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演变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往年不同,今年春运有更多高铁相伴,曾经要耗上两三天的旅程,如今可以朝发夕至,....甚至半天时间就能抵达。
B.长期食用含有毒品的食物,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如土色、犯困等症状。 ....C.清早一开门,满街都是从法国突围来的士兵,有的倚墙半躺,有的席地而坐,一个个满....身泥泞。
D.艰苦的环境激发了科学家的斗志,给了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的动力。他们接受了各种挑....战,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解析:选B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不合语境,使用不当。A项,朝发夕至:早晨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便利。使用恰当。C项,席地而坐:古人在地上铺设席子等物作为座。后泛指就地而坐。使用恰当。D项,夜以继日:日夜不停。使用恰当。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坚决有效的措施制止英语侵入汉语现象的蔓延,若干年后,汉语将变成汉英混杂、不汉不英,汉语将不再是一种、完整的传情达意的语言体系。
B.针对当前学生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严重缺失,语文课本应用一些文学性强的作品去滋养学生的心灵。
C.“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
D.别说诗经时代,清朝末年离现在才几十年,翻开那时候的小说像《官场现形记》之类来看看,已经有很多词语非加注不可了。
解析:选D A项,搭配不当,“变成”改为“变得”;B项,“针对”缺少宾语,在“缺失”后加“的现象”;C项,语序颠倒,应把“既”“又”引领的内容调换顺序。
3.根据语意,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汉水河畔的徘徊、星空下的辗转反侧,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的抑扬顿挫 ②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③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④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A.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解析:选C ①《诗》出自先秦。②句出自唐·杜甫的诗歌。③“狐女”“山市”一句指的是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④句化用的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句。本题要按时间排序。
4.(江苏高考)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万卷书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万卷书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解析:选C 第一组《看见看见》《对话苏东坡》写出了阅读的感悟,《书虫诞生记》《家有书窝》写出了阅读的生活、心情,用“悦读生活”更能准确概括本组内容。而“读万卷书”强调读书多,文章名称主要谈读书,但不强调读书多。第二组由《同桌的你》《奔跑吧,兄弟》可以看出主要写自己和同学间的情谊,“那些花儿”用比喻的手法来写自己可爱的同学,而“寸草春晖”用来比喻父母的恩情自己难报万一,不合乎本组内容。第三组主要写自己青春期的思考,“我思我在”更合乎本组内容,而“指点江山”与青年的远大理想、宽广胸襟有关。
5.请把下面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语言的演变》一文的作者是吕叔湘老先生。 ②《语言的演变》根据事物内部联系来阐明问题。 ③吕老先生从语言三要素角度分类说明了语言的演变。 ④语言三要素指语音、词汇、语法。 答:
参:(示例一)《语言的演变》一文的作者吕叔湘老先生根据事物内部联系,从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角度对语言的演变问题分类进行了具体阐明。
(示例二)《语言的演变》是作者吕叔湘老先生根据事物内部联系,从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角度分类说明语言演变的文章。
6.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
汉字字形演变表
答: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简明的能力。回答该题时主要看横栏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回答出至少两个特点,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参: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吕叔湘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留学英国的吕叔湘没等学业结束,于1938年初提前回国。当时家乡江苏已沦陷,吕老与到湖南的家人会合后,转道云南,在云南大学文史系任副教授,教英语。著名学者施蛰存约他给《今日评论》周刊写文章。恰好早几天,吕老看到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说,每个句子总要有一个主词,觉得这种说法不全面。考虑再三,他就写了《中国话里的主词及其他》,这是吕老的第一篇有关汉语语法的文章。1939年暑假开学后,系里给他加了一门中国文法课。这时候,王力先生在西南联大讲授“中国现代语法”的讲义已经印出来了,吕老在教课中遇到一些问题,想找王力先生商讨,可是当时王力先生住在越南河内从事汉越语的研究,他只好自己琢磨钻研。1940年暑假后,吕叔湘离开昆明,迁居成都,任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他的第一篇研究论文是针对胡适和王静如的文章写的,他们两人认为“们”是从“俺、您、喒”的韵尾变来的,吕叔湘发现这个结论恰好把演变的历史颠倒了,引了许多材料加以说明。
吕叔湘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学人,非迫不得已,一般不参加社会上的种种应酬。吕老治学态度严谨,他的著作处处体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作风。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一两千字的短文,都要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从不马虎敷衍。现在一些从事语言研究的人不屑于写一些小文章,认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上世纪80年代,吕老看到一家大报上把“风花雪月”错写成了“风花秋月”,于是他写文进行纠正。他也曾指出,小文章其实更难写。和他同一时代的学者,如叶圣陶、王力、朱德熙等大家都有这样的学术精神。
吕老从1952年起直接参与了国家语言文字的制定,不辞辛劳地为推进现代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规范化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他和丁声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迄今已发行四千多万册,成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研究汉语的最重要的工具书。
