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2014•海南)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 B. 天然气 C. 太阳能 D. 核能 考点: 能源的分类.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 核能、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有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特点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 2.(3分)(2014•海南)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 ) A.在声源处 B. 在传播过程中 C. 在人耳处 D. 在声源和人耳处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解答: 解:把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3.(3分)(2014•海南)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铁线 B. 人体 C. 铅笔芯 D. 塑料尺 考点: 绝缘体.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 解答: 解:铁线、人体、铅笔芯都属于导体,塑料尺属于绝缘体.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4.(3分)(2014•海南)内燃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排气冲程 D. 做功冲程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它三个冲程依靠飞轮惯性迅速完成. 解答: 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依次是: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及能量转化情况,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5.(3分)(2014•海南)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B. 小孩在平面镜中的像 C. 水中的筷子向上翘 D. 山羊的影子 白鹭在水中的倒影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有:凸透镜成像,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水中的鱼“变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被“折断”,海市蜃楼,彩虹等. 解答: 解:A、小孩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筷子向上翘,是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C、山羊在地面上出现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不符合题意; D、白鹭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6.(3分)(2014•海南)下列关于新材料及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导体主要用于制作电饭锅等电热器 半导体可用来制作LED灯的发光二极管 B. 移动电话(手机)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 D.声呐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考点: 物理常识.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A、电热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电热器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 B、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做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二极管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这两种半导体相互接触时,其交接区域称为PN结,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C、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电磁波应用在生活科技中的哪些方面; D、超声波的方向性好,遇到障碍物易反射; 解答: 解:A、当电阻为零时,不会产生电热,所以不能利用超导体用于电热器.,故A错误; B、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B正确; C、移动电话、无线电广播电视、卫星通信、光纤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声呐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超导体、电磁波的应用、半导体等,它们都有很重要的用途. 7.(3分)(2014•海南)下列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B. C. D. 核桃夹 羊角锤 筷子 起子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 解:A、核桃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C. 点评: 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8.(3分)(2014•海南)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在一个插座上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 电冰箱、洗衣机等用电器使用三角插头 B. 家庭电路中,控制灯泡的开关装在零线上 C. D.家用电器起火时,先灭火后切断电源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①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 ②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要接地线,以防漏电时,人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③安装电灯的开关,要考虑当开关断开时,人触摸灯泡是安全的; ④发现用电器着火了,要立即断开电源再想法灭火. 解答: 解:A、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一个插座上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会造成干路电流过大,引起火灾,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常识; B、电冰箱外壳没接地,一旦漏电,人接触到外壳时,电流会通过人体导入大地,发生触电,故B符合安全常识; C、电灯开关安装在火线上,当开关断开时,灯泡与火线是断开的,人接触灯泡是安全的,故C不符合安全常识; D、用电器着火了,要立即断开电源再想法灭火,故D不符合安全常识.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安全用电的常识,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安全用电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为防止因电带来的伤害,不能违反. 9.(3分)(2014•海南)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B. 幻灯机 C. 照相机 D. 近视眼镜 分析: 根据图示的成像情况,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是凸透镜哪种情况的成像,然后确定与何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相同. 解答: 解:根据图示情况可知,蜡烛在凸透镜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凸透镜成像情况,由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可知,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制成的. 综上分析,故选C. 点评: 此题也可以利用物距或者是像距来确定物体在凸透镜中的成像情况,进一步确定其应用. 10.(3分)(2014•海南)如图,在探究磁生电的实验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操作是( )
A.让导体AB沿水平方向左右运动 让导体AB静止在蹄形磁铁内 C. B. 让导体AB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D. 让蹄形磁铁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考点: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就说明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解答此题要清楚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其条件之一是导体必须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不运动是不会产生电流的,运动了,没沿切割磁感线方向运动,还不会产生电流. 解答: 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本题图中也看出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了,本题就是判断是否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线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A、保持磁铁静止,将导体棒ab左右移动,导体切割磁感线,所以产生感应电流,故A符合题意. B、保持磁铁静止,将导体棒ab上下移动,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不能产生感应电流.故B不符合题意. C、保持导体棒ab静止在磁铁内不会切割磁感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C不符合题意. D、保持导体棒ab静止,磁铁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所以不会切割磁感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注意三点:一是“闭合电路”,电路必须是完整的回路,二是“一部分导体”,不是全部的导体都在参与运动,三是“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的运动必须是切割磁感线的,正切、斜切都可以,但不能不切割.