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及应用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及应用

来源:华拓科技网
第43卷第1期2019年2月

JOURNALOF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学 报Vol.43No.1Feb.2019

()文章编号:1673-0291201901-0001-006:/DOI10.11860i.ssn.1673-0291.2019.01.001j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及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1.00044;2.00070

宁 滨1,郜春海2,李开成1,张 强2

,摘 要:全自动运行(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计算机、通信、控制和FullutomaticOerationFAO)yAp系统集成等技术实现列车运行全过程自动化的新一代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开始应用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本文在阐述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北京燕房线为例,从F列车无人驾驶技术、综合自动化调度管控技AO系统集成体系、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RAMS综合保障技术等各方面全面介绍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全自动运行技术,并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全自动运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图分类号:U284.48 文献标志码:A

Technolondalicationoffullutomaticgyappya

oerationsstemforurbanrailtransitinChinapy

212

,NINGBin1,GAOChunhaiLIKaichenZHANGQiang,g,,)2.TrafficControlTechnoloo.Ltd.Beiin00070,ChinagyCjg1

(,;1.BeiiniaotonniversitBeiin00044,ChinajgJgUyjg1

tomatizationfortrainoerationincludinormaloerationscenarioandabnormaloerationsce-pgnpp

,nariorecentloreandmoreurbanrailtransitsstemsstarttoadotFAOsstem.Inthispa-ymypy,tellectualroertrihtsispresentedwhichisillustratedbtheexamleofYanfanineinBei-ppygypgL

,a,inrompersectivesincludinAOssteminterationutonomousvehicletechnolojgfpgFyggy,controltechnoloininteratedautomationRAMSinteratedsuorttechnoloasedonfullgyggppgyb

,lifecircleandsoon.Finalltheprosectanddevelomentdirectionoffullutomaticoerationyppyaptechnoloredescribed.gya

:;;Kewordsfullutomaticoerationurbanrailtransittrainoerationcontrolsstemyappyy

,erwefirstintroducethestateofartoffullutomaticoerationsstemanditstechnoloiesa-pyapyg

,’roundtheworld.ThenadetailedintroductionofChinasFAOtechnoloithindeendentin-gywp

:AbstractFullutomaticOeration(FAO)sstemisanewrailwaontrolsstemwhichisyApyycy,,basedoncomutercommunicationcontrolandssteminterationtorealizewholeprocessau-pyg

收稿日期:2018-11-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790570,61790573

:)Foundationitems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61790570,61790573

,:第一作者:宁滨(男,山西稷山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列车优化控制方法.1959—)emailbnintu.g@bj

]():引用格式:宁滨,郜春海,李开成,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及应用[北京交通大学学报,J.2019,4311-6.,,NINGBin,GAOChunhaiLIKaichenetal.Technolondalicationoffullutomaticoerationsstemforurbanrailtran-ggyappyapy[],,():()sitinChinaJ.JournalofBeiiniaotonniversit0194311-6.inChinesejgJgUy2edu.cn.

2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43卷

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FullutomaticOera-yAp

,是基于现代计算机、通信、控制和系统集tionFAO)成等技术实现列车运行全过程自动化的新一代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是进一步提升现有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ommunication-basedTrainControl

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的国际公认发展方CBTC)

1-3]

向[国际公共交通协会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3

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国际差距较大.但随着我国国产化信号、综合监控、车辆等关键系统已实现自主化,并且具有一定的成熟性,我国已经具备研发FAO系统的条件,因此,在新一轮的建设中有必要大力发展自主化推动自主化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引FAO系统,

领该项技术.是国内2008年7月开通的北京机场线,首条按照全自动运行等级建设的线路.

本文作者结合2017年12月国内首条采用自主

月,全球FAO运营线路已包含38个城市的56条线路,总里程达到8覆盖850km,90个车站.