“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词典》这一宗旨的确立,和吕老有着极大关系。“主编”一词在如今的出版界是个水分最大的名号,有些如雷贯耳的大学者的名字,一年之内不知道要出现在多少大型丛书、套书的版权页上。其实业内人士都清楚,一年之内要出这么多书,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是忙不过来的,他们所做的也许仅仅是审读一遍样稿而已。而吕老当时从组建编辑室到一条一条仔细审稿定稿全部亲力亲为。吕老说:“要编好一本词典,就要收集大量资料,比如编《现汉》,我就收集了上百万张卡片的资料。要对资料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综合,工作相当繁杂。”在吕老等大师的带领下,编辑人员花了三四年的时间,才完成《现汉》这一浩大的国家工程的试印本。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陆俭明教授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吕先生几乎每天都在词典编辑室工作,中午饭就是自带的馒头、咸菜加开水,晚上还在家加班到深夜。编写工作采取流水作业法,层层把关,吕先生和他的继任丁声树在《现汉》整个编纂过程中言传身教,创立了一种人们称之为《现汉》风格的标准词典编纂风格。”《现汉》第一版面世后,吕叔湘先生依然关注着语言的最新发展,强调词典要跟上时代需求,不断地、及时地进行修订。在一篇文章中,吕老谈道:“我最近做了一件有点傻气的事情,把1983年5月15日到26日的《文汇报》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查出有32个词语是《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收的。”这一年他已经79岁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吕叔湘)说,编词典是“名山事业”,需要找到一些真正的“字迷”。字迷是什么?他们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宝贝啊!英国是一个产生字迷的国家,他们的《牛津词典》系列举世闻名。法国也是一个重视字迷的国家,自有词典以来,他们出过各类词典2万多种。
(俞晓群《吕叔湘:那22封关于〈读书〉的来信》)
②“文化大”后退还他几万元,他又全部拿出来设立青年语言学家奖金。前几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六卷本的《吕叔湘文集》,也有可观的稿酬,他又全部捐给了家乡江苏的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
(李行健《素朴平淡才是真——痛悼吕叔湘老师》)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为了纠正朱自清先生文章中说法的错误,吕叔湘写下了他的第一篇有关汉语语法的文章;而他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则是为纠正胡适等人的错误而写的。
B.吕叔湘先生曾因为报刊上一个成语的使用错误写过文章,而有些学者不屑于写这样的“小文章”,吕叔湘先生曾写文章对这种认识进行批评。
C.因为要主编《现代汉语词典》,所以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D.现在的一些学者担任“主编”只是挂个名号,很少参与图书的编写工作。这与吕叔湘先生主编《现代汉语词典》时始终亲力亲为有很大的差距。
E.吕叔湘先生认为,编纂词典意义重大,关乎文化传承:词典要跟上时代的需求,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及时地进行修订。
解析:选DE A项,“纠正朱自清……错误”表述不妥,原文说的是“吕老……觉得这种说法不全面”。B项,“吕叔湘先生曾写文章对这种认识进行批评”于文无据。C项,强加因果关系。
8.从文章第一、二段看,吕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认真审题,题干问第一、二段中吕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就要求作答时对能表现吕先生“严谨”的内容进行分类。通读一、二段,可从“阅读”“教学”“写作”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
参:①阅读:能发现大家的问题,不迷信权威,唯学术是尊。②教学:遇到问题千方百计琢磨钻研。③写作:其著作处处体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作风。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一两千字的短文,都要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从不马虎敷衍。
9.陆俭明教授认为吕先生和他的继任丁声树创立了“《现汉》风格的标准词典编纂风格”。请结合材料,解释“《现汉》风格的标准词典编纂风格”的具体含义。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到有关《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的段落,然后对其进行归纳。本题答题区间为第四、五两段,从第四段可以归纳出确立宗旨、资料准备充分、主编亲为不挂虚名三方面的内容,从第五段可以归纳出层层把关、不断修订两方面的内容。
参:“《现汉》风格的标准词典编纂风格”体现在整个词典的编纂过程中,具体有以下内容:①确立宗旨。为《现代汉语词典》确立了“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的宗旨。②资料准备。大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综合。③编写。工作严谨,编写工作采取流水作业法,层层把关。④修订。关注语言的最新发展,跟上时代需求,不断地、及时地进行修订。⑤挂名。主编不挂虚名,亲力亲为,不辞辛劳。
10.“治学严谨”是吕叔湘先生大师风范的重要体现,除此之外,吕叔湘先生的大师风范还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作答本题要贯彻由行为到精神的原则,即找出吕先生具体的做法,然后从精神品德的角度加以概括。如从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前回国,可以概括出他具有担当精神;从编写《现汉》时他每天坚持工作,可以归纳出他不辞劳苦、率先垂范;从他教授文法课时,想找王力先生请教,可以归纳出他虚心治学。
参:①文化觉悟高:从国家文化传承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工作,视编词典为“名山事业”。②潜心学问:吕叔湘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学人,非迫不得已,一般不参加社会上的种种应酬。③有担当精神: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吕叔湘没等学业结束,就提前回国了。“文化大”后退还他几万元,他全部拿出来设立青年语言学家奖金。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六卷本的《吕叔湘文集》,他又将这笔可观的稿酬全部捐给了家乡江苏的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④不辞辛劳,率先垂范:编写《现汉》时,“吕先生几乎每天都在词典编辑室工作,中午饭就是自带的馒头、咸菜加开水,晚上还在家加班到深夜”。(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