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6期 201O年l2月 土 工 基 础 Soil Eng.and Foundation V_o1.24 No.6 Dec.201O 三峡工程二期上游围堰的帷幕灌浆 李芳玲,秦双乐,牟方敏 (长江委三峡勘测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三峡工程二期上游围堰防渗墙下帷幕灌浆是围堰基础防渗处理的主要形式。在防渗墙与基岩接触带以及 基岩内的不同风化带岩体内,均进行了帷幕灌浆。根据帷幕灌浆的大量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接触带以及堰基基岩 不同风化带内的帷幕灌浆的特征、透水性与岩体的可灌性关系、外冒漏浆控制因素以及帷幕形成后防渗的可靠性。 关键词: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接触带,风化带,帷幕灌浆 中图分类号:TV5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152(2010)06—0023—04 1 概述 三峡工程二期上游围堰是三峡工程的Ⅱ级临时 建筑物,与下游围堰及混凝土纵向围堰共同担负二 期基坑内的施工安全,围堰轴线长1390.512 H1。上 2帷幕灌浆的特点 2.1 墙体与基岩接触段帷幕灌浆 接触段受施工爆破、墙底沉淀、墙体质量、混凝 土龄期等施工中复杂因素的影响,其透水性一般较 强。帷幕灌浆前,接触段小于1O Lu的占26 ,1O Lu~5O Lu的占52 ,大于50 Lu的占22 。 游围堰为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土石围堰,防渗主体为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堰基基岩为闪云斜长花岗岩, 其弱风化及微风化岩体岩质坚硬,且透水性不均一, 不能满足设计小于l0 Lu的防渗要求,而防渗墙在 弱、微风化带岩体中造孑L成墙较困难,因而采用了防 接触段帷幕灌浆可灌性好,耗浆量较大。接触 段钻灌长度仅占混凝土防渗墙下帷幕灌浆的9.9 , 而灌浆耗灰量却占43 。 经工序孔灌浆后,各施工部位接触段透水率小 于10 Lu的占41 ,10 Lu~50 Lu占49 ,大于5O Lu的占l0 ,透水率大的段次明显减少。说明经 I序孔帷幕灌浆后,对大于50 Lu的较强透水部位 有明显堵漏效果。浆液主要流向大于5O Lu的部 位,因而对透水性稍差的部位,灌浆作用较差。 接触段工序孔灌浆单耗(单位耗灰量)大于100 kg/m的占36 ,Ⅱ序孔占16%,有明显减少。工序 渗墙嵌入弱风化岩体1 1TI并对墙下弱、微风化带岩 体进行帷幕灌浆防渗处理的方案。为保证防渗墙与 基岩接触部位的防渗效果,对接触段亦进行了帷幕 灌浆。围堰挡水水头较低的部位,为了施工方便,在 强风化带岩体中也进行了帷幕灌浆处理。 上游围堰帷幕灌浆分苏家坳沟、左接头、左预进 占、左漫滩、河床深槽、右漫滩、右预进占及右接头八 个施工段进行施工,处理方法为单排防渗帷幕。施 工时分I、Ⅱ两个序次进行,其中I序孔孔距为3 m,1I序TLTL距加密至1.5 m。灌浆时采用孔口封 堵、自上而下进行灌注的方法。灌浆深度以满足透 孔平均单耗为582.5 kg/m,II序孔平均单耗为244 kg/m,孔序单耗递减率为0.42,在0.25~0.75之 间,帷幕搭接良好。Ⅱ序孔灌浆后,检查孔的压水试 水率小于1O I u为原则。帷幕灌浆压力,接触段为 0.5 MPa~I MPa;强风化岩体内为0.3 MPa 0.6 验结果均小于5 Lu,说明孔距加密后,对透水率较 小的部位有明显的堵漏作用。灌浆后防渗效果较 好。 MPa;弱风化岩体内为0.5 MPa 1 MPa;微风化岩 体内为1 MPa~1.5 MPa。 2.2基岩不同风化带内帷幕灌浆 上游围堰累计进行帷幕灌浆处理2890段,其中 (1)强风化带内帷幕灌浆 勘探资料表明,强风化带渗透系数一般为1.16 ×1 0一。cm/S~6.9 4×1 0 cm/8,最大为1.3 5× 防渗墙与基岩接触段占23 ,强风化岩体占5 ,弱 风化及微风化岩体分别占59 、13 。 收稿日期:2010一O1—16 24 土 工 基 础 2010 10_。cm/s,为严重透水岩体。岩体结构疏松,帷幕 灌浆时不宜采取较大的灌浆压力,同时强风化岩体 自身封闭性差,浆液多进入透水性较强的部位,难以 进入透水性较弱的部位,造成灌浆耗浆量大但效果 差。 于100 kg/m的灌段由工序孑L占33 降至Ⅱ序孔占 13%;单耗小于20 kg/m的灌段由占51%增加至 71 。I、Ⅱ序孔平均单耗分别为117.5 kg/m、 52.4 kg/m,孔序单耗递减率为0.45,在0.25~ 0.75,帷幕搭接较好。 