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山东水利/2005年第3期
曹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王秀居余楠张爱民
1曹县概况
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边缘,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总面积1974km2,总人口约140万人。由于黄河泛滥冲积影响,形成西高东低,岗、坡、洼相间的地貌特点。该县有控制流域面积30km2以上河道22条,总长度4962km。境内水系健全,分布均匀。县内有黄河故道、东渔河两大水系,属两源河流,间歇性河道,枯水期较长。北部东渔河南支自南向西北注入东渔河,境内河段控制流域面积1239km2,长度524km,县境内黄河故道总控制流域面积493km2,总长度238km。北部有赵王河、新冲小河、二坡河、贺李河、三干沟,中部有白花河、曹北河、团结河等注入安齐河,南有黄河故道、胜利河、黄白河。全县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2水资源特点21年际变化大
曹县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据1956~2000年曹县站降水实测资料系列分析,丰水年的降水量为特枯年的205倍,多年平均降水量为特枯年的168倍,因而水资源具有年际变化大的特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具有连续丰枯的特点,故水资源量也表现出连续丰枯交替变化的特点。从曹县站历年降水量的分布看,1961~19年为连续丰水年,4年年平均降水量8109mm,相当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2倍,而1976~1979年4年间的降水量5674mm,还不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085倍。22年内变化不均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3~5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1226mm,占年平均降水量18%;6~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mm,占年平均降水量的69%;10~12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2mm,占年平均降水量的8%。降水量在年内的不均匀分布造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特点。23可利用量少
据调查,全县坑塘自然存蓄量为1550万m3,占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127%,地表水可利用量很小。24水资源贫乏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1830万m3,平水年可利用量为33982万m3,枯水年可利用量为30203万m3,特枯年可利用量为23504万m3。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水资源总量14%,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
4%。3491m,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733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1水资源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管
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竟相开发水资源,使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用水矛盾加剧,乱开滥采现象时有发生。32水资源不足
农业灌溉用水不能满足需要,全县1046万2
hm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50%左右,只能浇救命水,不能浇丰产水。水产业及工业也由于水源的问题而发展缓慢。33供水设施不足,工程失修、老化严重
由于重建轻管,使一些工程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如一些拦河闸风化浸蚀、启闭不灵、漏水严重等;扬水站渠系不配套,实灌面积较小;机井配套率低,且吊泵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34井位布局不合理,用水浪费,水的利用率低
每逢旱年,竟相打井,井位安排无计划,布局不合理,造成地下水超采,漏斗区面积增大。农业灌溉大都采用大水漫灌方式,水的利用率较低。35水资源污染严重
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胜利河下游水质恶化为劣v类;生活用水仍有些地方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含氟水、苦咸水仍为部分居民所用,至今仍有8万余人需解决吃水问题。4解决对策及措施41节约用水
农业节水方面,推广先进的灌溉方式和技术,如喷灌、渗灌、滴灌等,减小渠系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工业节水方面,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水耗小的项目,实行循环用水,重复用水,努力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方面,实行限量供水,计划用水等。42回灌补源,增加可开采量
清淤开挖河道,增加蓄水量;兴建补源工程,补充地下水。43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增加可供水量
对原有拦蓄工程除险加固,新建拦蓄工程增加蓄水量;兴建调水工程,增加供水量。44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水资源管理
在水资源的管理上,要坚持做到五统一,一加强,既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增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质水量,加强全面服务。要全面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实现水资源费的足额征收,用经济的手段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作者单位:曹县水利局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