社区建设与管理、心理咨询等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通时增强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个体社会心理及行为、团体社会心理和行为及大众心理连锁影响。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必需的社会心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个体社会心理交往与团体心理的基本特点并能将所学知识适用于实际工作过程中去, 增强自身心理素质,提高与服务对象的交往能力,同时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接纳人,尊重人,关心人的意识。

三、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安排

本课程教学时数学时,4学分,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 4学时 第二章 社会化 4学时 第三章 自我意识 4学时 第四章 性别角色心理差异 4学时 第五章 社会动机 4学时 第六章 挫折 4学时 第七章 社会认知 4学时 第八章 社会态度 6学时 第九章 人际交往 4学时 第十章 人际关系 6学时 第十一章 利他行为 6学时 第十二章 侵犯行为 4学时 第十三章 相符行为 2学时 第十四章 团体心理 2学时 第十五章 竞争和合作 2学时 第十六章 大众心理的连锁影响 2学时

1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4学时

本章简单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发展倾向和研究方法等。让学生对社会心理学有个初步认识。

(一)的和要求

1、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定义; 2、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4、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倾向; 5、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二)主要内容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的性质,不同学者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2、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在个体水平,团体水平,集合水平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 3、发展历史

美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状况,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史。 4、发展倾向(取向)

三大发展取向: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5、研究方法

研究原则、具体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跨文化研究法)。

第二章 社会化 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化的定义、内容、类型,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及道德社会化理论。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社会化的定义、特点。 2、内容、类型

政治社会,民族社会化,法律社会化,性别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早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反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3、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4、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同辈团体等。

2

第三章 自我意识 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自我意识的涵义、内容、发展理论。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自我意识的涵义、功能; 2、了解自我意识了展的有关理论 (二)主要内容 1、涵义

定义、三个成分、功能(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2、内容

横向: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纵向:过去自我、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3、发展理论

Allport的自我意识发展理论。 Erikson自我意识发展八阶段论。

第四章 性别角色心理差异 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性别角色的定义、由来、功能、特点、性别角色获得理论、性别角色分化的因素、性别角色心理差异以及性别角色观念等。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性别角色的定义、特点。 2、了解性别角色获得理论。

3、了解影响性别角色分化的因素、心理差异表现。 4、掌握性别角色观念。 (二)主要内容 1、性别角色的定义

特点:文化制约性,相对稳定性,多样性。 2、获得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 3、性别角色的分化

影响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 差异表现:攻击、智力、自信等。 4、性别角色观念的概念 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 性别歧视的定义。

第五章 社会动机 4学时

3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动机的涵义、种类、马斯珞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社会动机及其种类的涵义; 2、了解社会动机的作用;

3、了解并掌握马斯珞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应用于实践。 (二)主要内容

1、社会动机的涵义及作用 内部动机的涵义及作用; 外部动机的涵义及作用; 成就动机的涵义及作用。 2、马斯珞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珞生平,贡献。

马斯珞的需要层次理论理论的主要观点。 基本需要的下个层次及内容。

马斯珞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中的作用。

第六章 挫折 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挫折的定义、挫折的理论、个体的对挫折的反应及处置的方法。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挫折的定义。

2、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及理论。 3、熟悉个体对挫折的反应。 4、掌握处置挫折的方法。 (二)主要内容 1、挫折的定义 一种情绪状态、障碍。

特点:主观体验、心理失调(认识,情感)。 2、产生原因

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挫折----攻击理论、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解释。 3、反应:

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反应及变化。 4、预防和战胜的方法: 个体本身的方法、社会的措施。

第七章 社会认知 4学时

本章主要社会认知的涵义、基本对象、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影响因素。

4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社会认知涵义 2、了解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3、了归因理论

4、了解影响的因素、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二)主要内容。 1、涵义:

社会认知的定义、特征。 2、基本对象:

基本内容:对已、对他人(外貌、性格)对人际关系。 几种认知偏差:晕轮效应、首因效应等。 3、归因理论:

海德、维纳、凯利的理论。 4、影响因素。

认知者本身、认知情境、被认知者因素。

第八章 社会态度 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态度有关概念,态度的形成和改变,社会态度的测量等。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社会态度的涵义。

2、了解并掌握态度的改变和形成过程。 3、掌握几种常用的社会态度测量方法。 (二)主要内容 1、社会态度的涵义

定义、三个部分、态度的特征。

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动机功能)。 2、改变和形成过程。

A、 成三阶段论:服从、同化、内化。 B、 态度形成反馈模式

C、 改变的方法:宣传、活动、团体规定等。 3、常用测量法:

