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颚渤 OFDI反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研究 池巧珍 (东华大学,上海200051) 摘要:利用2004-2010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对 外直接投资的研发资本溢出时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深 入探讨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能否消化 吸收OFI)I的溢出 实证结果得出,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 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是吸收OFDI溢出的关键因素,而且东 中西部的吸收能力水平存在差异,东部的吸收能力明显的 高于中西部。为了利用OFDI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需要 实施一系列的来提高区域的吸收能力。 关键词:OFDI;区域;创新能力;吸收能力 中图分类号:F75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l3X【2014)10—0020—03 …总结文献,本文测算2004--2010年通过OFDI溢出到 我国的30个省市的国际R@D资本进行测算,考查了OFDI 对东、中、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异性。另外本文 重点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对不同经济区域的影响最终取决 于各经济地区的吸收能力,选取吸收能力的三个度量指标 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本文实证考察 了不同经济区域的技术吸收能力对OFDI技术外溢效果的 影响,并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二、计■模型及数据来塬 若将创新能力活动看作一项知识的生产活动,根据 C—D生产函数有 Y=AKa L0一 ) 、文献综述 鉴于FDI企业通常对关键技术实现锁定,致使发 展中国家以“市场换技术”的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效 果,因此,通过OFDI主动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知识成为发 展中国家实施技术赶超战略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国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与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中国OFDI已呈现出 速度快、力度大、投资模式多样化的发展态势。2012年,我 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 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 亿美元,同比增长28.6%。中国OFDI的快速增长不为中国 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获取优质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为中 国本土企业通过OFDI反向溢出效应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 难得的机遇。然而,从各地实施的情况来看,其效果并不相 同,部分地区利用OFDI有效获取先进知识,进而带动了本 地区的技术进步,另一地区的OFDI则未收到理想的效果。 尽管国内学者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创新 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如沙文兵(2012),陈菲琼、虞旭丹 (2009、阚大学(2010)以及李梅(2010)等学者都就OFDI影 响本国的创新能力及技术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现有 .的文献很少深入研究投资国的吸收能力是否达到学习、模 仿,以至到创新的水平。 虽然很多学者都有提到吸收能力这个概念,刘明霞和 王学军(2009)认为OFDI对中国rI’FP有溢出效应,而且吸 收能力是影响效应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阚大学(201 0)以 及李梅(201 0)等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沙文兵(2012)在阐 述OFDI对东、中、西部创新能力差异的原因也提到是区域 吸收能力的不同。但是没有对吸收能力进行定量的分析。 根据以往文献,吸收能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量化。常 见的有人力资本Borensztein et a1.,1998;Xu,2000)、研发投 入(Grilfqth et a1.,2000;Kinoshita,2000;Keller,2001)、基础设 K和L分别代表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研发投入K用 研发资本存量R&D代替 log( =zogA+ct zog 影响创新活动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最主要的部分就是 研发投入R&D和科研人员L,另一部分包含在中,本文考虑 的因素有通过OFDI溢出的R&D,因此可以设定模型(1) logP ̄f=口+lillogRDic+ logSF ̄t + log Llf+ + £(1) P 指i省第t年的自主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以往学者常 用的指标有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新产品销售收入、科 技项目等等。排除数据可能存在的偏误,本文选取专利的 授权数作为衡量指标。 RD 表示第t年i省的研发投入。本文直接采用科技部 网站公布《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历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 费支出作为衡量指标。 s 表示第t年i省的OFDI渠道溢出的国外的研发 资本存量。对于OFDI渠道溢出的国外R&D资本存量的测 算,现有文献大多采用Potterie和Liehtenberg(2001)的方 法,本文也沿用这一方法。但由于本文使用的是省际面板 数据,在具体测算时分两步进行。首先,依据以下公式计算 全国经由OFDI渠道溢出的国外R&D资本存量: sfcOFDI 2" s 其中,为国家(地区)j的国内R&D资本存量,用永 续盘存法计算各国的资本存量,s;=(1一o)s —1+RD , 取5%,OFDI ̄为中国对国家(地区)j的直接投资流量, GDPj为国家(地区)j的GDP。根据中国对各国(地区)直接 投资规模的大小,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 中国特区、澳大利亚、新加坡、南非、美国、俄罗斯、加拿 大、韩国、德国和英国等10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测算国外 R&D资本存量的样本。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这10个国 家(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占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73%, 施外,还有知识产权保护(Glass,1998)、金融市场效率(Alfaro, 2006)。也有研究表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研发能力也 是相关的制约因素。 