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值1.8℃,但各月平均气温皆在10℃以上,全年无冬。 由于仁和位于干热河谷区,天气晴燥,并且多山谷风, 按气候学的四季划分(平均气温10℃以下为冬,22℃以上 因而蒸发量十分强烈。全年蒸发量达2360.5ram,是年降水 为夏,界于二者之间为春秋),仁和没有冬季,夏季始于3 量的3.月下旬,止于10月上旬,共189天;其余为春秋季,共176 ls枷蛳 1倍。各月中最高蒸发量在5月,拟m 有340.6mm;最低 4 D J 5 D 3 蒸发量月是12月,数值为98.8mm。猫 槲 天。仁和的最冷月与最热月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相比是错位 仁和的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其中。相对湿度最 幻 . :。¨的,最冷月不是1月,而是12月,月平均气温11.7oC;最热 1低是3月(39%),最高是9月(77%),较之成都、 7 2 4 1 9 7 8 9 8 3 7 幻 3 三亚都是 月不是7月,而是5月,月平均气温27.1oC。5月的仁和虽 偏低的。 热,但比号称“三大火炉”的南京、武汉和重庆的7月,还是 :72 5 3 6 2 1 7 2 O 9 2 7 3 分别低了1.4 ̄C、2.5oC和1.5oC;也比海口7月平均气温低 3对仁和避寒旅游资源的评价 2.0 ̄C。这种冷热错位的原因,是由于这里12月的太阳总辐 " 仁和避寒旅游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9 8 6 1 4 6 1 3 她 ” 100m的沿一条名 2 射为399.14兆焦耳/米2.月。低于1月的468.61兆焦耳,米 1●‘为大河的河流两岸的长形盆地中,4 J 1^ }∞ 娩强 1 4 1 c面积约300km2”3 J 7 。 .月;5月,由于西南季风尚未抵达仁和地区,多晴少云,造 3.1仁和是我国西南不可多得的避寒旅游地 ●‘tJ 1 1 2 成太阳辐射大于7月有关。仁和气温年较差15.4 ̄01 ̄.31。 3.1.1仁和的冬季相当暖和,较为舒适 表1仁和地区主要气候要素表 仁和冬季3个月,甜勰 平均气温为13.;。" ∞ 2qC,各月均不低于 月份 日照时数平均平均最高平均最低降水 相对蒸发量 :":7 5 1 3 6 6 6 3 2 1 6 。堪 1I ̄2 C。12月最低也是11.∞弘 % ∞"H % 7oC,高于欧洲地中海旅游胜地马 ¨ % (小时)气温(℃)气温(℃)气温(℃)(mm)湿度(%)(mm) 略卡尔岛1月的10℃。虽不及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三亚 l 1月的20.9 ̄C,但对于四川盆地已构成强烈的反差。成都1 2 月平均气温仅6.2℃。仁和对四川盆地等冬季较冷区的游 3 客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4 旅游者对旅游地气候舒适程度的感知,可以用温湿指 5 数来评价I41。按照温湿指数的划分,仁和的舒适期是3,4、10 6 月;使人有凉爽感觉的较舒适期,是11月的前半月与2月 7 的后半月;其间是人体感觉微冷期(11月后半月至2月前 8 半月)。较之海口的舒适期(12月至3月)短了许多(表2)。 9 仁和冬季月平均较舒适期短促是其避寒旅游一个弱点,但 lO 其冬季日照长达718.7小时,远高于海口的269.5小时,而 ll 且仁和昼夜温差(13.℃~15℃左右)较大。因而月平均为微冷 l2 总量或 期的温湿指数在白天可以达到舒适与较舒适的标准。与成 平均值 表2仁和与海口、成都、昆明的月平均温湿指数比较表 注:资料年份1965—1992。 月份l 2 3 4 5 6 7 8 9 l0 11 12 2.2干雨季分明的降水 仁和54.8 59.5 64.8 68.9 80.8 74.7 75.2 74.0 71.3 663 593 53.9 由于西南季风一般于5月下旬进入川西南一角,10月 傲冷傲冷较舒适舒适 很热较热较热较热较舒适舒适 傲冷傲冷 中旬退出。因而,5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仁和的雨季,约有 海口64.4 66.7 70.7 77j 79-4 81.2 81.4 80.8 79.4 76.8 71.8 66.0 140天,雨季降水量660ram左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6%。 舒适舒适较舒适热、很热很热很热很热很热很热热、很热较舒适舒适 成都44.8 49.6 55.6 63.0 68.9 73-0 76.4 743 70.5 62.9 553轭6 仁和的干季长约225天,降水量仅llOmm左右,占全年降 很冷冷傲冷较舒适舒适较热热、很热较热较舒适较舒适傲冷很冷 水的14%。其中冬季三个月平均仅降水9.5ram,可谓十分 昆明51.1 55.0 58.6 63.5 64.4 673 67.6 67.1 64.8 61.4 54.9 51.0 稀少,不足全年降水769.2mm的1.3%。 