FAO系统具有传统CBTC系统之外的更多优

]4-8

:)点,包括如下方面[高度自动化、多专业系统集1成度深,各系统高效联动控制,实现列车运行的全面)监控及乘客服务功能;充分的冗余配置,保证运行2)高可用性;更加完善的安全防护功能,增强了工作3节能减排,实现列车运行、供电、车站机电设备的综合)人员、乘客、障碍物、应急情况下的防护;提高效率、4)节能优化运行;完全兼容常规驾驶模式.因此,5FAO

化全自动运行技术的北京燕房线,介绍中国城市轨

1 全自动运行技术

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技术及应用现状.

1.1 北京燕房线概况

燕房线工程由主线、支线2部分组成,如图1所设站3座.km,

示.其中:主线长约1设站9座;支线长约6.4.4km,1

1.2 FAO系统集成

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研究重点是通过车辆、信号、通信、综合监控多专业协同控制,实现运行全过程最佳化、自动化控制以及安全防护.为了使其需要设计涵盖各种工况的F运AO系统运营场景、营规则、危险源档案、应急处置方案等,以此为依据形成集成体系.北京燕房线采用的FAO系统实现了如下理论与技术创新:

)设计了适用于我国城轨特点的F1AO系统运营场景.采用基于时间自动机理论的模型检测形式化工具UPPAAL构建运营场景的时间自动机网络

Fi.1 WholelinediaramofYanfaninegggL

图1 燕房线全线图

模型,通过模型的实时仿真、反例分析和形式化验证,分析场景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安全属性要求.首次建立了全自动运行系统各专业调度工作负荷的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负荷的全自动运行系统控制中心人因资源需求及配置方法,设计了全自动运行轨道交通系统人员组织架构,以及不同运营场景的岗位配置、交互过程和操作流程.形成了世界上行场景文件和运用规则,包括41类300余项场景和用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首个基于列车运行全过程和多专业协同的全自动运

符合我国城轨高密度运营、服务质量要求高的需求,

如图2所示.该成果可为我国新建全69类运用规则,

自动运行线路的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安全运

第1期 宁 滨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及应用

3

)建立了全自动运行系统安全风险分析和应急 2

处置流程设计方法体系.国内首次采用STAMP理论、分析STPA危害分析与运营场景相结合的方法,了涵盖全线、列车运行全过程、关联多专业人员和设备的人机防护需求,有效识别了取消车上司机导致系统功能和操作流程变化所引入的危险源,形成了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危险源档案库,可作为我国全自动运行系统新线建设的安全需求输入;创建了全自动运行系统应急处置流程设计方法体系.提炼全自动运行系统应急处置流程的需求,调度员的认知特性和控制中心的组织特性.构建了全自动运行系统应急处置流程的认知体系,从调度员认知和控制中心组织性角度,针对全自动运行系统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群调度员特征,提出了控制中心多准则、多调度员下的应急决策混合评价方法,为全自动运行系统应急处置流程的设计与评价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

)创建了适用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特点的3

全自动运行系统集成体系.建立了FAO系统集成通用模型,保证整体系统的兼容性、一致性、完整性、正确性,建立需求跟踪矩阵,通过结构化方法对运营需求、系统功能和全自动运行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简洁、清晰的检查,确保在系统的概念和设计过程中所有的运营需求全面落实,在集成和验收阶段各项需求能被全程跟踪和测试.

)涵盖了符合国际标准最高自动化等级以车4辆、信号、LTE-M和综合监控为核心的整套技术装

Fi.2 Fullautomaticoerationscenegp

图2 全自动运行场景

备.针对车辆无司机工况下快速自动应急处置需求,研发了全自动驾驶车辆关键系统远程控制技术,实现了远程转向架制动切除、远程复位、远程紧急制动、远程停放制动施加及缓解等功能.针对列车全过程无司机自动运行控制需求,设计了具备列车自动休眠与唤醒、段内自动运行、自动洗车、站间自动运行、自动开关车门和站台门、站内自动跳跃对标、障碍物和脱轨检测及事故近场安全防护等功能,符合最高自动化等级要求的全自动运行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了列车在全线的自动运行.提出了基于优先级调度的综合承载技术,首次实现了车辆多专业、多业务一网承载,攻克了LTE-M的互联互通关键技术,;实现了系统域间端到端切换整体时延小于1s提出保护技术,显著提高空口频谱资源利用率.制定并发布了L研制了国内TE-M相关技术行业标准7项,首套轨道交通定制化的L推动了TE-M系统装备,代工业数据安全总线为核心的分布式大容量实时数据库引擎,首次构建包括车辆、信号、通信等20多个专业子系统的综合监控系统,系统安全等级达到空口共享逻辑信道视频组播技术和端到端业务数据

