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若干问题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若干问题

来源:华拓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Vo1.28,No.3 Heilong ̄iang Electric Power Jun.2006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若干问题 盛朕业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1o22o6) 摘要:从电力发展现状和电力市场两方面人手,分析了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价格机制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663{2006)03—0172—03 Some problems during the course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market.—-oriented reform in China SHENG Zheny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iIIg 102206,China) Abstract:Some problems occurred,potential and noticeable were analyzed in view of the elcetric power in・ dustry current 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the elcetric power market mechanism in China in the paper. Keywords:power market;power system;price mechanism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的快速增长, 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电力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a.从需求的角度看,电力需求主要和我国经 从20世纪8O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电力短缺,我国 济增长速度有关。从经济发展速度看,我国正处 开始实行多家办电、多元化投资的改革方针,对电 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期,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中就我国目前 lO万亿美元,2003年人均GDP超过了l 000美 电力改革的过程与现状,提出了困扰中国电 元,2004年进出口总额超过了l万亿美元。从消 力市场化改革的若干问题及注意事项,为推进电 费结构看,用电大户主要是四个行业:钢铁工业占 力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9.41%左右,化工占8.85%,有色金属占5.88%, 1 我国电力工业的不平衡发展给电 建材占5.53%,共占用电量的30%。而近年来这 力改革带来的困难 四个行业发展也突飞猛进,再加之西部开发和地 方的投资驱动,加大了电力短缺的影响。特 1.1 电力供需不平衡带来的问题 别是在2003年国民经济强劲增长的拉动下,全国 当前,我国发电量供应已严重不足,2002年 用电增长创下近25年用电增长最快记录。 全国就有l2个省市电力供应趋紧,但主要出现在 b.从供给的角度看,自1999年以来国家就没 夏季的高峰时段和冬季的枯水期。2003年,缺电 有上过大的电力项目。到2002年,随着国家电力 现象逐渐加大,最大的电力缺口是13 GW,缺少电 公司的拆分、五大发电集团的成立,使我国电力投 量400亿kW・h。2004年我国电力短缺最严重, 资进入了“爆发性增长期”。但是,这些新建的机 拉闸限电的省、市扩大到了26个,电力缺口持续 组要在几年后才能投入运行,并不能缓解当前电 增大,达到了3500 kW,缺少电量大概是500亿 力紧缺的局面。同时,电煤供应紧张,机组非计划 kW・h。2004年北京开始拉闸限电,“电荒”成为 停运次数增加也加剧了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 收稿日期:20O6—03—02。 作者筒介:盛朕(19so一)。男,现在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4级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攻读硬士研究生。 ・--——17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8卷第3期 黑龙江电力 2006年6月 局面。这种缺电的现状给电力改革带来了很大的 压力,在这种供需环境下,电力市场无法真正运作 起来。 1.2投资收益不平衡带来的问题 就无法推进。所以说,打破省为实体,“打破省间 壁垒”道理完全正确,但是难度很大。 如果省公司是分公司,能强化区域市场主体 功能,强化区域公司功能,但现在做不到。因为省 我国电力工业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较 深,运营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发 展方式粗放,电力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组织形态还 公司的税收首先在地方,如果变为分公司,首先税 收就拿走了,因此受到地方的强烈反对。各 省都把电力当作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最主要的财 政收入来源。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由于电力体 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的平均供 电煤耗381 g/kW・h,线损7%多,都比发达国家 高。从电力来讲,我国385 GW的装机容量支撑 着1.4万亿美金的GDP,美国850 GW支撑着ll 万亿美金的GDP,日本只有200 Gw,支撑着4万 亿美金的GDP。所以,我国电能的利用效率与国 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1.3发电厂分布不平衡带来的问题 我国现处于全国联网的初期,再加上我国幅 员辽阔,安全稳定问题和电磁环网问题十分突出, 电网无功补偿容量不足,且没有实现分层、分区平 衡,影响电压质量,负荷中心的电源支撑不足,二 次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电网安全运行受到外力破 坏威胁。部分装备质量不高,影响了电网的安全、 可靠、高效和灵活运行。此外,电源构成及分布结 构性问题突出,电力系统发电容量、电网网架结构 没有足够的裕度。 从技术层面上看,由于电网建设长期滞后,导 致网与网之间的连接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要 形成资源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就存在很大困 难。川渝电网原来是一个电网,现属于华中 市场,与华中连接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强的连接回 路,现在只有一条500 kV的输电线,这条回路不 仅承担丰水期向华中的电力输送,而且承担枯水 期的回送,这显然不够。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不 可能形成完整的区域市场。 