二期上游围堰强风化带内帷幕灌浆主要在苏家 坳沟及左岸接头段进行,共计钻灌136段次,灌浆压 力为0.3 MPa ̄O.6 MPa。帷幕灌浆前,小于10 Lu 的孔段占25 ,1O Lu~5O Lu的占3O%,大于5O Lu的占45 。 弱风化岩体多数地段透水性较差,灌浆耗浆量 较少,可灌性较差。灌浆主要封堵了透水率大于1O Lu的地段,灌浆后帷幕搭接较好,防渗效果较好。 (3)微风化岩体内帷幕灌浆 微风化岩体内岩石风化微弱,裂隙断层封闭性 经I序孔灌浆后,岩石透水率小于10 Lu的占 34 ,1O Lu~5O Lu的占38 ,大于5o Lu的占 较好,一般为微~极微透水岩体、中等透水岩体,少 部分为较严重透水岩体。采用1.5 MPa的灌浆压 28%,大于5O Lu的孔段明显减少。I、Ⅱ序孔中单 耗小于100 kg/m的灌段所占比例变化较小,大于 力对微风化岩体中大于5 Lu的灌段进行灌浆,有明 显封闭作用,灌浆效果好。 微风化岩体经I序孔灌浆后,大于5 Lu的由占 22%降至占5%,小于5 Lu的明显增加。I、Ⅱ序 100 kg/m的灌段由占59%减至占39 。I、Ⅱ序 孔平均单耗分别为378.7 kg/m、291.4 kg/m,孔序 单耗递减率为0.77,在0.75~1之间,Ⅱ序孔注入 量仍较大,递减不明显,帷幕搭接较差。 强风化带岩体可灌性好,灌浆耗浆量大,主要封 堵透水率大于5O Lu的孔段,按1.5 m孔距灌后,帷 幕搭接较差,防渗效果较差。 (2)弱风化带内帷幕灌浆 弱风化带岩体岩石坚硬,仅沿断层、裂隙风化有 半疏松至半坚硬岩石,岩体透水性主要受断层裂隙 孔单耗大于50 kg/m的由占16 降至占1%,其平 均单耗分别为29.8 kg/m、10.6 kg/m,孔序单耗递 减率为0.35,在0.25~o.75之间,帷幕搭接较好。 微风化岩体绝大多数地段透水性较差,帷幕灌 浆耗浆量很少,岩体可灌性差。灌浆主要封堵了透 水率大于5 Lu的地段,灌浆后帷幕搭接较好,防渗 效果较好。 2.3透水率与岩体的可灌性 控制,一般为较严重透水~微透水岩体。二期上游 围堰各工程部位弱风化岩体中帷幕灌浆压力一般为 1 MPa 1.5 MPa。经工序孔灌浆后,Ⅱ序孔灌前 压水试验透水率明显变小,小于5 Lu的由占51 增加至占73%,大于10 Lu的灌段由占29%降至占 闪云斜长花岗岩的弱、微风化带可灌性一般较 差,灌浆时岩体的单耗与透水率明显呈正比。从二 期围堰基岩内的帷幕灌浆情况来看,随着透水率由 小于1 Lu增加至大于100 Lu,单耗由小于20 kg/m 占95%增加到大于500 kg/m占84 ,平均单耗由 4.1 kg/m增加到1294.2 kg/m(表1) 12%。工序孔灌浆后,Ⅱ序孔单耗明显减少,单耗大 表1二期上游围堰不同透水率单位注入量特征表 <l 382 363 95 15 4 2 0.5 2 0.5 4 1~5 5~lO 10~2O 20~50 5O~1O0 >100 816 280 147 57 30 31 667 82 17 6 1 1 82 29 12 11 3 3 133 l10 3O 4 2 1 16 40 20 7 6 3 10 65 59 7 3 1 23 40 12 10 6 23 38 24 5 3 1 8 26 42 17 10 3 6 8 6 2 11 27 l9 10 11 20 17 37 65 13 54 114 462 712 1294 图1为弱、微风化带岩体中不同范围的透水率 与平均单耗的关系图,透水率与单耗的对数值呈明 显的正比关系。 第6期 李芳玲等:三峡工程二期上游围堰的帷幕灌浆 25 2.4外冒漏浆控制因素分析 g (1)基岩内外冒漏浆 苏家坳沟及左接头段帷幕灌浆时外漏、冒浆主 要是由强风化岩体本身透水性强引起的。左预进占 及以右的墙下基岩内帷幕灌浆中,在原枯水河床岸 边部位有外漏、冒浆灌段,可能与基岩内发育的岸剪 透水率(Lu) 图1岩体透水率与平均单耗关系图 裂隙有关。其它零星分布的外漏、冒浆的灌段均与 基岩内的裂隙、断层、岩脉以及施工爆破有关,详细 情况见表2。 表2基岩内外漏、冒浆控制因素分析表 右 o+624.34 o.91 1 37.2 599 水活动迹象的裂隙性断层 o+637.84 1.8 1 33.8 2367.4 水活动迹象裂隙发育区 漫 o+682.84~ 1.5~5 lo 24.3~41 3l8.1~1520.3 微张风化裂隙少量受裂隙性断 o+745.84 层控制 o+832.84 5.6 1 28.3 651.6 微张风化裂隙 滩 0+853.84~ 裂隙发育,弱风化岩石内相对风 1.1~5 4 25.2~33.8 315.5~1030.1 o+864.34 化较强地段 (2)接触段外冒漏浆 1oo 左、右漫滩工序孔统计表明,接触段外冒、漏浆 8O 与防渗墙{昆凝土龄期关系密切。左、右漫滩工序孔 接触段单耗大于1000 kg/m出现的频数为:龄期4 60 54% 一 天~7天内为95 ,8天~14天为54 ,15天~49 蠡5 40 29% . ,天为24%~29 ,大于49天仅为5 (图2)。