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生活活动案例

幼儿园生活活动案例

来源:华拓科技网


一句“对不起”就可以了吗?

背景:

在幼儿园里的集体生活中,幼儿与幼儿之间可能是朋友的关系,也有可能成为小冤家,因为幼儿园里有着太多吸引孩子眼球的玩具,在这样的诱惑下,孩子们之间很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同伴发生矛盾,甚至动手伤人,我们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情况,但是却无法有效地阻止。班级里很多孩子明知道打人是不对的行为,却屡教不改,他们觉得打了就打了,只要说声对不起,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会原谅的。

实录一:

一次自由活动中,两名幼儿发生了争抢玩具的行为,周方煜拿了邵子庭的玩具,邵子庭执意不肯,周方煜用力打了一下邵子庭,手还没缩回来,嘴里已经很顺溜地冒出一句“对不起”,说完依旧继续和邵子庭争抢玩具。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告状。我走了过去,邵子庭见了我就委屈地哭诉着说:“他抢我的玩具,还打我。”周方煜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说了对不起了。”

实录二:

在一次进厕活动中,顾稼为了让自己先洗手,没有排队就插队了,旁边的金辰说:“你去排队啊。”可顾稼不理他,金辰又说:“你快去排队啊。”“你让开。”顾稼边说边推开了金

辰。金辰不小心摔跤了。顾稼看到哭着的金辰说:“对不起。”可金辰还是哭,“我已经对你说‘对不起’了,你为什么还好哭啊?”顾稼还感到委屈了……

反思:

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明白“对不起”只是对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说句“对不起”只能代表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愿意改正,但对对方造成的伤害仍然存在。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幼儿明白,说了“对不起”以后,事情不是结束了,接下来,该为自己的过失做出弥补。我们可以把这种精神上的安慰转化成幼儿能够明白的具体行动上的安慰,让幼儿看得见,摸得到,便于执行。如让幼儿帮助对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泪等等。这样,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仅有机会释放心中的愧疚,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多想想行为的后果,这样对孩子才更有教育意义,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律,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的发生。

文明礼仪的教育一直贯穿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渗透强化礼仪行为,对每个环节的行为提出具体的要求,把礼仪内容细化到各环节中。其中也包括孩子之间发生矛盾要道歉的教育。然而,在孩子发生矛盾时一句“对不起”真能解决问题吗?

从两个孩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把“对不起”这句话当成了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他们认为如果欺负了别的小朋友只要说了“对不起”,而另一个小朋友就一定会说“没关系”,接下来就没事了。在他们眼里一句“对不起”几乎是万能的。所以,他们才理所当然地一边做伤害别人的事,一边“对不起”脱口而出。

抢玩具事件中,周方煜肯定知道抢玩具是不对的,但他还是抢了,这说明了他缺乏自

律。缺乏自律的孩子才会常说“对不起”。他们做事前从不想后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和我们处理幼儿矛盾时的方法有直接关系。我们教师普遍用的方法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先批评引起事端的孩子,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该道歉的道歉,该玩的继续玩。我们只教会了幼儿说“对不起”,却没有教幼儿怎样才能不用说“对不起”。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应该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更不能忽略了帮助孩子在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这样孩子们之间的冲突也会逐渐减少,同伴之间也会友好相处了。

201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