2 当前电力市场改革中存在的 问题 2.1 企业结构与行政区划分上的矛盾 从目前企业的治理结构上看,与市场化的要 求显然有矛盾。现在电网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国家 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省网公司三级企业,它 们都是实体和法人。而在上,国网公司、 区域网公司是母子公司的关系,区域网公司和省 公司也是母子关系。现在的区域网公司既不能靠 当地,更靠不上区域外其它省的。而现 在所有的经济活动如果离开的支持和配合, 制改革而改变现行与地方利益格局的关系。 现在如果有什么问题,省首先是找省公司,而 不是找区域网公司,这样一种治理结构必然直接 影响到区域市场的统一。 2.2电价不放开无法进行真正的电力市场化 电力市场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电价改革,而当 前的电价并没有放开,还是由计划审批执行,没有 真正的建立市场。电价管制导致我国现有电价体 系是:a.发电与输配电结构倒挂,输配收益严重偏 低.b.分类电价的比价不合理。比如对高耗电行 业的优惠电价;c.峰谷、丰枯分时电价结构不合 理;d.没有形成调峰、调压、备用、事故支援等辅助 服务电价制度;e.没有形成跨省电力交换价格机 制,使网间交换能力和现有发电资源能力不能充 分发挥。 对于上网电价,改革目标是形成准确的市场 价格信号;建立成本约束和效益激励机制,降低生 产成本;解决现已投产的电厂电价高低悬殊、不公 平竞争的问题。但现在还不可能从原有的还本付 息电价直接转变为单一电价,实行两部制电价、新 厂新价。 而输配电价的确定是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基 础,按照合理成本、合理盈利、依法计税、公平负担 的原则,采取以收益为基础的绩效监管(PBR),解 决联网效益不确定性和联网效益合理分配问题, 为电网投资回报提供保障,引导电源投资,优化资 源配置,促进跨大区电力电量的发展。 用户最关心的销售电价,改革的方向是在允 许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的基础上,由市场决定 (初期由决定),逐渐减少交叉补贴,反映市场 供求关系,增强用户的节电意识,鼓励节约用电。 目前基本形成几大区域电力市场,发电侧均 已放开,电网作为收购方,理论上讲可以谁便宜就 买谁的。但目前因为缺电,不管成本高低,都得揽 下来。另外,输配不分开,零售端就不能形成多家 买方市场,价格形成也很难。电价不先市场化、区 域市场、全国统一市场,在形成过程中都会遇到很 一l7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Vo1.28,No.3 大的困难。 Heilongiiang Electric Power 改革进程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和监督力量, 缺乏法律支撑,改革阻力重重,从而形成了目前电 力改革停滞、僵持和反复的局面。原因在于原有 2.3 电力建设缺乏统一长远的规划 电力市场化改革以来,由于电力规划的主体 及其权限不够明确,市场化过程中没有充分按照 市场规则,对市场自身的驱动力量考虑的不够,进 行电力规划时如何充分反映各方主体的利益等问 题没有很好的解决,使得电力规划难以适应我国 快速发展的经济。 的《电力法》已不能满足改革的需要:a.电力监管 得不到法律的保障,无法建立一个“宏观调 控、监管机构依法监管、电力企业自主经营”的新 的格局Ib.电力市场的建立没有法律的支持, 我国的电力行业没有逐渐从传统的垂直垄断一体 厂网分开后,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也应相应 分离,相对。电源建设完全由电厂投资商来 确定,建设的原则必然是尽可能的降低发电成本, 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对电网经营企业而言,虽 然社会效益最优仍然是电网企业所要考虑的最终 目标,但是电网投资者将从原来的发、输、配、售总 体利益最大化转变为电网建设和运行的收益最大 化。电源和电网规划利益的不一致必然导致两者 不和谐甚至冲突。在未来电力市场预期上,电源 的建设很大程度取决于发电集团对未来电力需 求,能源价格的预期以及自身的发展战略,而电网 的建设主要取决于电网经营企业对未来电力负荷 的预测以及国家的产业。两者对未来市场预 期的不一致也必然导致一方的建设速度落后于另 一方,可能出现“有电送不出”或“有网无电送”的 尴尬局面。在两者的投融资渠道上,电源企业的 产权结构早已经实现了多元化。个人投资者和国 外投资者都参与其中。电源建设资金也早以实现 了多元化,资金的来源包括国家的性贷款、商 业贷款、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股票等。相比而 言,电网的产权结构和建设资金的来源都比较单 一,主要都是国家进行投资。由于电源和电网建 设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规模非常大,在加上两者产 权结构和建设资金来源的差异,使得两者协调的 难度进一步加大,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不能很好 地进行统筹规划,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难以顺利 进行。 近几年凸现的电力供求紧张局面,充分说明 前一时期电力规划工作脱离了实际,预测的电力 需求与实际的电力需求偏差较大,落后于整个国 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3结论 以上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在近几年电力 .--——174・—-—— 化模式转变为多个主体并存的竞争型主体格局; e.电价形成机制需要法律予以重新界定,上网电 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3个环节的价值在电价 机制都应得到相应的体现,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 电价机制。 同时,自电力改革以来,一直没有形成一 个科学有序的推动实体和决策机制:国资委负责 资产监管,负责全盘规划,而作为日常监管 机构的是电监会,部门与负责电力市场秩序、 电力行政执法监管的机构之间的职责和关系亟待 理顺,新的行政管理机制亟等建立。 参考文献: [1]张粒子,郑华.区域电力市场电价机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 版社,20O4. [2]尚金成,黄永皓,夏清等.电力市场理论研究与应用[M].北 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OO2. [3 2于尔铿,韩放,谢开等.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4]陈锦,陈嘉.为完善电力市场提供法律保障[J].中国电力企 业管理,2OO2. [5]国家电力信息网.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启示(四).中国电力 改革的实践和前景. [6 2史连军,韩放.中国电力市场的现状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 动化,2000,(3). E7 2吕伟业,汪建平,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思考电力产业结构调整 [J].电力建设,2oo2,23(11). [8]欧阳昌裕.区域电力市场的两个立足点与三大根基[J].中国 电力企业管理,2004,(5). [9】刘科学.浅谈区域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价机制[J].现代电 力,2004,(3). [1O]王广庆,杨富春.关于还本付息电价的思考与建议[J].价格 理论与实践.1999。(2). (编辑张兴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