翻—■———.=; —————Ij匕方暑经固 芏I璺鼍 嘲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然后,依据各省OFDI存量占全国OFDI存量的份额, 计算各省经由OFDI渠道溢出的国外R&D资本存量,公式 如下: sF = s 表1 0FDI溢出影响创新能力的实证结果 解释变量 logRD ̄ 全样本(fe) O.03l’・+ 东部(re) 0.087** 中部(re) 0.0l5 西部(re) .0.026 (1.74) 0.57* (2.2) 0.41‘ (0.39) 0.67’ (-o.99) 1.07 losl ̄ (11.93) O.60 f6.57) 0.67’ (5.48) 0.54 (8.7) 0.25*‘ 其中OFDISc、OFDISi分别为全国和第i省OFDI存量。 数据来源为2012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考虑金融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从金融规模FL、金融 结构Fs和金融效率FE三个个维度来构建,分别为模型 (2)、模型(3)、模型(4): logPif= 吼logRDff+ 2 log Lfc’悒togS ̄ ̄ 。 }Hfc+ 地+Eic (2) IosSF," ̄ f9.44) 2.15 C (7.48) 2.9’ (2.65) 1.56 (1.99) 一0.15 (io.15) (1O.9) (3.OI) (-o.ZT)  ̄dj-R2 w矗I缸 ),F H叫锄an值 0.9137 l467.08 6.39 0.90o5 769.99 3-3l 0.890l 380 7 2_33 0.9036 356.4l 1.3l logP ̄t=a pLlogRDit+82log Ln+83logSFit ̄FDI ELtt+ + (3) 样本量 2lO 77 56 77 logPic= 1 logRDff+ 2 logL{c+ logSFi ̄t 。 F日c+ +,Ei£ (4) 1.人力资本状况。对人力资本存量的计算,本文参考 李秀敏(2OO7)计算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方法,将6岁及6岁 以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 中、大专及以上这5个层次,各教育层次的受教育年限依次 为2年、6年、9年、l2年和16年,因此本文中人均受教育 年限计算公式为:文盲及半文盲比重 2+小学比重 6+初 中比重 9+高中比重 12+大专及以上比重"16。相关数据 ①+, ,一 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是 随机效应模型的Z值或者固定效应模型的t值;②Wald(d)为随机 效应模型系数联合显著性检验得到的Wald统计量的值③ Hausman(d)为Hausman检验得到的统计量的值④东部包括北京、 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l1个 省(市);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等8个省;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JIl、贵州、云南、陕西、 甘肃、青海、宁夏、等11个省(市、区)。 的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系数为一0.0026,OFDI对专利授权 数量起了抑制作用。且东部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中部 和西部不显著。分析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东、中、西 部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存在很大的差异,截至201 1年底, OFDI存量居前十的省市都位于东部,东部的OFDI存量占 全国的。其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等水平 高,地区及企业能够消化吸收OFDI的R@D溢出。而我国 中部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相对落后,尚未能 形成必要的消化吸收能力来有效利用由对外直接投资溢 出的国外R&D资本,也无法抵消其本身的技术创新活动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挤出效应而受到的负面影响。 东、中、西部的研发资本存量都对区域的创新能力有正 向效应,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从系数值上看出。西部 研发资本存量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中部次之,东 部影响最小,东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加1%的研发资本 存量,西部增加1.07%的发明专利数,中部增加0.67%的发 明专利数,东部只能增加0.41%的发明专利数。 同样,东、中、西部的科研人员对区域的创新能力有显 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东部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中部 次之,西部影响最小。 一 来自各2005—201 1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选择人均GDP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数据来源于 2005—201 1年《中国统计年鉴》。 3.金融发展水平。本文选取麦金农指标f即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名义货币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衡量我国 的金融发展水平。数据来源于2005—2011年《中国金融统 计年鉴》。 三、模型估计及分折 对于面板数据,本文用STATA 1 1.0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模型(1),(2),(3),(4),有估计方法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还是随机效应模型(re),我们用F值和Hausman检验用 哪一种估计方法比较合适,当hausman检验 z(3)值对应的 概率大于1%时,拒绝“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估计量没有实 质性差异”的零假设,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反之用随 机效应模型 1.全国范围内,OFDI逆向技术显著地促进了创新能 力,假设1通过检验。但是从系数估值中可以解释两个问 题:一。今年来的对外直接投资效应已经开始显现,OFDI溢 出的R@D资本增加l%,将导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增 加0.03l%;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溢出效应还比较小,有很 大的发展空间。二,观察国内资本存量和科研人员数量的 系数,分别为0.57和0.6,并且在l%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 验,说明国内的研发资本和科研人员才是推动国内自主创 新的最大动力。 2.再分区域分析,从系数上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系数 (0.087)大于全国系数(0.031)。东部OFDI溢出的R@D资 本增加1%,将导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增加0.087%,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0.031%)。而中部地区增加l%的OFDI溢 出R@D资本,只能增加0.015%的专利授权数量,低于全国 从全样本看(表2),在考虑了吸收能力后,OFD!