由此 20 可见,防渗墙龄期小于7天几乎所有接触段均外漏、 I5% ‘’’’。 。’’。一 o 冒浆,8天~15天后递减50 ,l5天~49天外漏、 0 ̄7 8Nl4 l5-2l 22-28 29-35 36N42 43-49>49 龄期(天) 冒浆稳定在24 ~29 ,49天后接触段外漏、冒浆 图2漏浆、冒浆频数与龄期关系图 与防渗墙龄期关系消除。接触段帷幕灌浆单耗大于 1000 kg/m的共84段,其中右漫滩有56段,分析主 左、右漫滩以外的其它段统计表明,防渗墙龄期 要为防渗墙龄期短造成。另有5 的外漏、冒浆主 大于49天后,接触段外漏、冒浆频数为7.7 。 要受地质条件、施工爆破、槽底沉淀等诸因素有关而 与龄期无关。 26 土 工 基 础 但注入的浆液主要进入透水率稍大的部位,灌浆后 3 结论 (1)二期上游围堰帷幕灌浆中,基岩与墙体接触 段受施工爆破、墙底沉淀等因素的影响,其透水性较 帷幕搭接良好,防渗效果较好。 (3)统计结果表明,帷幕灌浆时,弱风化及微风 化带岩体中透水率与平均单耗的对数值呈正比关 系。 强,可灌性较好,耗浆量较大。经帷幕灌浆后,透水 率明显减小,帷幕搭接良好,防渗效果较好。 (2)基岩帷幕灌浆效果与岩石风化关系密切。 (4)一般情况下基岩内外冒、漏浆与基岩内的裂 隙、断层、岩脉等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爆破有关。 (5)接触段帷幕灌浆外冒、漏浆与墙体龄期关系 I、Ⅱ序孔帷幕灌浆分析表明,强风化岩体透水性较 密切。龄期小于7天时,外冒、漏浆的频数为95 。 强,可灌性较好,灌浆耗浆量大,浆液主要封堵大于 为了避免更多的外漏,接触段帷幕灌浆应至少在15 5O Lu的部位,难以进入透水性较弱的部位,灌浆后 天之后进行。49天后接触段进行的帷幕灌浆外漏 帷幕搭接较差,防渗效果较差。弱风化及微风化岩 一般与岩体透水性、裂隙、断层、岩脉等地质条件以 体中,岩体透水性较弱,岩体可灌性较差,耗浆量小, 及施工爆破有关。 、 Curtain Grouting of Upstream Cofferdam for the Second Phase Proj ect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 ect LI Fang ling,QIN Shuang le,MOU Fang rain (Changjiangwei Investigation,Design&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Three Gorges.Yiehang Hubei 443000) Abstract Curtain grouting of upstream cofferdam for the second phase proj ect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s the main form in the impermeableness treatment of coffered foundation.The curtain grouting has been conducted in many areas,such as imper— vious wall,bedrock contact zone and different weathered zone in the rock body.Based on the 1ots of the materials about curtain grouting,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tain grouting in bedrock contact zone and different weathered zone have been analyzed.In ad— di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permeability and grout ability WaS studied.The control factors for grouting leakage and reliability of impermeableness after curtain finished hav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the second phase of cofferdam,contact zone,weathered zone,curtain grou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