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整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1.0分) 1.0 分
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 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 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 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
2(C)之后调整行政区划,出现市管县。 • A、六十年代 • B、文化大 • C、改革开放 • D、九十年代后
3从(C)以后到清朝,地区都没有再直接由统治过。 • A、黄巾 • B、靖康之乱 • C、安史之乱 • D、五胡乱华
4海上丝绸之路逐步替代了传统的陆路丝绸之路的原因是(D)。 • A、河西走廊战乱不断 • B、海上丝绸之路成本低 • C、海上丝绸之路载货量大且安全 • D、以上都对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5自公元(C)后期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A、11世纪 • B、12世纪 • C、13世纪 • D、14世纪
6下列关于地中海特点的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D)。 • A、地中海基本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海
• B、地中海的海域里有众多岛屿、半岛、海湾 • C、地中海周围集中了最多的古代文明、群星灿烂 • D、以上都对
7中国古时在首都的选择与维持上考虑的因素不包括(D)。 • A、军事因素 • B、经济因素 • C、政治因素 • D、人口因素
8(D)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 • A、徽州 • B、山西 • C、湘西 • D、绍兴
9最早考察中国西部后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地理学家是(D)。• A、英国人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 B、中国人 • C、法国人 • D、德国人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D)。 •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 • B、历史自然地理 • 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 D、以上都对
11清朝国土沦丧的原因是(D)。
• A、清长期推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 B、边疆长期封禁,造成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及边防的空虚 • C、受“四夷”观念的消极影响,用四夷守边疆 • D、以上都对
12阿斯塔那古墓群所发现的遗骸证明两千多年前(C)到达过地区 • A、南亚人 • B、中东人 • C、欧洲白种人 • D、非洲人
13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C)。 • A、寻找建文帝
• B、联络海外,打击蒙古参与势力 • C、宣扬明朝国威,加强政治的合法性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 D、寻找贸易经商的机会
14南宋的首都和行在所分别是现在的(B)和()。 • A、开封和南京 • B、开封和杭州 • C、洛阳和南京 • D、洛阳和杭州
15先秦时期,统治者主要实行(A)。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行省制 • D、集权制
16西汉刺史制度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C)。 • A、“奉诏四条察州” • B、“奉诏五条察州” • C、“奉诏六条察州” • D、“奉诏七条察州”
17 16世纪末叶,(B)从美洲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全国传播。 • A、胡椒 • B、红薯 • C、葡萄 • D、以上都对
18从(D)时期开始,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 A、宋朝 • B、辽朝 • C、金朝 • D、元朝
19元朝时期,地区属于(B)的疆域。 • A、波斯 • B、察合台汗国 • C、元朝 • D、西夏
20妇好墓玉器经鉴定,证明三千二百多年前(A)与河南地区存在贸易路线。 • A、 • B、宁夏 • C、 • D、蒙古
21由于怀疑反朝残余势力在海上搞破坏活动,以及日本海盗、倭寇的骚扰,(A)下令实行海禁。 • A、朱元璋 • B、朱标 • C、朱允炆 • D、朱棣
22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废方镇,形成(C)的三级制。 • A、道-州-郡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 B、道-州-县 • C、路-州-县 • D、路-州-郡
23秦始皇时期实行(B)。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行省制 • D、三公九卿制
24(C),苏联被蒙古军占有,成为金帐汗国一部分。 • A、公元12世纪 • B、公元11世纪 • C、公元13世纪 • D、公元14世纪
25从(A)开始,罢天下郡,实行以州领县的二级制。 • A、隋文帝 • B、隋炀帝 • C、隋恭帝 • D、唐太宗
26中国古代都城的“天下之中”实际是以(B)为标准的。 • A、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 B、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 • C、心理距离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 D、实际距离和空间距离
27中国的古都之所以一直东移的原因是为了解决(B)的困难。 • A、外敌侵扰 • B、粮食运输 • C、人口稀少 • D、以上都对
28汉朝时中国疆域和今天中国疆域相比,(D)已经成为汉朝时的中国疆域。 • A、高原 • B、蒙古高原 • C、东北地区 • D、朝鲜半岛
29(B)模仿汉武帝制度,曾设司隶别驾、十四刺史。 • A、隋文帝 • B、隋炀帝 • C、隋恭帝 • D、唐太宗
30我国现在实行的行政区划中,上海市属于(A)。 • A、直辖市 • B、计划单列市 • C、副省级市 • D、地级市
31清朝继承明朝对的统治,其中(C)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 A、通婚 • B、商贸 • C、宗教 • D、军事
32中国稳定的统一的疆域形成在(C)。 • A、元朝 • B、明朝 • C、清朝 • D、中华
33何尊铭文记事中,(C)铸何尊,写铭文。 • A、周武王 • B、周文王 • C、周成王 • D、周康王
34(B)相继灭掉了辽朝和北宋。 • A、契丹人 • B、女真人 • C、吐蕃人 • D、突厥人
35领土是以明确的是(C)为根据的,但疆域所指的境界则不一定。 • A、使用权 • B、管辖权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 C、主权 • D、以上都对
36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沦陷后,国民选择(D)作为战时陪都。 • A、洛阳 • B、上海 • C、北京 • D、重庆
37下列疆域类型中,属于民族或地方自治区的是(D)。 • A、初郡 • B、侨郡 • C、都护府 • D、羁縻府
38中国古时选择与维持首都时,从御外角度考虑的因素和措施有(D)。 • A、近边疆 • B、置之险地 • C、修护长城 • D、以上都对
39明朝时期,(D)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 A、朱元璋 • B、朱标 • C、朱允炆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 D、朱棣
40(D)以后,沙俄乘机策动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脱离中国,外蒙古宣布“”,成立“大蒙古国”。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辛亥
