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乐
教
研
记
录
音乐组教研记录
1、阅读教科室2011—2012学年度工作计划及相关文件。
2、提醒每位教师重视继续教育,参加继续教育的老师需把学时证明交游才栋老师处签字。
3、认真落实课程改革事宜,真正实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模式。初中必须实行,高中跟进。
4、全体音乐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落实好每一堂课,严格课堂常规管理。(从初一就抓起注重学生艺术发展)
5、不定期检查本组教师的教案并提出意见(注重课后反思),不定期检查专业课和常规课教学进程和教学成果。(学校可能也要不定时听课)
6、进行本组内听课评课,积极组织老师们帮助要参加区上赛课的老师,团结互助,群策群力。(国庆后听更得课,大家帮着出哈主意。)
7、组织教师排练、准备12、9文艺节目,认真筛选和指导年级节目。(提前准备)
8、所有老师协助学校完成12、9当天文艺汇演。
9、专业课安排、常规课安排事宜。
10、多组织些活动、加强本组凝聚力。没有很特殊的事情不请假。
11、提出建议和要求,列出清单以申请的形式交学校。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地点:音乐鉴赏教室
时间:2012年10月21日
参加人员:全体音乐教师
内容: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展开研讨
会议讨论内容总结为:
1、建立和谐师生情感,激发兴趣
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转化。孩子们的情感是丰富的,容易把教师之间的情感转移到学科上去,只有学生喜欢你,才会乐意听你的课。所以,教师热爱学生,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从中得到快乐、温馨,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从而真正喜欢上音乐课。这样,使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基础上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刘域蛟老师发言)
2、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因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且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想象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姿多彩的。我在给学生音乐作品欣赏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刘晓楠老师发言)
3、巧用多媒体,从感官上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中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课中抓住学生爱美、求美的基本心理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陶冶审美情操。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在了解戏剧等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多媒体了解京剧的各个行当及其服装,通过对精彩京剧片断的欣赏,使学生发生兴趣,从而爱听京剧,爱唱京剧。(林雅洁老师发言)4、在音乐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的几种尝试
(1)、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其次,在欣赏曲目的选择上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这样做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情境
当前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都十分广泛,但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却兴趣淡然。因此,要根据学生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积极与学生沟通,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要积极主动地
参与学习活动,在师生交流互动中表现音乐、增长知识。
(3)、巧用诗文,诗化教育语言
“腹有诗文气自华”。《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外,高尚的文化品位,厚实的文化底蕴,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确当地应用诗文,诗化教学语言,真正做到信手拈来,达到言简意赅、以少胜多的效果。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历来强调“情”的作用,主张“情在先,声在后”,“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佐证。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适时地运用一些诗句来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
音乐作品中的休止符,表面上表示了此时应作不同时值的停顿,但此时往往是“音断意不断”,产生的是“似断实连”的效果。休止运用得当,其所起的作用真是“此时”,我故作停顿,同学们立刻接说:“无声胜有声”,并有同学讲出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在期末的小小音乐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上了“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的诗句,有同学一进教室就高声朗诵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并很快进入了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