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

来源:华拓科技网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

论唐代文化

浅谈唐代艺术中西交融以及唐代艺术特点

姓 名 江明山 年级班级 艺设4班 专 业 艺术设计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二零一一年 六月

摘 要

本文论述唐朝时期结合外来文化艺术,对本民族的艺术的影响和 成果,以及唐朝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 唐朝 中外交融 特点

ABSTRACT(3号黑体)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culture and the arts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the art of the impact of national and Results,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ng Dynasty.

Key Words: Tang Dynasty Blend of Chinese and foreign Features

目 录

1. 唐朝的历史地位

摘要……………………………………………… (1)

1.1唐朝艺术历史地位……………………………………(3)

2. 唐朝文化与外来文化

2.1唐朝如何吸收外来文化………………………………(3)

2.2外来文化对唐朝的影响………………………………(4)

3. 唐朝艺术特点

3.1唐朝艺术特点总结………………………………(5) 结语…………………………………………………(5) 参考文献……………………………………………(6) 附录…………………………………………………(8) 后记…………………………………………………(10)

论唐朝文化的中西交汇与特点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历经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动荡与,在隋代统一的基础上,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雄踞东方的强大帝国,其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雄浑阔大的盛唐气象至今仍为人所乐道。 由于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唐代美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予作品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

唐代大一统的局面为中国内部各地区的画风提供了融合的基础,而畅通的国际交通,不但促进中西文物交流,也刺激了中原画风的发展。

唐朝采取开放,中西交流频繁,国家繁荣富强,昌明发达,大量的外来文化涌入中土,带来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艺术文化,并逐步溶入中国原有文化之中,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巅峰阶段,这个时期,唐帝国繁荣富强,昌明发达,有绝域来贡,万邦入朝的情况。西北有丝绸之路,东南有海道联络东西,使来往唐朝的商队络绎不绝,中西交流频繁。因此,唐朝的外来物品是丰富多彩,而这些外来物对中国的社会、中国原有的文化又发生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很多逐步溶入中国原有文化之中,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唐朝起,就脱离了商、周、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特色,而是开始面向自然,更加开放更加自由。与前代相比唐代的美术具有以下特点:(1)人的意识的(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4)装饰技法的应用。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早期清秀、工整,受传统图案影响,中期(盛唐)富丽、丰满,表现手法有色称和对比,晚期则比较洗练、简朴。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七世纪是一个大迁的时代,是一个印度文化大量入侵的时期,伴随着印度天文学、数学、医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的流入。佛教哲学在这时已经渗透到了唐朝上流社会的生活之中,也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在各式各样的家庭用具上,都出现了伊朗、印度以及突厥人的画像和装饰式样。7世纪后半期,佛教造像活动在长安、洛阳及其以外的广大地区得以大发展,中国佛教艺术被推向空前的兴盛繁荣时期——盛唐之境。8世纪初,佛教造像的唐代式样已完全确立并臻于成熟。在造型和雕塑手法上更趋于写实,更追求庄严宏丽的美。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

外来文化和艺术品对日常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要求都产生深刻的影响,直至唐代风气不减。与此同时,另一方面,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中外商贸交流的频繁,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诞生了一大批新的器物其特点是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如青铜器、石刻、绘画等。另一方面又广泛地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独树一帜,鲜艳夺目一朵奇葩。 在唐初期,西方的工艺品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视觉冲击,但众所周知,这些器物的欣赏使用多与我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人们不可能去接受那些不适合生活情趣或审美要求的事物。于是工匠艺人们通过了解外来商品文化,又从传统文化中移植作品,进行了许多新的创造,于是,唐金银器就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这一过程充分反映了反映出一个社会对外来文明的惊奇—认同—消化的过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总的来说,唐代金银器在器型上与外来文化的因缘要多于纹饰,受到拜占庭、波斯等地的影响,但又有所变化。唐代工匠是在悉心筛选的前提下消化吸收,也就是说这些器皿的制作者,保持自己具有鲜明特色的审美情趣,对外来文化是博采众长而择优吸取,并未在主体上失掉自我,他们并未胡化,而只是对胡文化加以消化。他们既保持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也保持着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从而使中外文化交流得到空前的发展。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唐代的工匠以其惊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手艺, 描绘出一个个优美动人的画面,将唐代装饰艺术推向高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唐朝疆域内,胡人几乎随处可见,他们在中国的能量很大,不仅可以奉使朝贡、传教布道,坐贾行商,为官做宦,机巧制作也是他们的特长,人们普遍认为胡人怀异能,雄资财,通机巧,识奇宝,他们及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服饰器用等到成为史官文士等描绘歌咏的对象,当时人们慕胡俗、施胡妆、着胡服、用胡器、进胡食、好胡乐、喜胡舞、迷胡戏。胡风盛行波及到语言文字领域,唐朝有些汉人是懂得突厥语的,在一些诗歌中,也表现出了突厥民歌对唐诗诗体的影响,许多虔诚的佛教徒还学习了梵文。唐朝着装的风尚尤其注重效仿突厥和东伊朗人的服饰,在唐代,当男人及女人出行时,特别是在骑马的时候,都戴着“胡帽”。由于唐朝采取开放,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以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也得以流行,在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理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来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朝的诗人以及画家们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了纷纷涌进唐朝境内的外国人,例如:贞观十七年(634),阎立本曾受命描绘太宗朝万国输城纳贡的场面。在阎立本的作品中,有两幅《西域图》。距离阎氏兄弟之后一个多世纪,活跃在唐朝画坛上的是周昉与张萱两位画家。周、张二人都以擅长画仕女画而著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两人都曾画过《拂林图》,所谓拂林国是指拜占廷疆域内的某个地区。

