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竹韵,壶之诗风——吴云根竹型壶的创作

竹韵,壶之诗风——吴云根竹型壶的创作

来源:华拓科技网
34 第44卷第3期 2011年6月 江苏冉瓷 Jiangsu Ceramics V01.44.No.3 June,201 1 竹韵,壶之诗风 ——吴云根竹型壶的创作 曹燕萍 (宜兴214221) 竹,是中国古典文化中诗韵之载体;竹,是千百 盖选用珍贵的段泥,壶嘴、把、钮选用紫泥,以竹节制 年来文人墨客吟诗弄词的宫阕;竹,是甘冽的酒,斟 不尽的闲人雅士对月当歌的豪迈;竹,是画中仙,是 婉约可人的窈窕少女倚栏听风的娴静;竹,是梦里江 南的情歌,是自然流淌在人们心尖的美妙音符。 在紫砂壶丰富的历史长河中.最初把个体的生 命力融进以竹入壶的艺术创造中。自成一家。独具风 貌。并做出不朽成就的第一人。恐怕就是一代紫砂巨 匠吴云根了 吴云根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平民家 庭.13岁开始就已经前往蜀山拜师汪根宝学紫砂壶 艺,清苦的生活并没有磨折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在 这一阶段。他对制壶热情丝毫不受影响。相反。吴云 根酷爱制壶,甚至到了奉制壶若生命的地步。苦尽甘 来,经过一番努力,吴云根以又快又好蜚声壶界。他 以擅长制作筋纹器为胜,所制的“线圆壶”、“弧菱 壶”、“竹段壶”、“传炉壶”等无不精妙绝伦,在同门中 很早就得到了“声名盖乃师,来者有几人”的褒誉。 吴云根创作的“提梁弧菱壶”、“大型竹提壶”、 “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人选参 加国内外的陶艺大展。并籍此声誉远播。他设计的 “竹节花盆”、“春宁壶”、“长方水底盆”、“鱼罩壶”、 “菱角茶具”、“柿子壶”等圆器造型在传统的手法上 颇具创意。每件都倍受人们珍爱。如他创作的这款别 致的“双色竹段壶”(见图1),采用了紫泥和段泥两种 不同色的泥土。壶身丰满,俨然一截饱满的竹段,壶 圈1双色竹段壶 收稿日期:2011-03—06 壶嘴。并以一小竹枝攀附壶体,又用弯曲的竹根构成 壶的提把。盖面的钮也是用小一些的曲竹制成。也有 几小片竹枝叶舒展壶盖,疏密有致,竹叶似在清风中 摇曳。“双色竹段壶”整体用两种泥色处理。呈现出色 感和谐互动的风采。在成型的处理手法上。竹节的纹 理结构和节奏美感凸现其中,疏朗的竹叶、竹枝和竹 芽的生态美得到展现,显示了翠竹的神韵。如此傲人 的作品.与吴云根长期从事学院的正规艺事教育有 关,他十分重视写生,尤其对竹的形态特别关注,为 他制作“竹段壶”充实素材、丰富内涵,达到炉火纯青 的境界。他常教导徒弟制壶要讲究形似,更要注重神 似。要懂生态规律。识其品相,从生活中体会写生,方 能融会贯通。 再看这款吴云根制作的“大型竹提壶”(见图2), 现藏于宜兴紫砂工艺厂陈列室。“大型竹提壶”选用 段泥材质,表面呈米黄色,近似竹色;壶身为二节竹 图2大型竹提壶 段,饱满圆润,竹枝顺弯胥出为流,缀一枝芽攀于壶 身,顺畅自然;所饰竹叶疏密有致。有随风飘拂之感; 曲折别致的小竹根饰以盖钮。细竹弯枝横跨壶肩,端 庄挺秀。整体造型气韵流畅。力求点缀装饰细腻逼 真,与整体的结合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气。远看, “双色竹段壶”亭亭玉立,宛若姿容秀雅的少女.笔直 的竹干直冲云霄。有节有枝。尖尖的竹叶缀着晶莹剔 透的露珠,就像美人腮边的莹泪,让人怜惜,让人扼 (下转第36页) 36 江苏冉瓷Jiangsu Ceramics 2011年6月第44卷第3期 正如高考语文中命题作文一样.