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
——“三支队伍”培训体会
通过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聆听了多位专家和教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想就师大刘老师的报告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孩子的这本书怎么翻
聆听师大刘老师的报告,她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孩子就像一本书,就看你能不能翻开,如果翻开了并且读懂了,那这个孩子就会听你的了。当听完这句话时,我仔细的想了想我的孩子们:确实有的孩子这本书有的翻开了,但是我们没有读懂,他就合上了;有的孩子这本书根本就不想冲我们翻开,有的孩子这本书不仅不想让我们翻开,甚至还加上了锁。所以孩子这本书不好打开,也不好读懂。听了刘老师的讲座使我茅塞顿开,原来孩子这本书想要打开、读懂它,是需要方法的。如果方法用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她讲到读懂孩子要对话不是对抗;要爱的能力而不是爱的动机;要雪中送炭而不是落井下石;要等待而不是迫不及待。这些方法刘老师讲的通俗易懂,每一个方法都有实例讲解,清楚、明白、易理解。当老师讲解这些办法时,我想起我在教学时遇到的一个孩子,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读懂孩子是非常重要的。那还是在我刚成为美术老师的时候,在上课时,我发现有一个小女孩,坐在教室的后面,总是低着头,不吭不哈的。但是她的作业本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在她的每一张作业纸的右下角都有一个荷花的图案,而且都是一样的,继而我又发现她不管在画小报或做其他设计作业时都会画上这个荷花图案。我觉得非常奇
怪,于是,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原因,一开始她低着头不说话,我又问她,突然她抬起头,脸红红的,冲我喊道:“和你没有关系”说完她就冲出了办公室。我愣了!真是没有想到!于是,我就询问了她的班主任老师。原来这个孩子的妈妈非常喜欢荷花,她在孩子的衣服或书包等地方绣了很多一样的荷花图样,但是现在她的妈妈已经离开了,所以这个小女孩就经常画这个荷花图样,她为了怀念她的母亲。啊!原来是这样,于是我经常在我的课上从细节关心她,还帮她找了很多的荷花的图案,不仅有盛开的,也有开败的,让她慢慢的了解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渐渐的,笑容又回到了孩子的脸上,她的荷花也越来越漂亮了。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懂得;做为老师,唯有用爱,才能获得成功的教育;唯有读懂孩子,这本书才会向你翻开。
二、和孩子多交流,才能读懂孩子
刘老师讲到反思时提到要和孩子交流,才能读懂孩子。是的,在教学中我发现当你想和孩子坦诚交流的时候,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永远不要站在成人的立场和思维习惯上。和孩子交流,换位思考,不能动不动就急,要有耐心,给孩子足够空间,和孩子一起分享。当你理解了孩子的思维逻辑时,自然能找到心和心之间的通道。我以前经常忽视孩子的想法,认为孩子嘛只要听老师的话就好了,现在知道是我伤了孩子的心。
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拿着一张画让我来看,我看了一眼,感觉不是很好,于是我要求学生去修改,等了一会儿,又找我看,我感觉没有改动,于是我很生气的让他回去继续改,等了一会儿,那个孩子又拿来看,我一看,还是没有改,于是我就把他叫过来问他原
因,他说想讲一讲他的作品,让我听听他,我同意了,没有想到的是,这张看似毫无章法的画竟然有这么生动的故事:一个虾的王国,一个蟹王国,两个国家正在打仗,战争打得很激烈。当听这个这个有趣的故事,我深深地自责自己,为什么不能早一点聆听孩子话、为什么不能早一点和孩子去交流。我感到我可能伤了孩子的心,于是,我就给他:这次,老师向你道歉。下次,我会仔细去听他的画的。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多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专家及教授结合自身成长 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愿我们的教师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读懂孩子
——“三支队伍”培训体会
石家庄安东小学
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