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期 2014年9月 江苏科技信息 Jiangsu Science&Technology In ̄rmation No.17 September,2014 江苏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陆红娟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科技服务业具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产业渗透性和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等特点,加快科技 服务业发展,构建区域特色的科技服务体系,成为现代城市和高新区发展的重点方向。文章着眼江苏,总结分析江苏科技 服务体系建设成效与存在问题,提出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服务;体系;创新 0引言 资金支持一个企业,还不如构建一种环境和制度,以此来服务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对于深化科技改革、加快科技成 果转移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机构优化升 级,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省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 用。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培育壮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科技服务业集群,江苏省大力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 更多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 良好环境,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 供良好的机制保障。 2全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发 展,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江苏省服务业提速计划》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2012—2015)》等重要 行动计划中,均把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重要内容加以推 进。在省的高度重视下,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始终保持 稳定增长态势。 2.1总量快速增长 化科技服务示范区试点部署,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服务体 系,努力营造吸引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推动技术与资本结合、持 续涌现新兴产业的创新生态环境。 1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1.1科技服务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江苏省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拓展科技创新工程的关键阶段。科技 2013年,即使在国内经济走势放缓的大背景下,全省科技 服务业总收入达820.52亿元,同比增长32.16%,远高于GDP 增速;科技服务业占全省GDP比重为1.39%,比2012年提高 了0.15个百分点;全省科技服务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10年翻 创新,服务先行。科技服务体系通过组织各种科技资源和科技 力量,为创新、生产和民生提供技术、知识、信息、管理和投融资 等服务,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点,将对推动科 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创新资源合理流动、提升科技创新效 率产生深远影响。 1.2建设科技服务体系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现实需要 两番,达580亿元;创投管理资金规模较2010年翻一番,达 1500亿元;各类孵化器数量和孵化场地面积均占全国1/3,年 均人驻企业4000家以上;从事科技服务的单位数近1700家, 机构年平均收入4855.15万元。 2.2结构不断优化 江苏省中小企业正处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向自主创新 的转型期,积累了对技术创新的广泛需求,但总体技术基础比 较薄弱,中小企业聚集区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能力不足。积 在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江苏省科技服务业产业 结构不断优化。一是研发设计向规模化发展。目前,研发设计 服务机构749家、占全省服务机构数的44%,年均收入581.54 极推进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搭建服务平 台、提供优质高效的全程技术服务,切实增强产业集群的系统 功能,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对于提升中小企业自主 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建设科技服务体系是转变职能的重要举措 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从一般性的科技项目转向科 亿元、占总收入的71%,年均增速24%,服务收入超亿元机构 50家。二是技术转移向体系化发展,逐步构建起从高校到企业 的无缝化技术转移网络。2013年底,已建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 26家,“校企联盟”5068个,区域成果转化服务中心46家, 技术转移分中心9家,被评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21 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大大增强科技财政投入对于企业 和社会资本的引导功能,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益。 家,从业人员中具有技术经纪人资质的占4.3%;完成技术合同 作者简介:陆红娟(1983一),女,江苏盐城;研究方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 一1一 2014年9月 第17期 江苏科技信息・战略研究 No.17 September,2014 登记31427项,成交金额585.56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两番。 三是科技孵化向网络化发展。江苏省孵化器数量、孵化场地面 件的科技创业园区设立天使基金,支持建立科技支行、科技小 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组织,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着 力发展产业战略咨询、项目咨询、企业诊断、知识产权、咨 积、在孵企业数量等多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大力推广“创业 导师+专业孵育+创业投资”的孵化模式,积极构建“创业苗 圃—孵化器一加速器”的孵化基地链条,孵化小微企业1万余 家,其中毕业企业3100家。四是科技咨询向专业化发展。质量 询等特色服务业务,完善科技咨询服务网络。 3.2推动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试点 选择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的主城区和高新区,进行科技 体系认证、知识产权咨询等服务凭借服务水平专业化、服务流 程规范化,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仅苏州市美华认证有限公司 年认证收入就达到7亿元,全省排名前十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 中有4家从事知识产权服务;到2013年底,全省科技咨询服务 总收入达94亿元。五是科技金融服务向多样化发展。目前全省 13个省辖市的省级以上高新园区全部建有创投机构,累计投 服务示范区建设试点,集聚一批骨干服务机构和专业服务人 员,集成“研发设计、创业服务、科技金融、成果转化转移、科技 咨询”等科技服务功能。加强科技服务新业态培育,重点发展 数字技术服务、网络技术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科学 与文化融合等产业。探索创新服务券、需求方反向补贴等机制, 激发有效市场需求,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构建科技服务产 资金额超过300亿元,涌现出江苏省高投、苏州创投等一批综 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的创投龙头企业;依托国家和省级高新 业集聚、科技服务机构集中、科技服务功能集成的区域科技服 务体系,支撑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3.3优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区,科技支行、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等专营机构蓬勃发展。目前, 全省31家科技支行,均建立了专业团队,制订了专门业务流 程,建立了专项风险补偿机制。 2.3机构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全省科技服务机构坚持市场化导向、企业化发展,不断优 化机制。到2013年底,全省企业性质的科技服务单位961 围绕全省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规划,瞄准区域创新、科技 产业和民生服务需求,以市场机制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打造具 有区域特色的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核心、基础条件服务平 台为支撑、农业民生服务平台为落脚点”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体系。给予基础条件服务平台和农业民生服务平台等公益性 较强的平台持续稳定支持,逐步实行财政新增投入与平台开放 家、占总数的56.86%,收入711.11亿元、占比达86.66%、同比 增长34.4%,总收入超亿元企业164家,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 业20家;事业性质的694家,占总数的41.07%,收入108.45 亿元,占比为13.12%,同比增长16%。这表明,民营科技服务机 构已经成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并与非民营公共科 技服务机构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服务绩效挂钩;推进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市场化运行,实行与绩 效挂钩的分期拨款。争创国家及国际权威服务资质,加强服务 标准研制、高端业务研发和服务模式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3.4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建立省市、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引导各地结合 然而,江苏省科技服务体系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 足,还不能很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科技 服务能力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总体规模较小,占现代服务业 比重较低,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显著;科技服务发 展活力不强,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不足,市场化、社会化、国际 本地发展状况及定位,建设有地区或行业特色的科技服务体 系。集成各类计划手段,加大省级科技计划对科技服务体系建 设的支持力度,注重与国家计划、省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计划 的有效衔接。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 惠、技术合同减免税以及服务业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企 化程度不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较少。 3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业同质同量同价等落实力度。优化市场环境,鼓励和引导 服务业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准入和诚信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工 作,营造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姚鑫) 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江苏省创新驱动的内在需求,针对 江苏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存在的不足,“十二五”时期,迫 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改革,加快构建服务专业 化、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为江苏省中 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1构建基层科技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加快生物医药、纳米、物联 网、动漫、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专业孵化器建设,推动创业导师 标准化,完善科技创业服务网络;以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国家技 术转移示范机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创新驿站基层站点为节点,完善技术转移转化网络;引导有条 2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