41西汉时期行政区划,郡下面少数民族地区被划分为(B)。 • A、县 • B、道 • C、侯国 • D、邑
42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 • B、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
• C、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 • D、以上都对
43唐朝建立之初,北方主要受到(B)的威胁。 • A、匈奴 • B、突厥 • C、契丹 • D、以上都对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44明朝把一省之权分为三司,其中(C)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 A、都指挥使司 • B、提刑按察使司 • C、承宣布政使司 • D、行省使司
45 1858年,沙俄通过(A)将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地区占领。• A、《瑷珲条约》 • B、《北京条约》
•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D、《改订条约》
46清对(C)采用盟旗制度的政治制度。 • A、藏族 • B、回族 • C、蒙古族 • D、以上都对
47从(C)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自己所统治的疆域称为“中国”。• A、商朝 • B、春秋战国 • C、秦朝 • D、汉朝
48(C)废省,改设布政使司,但是其性质仍等同于行省。 • A、金朝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 B、元朝 • C、明朝 • D、辽朝
49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D)。 • A、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 • B、历史区域地理 • C、历史地图(集) • D、以上都对
50土司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民族部族头目,从(C)开始设置。 • A、唐朝 • B、宋朝 • C、元朝 • D、清朝
二、 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中亚、波斯、罗马帝国对丝绸的强烈需求是维持丝绸之路的动力。(√) 2元朝所设立的行中书省与具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地方权力的来源不同。(√)
3 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共计200多万平方公里。(×) 4到西汉末年为止,州已经成为行政区。(×)
5二战末,同盟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美、英语苏联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外蒙古”现状必须维持。(√)
6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农业与牧业间的相互依赖使国家容易统一。(√)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7西汉时期的刺史制度中,刺史位高权重,可以代表监察地方。(×) 8南北朝后期,州的设置以过多过滥,正常功能完全丧失。(√)
9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以外的文明,绝大多数没有延续到今天。(√) 10中国历代中,一个政权如果不自称中国,不被别人承认为中国,就等于丧失了政治的合法性。(√)
11汉武帝时,把全国包括长安附近的区域,一起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也就是“十三刺史部”。(×)
12中国历史上主动利用丝绸之路,积极与中亚、波斯、阿拉伯商人经商。(×) 13明代中后期开始实施的“改土归流”制后,宗教领袖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最高管理者。(×)
14中国古时政权阶段,首都的功能主要是解决生存和完成统一。(√)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初,地区行署是虚化的,是省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
16《瑷珲条约》签订后,清丧失了对江东六十四屯的管辖权。(×) 17黄河的中上游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 18秦朝以后,中国的概念是相对于天下而言的。(√)
19 18年,沙俄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占领了中国巴尔喀什湖区域。(√)
20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在如今越南的北部、中部地区建立了三个郡,并执行集权制管理。(√)
21南北宋对中国历史而言是个“大统一,小”的时期。(√) 22历史上,大多数的陪都是礼仪性、制度性的,并没有实质意义。(√)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23中国农业与牧业之间最合理的交流是药马互市。(×)
24中国历史上对外文化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传而不播,开而不放”。(√) 25中国最早的现代气候观测站是位于上海的徐家汇观象站。(√) 26中国历史上,疆域的界线往往不是很明确。(√)
27战国中后期,由于赵惠文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得以强盛。(×)
28历史上,军事驻防区、屯垦区不属于疆域的一部分。(×)
29宋朝时期的节度使和唐朝一样,拥有实际领兵和为政的权利。(×) 30清顺应藏族的宗教信仰,藏族的最高统治者大活佛由金瓶挚签直接产生,不需要由朝廷批准。(×)
31自器测阶段以来,历史时期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 32西汉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郡县制得以巩固。(√) 33明长城修建得最好,平时保养最好的一段是居庸关一带。(√) 34西汉初年,采用郡国并行制。(√)
35元朝初年设置总制院,后更名为宣政院,只负责管理藏族地区军政事务。(×) 36中国强调自给自足,因此对外无需求,缺乏了解外界的兴趣和动力。(√) 37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对自己的行政中心有严格的统治,但对边远地区统治松散,所以先秦时期不存在确定的疆域边界。(√)
38疆域一般只指表层的陆地和水面,不像领土那样延伸到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
39秦朝时期,尽管疆域已经扩展到了南方地区,虽那里地广人稀,大多仍采用集权制统治。(×)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整理
40地理环境确定了物质和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 41“中国”二字起源于三千年前,意思是最高统治者的所住之城。(√) 42历史上,“中国”的概念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其消极影响是导致历代统治者不重视牧业地区及边疆少数民族。(√)
43西汉以来中国疆域变化微弱是汉族人民奋斗的结果,其他少数名族参与不多。(×)
44元朝同时修《北宋史》《南宋史》和《辽史》,承认它们都是中国。(×) 45中国古时的渤海湾无法像地中海一样孕育出灿烂的文明是因为当时中国航海技术不发达,阻碍了相互交流。(×)
46元朝时期的陪都是上都,位于现在的北京。(×)
47“山多地少”、“地瘠民贫”是徽商、晋商成功的主要原因。(×) 48清朝时期,每省分若干道,道为省的派出机构,主管府里的日常行政事务。(×)
49中国历史告诉我们,首都选择好的位置、好的资源对一个国家的安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50“中国”二字的含义发生重大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后期大的诸侯国都把自己的所在地或都城称为“中国”。(√)
专业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