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 Feb.,2013 第2期(总I13期) 文章编号:1005—5215(2013)02—0010—02 No.2(Sum No.113 柽柳在东沙窝荒漠区栽植试验 李梅英 。,赵之旭 ,张伟 ,潘竞洋 (1.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甘肃武威733000;2.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甘肃武威733000) P o e 摘 要: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n1)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对照树种,在东沙窝荒漠区进 行了柽柳造林对比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柽柳苗期在东沙窝丘间地造林适应性强, 苗期保存率高于沙拐枣和梭梭,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 cm,平均苗高15.6 cm。沙丘和丘问地造林试验表明,柽 O n 防 柳适宜在丘间低地造林,沙拐枣、梭梭适宜沙丘造林。关键词:柽柳;栽植;适应性 护 中图分类号:¥793.505 S 文献标识码:A 林 n Cultivation Experiments of Tamarix chinensis in Dongshawo Desert Area 科 n 技 e h n 0 0 Li Meiying ,Zhao Zhixu ,Zhang Wei ,Pan Jingyang ' (1.Gansu Endangered Animal Protection(;enter,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Wuwei 733000,China; 2.Qianxuesen Sand Industry Central Laboratory,Wuwei 733000,China) Abstract:Taking Calligonum mongolicunl&g y HaloxylonnⅢmodendron as control species,compared experiments of Tamarix chinensis in Dongshawo desert area were conducted,observed from its growth&resistance.Experiments during seedling stage show that:adaptability of Tamarix chinensis is strong in seedling stage in planting site of Dongshawo interdune area;preservation rate of Tamarix chinensi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Calligonum mongolicunl &Haloxylon ammodendron;average ground diameter of 2-year-old seedlings of Tamarix chinensis are 0.6 em,the average height of Tamarix chinensis are 15.6 cm.Afforestation experiments on sand dunes&interdune land show that:Tamarix chinensis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on interdune area;Calligonum mongolicunl,Haloxylon alnmoden— dron a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on dune. Key words:Tamarix chinensis;cultivation;adaptability 柽柳(Tamarix chinensis),柽柳科柽柳属,别 名,三春柳、红荆柳、红柳、沙柳,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烈,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年均气温7.9℃;日照充 足,年均日照时间3 039 h左右;全年平均降水量 高2~3 in,为阳性树种,喜光,适于温凉气候,耐盐 碱能力极强,既耐旱又耐湿;深根性,生长快,萌蘖力 强,为沙荒造林及盐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柽柳可 11o~160 mm,且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于7—9月 份;无霜期150 d以上;全年蒸发量2 600~3 100 mm,全年5—7月蒸发量最大,相对湿度45 ,干燥 度大于4;全年多西北风,年均风速2~3 m・s一,8 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15.9 d,风沙13数130 d左 右,5 nl・s 以上的起沙风日数为5O~70 d,浮尘 扬沙、沙尘暴全年14.6次,最多达3O次,且多发生 用种子或扦插繁育,具有耐高温、抗严寒、耐干旱、耐 水湿等特性,是最耐盐碱树种之一。 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地处甘肃武威西北部,腾格里沙漠西南 缘,地理坐标102。43 一103。22fE,37。53 一38。1O N, 在春季;主要灾害天气有干热风、沙暴、霜冻等。植 被以旱生和超旱生植被为主,天然植被有沙蒿(Ar— tern isia desterorum)、苦豆子(Sophora alopecu- 属典型的温带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且强 收稿日期:2012—10—29 基金项目:武威市科技攻关项目(ww 120107) roides)、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碱蓬(Suaeda glauca)等。 作者简介:李梅英(1975一),女,甘肃武威人,大学,工程 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综合治理,Email:mx2339@ 163.corn 2造林试验地概况 柽柳造林试验布设2个试验点:沙丘造林和丘 第2期 李梅英等柽柳在东沙窝荒漠区栽植试验 11 间低地造林,用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n1) 3.1 苗木品种及规格 和梭梭(Haloxylon口 modendron)做对比试验。 