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过山农家阅读答案

过山农家阅读答案

来源:华拓科技网
过山农家阅读答案

【篇一: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class=txt>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臵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语 文 2014.1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又至重阳节,敬老院再度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些老人一天有好几拨“接待任务”,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这让他们 。重阳前后“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

而散,带给老人的心理可想而知。关爱老人,需要节日前后的参与,更需要 的用心坚持。

a.不胜其烦落差细水长流

c.不胜其烦失落细水长流 b.不厌其烦落差滴水穿石 d.不厌其烦失落滴水穿石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西塘与乌镇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 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的,寥若晨星。 ①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的风采雄称“天下第一镇”,可谓实至名归。

②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三”的地方。

③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

④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

⑤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南浔为“诗丝书之乡”。 a.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①④b.③⑤④①② d.③②⑤①④

3.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加横线的词语全部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分)

日前①光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本人写作才能②超群绝伦,如能③加盟贵社,定当④鼎力工作。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⑤意向,请与我⑥洽谈。 a.②④ b.①③c.④⑤d.③⑤

4.阅读右边《误人青春》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发言时不应该盛气凌人,居高临下。

b.很多人的大好年华,被冗长的发言、无聊的会议给磨蚀掉。 c.发言者应照顾听众差异,确定合适的发言内容。

d.听众应展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即便年纪已大,也要给年轻 人做好表率。

5.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摄影者访谈的部分内容,请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推断采访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填在相应横线处,要求语言简明,符合语境。(3分)

采访者: ▲受访者:新闻摄影要求把主流社会不在意的真实展示出来,提供给不同阶层、不同身份

的读者领悟。依据这一原则,摄影记者不该给被摄体描眉画眼。心中的“至美”

首先是自然。摄影记者应该发现“至美”,再选择恰当的时间、空间记录——

是“记录”,而不是夸大一点的“宣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陈亮

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

王之所以相承也。虽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天命人心犹有所系,岂以是为可久安而无事也!天地之正气,郁遏而久不得骋,必将有所发泄,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 也。

恭惟我国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无也;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有也。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与敌俱生,卒能以奔败之余,而胜百战之敌。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三十年之余,虽西北流寓,皆抱孙

长息于东南,而君父之大仇,一切不复关念,自非海陵送死淮南,亦不知兵戈之为何事也。况望其愤故国之耻,而相率以发一矢哉! ②①

陛下以江、淮之师为金人侵轶之备,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

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臵,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

石晋失卢龙一道,以成开运之祸,盖丙午、丁未岁也。明年,艺祖皇帝始从郭太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后契丹以甲辰败于澶渊,而丁未、戊申之间,真宗皇帝东封西祀,以告太.

平,盖本朝极盛之时也。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又六十年而丙午、丁未,遂为靖康之祸。天独启陛下于是年,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今.

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间尔。天道六十年一变,陛下岂可不有以应其变乎?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今乃驱委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臣不胜. 愤悱,是以忘其贱而献其愚。

[注]①偏方:这里指南宋管辖的江南地区。②海陵:指金废帝完颜亮,亦称海陵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 . 惟:想,认为 沈:通“沉”,沉着 听:使??听从

启:开导 b.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 .c.听其废置 .d.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 .

7.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郁遏而久不得骋(因而) .

b.卒能以奔败之余(凭借) .d.今乃驱委庸人(却、竟然) .c.其后契丹以甲辰败于澶渊(从)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3分)

(2)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3分)

(3)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3分)

9.请简要概括最后两段中陈亮给宋孝宗的治国建议。(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3分)

(2)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3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适莽苍者,(庄子《逍遥游》)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荀子《劝学》)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郦道元《三峡》) (6)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7) 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 (朱柏庐《治家格言》)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蝉声 郭枫

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⑷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

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⑸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⑹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⑺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⑻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篇二:诗歌鉴赏练习教师版】

=txt>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⑴ 简要分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⑴“桃花依旧笑春风”间接抒情,情感表达得含蓄委婉;“笑”字以拟人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桃花迎风怒放之态,反衬诗人感伤之情。 “泪湿春衫袖”直抒胸臆,情感表达得率真充分;“湿”字形象地表达了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 (共4分,手法和效果各1分。)