设计了基于新一LTE-M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1.3 列车无人驾驶技术

全自动运行系统中列车运行可以在无司机的条件下完成.将操控列车、服务乘客、感知环境以及应急处置等原由司机完成的任务改为由设备承担.为实现全时段、全天候的列车无人驾驶,需要攻克以下

提高了运营调度效率和运营安全.SIL2,

4技术难点: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43卷

)操控列车、服务乘客、感知环境以及应急处置1

的司机任务模型的建模技术.结合层次任务分析与认知任务分析,将司机作业任务充分分解到视觉、听觉、知觉、心理动作4个处理通道,可以基于多资源理论,从时间压力、认知需量和行为冲突3个维度分析司机认知工作负荷的影响.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司列车发车时操纵行为时间模型,如图3所示.机驾驶操纵作业任务模型、司机行为时间预测模型、

现了全时段、全天候的列车无人驾驶.相对于国外无人驾驶,丰富并精细化故障应急的处置功能,提升了1.4 综合自动化调度管控技术

全自动运行可以提升全线列车运行全过程智能管控能力,降低应急处置时间3实现中心对轨0%,旁所有机电设备、在线全部列车及车内乘客的监视控制、应急处置、远程服务.具体来说,全自动运行综合了如下技术:

处置能力.

图Fig

.33 D 司机任务及层次分解模型

dreicvoer’msotsaitsikaonmndhierarchical制、休眠等正常运行场景的控制策略2

)列车静动态唤醒自检p

、跳跃对标odel、雨雪模式控程无司机自动运行控制需求,设计了自动根据列车.针对列车全过运行计划休眠与唤醒、段内自动运行、自动洗车、列车与车库门联动、无人区维修人员防护等控制策略,实现了车辆段内的无人驾驶自动开关车门和站台门、基于安全通信的车门及站.设计了站间自动运行、台门对位隔离、站内自动跳跃对标、自动折返、雨雪模式运行等控制策略,实现了列车在正线的无人驾驶.

级控制3)列车障碍物和脱轨检测、远程复位重投等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技术、制动重故障下的分研制了接触式障碍物和脱轨检测系统,在特殊工况.下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客安全.设计了走行部在线监管技术,实现了关键走行部件故障预警及报警功能针对车辆无司机工况下快速自动应急处置需求,研.

发了全自动驾驶车辆关键系统远程控制技术,建立了车辆与控制中心可信、高速双向数据交互通道,实现了远程转向架制动切除、远程复位、远程紧急制动、远程控制空调、远程再关门、远程控制受流装置、远程控制照明、远程停放制动施加及缓解等功能,实存”和变位传输通信融合技术1)多专业协同智能监控技,解决了多专业术.创新设计“双缓、大容量异构实时数据处理和大批量数据实时显示与渲染的技术难题,统一了行车、电力、环境、乘客、车辆、维修等调度联动总线,实现了基于时间、事件、序列的人机协同智能监控,满足无人驾驶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调度效率,数据变化平均刷新周期小于、在线全部列车及车2s实现了中心对轨旁所有机电设备.内乘客的监视控制、应急处置、远程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全自动运行下的运营安全与乘客体验.

应急联动和辅2)车辆、通信助决、信号策技、术综合监控等多专业的智能.设计了支持面向对象建模的新一代分布式实时数据库计算引擎,解决了复杂系统间的智能协调联合控制,实现对全自动运行

的智能管控.创新增强了对位隔离、蠕动模式运行、紧急呼叫、紧急制动手柄、障碍与脱轨检测联动、车辆烟感报警联动、站台门与车门间隙夹人检测联动等应急处置联动控制功能动控制量提高20%以上.与传统应急处置相比,联,

降低应急处置时间约3进一步提高了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性0%,

提高了灾害及故障模式下的智能化处理能力,统的3

“)信息化孤岛多专业综合”,运实现整个运营系统的闭环智能维管理技术.打破.