用当年生裸根苗造林,平均苗高50 cm以上,地 沙丘呈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沿北东一西南方向分 径0.7 cm以上,根系完整、枝芽饱满,无机械损伤、 布,迎风坡倾斜角为5~2O。,沙丘高度在1~10 1TI。 无病虫害一级以上苗。 丘间低地土壤为盐碱土、灰棕漠土,土壤质地差,少 3.2 整地 氮缺磷,有机质含量低,但土壤疏松,通透性较好。 穴状整地,丘间地规格60 cm×60 cm×40 C1TI, 无可供利用的地表水,地下水深在26 1"13.以下,可打 沙丘整地规格40 cm×40 cm×40 cm。栽植模式和 井汲取地下水,水质矿化度为0.43~1.15 g・L~, 方法详见表1。 pH值7.5~8.3。 3试验林营造 表1栽植模式和方法 4结果与分析 树种沙拐 ̄N.N N 茎 4.1物候期观测 定量分析相结合,确定柽柳适宜栽植的立地类型。 通过3年春季造林试验,对栽植的柽柳和对照 表2物候期观察记录 在试验林中随机选择30株林木作为观测株,定 沙拐枣芽萌动期都在4月上旬,放叶期在4月下旬, 位观测幼苗物候期(表2)。表2表明,柽柳、梭梭、 3树种相比,柽柳萌动稍晚些。 表3 3树种年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调查 4.2不同立地造林对林 粉病、锈病等。白粉病每半月喷施一次甲基托布津. 从表3说明,柽柳在丘间地栽植成活率远远高 锈病多发生在秋分前后,发病前可喷洒240 ̄360倍 在于在沙丘栽植,因此柽柳更适宜在盐碱地造林。 的波尔多液,发病期可喷洒200倍的敌锈钠,每10 d 4.3柽柳的抚育管理 防治一次。 4。3.1 幼苗管理 柽柳造林后第2年进行平茬复 壮,从根颈往上2~3芽处截去上面的枝条,使之重 5 结论 新发出通直而粗壮的主干,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以 5.1 经对比试验,柽柳确定适宜于武威丘间低地及 此来快速恢复植被。 盐碱地造林的品种。 4.3.2 病虫害防治 柽柳在本区域主要病害有白 (下转第14页) 14 防护林科技 2013往 分布有一些灌木及乔木幼树,如大黄柳、柳叶绣线菊 (Spiraea salicifolia)、兴安落叶松(Larix grnelinii 度的提高,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随之 增高,说明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现正相 关;Simpson指数减小,说明随着物种的增加,优势 )等,这些灌木、乔木在天然湿地中未受火灾破坏;而 火干扰湿地中的灌木、乔木火烧后未能更新,故天然 湿地物种丰富度较高。天然湿地的Shannon—Wein— er指数较火干扰湿地高,这符合物种丰富度指数变 化;Pielou指数反映出天然湿地和火干扰湿地的物 种均匀度较高,均高于0.5且差别不大,说明植被自 然恢复均匀。由Simpson优势度指数可以看出,随 物种的生态优势因其他物种而减弱,物种丰富度和 物种优势度呈现负相关。分析.8多样性,可以知道 不同种群间的多样性及相似度,在本次调查统计中, 火干扰湿地和天然湿地的相似度达到0.64,火干扰 湿地中自然更新的物种在天然湿地中均可以找到, 说明因受到火的影响,湿地中减少了一些物种,但经 着物种丰富度增加,物种优势度随之减小,如湿地优 势植物细叶苔草,天然湿地中重要值为25.25 ,火 干扰湿地中则为27.65 ,两者相差2.4个百分点。 3.3 B多样性分析 过自然更新是可以恢复到天然湿地的群落组成,火 干扰湿地正向天然湿地演化。 传统意义上的湿地中是不适合灌木及乔木的生 长,但在湿地调查中,天然湿地中已出现零星的灌 木、乔木,虽然以水生植物为优势的湿地生态结构未 被破坏,湿地季节性积水未改变,但是,物种多样性 通过计算得到Sorensen指数为0.81、Jaccard 指数为0.68,火干扰湿地和天然湿地的物种群落相 似性较高。南瓮河火干扰湿地中分布的13种物种 的增加,特别是增加了灌木、乔木物种,湿地功能实 际上在不断地丧失,这与李融等l_6]研究人为干扰兴 凯湖湿地后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相似的,所以,今后 更应该关注的是湿地群落的演化过程及成因。 参考文献: [1]陈彝瑜.中国湿地研究EM7.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E21钱迎倩,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在天然湿地中均有分布,细叶苔草、驴蹄草、木贼、地 榆等优势植物的重要值与天然湿地接近且排序相 同,它们在群落组成上有联系,说明火于扰后自然恢 复植物群落正向天然湿地演化。 4结论及讨论 南瓮河天然湿地因季节性积水从而形成以细叶 苔草为主,驴蹄草、木贼、地榆为主要伴生植物的群 [3]张金屯.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l995 落结构,这些水生湿生植物构成了群落的优势物种, 湿地火烧后经过5年自然恢复,这几种植物依然占 优势,其他草类植物重要值很小,灌乔木几乎未有更 新,一定程度上这种以细叶苔草为主的群落抑制了 其他物种的侵入。 对湿地物种a多样性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丰富 (上接第11页) [4]李瑞.张克斌,边振,等.半干旱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植物a及8多 样性分析EJ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9):139—145 E53张亮,邢福,吕宪国,等.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群落演替系列8多样 性fJ3.应用生态学报,2008。】9(11):2455—2459 E63李融,张庆忠,姜炎彬,等.不同干扰下兴凯湖湿地植物群落的物 种多样性研究EJ2.湿地科学,2011,9(2):】79—183 [1]杨敏生,裴保华,张树常.树木抗旱性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 究,1997,(12):87—93 5.2柽柳不仅能在大多数树种不能生长的中度盐 碱地旺盛生长,而且在氯化钠含量高达12 、pH值 8.8~9.8时也能正常生长。生长柽柳的林地,几年 后土壤盐分可降低40 ~5O 9/6,是改造盐碱地的优 良树种。 参考文献: [2]王继和.甘肃治沙理论与实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9.225—235 [3]甘肃省科学技术厅.荒漠化防治与治沙技术[M].兰州:甘肃人 民出版社,2001:228—236 [4]郑万钧.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5]魏怀东,纪永福,周兰萍,等.腾格里沙漠南缘4种沙生灌木平茬 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