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会计从业《财经法规》讲义真题预测第四章 财律制度

2015会计从业《财经法规》讲义真题预测第四章 财律制度

来源:华拓科技网
本章分值占10%左右,重点掌握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和构成、预算管理的职权、预算组织的程序以及预决算的监督财律制度,采购的执行模式和方式,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及财政收支的方式。复习本章时要认真阅读教材,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第一节预算法律制度一、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一)<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是1994年3月22E1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该法共11章79条,对预算管理权限、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和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该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预算法规的基本依据。《预算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在规范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强化预算监督和分配职能、加强国家宏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预算法实施条例>为了保证《预算法》的贯彻实施,使之更具有操作性,为预算及其监督提供更为具体明确的行为准则,1995年11月2日第三十七次常务会议通过1995年11月22日令第186号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条例共计8章79条,具体包括总则、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和附则等内容。【例4—1】(单选题)各项中,属于调整国家进行预算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A.财律制度B.预算法律制度C.税收法律制度D.金融法律制度【答案】B预算法律制度是指国家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预算关系的法律、行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我国预算法律制度由《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构成。【例4—2】(单选题)()是财的核心。A.预算法B.预算法实施条例C。预算暂行条例D.国家预算管理条例【答案】A预算法是财的核心,而民主的财政是法治国家的基石,因此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预算立法,我国也不例外。【例4—3】(多选题)预算法律制度由()构成。A.预算法B.预算法实施条例C.预算暂行条例D.国家预算管理条例【答案】AB预算法律制度由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构成。二、国家预算概述(一)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也称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国家在一定期间内预定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依据和宏观的手段。我国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经济任务,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经济的反映。我国的预算收入采取税收等形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部积累;我国的预算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和国防、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二)国家预算的作用国家预算作为财政分配和宏观的主要手段,具有分配、和监督职能。国家预算的作用是国家预算职能在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财力分配作用。国家预算在财力分配过程中,一方面是保障国家机器运转提供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是实施各项社会经济的有效资金保证。(2)调节制约作用。国家预算作为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实行宏观控制的主要依据和主要手段。国家预算的收支规模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预算支出的结构可调节国民经济结构,因而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直接的制约作用。(3)反映监督作用。国家预算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预算收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水平,预算支出反映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因此通过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便于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对策措施,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例4—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家预算作用的有()。A.财力保证B.调节制约C.反映监督D.维持政权【答案】ABC国家预算的作用:①财力保证作用:国家预算既是保障国家机器运转的物质条件,又是实施各项社会经济的有效保证。②调节制约作用:国家预算的收支规模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预算支出的结构可调节国民经济结构,因而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具直接的制约作用。③反映监督作用:通过国家预算编制和执行便于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对策措施,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三)国家预算级次的划分国家预算级次是指根据国家政权结构、行政区域划分和财政管理的安排而确定的预算编制的层级。我国国家预算实行一级一级预算,全国共分为五级预算,即预算,省级(含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地市级(含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级(含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级(含民族乡、镇)预算等。总体来看,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但也有例外。一是派出机构预算。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各级的派出机构如地区行政公署不是一级,不设人民代表大会,不具备设立一级预算的条件,但考虑到实际工作需要,也赋予这些派出机关一定的预算管理权限。二是乡镇预算。由于各地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部分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支规模较小,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建立一级预算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例4—5】(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预算制度实行原则的是()。A.统一管理B.分级领导C.各级自行决定D.一级一级预算【答案】D根据国家政权结构、行政区域划分和财政管理的要求,按照一级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我国国家预算共分为五级预算,具体包括:(1)预算;(2)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3)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4)县市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5)乡镇级(乡、民族乡、镇)预算。其中,对于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例4—6】(单选题)国家实行一级一级预算,根据层级的不同,我国共有()级预算。A.1B.3C.5D.7【答案】C国家实行一级一级预算,根据层级的不同,我国共有五级预算,即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例4—7】(判断题)我国国家预算体系中不包括县市级以下的预算。()【答案】×根据国家政权结构、行政区域划分和财政管理的要求,按照一级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我国国家预算共分为五级预算,具体包括:(1)预算;(2)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3)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4)县市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5)乡镇级(乡、民族乡、镇)预算。其中,对于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四)国家预算的构成我国的国家预算,根据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划的不同,可以分为预算、地方预算、各级总预算和部门预算、单位预算。各级预算都要实行收支平衡的原则。1.预算预算是指预算,由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包括地方向上解的收入数额和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其中,各部门是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直属单位是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2.地方预算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包括下级向上级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上级对下级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其中,本级各部门是指与本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直属单位是指与本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3.总预算总预算是指的财政汇总预算。按照国家行政区域划分和政权结构可相应划分为各级次的总预算,如我国的总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市总预算、县总预算等。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所属下级的总预算汇编而成,由财政部门负责编制。下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级总预算即指下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4.部门单位预算部门单位预算是指部门、单位的收支预算。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部门单位预算是总预算的基础,其预算收支项目比较详细和具体,它由各预算部门和单位编制。我国从2000年开始进行了国家预算编制的重大改革,即部门预算改革。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内涵包括:一是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取消财政与部门中间环节,财政预算以部门编制预算作为起点,即从基层单位开始预算的编制;二是国家预算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预算管理以部门为依托,从根本上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传统做法,预算实现了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相关资金的部门;三是“部门”本身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限定那些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为预算部门。可以说,部门预算是一项综合预算,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又包括基金预算收支计划;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核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三、预算管理的职权(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地方预算草案及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决算;撤销制定的同、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法律和行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以下简称本级决算);撤销本级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3.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设立预算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监督本级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撤销本级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例4—8】(单选题)下列各权力机关中,有权撤销制定的同相抵触的关于预算行规的是()。A.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答案】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决算;撤销制定的同、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法律和行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例4—9】(多选题)下列关于预算审批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B.各级预算经批准即可,无须向有关部门备案C.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D.预算和地方各级预算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答案】AC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乡、民族乡、镇应当及时将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报上一级备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应当及时将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及下一级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报上一级备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将下一级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党务委员会备案。将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各级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本级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各部门应当及时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二)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