可以用不同语言风 格、写作技巧来表述文章的主题,使文章产生殊途同 归的感染力和语言美感。紫砂壶艺亦是。将年间 与当代制作的“佛手壶”相比。作品求同存异是一大 圈2蒋季制“佛手壶” 壶”。以褐紫泥与墨绿泥搭配,做工精巧细腻,韵致生 动。她们在前人作品造型与装饰上都作了较大的改 变。由繁趋简,整器呈扁式流线形。我创作的“佛手 圈2叶德鲁制。佛手壶” 壶”。泥料为一色的栗红泥,壶嘴胥出成形,佛手略有 特点.如1926年江苏利用公司由擅制花塑器高手叶 开张,卷曲的叶片作脚托起全壶,使整器以高爽的造 型彰显气势 事实说明,在传统造型的创新求变中, 审美为上、实用为佳,才能为作品形式拓展更多的思 维空间。 德喜制作的一件“佛手壶”(见图2),在美国费城万 国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而壶史留名。叶德喜大家早 年为“利用陶工传习所”之首批艺徒.一直在上海仿 制古董。此“佛手壶”用树枝作把,攀枝构成壶底脚, 树桩疤节苍老。疏密有致,极富灵气,壶盖塑二片枝 叶和一只小佛手果,壶把与底脚枝梗相接。联成一 体。章法得体。佛手上用琢泥法体现结构,轻巧而别 “佛手壶”作为一件以全雕塑风格形式的传器. 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同样,传统作品当随时代, 适应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要求作品的风格也该考 虑多样化。同一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应互相排 斥.而应相互补充。只要既有特点、又有水平并能给 人以新的启迪.那就一定会牢固地占据它应有的位 置 致。而当代花塑器大师蒋蓉创制的一件“佛手壶”(见 图3),注重形制上的变化,段泥与墨绿泥双色搭配, 贵在工巧.列入上品。汪寅仙大师创作的“双色佛手 (上接第34页) 腕。 主体的合理结构,以叶、茎、枝、芽为衬托,充分表现 古往今来.竹子多被文人墨客作为书画题材。竹 翠竹的神韵。这种极具高雅的神韵仿佛带着观众步 人青翠欲滴、明净深邃的竹林,依稀感觉穿越于时空 的隧道。来到前生前世自己最为喜欢的那个时期。看 到身着一袭纯白纱裙的玉女,品一杯淡淡香茗、抚一 把竹琴、舞一段柔美、诉一曲衷情,那悠悠的竹韵伴 着淡淡的竹香缭绕在薄雾氤氲的林中.一展纸栈。泼 墨挥毫,亦诗亦画,留恋往返于诗情画意的纯美之 中。 子是一根展现美感的线条,如壶之魂魄,若妙曼精 灵.乃九命一悬,它不可虚浮。亦不可僵滞,它是虚之 实、实之虚,是隐逸的游走,是诗思的微吟,是幽深的 佳境.是静穆的天籁。吴云根的竹型紫砂壶既不失紫 砂肌理.又撷取了竹子的风骨和气节,清奇俊朗、灵 动韶秀而无雕琢之气。吴云根喜用竹为题,和中国高 雅的传统文化天然契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制 作的以竹入壶的紫砂壶,竹节多挺拔刚劲,壶嘴、把、 钮缀以小竹枝攀于壶体。由曲枝构成,辅以几片小竹 叶.舒展有姿似风中飘动,疏密有致;过渡处理相互 “一片冰心在玉壶”。美在竹林里、美在清壶里, 美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细细去品茗,才 能在浩瀚的大干世界中发现美.并拥有紫砂壶般美 的韵味和美的生活色彩。 呼应。色泽和谐得体。他在制作处理手法上以竹节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