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
法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最近,图书室的阿姨准备购买一批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 2.回顾旧知: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
师:你知道每本书的价钱吗?她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一:买2本书要多少元?谁会口算? 列式:24×2=48(元)
问题二:买10本书,又要多少元呢? 列式:24×10=240(元)
问题三:如果要买12本这样的书,又要多少元呢?我们该如何列式计算?
列式:24×12=
3.引出新知: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计算吗?对比前面两题,这是一个新问题。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算法探究 1.估算:
24×12虽然我们不会计算,但是我们能不能估算出它的得数呢?估一估,24×12大约是多少?预计如下方法:
A: 24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师:估算的结果是200,你们猜一猜与实际的结果相比是估大,还是估小呢?
(结论:24估成20估小了,12估成10也估小了,所得的积肯定也偏小了。)
B: 24估成20,20×12=240。 C: 12估成10,24×10=240。
……
过渡:刚才同学的估计结果各不相同,到底谁估算的得数与实际的得数比较接近呢?应该怎么办?(需要计算出24×12的得数) 2.自主探索算法
同学们,你能想办法算出24×12的得数吗?想想看,看谁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想好了写在练习纸上。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注意点:A、学生中都出现了哪些算法?B、哪几位同学出现了典型算法?)
根据情况可提示:如果一种办法也想不出来的同学可以看看数学书第63页的计算方法。
对于部分算得快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很多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方法,再想想,还有没有第二种?甚至第三种算法呢? 3.小组交流
你刚才是怎样算的?能不能让你小组的同学也明白你的算法?请互相说一说。 (学生组内交流) 4.全班汇报
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
(1) 连加:24+24+…+24=288(12个24相加) (2) 连乘:24×2=48 ,48×6=288
引导:为什么可以这样写?也就是先把12分成2×6,24乘2等于48,再48乘6等于288。 (3) 分步:24×2=48,24×10=240,240+48=288
引导:你能结合这幅图给大家解释一下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吗?
(4) 引导学生竖式书
写: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如果学生能说出来就让学生说,说不出来老师再引导、讲解竖式的写法。
A.先求2个24是48,表示48个一。说清竖式中的写法。
B.10个24是240,表示24个十。
(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教师注意追问:这1个24是谁和谁相乘算出来的?为什么不和48对齐呢? )
C.10×24=240,第二步所得的积应该是240,(师写上0),通常这个0为了书写方便可省略不写。
……(根据情况可播放24×12不同计算方法动画,配有声音)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板书,如果学生还有其它的方法,教师可以问:“你们所想的方法跟哪一类差不多,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每出现一种方法,应该让学生讲明算理与方法。 5.梳理比较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想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这些方法都利用了哪些学过的知识呢?
连乘法是把其中一个因数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就可以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行计算了。
分步法是把一个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就可以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计算了。
竖式法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步用十位上的1去乘24表示24个十,所得的积的个位应该和十位对齐。
完成结果:看来买这样的12本书要288元。(完成板书:24×12=288(元))
问:对比一下这几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
6.变式练习:
下面就请用你最欣赏的方法来算一道题。 出示:23×13=
(学生试算,投影展示,全班交流)
探讨:为什么不用连加与连乘法?
教师指出:看来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连加或者连乘都有局限性,那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到底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呢?(竖式法、拆数法) 7.研究笔算:
刚才有很多的同学也采用了竖式计算,你们知道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吗?能说出竖式的计算方法吗? (1)理解算理
(结合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2 3 × 1 3
6 9 ……23×3的积, 问:69是怎么来的?
2 3 ……23×10的积, 问:表面上的23是由谁和谁相乘得到的?这里的23实
2 9 9 际是表示多少?
(如果在汇报算法时,没有出现竖式法,则教师引导:分步计算需要三步,是不是可以在一道式子上完成呢?)接着引出竖式,并且教学竖式的写法。 (2)对比竖式
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竖式,与以前认识的两位数乘
两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应该注意什么?
(3)沟通拆数法与竖式法的联系。
你们觉得竖式法和分步法有联系吗?如果有是什么联系?
(4)教师:为什么横式中是24×10的得数是240,而竖式却只要写24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正因为横式和竖式有着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小学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列竖式计算。
师:现在你们明白24×12的竖式计算方法吗?
(同桌互相说说) 再请一名学生说说。
(5) 关键点:你觉得计算时,哪一步是关键啊?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出示(1) 2 3 (2) 1 2
× 2 1 × 4 4
(学生试算,投影展示,全班交流)
问:(2)竖式中两个48一样吗?
师: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接下来我们用笔算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好吗?
2.比一比,看谁的正确率高。
每个同学从中任意选三道题,解决,教师巡视,对个别较困难的同学做出指点。 然后全班交流,共同订正。
说一说,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3.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为了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决定再买些羽毛球。
【课件演示】:
每筒羽毛球12只,学校买来14筒羽毛球。一共要花多少钱?
(教师出示完整信息,学生解决。)
4.解决问题
要开联欢会了,同学们正在兴高采烈的布置教室。 【课件演示】
(1)师:你从图中都知道了什么信息? 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自列式解答,步骤完整。全班交流,订正对错。
(2)教师补充提问:“咱们年级要参加的有2个班,你知道一共折多少只吗?”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决方法:
方法一:12×12×2(先求一个班一共折多少只,再求两个班一共折多少只 。)
方法二:12×2×12(先求两个班一共折多少串,再求两个班一共折多少只 。)
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渗透乘法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乘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还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