①都包含着一前一后(一昔一今)两个相同的场景。诗是“去年”和“今日”,词是“去年元夜”和“今年元夜”;诗的场景是“此门”,词的场景是“花市”。

②整首诗或词都能选用一个具体意象作为贯串线索,诗以“人面”“桃花”为线索,词以“花与灯”为线索。

③都能通过今昔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事不同的映衬对比,表达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诗慨叹“人面不知何处去”,词则感慨“不见去年人”。(共6分,每点2分,答出相同点1分,举例分析1分) 赵长卿

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

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 (1)上片中的“年年为客遍天涯”,从哪两个方面写羁愁之深重的?(2分)

(2)“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突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梅花? (4分)

(3)词作借梅花抒发游子之情,请简要说明。(4分 )

15.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太守”指____▲_______。“孙郎”指 ____▲_______。(2分)

(2)“左牵黄,右擎苍”中,其中“黄”指___▲____ ,“苍”指___▲____,这是___▲___的修辞手法。(3分)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苏轼(作者、诗人);孙权(2分) (2)黄狗;苍鹰;借代(3)

(3)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现了渴望杀敌立功,(2分)报效朝廷(2分)的壮志豪情(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来源:学科网zxxk] 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请分别赏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4 分)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10.(1)第一首诗的首句,描写时令气候(营造凄凉气氛),(2分,答到暗示了友人旅途的艰辛也可得2分)第二首诗的首句,点出友人要去的地方,给人两地比邻相近之感。(2分)

(2)同:都表现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或“依依惜别之情”)。(2分)异:前者突出与友人山川阻隔的离愁,(2分)后者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显得乐观开朗。(2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弟 谢 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注]①谢榛: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的颔联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之情感的?(4分) (2)颈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6分)

10.(1)①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②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4分。每点2分)

(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1分),表现了对兄弟的深厚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6分。第一问答出“比喻”给2分,只答“对偶”或“夸张”给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释】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

(2)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4分) ▲

(3)结合全诗来看,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凄凉”?请简要分析。(4分) ▲

10.(1)①点明怀古的时令、地点;②点题(破题);③渲染了一种孤寂、萧索的气氛,奠定全诗感情基调;④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2)此两联以哀景衬哀情的手法,(1分)描绘了别渚孤鸟,数帆归舟,晚风凄凄、红叶凋零,寒云惨淡、楼阁昏暗等景物,(1分)创造了一个萧索寥落清冷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凄凉而沉重的心情(1分)。

(3)①只身漂泊在外②日暮秋景意境萧索、凄迷③故国无人问津④人心不再奋发(振奋)(每 点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3分) ▲

(2)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3分) ▲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

10.(1)“泉声”和“鸡鸣”都是声音,以声衬静,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 “泉声”突出了山间(自然)的幽静,而“鸡鸣”则充满了世间情味和日常生活气息。(2分)

(2)刻画了一位爽直、淳朴、勤劳的山农形象。(1分) “莫嗔”句是山农陪诗人看焙茶时说的致歉语,“却喜”句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流露出劳动者的本色。(2分)

(3)按诗人走访的顺序来写。(1分)先写山行途中的景色,再写刚到农家时的情景,最后写山农陪诗人看焙茶和晒谷。(3分)(如答“先写环境,后写人事”,言之成理也可。)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1)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3分) ▲

(2)诗中无论是人是物都满怀“春”的憧憬,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4分) ▲

(3)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

10.(1)视听结合。(1分)作者通过斑鸠的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把春意描写得很浓。(2分)(答动静结合亦可)

(2)农民修整桑枝;(1分)察看泉水通路;(1分)燕归旧梁;(1分)主人看新历。(1分)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乌,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源中丞当时被贬岳阳。

(2)颔联描写景色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答:虚实结合,实写汉口,虚写洞庭。

用语生动,“斜”字写出了江鸟斜飞的姿态,十分形象;“连”字写出了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壮阔,想象丰富。【评分】共4分。虚实结合2分,炼字2分,意思对即可。

(3)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作者借同情贾谊被贬长沙,含蓄地表达了对源中丞遭贬的不平,以及对他的同情与思念之情。