傲冷傲冷傲冷较舒适较舒适舒适舒适舒适较舒适较舒适傲冷傲冷 2.3丰富的日照时数 仁和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43.5小时,次于拉萨 注:l、仁和根据1965~1992年资料;其余城市根据1999-2005年资料。 (3007.7小时,1951~1980资料),高于三亚(2563小时)。各 2、温湿指数计算公式:oi= ̄-(o.55-0.55U)(F_58) 月中日照时数最多的是3月,有275.7小时;最少是9月的 DI一温湿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F_华氏温度;U一相对湿度 158.0小时。冬季的12月、1月和2月,分别的平均日照时 3、温湿指数级别:级别 温湿指数(DI) 人体感觉 一数是225.6、248.4和244.7小时,除1月外分别高于拉萨相 3 DI<5O 很冷、冷 一应月份的日照时数,也高于仁和平均月日照时数(22O.3小 2 5O≤DI<60 微冷 一时)。冬季日照时数的总和(718.7小时),也接近拉萨冬季 1 6o≤DI<65 较舒适、凉爽 O 65≤DI<70舒适 日照时数(738.8小时,1951~1980年数据)。仁和不只全年 1 70 ̄<DI<'/2 较舒适 阳光充足,冬季尤多阳光,这是仁和气候的—个特点。 2 72< ̄DI</6 微热、较热 2.4强烈的蒸发量与较低的相对湿度 3 76≤DI 热、很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都相比:成都的舒适与比较舒适期在4、5与9、10月,冬季 则是冷和很冷的时期,对人体很不适;而仁和只是微冷,而 且白天多是舒适和较舒适的。与昆明相比:昆明的舒适期 在6~8月4、5月与9、10月是较舒适期,11-3月是微冷期, 微冷期长于仁和2个月,且冬季三个月的温湿指数低于仁 和日照时数也远少于仁和。由此可见,冬季的仁和与成都 可住,以避寒、康复;也可以使旅游者兼有观光游览的条 件,使避寒旅游更为丰富多彩。 3.3旅游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近年,在四川初步兴起以仁和为目的地的避寒旅游。 仁和的旅游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现全区有客房956 间,日接待能力2000余人次。大河谷地有可供旅游者避寒 的住地“农家乐”60余家:其中一星级山庄l家、特级度假 村2家、一级农家乐13家、二级农家乐l0家(据朱明录)。 基本能满足目前旅游者的需求。 3.4旅游市场潜力很大 相比相当暖和,相对舒适,完全可以作为成都的避寒旅游 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为昆明的避寒旅游候选地 之一。 3.1.2阳光灿烂的仁和冬季 仁和日照时数达718.7小时,高于成都的587.5小时、 仁和冬季避寒旅游主要接待人群是老年游客。我国已 海口的449.2小时、昆明的104.5小时。人体沐浴冬季柔和 的阳光,会心情开朗,而且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 Ca、P等的吸收,防止佝偻、骨质疏松等疾病。 3.1.3干燥宜人的仁和冬季 仁和冬季平均相对湿度为57.3%,比雨季的72.3%低, 又比春季的42.7%高,人体无干燥与潮湿的感觉,很是宜 人。仁和冬季的相对湿度与海口、成都、昆明的相对湿度相 比,分别低25、20、4个百分点,相对宜人。相对干燥宜人的 气候,有利于人体康复关节炎、风湿等疾病;又不至于过度 干燥,造成鼻出血等不利于健康的情况。 3.1.4仁和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攀枝花是一个钢铁城市,市中区的河门口、炳草岗的 污染较为严重;而仁和离攀钢工业区较远、地势较高、常年 山谷风吹拂,因而空气质量较好。2005年空气质量达标率 为90.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据杨同智)。 3.2较为良好的旅游区位条件 仁和位于四川攀西旅游片区的南端,北邻国家级风景 名胜区贡嘎山、螺髻山,接近世界遗产地峨眉山一乐山大佛 与都江堰一青城山;南邻历史文化名城昆明与国家级风景 名胜区路南石林及建水;西靠世界遗产地丽江与特异风情 地泸沽湖。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网络东部结点。距西南旅 游主要始发地成都、重庆、昆明直线距离,分别为515km、 594km、190kin;铁路里程分别为504kin、749km、351kin;公 路里程分别为772km、1 1 12km、361km。时间距离:航空分 别为0.8小时、0.9小时、0.4小时左右;火车客运分别在13 小时、25小时、6小时左右。近年内成攀、攀昆高速公路全 面开通后,公路的时间距离也将分别缩短为8小时、10小 时、3.5小时左右。 