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三历史训练题

高三历史训练题

来源:华拓科技网
东湖高中2014届高三历史临门一脚训练

24.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认为,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强烈的家族意识是中国文化长期得以延续不断、并能够有力地同化境内少数民族和域外民族,甚至像犹太人这样的民族意识极强的民族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主要说明了

A.封建迷信意识浓厚 B.忠孝观念源远流长 C.宗法制度影响深远 D.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25.观察右图, 分析图中数据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

太湖地区东晋至清 各代水旱比较示意图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26.英国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曾有如下评说:“我们今天经济制度的得失,间接接受罗马思想之影响不少;个人有勤治其事之精神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长,过于注重权利观念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短;二者皆与罗马法律制度有极深关系”那么能体现古罗马法精神的评价是

A.主张消灭一切阶级压迫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

27.谭嗣同被梁启超誉为“晚清思想界的彗星”, 他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惟独“朋友”一伦“最无弊而最有益”, 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是朋友关系,因为它“一日平等,二日自由”。以下对谭嗣同的观点评述错误的是 A.对封建秩序和封建等级关系的猛烈冲击 B.对资本主义个性的热情礼赞和向往 C.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圈子 D.以资产阶级学说改造儒家思想

28.19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入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

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与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29.“美国人民之所以服从法律,不仅因为法律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而且因为当法律偶尔损害他们时

他们也可以修订。”这体现出其法律思想是

A.法律至上 B. 人人平等 C. 以人为本 D.“天赋”

30. 1946年5月,晋察冀边区发布了一则公告:“本府会部马匹饲养员已编成运输大队,从事生产自力更生。凡规定有专门公马人员因公外出时,均酌发车马费。因饲养员已全部取消,今后各方人员,乘马来本府时,须自带饲养员喂养,本府概不负责,特此声明。”晋察冀边区的“公马改革”主要意义在于( )

A、减少行政开支,改善干群关系 B、充实生产人员,发展边区经济 C、精简机关人员,扩充边区 D、发扬民主作风,反对官僚主义

31. 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开始 C.直接 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32.1965年,我国各级社团6000个左右,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9类群众组织,其经费由全额拨款,领导享受国家干部待遇。2009年,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问组织超过41万个,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在工商部门登记或未经登记的各类民间组织以百万计,如小区业主委员会、网络组织等。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治生活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趋势 B.新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效 C.政治生活从国家到社会的发展趋势 D.新中国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

33.古斯塔夫•勒庞在《心理学》中说:“历史学家对大的评价往往有天渊之别„„研究法国大这一题材的所有作家都相信自己对法国大过程的叙述是客观公允的,但他们用以支撑其岐义百出的理论方式一般都是惊人的简单。有关的文献汗牛充栋,而且内容相互矛盾,他们有意无意的选择,很容易使他们各自的理论得到证明。”材料说明 A、历史事件有其固有评价 B、历史研究应史论结合 C、历史评价具有主观色彩 D、历史评价应客观公允

34. 出口管制一直是冷战时代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是1969年,美国驻奥地利大使麦克阿瑟在致副国务卿塞缪尔斯的信中说,“当前„„欧洲的北约国家和一些自由世界的国家不但没有像我们一样控制我们所单方面设置的和平商品的出口,反而通过提供长期贷款、出口补贴、鼓励易货贸易等措施积极支持其工商界扩大向东欧的出口。”材料反映了 A.西欧国家的经济和技术进步削弱了美国的出口优势 B.北约国家试图摆脱美国控制,发展与东欧国家关系 C.欧洲上的统一趋势不断增强,威胁美国霸权

D.西欧国家积极主动地支持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35. 拉德哈克瑞什南在《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指出:“全球性,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名

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

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国家是金球化的主导 B.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C.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 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的经济多极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不仅采用欺诈、偷袭等卑劣手法随意发动战争,而且疯狂平民,抢掠财产,欧洲大地处处是尸骨遍野,断壁残垣。出于对上述状况的忧虑,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格劳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逐渐为欧美各国认可,并成为18世纪以后确立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二

近代中国学者郑观应认为:近代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对中国的尊严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为维护中国尊严,回应上述挑战,中国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为此他著文写道:“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慨曰夷狄,向来划疆自守,不事远图。通商以来,各国恃其富强,声势相联,外托修和,内存觊觎,故未列中国于公法(即国际法),以示外之意,(这句话的含义是把中国排斥于国际法之外,与中国打交道无需按国际法办事)。而中国不屑为万国之一而列入公法,以示定于一尊,正所谓孤立无援,独受其害,不一可不幡然变计者也。”

“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分夷夏?如中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公法。所谓彼教之来,即我教之往,风气一开,沛然莫御。”

——摘引自郑观应《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9分) (2)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郑观应为回应西方主导国际法体系挑战提出的对策。(8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1 2 3 历史信息 1977年10月21日,我国《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正式宣布恢复高考。 1980年,万维网(WWW)在日内瓦附近的一个原子物理学研究中心被首次开发出来。 1982年,中国农村实行责任制的生产队达71.9%,其中实行包干到户的占总数的67%。 4 5 6 7 8 9 10 11 12 1986年初,苏联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在完善管理和经济的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1986年10月,全国通过民法通则,使民事审判活动有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依据。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革科技和教育。 1994年,APEC《茂物宣言》要求各成员国在15—20年里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 1996年,伊朗生产出身穿长袍,头戴面纱的萨拉娃娃,旨在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里的美国芭比娃娃。 1999年底,中国有股份制企业40多万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6200家。 2000年初,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16—30岁最年轻群体的第一选择是“电脑工程师”。 2000年,美国网络企业占据股市价值的三分之一。联邦财政盈余1.5亿美元。 2005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逾2000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信息(至少3条)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