溢出 与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交互项的系数 分别在5%,1%,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人力资 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正向调节OFDI反向技术 溢出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吸收能力是吸收OFDI反向技术 溢出的关键因素。假设2,假设3,假设4通过检验。 对区域具体分析,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与OFDI的交互 项对不同区域的创新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东部和 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发展水平与OFDI 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与中部地区相 比,东部地区更加显著。这与本文的预期分析相一致,在我 国东部地区由于人力资本水平相对中部和西部都是最发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_ 表2吸收能力的实证结果 全国 解释变量 模型 (2)fe logRDk 0.54’ 东部 模型 (Z)re 0.66* 模型 (3)re 046’ 模型 (3)re 0.59’ 模型 (4)re 0.7O’ 模型 (2)re 1.07’ f7.62) 0 58’ losl- ̄ r6.95) 0.64* (5.26) 0.53* (4.73) 0.46“ (6.73) 0.57’ (8.42) 0.25” 互项则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虽然不显著,西部的金 融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促进高 技术产业中技术的扩散与吸收。中西部吸收能力的不足原 因有:存在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借鉴许多学者在研究国际 技术溢出时发现了“门槛效应”的存在,所以为了提高我国 利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水平,还需增加教一育投入,加 快经济发展,促进金融改革,使我国有充足的人力资源、经 济基础以及完善的金融体系来吸收逆向技术溢出。 、 (5.91) logs O.o05” (10.SS) (2.62) O.oo27 f2.26) (2.9) (1.97) 一0.O31 论 ‘H- (2,OZ) (0.61) (-0.96) IogsFlI唧 ’Eb IogSF.' ̄' O.Ol5 (1.31) 0.023 (1.51) 0O002 .’阻 4 8’ C 2.68 l,65‘ (0.O4) 2.O9 1.42 -0.18 (19.69) (8.94) (3.12) (3.64) (3.7) 【-0.31) Adj・ O.92l9 0.9282 0 8906 0.896l 0.8895 0.9039 357 l_32 Waldx2(d ̄ 20.44 l-lausman值 9.2l l545.5 38l_34 396l5 378.63 6.86 3.68 3.89 2l3 样本量 2l0 21O 中部 56 56 56 西部 77 解释变量 模型 (3)re 1.18’ 模型 (4)re 0.95’ 模型 (4)re 0.56 模型 (2)re 0.34’ 模型 (3)re 0.14 模型 (4)fe 0.38‘ l0暑RD- (7.7I) l0g (7.64) f13.O9) f5.39) 0.61’ 0.64’ (1.8) 0.74’ (7.44) 0.69’ 0.20 ・’ 0.22*¨ (1 6) k (1.74) (10 2) (7.69) O.0I4’ (1O.41 (8.93) 本文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OFDI存在逆向技 术溢出,对以发明专利为指标的区域自主创新有显著的正 向作用。OFDI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 异,东部地区OFDI对以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 创新能力产生的逆向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较小,而西 部地区OFDI则没有对国内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逆向溢出 效应;二、人力资本、经济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是吸收OFDI 溢出的关键因素,而且东中西部的吸收能力水平存在差 异。东部地区虽然跨越了门槛水平,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 间,特别是东部地区需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中西部的吸收 能力还远远没有跨过吸收OFDI资本溢出的临界水平;三、 国内的研发投入和人员投入还是自主创新的最根本的推 动因素。由结论可以给出对区域自主创新的一些建议: 第一,影响区域的自主创新产出的最主要的投入还是 国内的研发投入和科研人员投入,应该通过来引 导我国应通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采取相 应措施提高国内研发活动效率。第二,利用OFDI溢出渠道 增强国内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要践行“走出去”战略,而且鼓 励国内企业向R&D密集型的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直接投 资。第三,提高各区域的吸收能力。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加 快经济发展,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实行优惠的金融。 寡老寺赫. ’lI- logsF 一0.019 (3.66) 0.032* ’E logSl ̄,a"l (一1 57) 0.011 0.Ol7 (5.47) 0.047* ’FE- .(0.72) (2.88) 0.67 0.33 2.16’ 3.16’ 4.26 (4.4) 3.04’ C (-0.96) (0.58) (11.O4) fl1.S6) (11.79) (12.9) Adj・R2 O.90o3 O.9056 0.9244 0.923 0.9445 0.9360 352.65 3.29 l526.6 5.58 857.1 5.19 l028.57 926.04 3.6 5.O5 Waldx2(a ̄ 367 5l I.-1aumum值 4.28 样本量 77 77 2l0 77 77 77 达的地区,东部有好的教育资源,到2010年底,人均受教育 年限达到9.9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人均 GDP达到4.9万元,并且金融市场活跃,金融创新能力强, 因此东部地区的OFDI吸收能力较强。而且从三个维度的 吸收能力与OFDI溢出的研发资本交互项的系数上看,人 力资本作为吸收能力对OFDI溢出效应的影响最小,经济 发展水平次之。而中部地区,虽然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 检验结果从显著变成都不显著,从交互项系数上看,相对 来说,人力资本的作为吸收能力的影响是最强的,经济发 展次之,金融发展水平最缺乏活力。本文的检验结果还显 示。对西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开放度与OFDI 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从数据上也可以 说明,西部地区的人均收教育为8.62年,人均GDP只有2. 4万元,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而金融发展水平与OFDI交 [责任编辑:马欣]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