3.2可住可游,匹配避寒的旅游资源较为多样 仁和不只有得天独厚的避寒旅游资源,而且还有大量 的其他旅游资源分布在这个区域。区域南面有我国历史文 化名村——迤沙拉村。这里住有我国一个独特的民族—— 里濮族。他们是彝族和汉族混血的后裔,民族风情浓郁。区 内热带作物种植普遍,热带农业观光也是一项重要的旅游 资源。攀钢工业旅游资源在我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 地位。这里还是我国五大名砚之一的苴却砚的产地,我国 射箭运动员的冬训基地。区的北部有大黑山,中部有岩神 山,南部有营盘山、方山等风景区。因而,仁和可使旅游者 进人人口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l%以 上。近l0年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年增0.285岁,四川年增 0.45岁,我国正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群体质渐弱, 抗寒、抗疾病能力下降,而且多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需 要可避寒,有利于康复的气候环境。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 不断提高,老年人冬季避寒旅游正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热 点。仁和接近冬季阴冷的四川盆地,便于盆地区域老年人 群的避寒旅游。四川全省离退休人员达275万;就城市人 口而言,仅成都一市城市人口中超过6o岁的人口就有62 万,如仁和接纳其10%避寒,也将有6万人左右,尚不计四 川其他地区与重庆市老年人口的需求,故仁和避寒旅游市 场潜力巨大。 4结论与建议 仁和冬季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相对干燥、空气质量良 好、交通区位亦较佳,配套的观光旅游资源多样,是我国西 南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块避寒旅游地。对于仁和冬季阳光避 寒旅游的开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四: 4.1把加强保护放在第一位 把空气质量的优化与保护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调整 产业结构、实施节能降耗、提升绿化,力争空气质量达标率 达到96%以上。保护好大河的水质。农家乐的发展,应注意 对环境的保护,防止农家排污对环境的危害。迤沙拉里濮 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应精心加以保护,在改善其 道路、房屋、排污等条件时,应防止开发性破坏。 4.2改善交通条件 交通是制约本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增大了旅游的时 间距离及不便性。为了改善目前的状况,在成攀、攀昆高速 公路未开通前,对外可以争取铁路部门增开成攀旅游专 列;对内要改善仁和通达各景区(点)的公路交通条件。 4.3加强农家乐的建设与管理 农家乐的建设应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形成一个统一 的网络。在增强农家乐硬件的同时,要统一培训农家乐服 务人员,提高规范化的服务质量,提高软件的水平。要重视 农家乐的卫生与治安条件,设置必要的医护人员及健身设 施。农家乐的发展要与农村的环境治理同步,使之具有可 持续性。 4.4树立品牌,扩大与提高对外信息流 (下转第74页) 6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关系数为0.69,相关程度低。表明港澳台对福建旅游的偏 相关系数为0.69,相关程度低,表明港澳台对福建旅游的 好程度与客源地在中国旅游的游客占有率相关不大。港澳 偏好程度与客源地在中国旅游的游客占有率相关不大。通 台亲福度与市场偏差指数相关系数为1,完全相关。表明港 过市场偏差指数揭示了福建省港澳台传统客源市场偏离 澳台对福建旅游的偏好程度越高,市场偏差指数越小,反 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的大小程度,港澳台传统客源市场在福 之,港澳台对福建旅游的偏好程度越弱,市场偏差指数越 建的总人次即使还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其偏离中国的 大。有助于更深人、更全面地把握客源市场的结构特点,对 市场份额程度在扩大,这表明福建对港澳台旅游者吸引力 客源市场进行定位,确定友好市场、机会市场和潜力市场, 出现衰减的趋势,旅游竞争力优势13益减弱。