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腾讯与360之争折射出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浅析腾讯与360之争折射出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来源:华拓科技网
2010年第10期(总第湘潮343期)

湘潮(下半月)20102010年年1010月月

浅析腾讯与360之争折射出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黄鹏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涪陵408000)

要: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2010年下半年腾讯与360之争却折射出了个人信息安全的新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以求人们更好的重视个人信息保护。

关键词:腾讯与360之争;个人信息安全中图分类号:C9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10-0042-01

定,制造和传播病毒是违法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相关法律、法

规尚不健全和完善。

第二,加强自我保护意思,采取适当措施。防患于未然,自我保护是保护自己个人信息安全重要手段。首先、当我们遇到一些必须输入个人信息才能登录的网站或完成操作时,我们输人的个人数据必须限于最小的范围,并且,妥善保管自己的帐号密码,并经常修改。其次,对那些可以匿名登录的网站最好不填写个人信息而匿名登录。来历不明的软件、计算机程序不要使用。最后,对于移动存储设备,因其传染病毒的可能性加大,因此,不要随意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使用。

第三,安装个人网络防火墙及防病毒软件。网络上个人信息主要是由病毒和木马进行窃取,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最大,为防止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的危害,选择安装一款好的个人网络防火墙及防病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

三、此事件折射出的个人信息安全的新问题

上述内容我们看到的是不法分子采用各种方式方法窃取他人信息为已谋利,以及网络用户应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然而,腾讯与360之争却折射出个人信息安全的新问题。

1.个人信息保律不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订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散见于不同法律法规、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行业规范之中。部门法中并没有直接承认个人信息权,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范围仅限于个人隐私信息这类敏感个人信息,而且并没有为隐私权提供的保护,而是纳入名誉权,在对公民名誉权保护的同时,间接地保护公民隐私权。执行手段也很少,且没有规范数据出口。这就必然导致QQ在计算机后台扫描磁盘的行为不好界定是什么性质。QQ用户对此行为的观点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无所谓,而有的却非常敏感。

2.对软件产品企业的行为规范不够。工信部《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已经自2009年4月10日起开始施行,《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发、生产、销售、进出口“可能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或者“含有法律、行规等禁止的内容的”软件产品,从这点来看,“用户隐私”似乎也在该条例的保护范围之内。但如何界定,如何监管都有待明晰。

责任编辑:刘雨凡

一、背景

2010年的十月底当人们打开计算机运行腾讯公司的即时聊天工具QQ时会发现弹出一声明窗口。内容是“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同时,在安装有360安全卫士的计算机上也会弹出一针对腾讯公司的即时聊天工具QQ的声明窗口,谴责腾讯公司。原来9月下旬,号称已拥有3亿用户的360公司宣布推出一款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该工具仅针对腾讯QQ,并公开指责腾讯QQ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窥用户个人隐私文件和数据。稍后,腾讯发出官方声明,称QQ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并表示QQ扫描文件的安全模块采用了安全软件普遍采用的检测技术,主要是为了系统地发现和清除各类木马,绝不涉及用户隐私的泄露。由此拉开了腾讯与360之争的序幕,在相互指责与攻击过程中,360发布了《用户隐私保护》,公布旗下软件运作原理“以证清白”,同时发布一些证据证明QQ在窥探用户隐私。随后两公司进行了法律诉讼与反诉讼。此事件引起了社会轰动与高度关注。此事件却客观地折射出了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的一些新问题。

二、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的一般状况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众多便利,影响并改变着当今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等方方面面。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问题也浮现出来。近年问题频频的隐私权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从明星私密照片的泄露到平常百姓存款的丢失,个人私密信息问题频频,不由得让人心生顾虑。

信息安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信息泄露、信息丢失、信息篡改、信息虚假、信息滞后、信息不完善等,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

1.网络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第一,网络用户不良的上网行为导致感染了计算机病毒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一些网络用户上网时自我防范意识差,不管什么网站都毫不犹豫的点击进行访问,导致感染了计算机病毒,而自己却不知情,造成个人资料、信息被坏或泄露。

第二,上网时访问了钓鱼网站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在网络上一些不法分子为获取他人信息为自己谋取私利,有目的精心设计创建钓鱼网站,诱骗广大网民访问,并在其网站填写个人信息,从而骗取个人信息。

2.应对措施第一,法律措施。法律威慑、惩处计算机犯罪分子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规收稿日期:2010-9-20作者简介:黄

鹏,男,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

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