【评分建议】共4分,同情贾谊1分,不平,同情与思念之情各1分。“隐含了作者自己曾经遭贬是我同病相怜之感”也可以得1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赠 别 李 中

行杯酌罢歌声歇,不觉前汀①月又生。 自是离人魂易断,落花芳草本无情。 注:①前汀,前边水中的小洲。 都 门 送 别 沈 彬

岸柳萧疏野荻秋,都门①行客莫回头。 一条灞水②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

注:①都门,京城长安。 ②灞水,又作霸水,在陕西省中部,西北流经长安注入渭河。 ⑴两首诗中写野外植物的句子各起什么作用?李诗中的构思有怎样的特点?(4分)

⑵李诗的“不觉”词有何用意?沈诗中的“莫回头”的婉劝写出了怎样的心情?(4分)

14、诗歌鉴赏(8分,每小题4分)

⑴李诗写“落花”、“芳草”的无情,借以抒发心中的离别之情。(1分)

沈诗中的作用是:写出送别时凄凉的景象,渲染黯淡气氛。(1分)

不采用前人以宴席场面写离别之情的写法,而是采用宴后月生,以宴时之长表长久沉浸在分别中的痛苦。(2分)

⑵说明长时间沉浸在痛苦中,以此说明别离的痛苦。以劝“莫回头”衬托离苦的深重。(2分) 菩萨蛮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半山时所作。(1)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 (2)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1.词的开篇就点出“闲”字,请结合全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表现“闲”字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请你就“含蓄深沉”这一特色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生活环境闲适:数间茅屋闲临水。 ②生活态度安闲自适:窄衫短帽垂杨里。

③生活情景闲逸,充满闲情逸趣: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2.词中所呈现的景、人、生活都是素洁平易的,作者虽有摆脱宦海的村野情趣,但作为一个曾经励志改革的政治家,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在诗中也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寓示着他对时局的关怀和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所以本词又是含蓄深沉的。(结合具体诗句作答,两点即可)

14.有人说首句“闲”字用得极妙,那么词中哪些内容能够表现这个“闲”的意趣?(3分)

15.“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6.“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参:

14.结草作舍临水而居,轻衫短帽行走于垂杨中,透露出生活的“闲适”;(1分)醉酒昼寝,不必为政事忙碌,透露出生活的“闲逸”;

(1分)“最关情”的“黄鹂”更表现了作者寄情鸟语花香中的“闲情”。(1分)

15.王安石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变法失败被迫隐逸,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2分)就不仅是对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1分)也有壮志未酬的惆怅。(1分)

16.设问。作用(1)表现作者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含蓄深沉地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2)照应开头的“闲”字,营造悠闲恬静的意境。 赏析

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能改斋漫录》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全篇用前人句杂缀成词,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自己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取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

【篇三:2015苏州市期中语文及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语 文 2014.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又至重阳节,敬老院再度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些老人一天有好几拨“接待任务”,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这让他们 。重阳前后“突击敬

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带给老人的心理可想而知。关爱老人,需要节日前后的参与,更需要 的用心坚持。

a.不胜其烦落差细水长流 b.不厌其烦落差滴水穿石 c.不胜其烦失落细水长流 d.不厌其烦失落滴水穿石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西塘与乌镇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 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的,寥若晨星。

①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的风采雄称“天下第一镇”,可谓实至名归。

②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三”的地方。 ③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

④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

⑤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南浔为“诗丝书之乡”。 a.③②⑤④① b.③⑤④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3.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加横线的词语全部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分)

日前①光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本人写作才能②超群绝伦,如能③加盟贵社,定当④鼎力工作。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⑤意向,请与我⑥洽谈。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③⑤

2015届苏州市高三语文期中试题4.阅读右边《误人青春》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发言时不应该盛气凌人,居高临下。

b.很多人的大好年华,被冗长的发言、无聊的会议给磨蚀掉。 c.发言者应照顾听众差异,确定合适的发言内容。

d.听众应展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即便年纪已大,也要给年轻 人做好表率。

5.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摄影者访谈的部分内容,请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推断采访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填在相应横线处,要求语言简明,符合语境。(3分) 采访者: ▲