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4分)(2014•海南)物理知识的应用很广泛,飞机能够腾空而起,利用了机翼上下表面空气的 流速 不同,压强不同而产生的升力;如图所示,撞击锤柄,紧固锤头利用了锤头的 惯性 .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惯性.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根据气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分析机翼上下方空气流速的大小判断机翼上下方气压的大小,来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锤柄停止运动时,锤头由于惯性仍然运动. 解答: 解:飞机的机翼做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在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长,速度大;经过下方的路程短,速度小.上方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下方空气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所以机翼下方的气压大于上方的气压,便形成向上的升力. 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故答案为:流速;锤头.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和惯性的理解. 12.(4分)(2014•海南)小英参加体育测试,跳远时从起跳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重力势能 逐渐增大 (选填“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或“不变”),她800m跑步的成绩为4min,她的平均速度约为 3.3 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速度的计算.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 解:小英参加体育测试,跳远时从起跳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其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故其重力势能逐渐变大; s=800m,t=4min=240s, 小明的平均速度v=≈3.3m/s; 故答案为:逐渐增大;3.3; 点评: 知道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并利用速度的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3.(4分)(2014•海南)小红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98 ℃,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水银 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357 水银 ﹣39 78 酒精 ﹣117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被测液体的温度一定在温度计工作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之间,否则液体温度计不能进行工作. 解答: 解:(1)由图象数据知,水从某一时刻开始,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被测水的温度高达91℃﹣98℃之间,这个温度都高于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但是高于酒精的沸点,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此温度时,酒精已经汽化成蒸气,不能完成测量.这个温度低于水银的沸点,可以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所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选择水银. 故答案为:98;水银. 点评: 本题通过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原理、沸点等基础知识,同时要学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4.(4分)(2014•海南)今年我省加大规划建设湿地公园的力度,湿地能使周围环境昼夜的温差减小,是因为水的比热较 大 ;夏天,湿地能使气温降低,是因为水蒸发时需要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考点: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专题: 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1)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相同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2)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汽化吸热,所以蒸发也吸热. 解答: 解:加大规划建设湿地公园的面积,大量增加水面面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可以吸收相同的热量,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可以减小城市的温差;并且水在蒸发时吸收热量,也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故答案为:大;吸热. 点评: 靠水而居可以“冬暖夏凉”,这是人们都知道的常识,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 15.(4分)(2014•海南)如图所示,提沙子时,用质量较小的塑料桶代替铁桶后(其他条件不变)做的额外功 减小 ,机械效率比用铁桶时 增大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考点: 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使用滑轮组时,做的有用功不变,用质量较小的塑料桶代替铁桶后,减小了额外功,因此机械效率会增大. 解答: 解: 使用滑轮组时,提的沙子不变,做的有用功不变,减小桶子重,减小了额外功,则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增大,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增大.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点评: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物重有关,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大,减小机械重,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16.(4分)(2014•海南)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浓度不同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鸡蛋在盐水中所受浮力F甲 = F乙,盐水对杯底的压强p甲 < p
. 乙(均选填“<”、“>”或“=”)
考点: 浮力的利用;压强大小比较. 专题: 压强和浮力. 分析: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者所受浮力关系和液体密度关系,再根据p=ρgh判断对杯底的压强关系. 解答: 解: (1)由图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同一只鸡蛋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鸡蛋的重力; (2)∵ρ液>ρ物时物体漂浮,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 ∴乙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甲杯中盐水的密度, ∵p=ρgh,且两杯中液面相平, ∴乙杯底压强大于甲杯底压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漂浮、悬浮)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17.(4分)(2014•海南)如图是小红尝试设计的体重仪原理图(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当被测体重增加时,电路中的电流 增大 ,电压表的示数 减小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分析清楚图示电路结构,然后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然后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解答: 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当被测体重增加时,滑片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 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 点评: 本题是电路动态分析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三、作图与实验题(第18题4分,第19题7分,第20题9分,共20分) 18.(4分)(2014•海南)按要求作图(作图时请用刻度尺)
(1)在图甲中画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考点: 重力示意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 解:(1)过物体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如下图所示: (2)过平面镜作A点的对称点,即为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如图所示: 点评: (1)本题的关键是牢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三要素. (2)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19.(7分)(2014•海南)小东在做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D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小东的测量步骤如下:
