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标中国古代史部分高考题(选择题——教师版)

新课标中国古代史部分高考题(选择题——教师版)

来源:华拓科技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国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1分)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1分)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3分) 3、

A. 祖先牌位 B. 皇帝宝座 C. 青铜兵器 D. 铁制农具

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5、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6、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所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7、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8、“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9、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0、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11、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1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1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1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6、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17、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 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18、“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19、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20、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21、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22、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 23、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24、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齐 25、《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26、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7、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8、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29、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个“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局限

30、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31、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32、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33、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可见,韦宙

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 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 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 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 34、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35、唐代贵族的体育活动广泛多样,马球运动尤为盛行。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繁盛使西域的风物传入中国 B.海上丝绸之路带来国家财富的增长 C.朝贡贸易加强了与南海诸国的交流

D.民间海外贸易因海禁取消再度活跃 【解析】马球源于波斯(今伊朗),后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西域等游牧民族。

36、唐末五代,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37、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38、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39、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40、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子,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A.《史通》 B.《农政全书》 C.《农书》 D.《梦溪笔谈》 41、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 B.宣政院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42、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4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4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的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4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46、明隆庆初年,“抚臣涂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47、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48、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49、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

A.日本派出遣唐使 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

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 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50、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糟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日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1、《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52、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1分)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3分) D.总揽全政要务的机构(1分) 53、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54、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55、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改变

56、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57、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 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58、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州 郡 县 隋朝 州 县 宋金 路 州 县 元 行省 路、府、州 县 明 清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郡 县级政区 县 布政使司 省 府、直隶州/州 县 府、直隶州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59、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被 B.集权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60、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61、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6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③朱熹 ④李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63、下列是宋、元、、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① ② ③ ④ 《山阴志》 《临安志》 《四明志》 《绍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职官考(府州)、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 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 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 C.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时代”,也被视为“田园牧歌的时代” 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 65、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就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