受访者:新闻摄影要求把主流社会不在意的真实展示出来,提供给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读者领悟。依据这一原则,摄影记者不该给被摄体描眉画眼。心中的“至美”首先是自然。摄影记者应该发现“至美”,再选择恰当的时间、空间记录——是“记录”,而不是夸大一点的“宣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陈亮

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虽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①,天命人心犹有所系,岂以是为可久安而无事也!天地之正气,郁遏而久不得骋,必将有所发泄,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也。 恭惟我国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无也;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有也。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与敌俱生,卒能以奔败之余,而胜百战之敌。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三十年之余,虽西北流寓,皆抱孙长息于东南,而君父之大仇,一切不复关念,自非海陵②送死淮南,亦不知兵戈之为何事也。况望其愤故国之耻,而相率以发一矢哉!

陛下以江、淮之师为金人侵轶之备,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石晋失卢龙一道,以成开运之祸,盖丙午、丁未岁也。明年,艺祖皇帝始从郭太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后契丹以甲辰败于澶渊,而丁未、戊申之间,真宗皇帝东封西祀,以告太平,盖本朝极盛之时也。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又六十年而丙午、丁未,遂为靖康之祸。天独启陛下于是年,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间尔。天道六十年一变,陛下岂可不有以应其变乎?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今乃驱委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是以忘其贱而献其愚。

[注]①偏方:这里指南宋管辖的江南地区。②海陵:指金废帝完颜亮,亦称海陵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 惟:想,认为 b.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沈:通“沉”,沉着 c.听其废置 听:使??听从

d.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启:开导

7.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郁遏而久不得骋(因而) b.卒能以奔败之余(凭借)

c.其后契丹以甲辰败于澶渊(从) d.今乃驱委庸人(却、竟然)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3分) ▲

(2)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3分) ▲

(3)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3分) ▲

9.请简要概括最后两段中陈亮给宋孝宗的治国建议。(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3分) ▲

(2)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3分) ▲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适莽苍者,▲,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荀子《劝学》) (4)▲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7) 大道之行也, ▲ 。(《礼记?礼运》)

(8)▲,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治家格言》)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蝉声 郭枫

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⑷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⑸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⑹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

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⑺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

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⑻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⑼那一片蝉声,真美。 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⑽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⑾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⑿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1968年写于)

12.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

13.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分) ▲

14.“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4分) ▲

15.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6分)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至少还有记忆 刘瑜

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罗斯特》。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5年,尼克松也下台了3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错误。弗罗斯特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认错,而尼克松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咄咄逼人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但最终还是“战败”了,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出尽洋相,不得不缴械投降。这个故事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

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西方文化中公众对政

治家过错“耿耿于怀”的态度令我感慨。虽然尼克松在世时就受到了政治的、的惩罚,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没有忘记向已经落入“井底”的他扔“石头”。要许多习惯领导的人来说,美国总统对竞选对手进行窃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容”,支持率的自由落体、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迅速将尼克松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不忘记、不原谅”的表现,就是各类文化产品中反思主题反反复复的出现。拿水门事件来说,电影《尼克松》《迪克》《所有总统的人》都有对水门事件的再现和反思,电视片《辛普森》《x档案》《福图拉马》中也都有反映水门事件的剧情。当然,文化产业对政治错误最不依不饶的典型,还是越战的“文化工业”。且不说书籍、电视、歌曲、漫画等,就拿电影一项来说,作品就已经汗牛充栋,如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

对于历史的伤痛,我们习惯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揭历史的伤疤”;对于哪怕映射这一伤疤的文艺作品,我们涂抹着西方解构主义、荒诞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口红的嘴巴又说,“这种宏大叙事是多么的土气”。但是,如果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里,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事实上,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放荡、恶搞去包裹怯懦时,它正在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当然,《弗罗斯特》这样的作品集中出现在这几年,绝非巧合。显然,这些作品的编剧导演都或多或少有影射当代政治尤其是伊战的意图。也许,历史的妙处正在于此: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 (选自《民主的细节》,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

17.作者认为“不忘记,不原谅”在中国鲜有表现的原因有哪些?(6分) ▲

18.“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这句话包含了哪些深意?(6分) ▲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5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一等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