总加量表法; 社会距离度法; 语义分析法; 投射法; 生理反应法等。

第九章 人际交往 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人际交往的涵义、人际交往的过程、工具及人际交往空间等。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人际交往的涵义。

5

2、了解人际交往的过程。 3、掌握人际交往的空间的涵义。

4、了并学会利用人际交往的工具,改善并提高交往能力。 (二)主要内容 1、人际交往的涵义

人际交往的定义、条件、意义、形式等。 2、人际交往的过程。 几种交往动机的理论。 3、人际交往空间。

涵义,区别于人际距离;影响人际交往空间的因素。 4、工具。 语言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

第十章 人际关系 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人际关系的涵义、理论、人际吸引及其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的测定等。

(一)目的和作用

1、掌握人际关系的涵义。 2、了解人际关系的理论。

3、了解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并提高看书的人际吸引水平。

4、掌握几种常用的人际关系测定方法,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二)主要内容 1、涵义

人际关系的定义、意义、状态。 2、理论

三维理论、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 3、人际吸引

定义、影响因素、提高技巧。 4、人际关系的测量 社会测量法、 参照测量法、 社会距离尺度法、 问卷调查。

第十一章 利他行为 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利他行为及理论、紧急状态下的冷漠行为等。

6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利他行为的涵义。 2、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理论。

3、了解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学会如何培养利他行为。 4、了解旁观者效应。 (二)主要内容

1、利他行为的涵义 2、定义、动机、过程。 3、影响因素、理论。

个人因素、环境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理论:本能论、动机理论、决策理论等;培养利他行为的方案(讨论、作业)

4、旁观者效应。

产生的原因、旁观者效应、冷漠行为的涵义;克服方案(讨论、作业)

第十二章 侵犯行为 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侵犯行为的涵义、产生理论、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等,讲授,诗集相结合。

(一)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侵犯行为的涵义; 2、理解侵犯行为的产生; 3、了解影响的因素; 4、掌握控制侵犯行为的措施。 (二)主要内容。 1、涵义

定义、性质、特点 2、产生理论

本能论、动机论、社会学习论。 3、影响因素

挫折挑动:自然气候、他人侵犯、拥挤等。 线索引发:情绪、工具、传媒、酒精。 4、控制措施

社会控制:分配公正、惩罚、说服教肓、控制暴力电视。 人体控制:恰当宣泄、提高自控力。

第十三章 相符行为 2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以从、及从、服从的涵义、表现、影响等。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以从、及从、服从的涵义。 2、了解相关实验。

7

3、了解各自影响因素。 (二)主要内容 1、从众

从众的定义、从众的影响方式、有实验研究。 影响从众的因素、研究从众的意义。 2、众从

众从的定义、产生条件。 3、服从

服从的定义;有关实验研究;服从的意义。

第十四章 团体心理 2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固体的分类、团体的特征、团体对个体的影响等。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团体的分类、特征。 2、了解团体对个体的影响。 (二)主要内容 1、团体的分类

正式与非正式团体、大型与小型、参照团体。 特征:团体规范的定义、作用。 2、团体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助长定义;社会惰化定义。

第十五章 竞争和合作 2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竞争和合作的涵义、相互关系、影响因素。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竞争和合作得涵义 2.了解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3.了解影响竞争和合作的因素。 (二)主要内容:

1、竞争的定义、竞争条件下的心理效应,合作的定义及作用。 2、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绝对的竞争和合作几乎不存在、两者相辅相成。 3、影响因素。

刺激、对方的力量、交流信息、个性特征、年龄与性别。 4、学会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第十六章 大众心理的连锁影响 2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流行、暗示、社会、流言对人们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及其影

8

响因素。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流行、暗示、社会、流言的涵义。 2、了解它们对人们的影响。

3、了解影响流行、暗示、社会、流言的涵义。 4、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有关社会现象。 (二)主要内容 1、流行

定义、意义;流行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2、暗示

暗示的定义、作用、方式、意义; 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受暗示者、暗示

者、情境。

3、社会。

定义、特征、形成作用。 4、流言

定义、变化、影响;影响因素:社会情境、心理原因。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时蓉华编著,《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2、丁道群等主编,《社会心理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年9月 3、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

4、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第三版),2003年7月

5、周晓红著,《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