①往空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48.2g;
3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为20cm; ③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助他将下面的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盐水的密度ρ/质量m2/g m1/g V/cm (g•cm) 48.2 20 考点: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天平的横梁不平衡有两种情况: ①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当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中线的左侧时,天平的左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位置. ②在称量物体质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中线的左侧时,天平的左端下沉,向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2)天平的分度值是0.2g,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与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只差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已知,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出其密度. 解答: 解:(1)如图甲所示,在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中线的左侧,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 (2)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计算盐水的密度需要测出盐水的质量和体积,步骤①③的目的就是测量其质量,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20g+5g+1.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48.2g﹣26.2g=22g, 盐水的密度:ρ===1.1g/cm. 33﹣3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盐水的密度ρ/﹣33m/g 质量m2/g m1/g V/cm (g•cm) 48.2 26.2 22 20 1.1 故答案为:(1)右;(2)见解答中表格. 点评: 此题是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密度的计算,应属于基础性题目. 20.(9分)(2014•海南)图甲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物电路(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2A”),实验时:
(1)拆接电路,开关应 断开 (选填“断开”或“闭合”);
(2)现在a、b间接入5Ω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阻R两端的电压U1为 1.5 V;
(3)在a、b间改接10Ω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电压表示数 等于 U1(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若向利用该实验装置来测量额定电压为3.8V、电阻为10Ω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除了在a、b间改接小灯泡外,还必须对电路做的改动有: 电压表应改用0~15V的量程 .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这是为了防止电路中有短路的地方而导致损坏用电器; (2)由图示电压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然后读出其示数; (3)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中电流和导体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4)题目中告诉了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要注意分析电压表的量程及电源电压. 解答: 解:(1)电路拆接过程中,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2)由图乙所示电压表可知,其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1.5V; (3)探究导体中电流和导体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改接10Ω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电压表示数等于U1; (4)(2)将图中的电阻R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后,测其额定功率应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即3.8V,电压表应改用0~15V的量程. 故答案为:(1)断开; (2)1.5V; (3)等于; (4)电压表应改用0~15V的量程.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连接需要注意的问题、电表读数及量程的选择、控制变量法的运用等问题,难度不大; 对电表读数时要先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电表刻度线垂直. 四、综合应用题(21题10分,22题12分,共22分) 21.(10分)(2014•海南)2013年12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登上月球表面,“玉兔号”的质量为140kg,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g取10N/k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求: (1)“玉兔号”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
(2)“玉兔号”从20cm高的障碍物爬下,重力做的功; (3)请应用物理知识简要分析: ①“玉兔号”的轮子又宽又大的目的是什么? ②“玉兔号”分别在月球和地球表面上同样的路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否相等?
考点: 重力的计算;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功的计算.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根据G=mg求出月球车在地球上受的重力,再求出在月球上的重力; (2)根据W=Gh求出重力做的功; (3)①压强和物体的压力、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压力不变时,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②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解答: 解:(1)月球车在地球上受的重力G=mg=140kg×10N/kg=1400N, 在月球上的重力G′=G=×1400N≈233.3N; (2)重力做的功W=G′h=233.3N×0.2m≈46.7J; (3)①“玉兔号”的轮子又宽又大,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②“玉兔号”分别在月球和地球表面上同样的路面运动时,地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月球车在月球上对地面的压力较小,所以受到的摩擦力较小,所以“玉兔号”分别在月球和地球表面上同样的路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不相等. 答:(1)月球车在月球上受的重力为233.3N; (2)重力做的功为46.7J; (3)①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②“玉兔号”分别在月球和地球表面上同样的路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不相等.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重力、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压强、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综合型题目,难度不大. 22.(12分)(2014•海南)下表为某电烤箱铭牌的部分参数(其中高温档的额定功率模糊不清),其简化电路如图所示,R1、R2均为电热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该电烤箱 (1)在低温档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中温档正常工作5min消耗的电能;
(3)在高温档正常工作时的额定功率(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20V 额定电压 440W 额定功率 低温档 1100W 中温档 高温档
考点: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的计算.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根据P=UI求解低温档正常工作电流; (2)利用W=Pt求解中温档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能; (3)利用欧姆定律I=和P=解答: 解:(1)∵P1=440W,U=220V ∴I1===2A; 求出两个电阻阻值大小,再利用P=求解高温档的电功率. 因为电压一定时,电阻最大,电流最小,电功率最早小,处于低温档, ∴R1+R2===110Ω; (2)∵中温档的功率为P2=1100W t2=5min=300s 5∴在中温档是消耗的电能为:W2=P2t2=1100W×300s=3.3×10J; (3)由电路可知只有R1能单独工作,电路处于中温档位,所以R1=则R2=110Ω﹣44Ω=66Ω 当U一定电阻最小,电功率最大,因此两电阻并联时,达到高温, P=+=+≈1833.3W ==44Ω 答:(1)在低温档正常工作时的电流2A; 5(2)中温档正常工作5min消耗的电能3.3×10J; (3)在高温档正常工作时的额定功率1833.3W. 点评: 本题考查电功、电阻和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要学会从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