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教师用)
第1课 鸦片战争
(新授课)
【理论支持】
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亲自体会探究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与 “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知识分类理论”的理念是一致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这样解释:“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自然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等)的帮助指导,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扮演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 。
基于这样的理论,《鸦片战争》的教案设计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了解鸦片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探究,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开放创新的活动方式,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历史,更深刻地了解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以生活化事件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②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③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②联系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的情感;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一、先阅读教材P2正文内容和小字材料,后观看P3《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思考:虎门销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1.原因:19世纪上半期,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是 英国 。英国侵略中国 的根本原因是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经过: 19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3日,将所获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1
意义:1939年3月,虎门销烟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_民族英雄 。
二、阅读教材P3《炮子谣》,并结合现实生活回答:吸食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危害? 1.使许多白银注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2.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3.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
三、阅读教材4-5页,了解记忆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结果和影响。 1.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_
2.结果: 1842 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 3.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 社会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_ 近代史_的开端。
四、小组课前搜查林则徐的故事、鸦片的作用及危害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常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明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通过网络或已学知识的积累,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有关虎门销烟的视频,以及林则徐、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意图」视频提供直观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文字材料扼要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材料之间既有前后联系又存在强烈反差,容易使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展示课前预习成果:
全班学生分成三小组,第一组展示林则徐的故事,第二小组展示鸦片的作用及危害,第三小组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常识。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点评,给予得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交流,一是掌握学生预习状况,利于教师把握学情,及时对点拨内容及策略进行调整;二是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比学赶超”的求知氛围。
三、组织学生课内探究:
「课堂探究1」有人说鸦片战争由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点拨方法:经过学生的辩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参:不完全正确。禁烟运动只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是英国要保护自由贸易和扩大海外市场。即使林则徐没有禁烟,只要清一天不放弃锁国,英国的贸易权益得不到保障,双方的矛盾总有一天会激化到开战的程度,只是时间不同而已。
「设计意图」:“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课堂探究2」“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是描写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诗句。该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点拨方法:本题要紧扣材料,充分提取有效信息。 参:《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签订了
2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堂探究3」 假如你是当时的清朝皇帝,你有什么办法让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获胜? 选拔军事能将,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全民皆兵,捍卫主权;亲自督战,以振军威;奖罚分明,严肃军纪;不妥协,坚决抵抗。
「课堂反馈训练」
1. 6月26日为“世界禁毒日”,中国近代与禁毒有关的民族英雄是 ( A ) A.林则徐 B. 戚继光 C.郑成功 D.邓世昌 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C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取代了阶级矛盾。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C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4.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而告终。这反映了( A )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 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 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 ④战争结局与战前指导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5.请阅读下面材料: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炮子谣》 请回答:
(1)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其走私的原因是什么? (2)鸦片输入的危害是什么?
(3)你认为当代青少年对毒品应持什么态度?
答案:
(1)英国、原因是可以牟取暴利,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
(2)使许多白银注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鸦 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
(3)我们青少年应该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与吸毒、贩毒作坚决 斗争。
课后提升
一、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 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 B.军事武器的优劣 C.国民素质的优劣 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 )
A.两次鸦战争都迫使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两次战争中国都战败
3
C.两次战争目的和性质都相同 D.两次战争都是由英国发动的 4.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英国 B.法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5.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6.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的战斗力 C.破坏清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7.在18世纪时,英国多次要求扩大中英贸易,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以通有无”。此话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A.坚持闭关锁国的外交 B.夜郎自大,愚昧无知
C.已感受到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威胁 D.认为中国经济水平高于英国 8.材料题分析题 材料一 “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饷的白银了。” 材料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材料三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请回答:
(1)请看材料一,是谁向道光帝上书说的话?此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道光帝接受他的建议了吗?为什么?
(2) 请看材料二,他为“国家生死”进行了哪些斗争?(此题可做为列举题) (3)如何评价他?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
1.C 2.D 3.C 4. C 5.A 6.D 7.A
8.(1)林则徐、请求严禁鸦片。接受了他的建议,原因是道光帝意识到鸦片的输入严重威胁到了清的统治。
(2)答:①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②到广州查禁鸦片,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③组织虎门销烟,取得禁烟斗争的胜利。④加强了海防,使英国侵略军在鸦片战争初期在广东海面无隙可乘。 (3)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4)坚决禁烟的决心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精选适量习题,进行拓展训练,及时加强反馈和纠偏,既可以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二、课后练习题情况反馈
教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批改检查,然后将具体情况记录在教案上,主要包括整体完成情况、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同时设计适量的有针对性的变式训练及时纠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