传统运维系维修术,实现了通信.设计了异构数据清洗和数据融合、诊断融合技、机电、车辆、信号设备诊断数据的分

类传输与重构,减少了中间层级的数据冗余处理,提高了数据质量,降低设备误报警率,.设计了基于样本的立即决策和综合决策报警系统实现了对车辆等核心机电设备的在线状态检测和预测诊断一套基于ETL的标准企业服务总线(.设计了

S类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无缝闭环管控erviceBus,ESB)技术,解决了维修管Enterp

rise,理实现了融合系统与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维修,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LifeC,y

优化了设备维修模式cleCost,LCC)的智能,

提升了设备维修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力[8]

.

第1期 宁 滨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及应用

5

1.5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RAMS综合保障技术

RAMS综合保障技术保证了全系统的鲁棒性,并首次通过了全专业R具体包括如下AMS评估.方面:

)全系统顶层设计、逐层分配、潜在失效模式的1

分析与处置等R首次从系统顶层整AMS工程方法.体和各子系统多角度提出协调一致的RAMS指标各设备.利用鲁棒性设计方法、潜在失效模式的分析方法等,在总体设计阶段将RAMS指标与设计方案技术规范,并将指标逐层分配到各专业、各子系统、

务水平.燕房线列车运行图兑现率1列车运行00%,期望水平.

正点率9各主要行车相关服务指标达到设计9.99%,

2 FAO技术展望

研究:

未来FAO系统仍然需要在以下3个方面开展

)系统可靠性保障.1

设备取代人实现了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升要求

全自动运行系统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这是保障全进行适配,确保构建了基于引导词的危害模式识别技术RAMS指标在详细设计中得以充分考虑.,针对跨专业、综合性强的场景进行安全分析安全性产品设计特点,构建支撑全生命周期产品.根据高可靠性、研发的集成开发平台,能够为全系统、软件的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等RAMS分配、体系框架、硬件关键环节提供技术与工具支持故障注入机制和可靠性增长试验等技术.构建故障模式模拟、,创设多层次仿真测试环境,实现降级运行、故障安全、维修性等位保障RAMRS测试与分析、验证,从系统-工程角度全方AMS指标的有效实施.首次通过了全专业统总体提升了AMS评估,保证了系统的整体R从系)基于差模RAM多样S指标AMS水平,化设计.的冗余技,术设置主备控.首次在调度层实现了多角色异地多重冗余设计2

制中心,两中心分别设置热备冗余的服务器,实现了中心级服务器四重冗余.行调、电调、环调、车辆调和乘客调均可通过权限管理实现控制功能切换,增强了全自动运行的冗余控制.首次在控车层实现了全自动运行关键系统多样化冗余控车策略,车辆和信号采用网络优先、硬线后备的冗余策略,硬线控车实现网络故障下的后备运行,实现智能化控车冗余机制.同时,通过车辆关键系统部件冗余、车信冗余、头尾传感器(测速设备、BTM等-地无线通)冗余,提升了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可靠性、系.提出了适用3)可用性实验室、于样板段不同、测试运行等全过程确认验证体.

试需求的分布式仿真建模方法,设计了AO半实F物A仿O测试案例集,构建了可动态配置的F真测试平台,利用构建的系统仿真测试平台,通过样4板.6万测试用例保证产品和系统的完备测试段完成了线联调联试FA充O系统覆盖全场景功能测试,利用全分验证了的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达到工程预期FA营部门介入的试运行以及乘客介入的试运营阶段.O系统通过运,全系统、全生命周期验证确认了系统功能、性能、服自动运行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统中,信号设备增强了冗余配置.现有全自动运行系,车辆加强了双网冗

余控制,增加了与信号、这种方法会提高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PIS的接口冗余配置等但,因此还需要.在实际中摸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2

F)A突发事件应急处置O系统的最高等级..