港澳在福建 分析研究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 的客源市场份额低于在全国的市场份额,福建在港澳市场 意义,为更科学地进行旅游市场开拓服务fl1。综合运用亲福 上的旅游竞争力还很弱;在福建市场偏差指数远远大 度与市场偏差指数能从纵向和横向立体角度全方位分析 于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但市场偏差指数明显地逐渐减 某客源地对于某旅游地的偏爱程度及对于全国不同入境 少,这表明福建在市场上优势降低。港澳台亲福度与 客源国人数的偏离程度。 市场偏差指数相关系数为1,完全相关,表明港澳台对福建 5结语 . 旅游的偏好程度越高,市场偏差指数越小,反之,港澳台对 福建旅游的偏好程度越弱,市场偏差指数越大。综合运用 在港澳台游客的选择行为方面,亲福度反映了游客对 亲福度与市场偏差指数能从纵向和横向立体角度全方位 福建旅游的偏好程度。港澳台亲福度与人闽旅游市场占有 分析客源地港澳台对于福建的偏爱程度及对于全国不同 率关系存在极强的相关性,表明港澳台对福建旅游的偏好 入境客源国人数的偏离程度,有利于更客观分析市场的时 程度与客源地在目的地游客占有率有关,游客的偏好程度 空局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和占有率成正相关;港澳台亲福度与入境客源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马耀峰,梁旺兵.基于亲景度的美国旅华市场拓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5,(1):35—38. 【21马耀峰,李天顺,等.中国入境旅游研究[MI.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汪德根.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叨.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100-104. 【4】查尔斯.R,等,旅游业教程【M】.贾秀海译.大连:大连出版社,2003. 【5】黄秀娟.市场份额分析法在我国国际旅游营销目标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97—101. 【6】黄秀娟.福建省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研究[J】.旅游学刊,2005,(2):15—19. 【7】郑向敏,陈传钱,龚永珩.澳门旅游市场的旅游主体分析叨.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6.H43. 【8】管宁.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叨.亚太经济,2002,(5):73-76. 【9】陈超.福建省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O】陈秀惠.福建旅行社开发散客旅游市场研究叨.华侨大学学报,2006,(2):57-63. 【l1】福建“十一五”将打造四大旅游产业集群【OL1.http.J/www3.xinhuanet.corn/chinanews/2006-O1/2'l/eontent一6101734.hun. (上接第61页) 对于具备条件的风景区,应积极申报 形象的作品,编制出版仁和或攀枝花旅游地图及介绍仁和 省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组织文化、科技工作者,深入挖掘 旅游的书籍、音像制品;通过各种媒体,扩大并提高对外信 仁和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推出一批展示旅游品牌 息流,拓宽仁和避寒旅游的市场。 参考文献: 【1]l ̄lJll攀枝花市仁和区志编纂委员会.仁和区志【M】.成都:I ̄lJt1人民出版社,2001.47—49. 【2】张家诚.中国气候总论f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106 16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20o6)团.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6.13 16. [4】保继刚,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5. 【5】刘锋.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Ira].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5 123. 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