(1)填写“信息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

(2)论述要结合所选择的历史信息,但不得照抄。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1835年9月,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由投票选举选出。1848年议会通过《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1870年颁布《教育法》,原由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地方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据1966年的《莫德报告》,地方的工作多达3类60余种。1972年议会通过《地方令》,新设6个城市郡,每个城市郡都是以一两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督,还于1974年通过地方法,建立起地方查弊制度。1985年议会通过新《地方令》,力求精简机构,完善地方民主。在日常管理中,地方十分注重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委员会承担着地方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

——阎照祥《英国近现代地方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地方改革的特点。(8分)

(2)英国地方改革为我国行政和机构改革提供的什么启示?(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君主来完成,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

“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杰斐逊(美国)材料二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斯图沃特(美国)《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的人们》目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托克维尔和杰斐逊共同的观点,以英、法两国历史为例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九章目录的核心含义。(7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1944.6.6,一支美国在诺曼底奥玛海海滩登陆的报告。报告写道:在冲上海滩的时候,我们遭到了德军机关和来福的疯狂扫射。德国士兵在悬崖上的军事阵地上对我们扫射,我们的处境万分危险。我们的士兵从登陆舟跳下、冲向海滩时,伤亡惨重。更有一些士兵挣扎着爬上海岩,但是又有不少士兵被地雷炸死。

材料二:丘吉尔在其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中关于二战中大西洋战场重要性的论述:大西洋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在陆战、海战和空战中所发生的每一次战斗。之所以不能忘怀,是由于这些战斗所造成的历史性后果。

(1)盟军在“漫长一天”(即1944.6.6登陆日)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危险,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诺曼底登陆的作战代号和目的。(8分)

(2)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来说,材料二关于大西洋战场的重要性的评议是否公正?运用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来回答这一问题。(7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拍入侵并。当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强调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

一一摘编自《从海防与塞防之争浅析清的政治决策》

1875年5月,(左宗棠)奉命督办军务。为了西征,不惜大肆举借外债。据学者研究,每年光利息就白白流失几十万两白银,而偿还利息的总和,可以再建立一支稍弱于北洋的舰队。左宗棠西征的目的固然值得肯定,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但是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刘坤一、谭钟麟等人说“左相亟欲收复伊犁,以竟全功,不顾东、北两路,赤非公忠体国之道也。”

一一摘编自张学亮《左宗棠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左宗棠对国防问题的认识及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国防措拖。(7分)

CCBCBC AACCAC

40.(1)观念:①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②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际法权威不可侵犯);③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④保护人的生存权;⑤保护私有财产。(9分)

(2)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扩大,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②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带来严重危害;③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日益增强;④欧洲民主启蒙运动兴起。(8分)

(3)对策:①抛弃“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②变法图强;③主动融人近代国际法体系;④提高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的发言权,将中国法律列入国际法之中。(8分) 41.评分标准

一等:(1)主题明确,符合所选信息;(2)合理引用史实,论述完整;(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0—12分。)

二等:(1)主题较明确,比较符合所选信息;(2)引用史实,论述较完整;(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6—9分)

三等:(1)主题不清晰,不太符合所选信息:(2)未引用史实,论述有明显缺漏;(3)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5分或5分以下)

(另:没有完整填写“信息序号”和“主题”,酌情扣1—2分。) 示例:

信息序号:6、9、12

主题: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论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股份制企业也有很大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1995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同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和欧盟的经贸关系。21世纪初,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国力,促进民生,推动了社会进步。

其它主题举例,供参考:

(1)改革路径对国家发展的影响(3、4、6) (2)网络的力量(2、10、11)

(3)经济全球化中的“和”与“不同”(7、8、12) (4)“人”与“制度”是改革的两大支点(1、3、5)

(5)中国与经济区域组织的关系(6、7、12)

45.(1)特点:渐进改革;通过立法方式推进改革;地方职能不断加强;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强化民主监督机制。(4点8分)

(2)推进行政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政和机构改革紧紧抓住职能转变;

行政和机构改革以服务为主要导向;行政改革文件的制定过程公开透明(4点7分) 46、(1)共同的观点:认为君主的渐进变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反对人民以暴力方式进行社会革新。(答2点4分)

原因:因为以英国为代表的变革实现了英国社会的平稳过渡,并使发展成为自由民族;而以法国为代表的则导致法国和共和斗争近百年的动荡后才建立起来自由的民主共和国。(4分) (2)“着火的房子”:美国统一后,邦联软弱无力,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尖锐。(2分) “小州的胜利”:1787年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参议院议员席位分配以州为单位,每州2席)小州的利益得到维护。(2分) “暇不掩瑜”:1787年虽然存在着种族歧视(答种族、性别、肤色、财产等均可),但它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首先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大大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进程。(3分) 47、(1)代号:霸王行动(2分)

目的:践行德黑兰会议的精神,配合苏德战场的作战;迅速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需要。(6分) (2)公正。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7分)

48.(1)认识:海塞防并重;突出强调塞防的重要性;塞防军费经常化。(6分)

措施:督办军务并收复。(2分)

(2)粉碎了俄英的阴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控制;(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但耗费大量的财力,给海防造成一定不利影响。(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