那时候外来的纺织品明显带有虚幻、想象的色彩,甚至它们的出产国也是出于虚构;唐朝的纺织业越发达,人们就越希望能够得到更加神奇的织物,由于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非常繁荣,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就将对纺织品的希望和理想寄托在了外来物品的身上,唐朝文人也屡以外国贡献纺织品为题作赋。谢弗先生指出:“正是因为唐朝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华美的纺织品和最精致的编织品的原产地和生产中心,所以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样一种思想,即世上必定有比唐朝生产的所有纺织品都更美丽的织品。” 那时大量的外国人来到中土,带来很多建筑方面、艺术品、日常生活用品制造等技术,因而在唐代建筑方面也受到深刻的影响,其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同时唐代的木建筑也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譬如,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就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也充分体现了上述的艺术特色。

总结唐代艺术的发展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建筑方面: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唐代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2,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3,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 都料\" ,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 都料\" 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4,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5,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二)服饰方面:

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

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唐代文吏服饰唐代文吏服饰裹幞头、穿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唐代官吏,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其颜色曾有规定:凡三品以上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绯为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三)绘画和书法方面

唐代仕女画的作者大都对宫廷贵族妇女生活十分熟悉,因而对族妇人及侍女的 气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人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体现也唐代人物画最重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而又不却弹性,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非常贴切到,细纱衣轻薄透明,肌肤丰韵、白皙,头饰闪亮,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最重要的一点是唐人比较突出侍女体态的丰腴,因为那时胖为美。

唐代书法艺术也有较高的成就,唐代书家林立,众派纷呈,这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活跃有一定的联系,盛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真草更彻底的摆脱了王家的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篆隶二体又重新出现书坛,虽未见超出古人之上,但颇有一些名家。晚唐时随着国势渐衰,书法也没有初唐、盛唐兴盛,但也出现了一些书法家杜牧、高闲、裴休等。

(四)雕塑方面

唐代雕塑艺术整体发展,并达到了中国雕塑史上的顶峰。因此,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中,唐代雕塑占有精彩的篇章。唐代国富民强,对墓俑、造像等雕塑品的需求量很高。唐代雕塑大量使用传统的铲地、镂雕与圆雕,大量使用阴刻细线,用阴刻表现细部与绘画线描一样,用繁密的细线与短阴线表现装饰衣纹、阴阳凹凸面等等。动物丰满健壮,活泼和谐,生活气息浓郁,与金银器、瓷器、铜器等鸟纹一致。人物形象善歌善舞、吹拉弹奏各种乐器,场面欢快;构图新颖,刀法娴熟。总之雕刻工艺精巧,注重整体造型的准确,又在细部刻划上下功夫,大中显精神,细中见灵气,具有丰满健壮,雍容大度,浪漫豪放的时代气息。

(五)诗词方面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 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

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② 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③ 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④晚唐诗歌。晚唐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总之,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结语

参考资料:http://blog.myspace.cn/e/402941782.htm

http://wenwen.soso.com/z/q2866667.htm

本文意在阐述唐朝艺术文化的发展及重要性。

http//www.baidu.com

长沙理工大学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思考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结果由人承担。

年级与班级:艺设4班 论文作者签名:江明山

2011年 6月3日

后记

希望通过本文能让读者对唐朝艺术文化特点有所了

解,对中西方艺术的相融相通有所了解并加以学习利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