是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具备自动监测和处理运营中发生的危险,如火灾、设备故障等,这需要进一步深度集成信号、行车、供电、车辆等专业的应急处置功能,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行车指挥为核心,实现正常及故障情况下多专业.目前自动联动将会为未来的深度集成奠定基础3

.

列车运行过程需要满足安全)多目标优化智能运行.、准时、舒适、精确

停车、节能等多个目标,FAO系统需要自动识别当前系统运营.不同运营场景下对各个目标的需求不同的状况,明确多个优化目标的权重.当各个优化目标的权重确定后,如何进行优化和控制是最终实现的关键3 .

结论

全自动运行系统代表了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术.近年来我国在、综合自动化调度管控等全自动运行技术方面的FAO系统集成、列车无人驾驶技突破缩小了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实现了“并跑”但仍然需要在系统可靠性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以及.多目标优化智能运行等方面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系统弹性和智能化水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郜春海议[J].,都市快轨交通王伟,李凯,,等2.全自动运行系统发展趋势及建GAOChunhai,WANGW01ei8,(L1IK):5a1i,-et57al.

trendandsuggestionoffullyautomaticope.rDateivoenlospy

smteenmtR6

)Chinese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43卷

[],:(J.UrbanRaidRailTransit2018(1)51-57.inp

,BAOFenHOUZhonwei.Analsisonoerationsceneggyp

[]王伟.]面向互联互通的全自动运行系统[铁路技术创2J.

():新,20156-60.

WANGWei.Fullutomatedoeratinstemforinter-yapgsy

,():formationTechnolonformatization201851gy&I[]孙军国,孙玉鹏,杨旭文.全自动运行系统火灾控制策6

()-191.inChinese

]ofurbanrailtransitautomaticoerationsstem[J.In-py

[],:connectionJ.RailwaechnicalInnovation2016(4)yT[]闫宏伟,燕飞.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及安全需3

,YANHonweiYANFei.Fullutomaticoerationgyap]():求[都市快轨交通,J.2017,30350-55.()56-60.inChinese

firecontrolstrateffullutomaticoerationsstemgyoyapy()inChinese

,,SUNJunuoSUNYuenYANGXuwen.Researchongpg[],:J.RailwaechnicalInnovation2015(4)18-21.yT

]():略研究[铁路技术创新,J.2015418-21.

sstemanditssafeteuirementofurbanrailtransityyrq()inChinese

[],:J.UrbanRaidRailTransit2017,30(3)50-55.p

[]戴克平,吉树新.7TD-LTE在城轨全自动运行系统中的

,DAIKeinJIShuxin.AlicationresearchofTD-LTEpgpp,():()TechnicalInnovation201549-12.inChinese]():应用研究[铁路技术创新,J.201549-12.

[]饶东.]全自动运行系统地铁车辆技术[铁路技术创4J.

RAODon.Fullutomaticoerationsstemmetrove-gyapy():()413-17.inChinese():新,2015413-17.

inurbanrailautomaticoerationsstem[J].Railwapyy[]王呈,唐涛,罗仁士.基于U8IO方法的列车自动驾驶信

]():号故障检测研究[铁道学报,J.2013,35659-.,,WANGChenTANGTaoLUORenshi.ATOfaultg

[]R,hicletechnoloJailwaechnicalInnovation2015gyyT[]包峰,侯忠伟.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运营场景5

]():分析[信息技术与信息化,J.201851-191.

[]detectionbasedonUIOmethodJ.JournaloftheChina,():()Railwaociet2013,35659-.inChineseySy

曾任I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BerkeleEEEITSS轨道交通分委会.y大学访问学者,

等奖3项、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国家“计划项目、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中973《交通协会副会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铁道学会常务理事、铁道学报》编委会副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 宁滨,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英国B美国UIEEEFellow,IRSEFellow,runel大学、C

国铁路总公司项目等3发表论文1出版专著3部.现任中国城市轨道0余项,80余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