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2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课时跟踪训练2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来源:华拓科技网
课时跟踪训练(二十九)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2015·吉林汪清六中段考)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 ) A.农业发展的需要 B.手工业发展的需要 C.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D.是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我国长期处于农耕经济时代,天文学之所以得到发展并取得突出成就,主要得益于农业发展的需要。答案选A项。其他选项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 A

2.(2015·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一)《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

( )

A.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 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 D.明末已突破闭关的局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西学东渐。材料反映了《四库全书总目》收录此西书的原因,是认为此书“切于民用”,而“重实用”恰恰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一个重要理念,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一本西书在中国被介绍且局限于方面,C 项错误;闭关不等于禁绝中西交流,只是严格,更谈不上突破,D 项错误。故选A。

[答案] A

3.(2015·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月考)从《夏小正》到唐代的“大衍历”再到郭守敬的《授时历》,体现了我国历代王朝对历法编订的重视。从主观目的考虑,主要是( )

A.发展我国的天文事业 B.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 C.指导农业生产

D.提文学家的政治地位

1

[解析] 本题考查天文历法成就。统治者重视历法编订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由于历法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它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因此,要保护其经济基础必须重视农业,也必然会重视历法的编订,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是主观目的。

[答案] C

4.(2015·四川绵阳南山中学段考)下面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图”。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君主空前强化 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④实行文化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的比重不断下降。这与当时的君主的强化、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海禁”的推行和文化的实施等有关,故①②④与题意相符,③不是下降原因而是上升原因。本题应选C项。

[答案] C

5.(2015·四川南充高三适应性考试)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解析] 本题考查火药技术的相关知识。本题的题眼是“发机飞火”,说明在唐代火药已经运用于军事,故B项正确。宋代才出现突火,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地理大发现和欧洲,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

6.(2015·浙江杭州高三联考)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主要有( )

2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科技成就。本题的题眼是“现代”和“物质文化”,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中雕版印刷术早在宋代以前已经发明,宋代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排除④即可。故选A项。

[答案] A

7.(2015·四川自贡高三诊断)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

A.据考证,商代的甲骨文上发现了有关大豆的记载——证实豆腐是从商代开始的 B.《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李时珍是大医学家,其说法可信

C.宋人寇宗《本草衍义》载“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说明豆腐源于宋朝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东汉时已经出现了豆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结论的判断。在历史学习中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甲骨文有豆腐记载只能得出商代出现豆腐,而不能确定是最早出现,故A项错误;宋代《本草衍义》中有豆腐的记载,不能得出豆腐起源于宋朝,故C项错误;历史结论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因为李时珍是医学家就推出可信结论,故排除B项;D项通过东汉豆腐图得出东汉出现豆腐的结论合理,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5·山东德州乐陵一中期中)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解析] 本题考查宋词。宋代的文学特色是宋词,A项是《离骚》中的语句,排除;B项是唐诗中的诗句,排除;D项是元曲中的语句,排除;只有C项是宋词中的佳句。

[答案] C

9.(2015·福建四地六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汉赋和唐诗 C.宋词和元曲

B.风俗画和文人画 D.话本和小说

3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由材料信息可知,文化发展的两个倾向是世俗化和高雅化。风俗画、宋词、元曲、话本和小说都是世俗文化的代表,排除C、D两项;汉赋和唐诗都是宋元以前的文学代表,排除A项;文人画是雅文化的代表,故选B项。

[答案] B

10.(2015·湖北武汉汉铁高中段考)“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 )

A.文人山水画 C.昆曲

B.杂剧 D.京剧

[解析] 本题古查元杂剧。文人画兴起于宋代,京剧形成于清代,均与材料所述时间“元代”不符,排除A、D两项;昆曲产生于元末明初,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这与材料中的“精英文化”不符,C项错误。元朝统一中国后,文人中因备受鄙视而绝意仕途者,常与杂剧艺人共同进行创作,从而使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繁盛起来。所以答案选B项。

[答案] B

11.(2015·江西赣州赣县中学检测)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明代出现了( )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明代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出现,所以答案选C项。

[答案] C

12.(2015·四川广元高三模拟)诗词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下列与辛弃疾相关的对联是( )

A.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心传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C.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流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D.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的表现形式。题干要求回答与辛弃疾相关的对联,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A项的阐述与理学相关;B项关键词是“诗史”,与杜甫相关;D项与“女儿

4

花”有关;只有C项是豪放派,故选C项。

[答案] C

13.(2015·河南洛阳高三一模)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的世俗化发展。宋元至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化下移,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材料说明文学作品日趋世俗化,故选A项。

[答案] A

14.(2015·河南商丘高三二模)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时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实际反映了( )

A.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B.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C.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 D.江南文人科举及第后的喜悦

[解析] 本题考查元代文人地位的变化。元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南人最低等,并将各种职业划分十等,儒为第九等。本题题眼是“多以诗酒玩世”到“书生亦觅官”的变化,说明江南文人政见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本题题干没有体现城市生活,故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社会矛盾,排除C项;D项,没有体现题干文人态度变化的主旨,排除。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5.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

材料二 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问要结合两组材料,有娱乐场所、科技、理学、宋词。第(2)问要从经济、城市等方面作答。第(3)问要从对内对外等方面回答。

[答案] (1)现象: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宋词出现。

(2)原因:儒、佛、道三教合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海外贸易发展。(学生答出文化事业发展,军事斗争需要也可以)

(3)影响: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对后世及朝鲜、日本等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对重塑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社会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

16.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项数 数学 22 天文历法气象 25 地学 25 化学 9 农学 25 机械 7 水利 7 轻工 8 兵器 8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美)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面向21世纪的科技》

6

材料三

注:晚明时期出现了一批科技精英,会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评价和总结。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许多名词。

(1)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据统计,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是50%。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3)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4)根据材料三,分析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

[解析] 本题围绕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为主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1)结合“科技是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原理来回答。(2)注意表格中多项科技成果的分布,再得出结论。原因分析应该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特点相联系。(3)主要考查欧洲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三大发明所起的作用,分别从军事、航海及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4)结合文明史观,从促进中西文明的交流,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1)影响:铁器时代的到来和牛耕的运用,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 (2)领域: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3)作用:①火药武装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他们战胜了封建势力,推翻了封建制度;②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使世界开始联为一体;③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4)影响: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开阔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眼界(或对文化进行了总结,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