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通信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通信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来源:华拓科技网


通信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引言:2008年我国的移动通讯产业又进行了新一轮的重组,此后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全业务运营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由于重组前中国移动通讯市场失衡严重,出现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移动在竞争格局中形成了压倒一切的一家独大优势,联通根本无法在移动通信市场中与其竞争,移动通讯业是我们国家信息经济基础的产业,信息产业应该说是引导国民经济发展,因此移动通讯业应该是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所以,目前这个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应该说在相当程度上,不仅仅是影响到我们国家整个移动通讯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影响到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组之后,全国形成三家全业务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资源得以重新分配,带来资产方面的平衡。

自开办通信业务以来,中国通信业在网点建设、业务开发与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从业务种类来看,除了基本的语音业务之外,中国通信现已开通来电显示、呼叫等待、呼叫转移、多方通话、国际长途等业务,同时开通了彩信、彩铃等一系列增值业务。从用户服务质量来看,通信业开通网上营业厅、客户移动中心热线,同时提供在线客服服务,方便了用户咨询、查询、自己办理简单业务等,极大地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广开营业点,方便用户就近上号、充值;加强建设维修中心,方便用户维修手机等,用户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S-C-P模型分析

一、 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结构,其衡量指标主要包括: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与退出壁垒等

我国目前通信行业经过重组,呈现“三足鼎立”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主要的三家移动

通信运营商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市场结构,其衡量指标主要包括: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与退出壁垒等。

1、集中度,是指市场集中度,这是市场结构的一个衡量指标,一般而言,集中度越高某个企业市场支配势力越大,竞争程度越低。目前中国通信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为1。

2、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是指在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或以不同品牌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或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产品间替代的不完全性的情况。当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在业务上竞争激烈,但许多服务依然大同小异。总体来说,三大运营商在业务上有许多重复之处,并未突出自己明显的特色。但是随着客户对服务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更加激烈,三大运营商都在不断探索。中国移动与多个国家签有通信协议,覆盖面广,出国使用方便;且对4G用户采取流量不清零制度。中国联通建立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高速带宽、安全可靠的互联息服务。中国电信积极推动全球眼,新视通等业务。但总体来说,三大运营商在垄断之下,产品创新力度依然不足。

3、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现存企业对于欲进入该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优势,这些优势相对于新进入的企业而言就是障碍或者壁垒。移动通信业主要存在的壁垒:一是壁垒。由于无线电资源的有限性,为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国家实施电信市场准入管制。中国移动通信业现呈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足鼎立”的状况,其他的移动通信企业要进入市场,没有信息产业部发放的移动牌照是不可能的。二是用户转网壁垒。顾客从原有的网络转到新的网络不能继续使用原有的号码,从而让顾客承担麻烦和相关的成本,形成用户转网的附加成本。由于其他企业进入困难,退出有风险,所以垄断程度每年递增。退出壁垒。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电信行业的设备设施

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这些巨额资产在退出时往往很难出售和变现,从而沉没成本较大,退出壁垒较高。

二、 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或者说是企业为实现其既定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的调整行为。

1、 价格行为

由价格理论可知,价格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企业的成长过程,通常伴随着降价行动,必然是以成本、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战胜竞争对手的持续过程,实质上也是试图消灭竞争对手的现实过程。价格战主要表现为变相单向收费。降低主叫付费标准、免月租费、调整网间呼叫转移等。其中在变相单向收费问题上移动运营商“犯规”最多。除了通信管理部门批准实行的“套餐”之外,各地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套餐和优惠如包月制、减免月租费、某某卡等。

2、 非价格行为

非价格行为实质上是企业产品差别化策略的具体实施。当产品之间存在差异时,市场需求对价格的调节变得不再明显,厂商有较大的价格调节余地,差异化有助于缓解价格竞争,使厂商从价格竞争中解脱出来,甚至可以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提高产品价格,实现超额边际利润。移动运营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运营商为了实现更大的利润,会做出差异化策略的选择,而价格竞争行为不再是主要的竞争方式。产品差异化行为意味着弱化了行为中存在的价格竞争行为。近年来三大移动通信服务商通信品牌营销、捆绑式销售、广告等行为开展一系列的非价格竞争行为。

三、 市场绩效(Performance):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成本、产量、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实质是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率。

1、竞争带来市场价格变动,消费者福利增进

由于资费的大幅下调,消费者福利增加,我国移动用户结构发生改变,消费者移动性增强,同时运营商的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市场竞争的最终受益者无疑是广大移动电话的消费者。

2、用户结构发生巨变,移动电话业务得到普及

移动电话业务在开办之初,手机价格和入网费都比较贵,主要用户群是工商界人士。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之后,移动资费的下降,移动电话己飞入平常百姓家。

3、 移动通信的消费量大增,消费者移动性增强

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之后,其市场绩效有了一定幅度提高。但由于移动运营商的缺乏导致竞争不够充分,资费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是相对其他欧美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仍有很大的下浮空间。

结论及对我国移动通信业改革的建议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通过竞争,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在经济绩效、技术绩效和资源配置绩效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寡头垄断的竞争使基本移动通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但同时,

无论与我国日益增长的移动通信需求和世界水平相比较而言,仍然存在着差距和不足,整个行业仍处于垄断型的市场结构。需对产业进行引导,进一步改善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结构,培养企业竞争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继续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结构,改善市场绩效

经过改革后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为经营主体的新竞争格局,即所谓的寡头垄断格局。而从上文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即便是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双方也并非势均力敌。面对巨大的移动市场,显然只有三家运营商不足以形成通信领域的有效竞争,以适应国内、国际竞争环境的挑战。因此应适当放松管制,适当增加运营商数目,完善市场结构,对移动通信业的振兴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管制方式的变迁

尽管在电信领域内的引入竞争,但管制依然存在。电信网络的互联使自然垄断的特征得以消除,不同的网络运营者之间可以互联。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进步和管制理论的发展,进入管制和促进竞争的并行实施。此外,国家的管制机构还根据情况变化,随时调整管制和管制机构的职能设置,各国管制机构的变迁适应了电信技术发展的需要。由于多家不同行业主体的厂商开始进入通信行业,信息交流方式的进一步融合,这使得建立管理幅度更广、适应多种信息平台融合的管制机构成为可能。经验表明,在促进竞争的同时也要重视监督管理。实际上,只有强有力的监管才能保证促进技术发明创新和市场发展,进而使价格降低,业务种类增多,消费者得益。

3、 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电信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无论是还是电信经营者都应当转变观念,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主动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消费者为中心应该成为电信运营商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能否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稳定、优质、价廉、快捷的服务是检验监督电信运营商的服务的唯一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